中國風景名勝博覽總匯(一)
陸水湖位於湖北省赤壁市,是國家級重點旅遊風景名勝區,因三國東吳名將陸遜在此駐軍而得名。陸水湖水域面積57平方公里,蓄水量7.2億立方米。湖中800多個島嶼星羅棋布。最大的島有100多公頃,最小的如一葉扁舟。湖中水質澄明碧透,水上碧波蕩漾,魚舟輕發,快艇如織。
陸水湖風景區以山幽、林綠、水清、島秀聞名遐邇,是避暑消閑、旅遊度假、康復療養及水上運動的理想之地。
陸水湖的主要景點有:三峽試驗大壩、水滸城、神龍異國風情島、民俗樂園和好運島。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冬季盛行偏北風,偏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高溫多雨。河南省石人山簡介石人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魯山縣西,地處伏牛山東段。石人山古稱堯山,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的名,至此劉姓起源。主峰玉皇頂(蛤蟆石)海拔2153.1米。石人山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分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龍潭、半仙居、石人、雞冠石、白牛城、秘洞、溫泉十大部分。 專家評價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是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石人山古稱堯山,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得名,至此劉姓起源。戰國時,偉大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墨翟降世於堯山腳下,現有墨子故里遺址。
大山壁立,異峰如塑,怪石紛呈,是石人山自然風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頂上,千岩萬壑,飛龍走鳳,遠近高低,景色迥異,構成了一幅幅美不盡收的圖畫。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曾兩次登上石人山,並為石人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獨秀」的墨寶。
石人山古稱堯山、大龍山,是堯的裔孫劉累立堯祠紀念先祖的地方,為天下劉姓發源地,又因山上眾多石峰酷似人形,後史稱之為石人垛、石人山。石人山的奇峰怪石、山花、紅葉、飛瀑、溫泉、 湖面、雲海、原始森林、珍禽異獸及人文景觀構成了完整的風景體系,現已命名的景觀有240多處;60-200米高的瀑布17處, 高的石柱40多處,石人、將軍峰、千丈岩、和合峰、白牛城口、王母轎、通天河、九曲瀑布、鬼門關、南天門、 報曉峰、猴子拜觀音等景點遍布景區。
石人山地處亞熱帶與暖濕帶分界線上,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石人山四季風光別緻,春天鳥語花香,綠映溪吟;秋日滿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林海雪原。初夏時節使人領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清新景象。盛夏,當平原大地上"赤日炎炎似火燒",氣溫達35-38度,這裡只有23-26度,涼爽宜人。整個石人山,幾乎全部被綠林濃蔭所覆蓋。春風蕩漾,團團簇簇的杜鵑花點綴於綠葉林莽之中,把山色妝扮得更加俏麗。夏日炎炎,時而碧天晴空,瞬間雲遮霧障,忽而盪入雲海,忽而托入藍天。秋高氣爽,楓葉滿山遍野,核桃、獼猴桃、柿子、山梨、山葡萄等山果,串串累累,信手可取。冬雪降臨,石人山銀裝素裹,48尊將軍石,身披皚皚征袍;蒼松翠竹,根根冰柱懸掛。石人山真可謂四季皆佳景,無時不誘人。
尤其迷人的是那些山泉、溪流、瀑布與深潭。石人山的山泉,活潑俏皮,似呵似鬧,如泣如訴,善於變化,富有生機。數百山泉匯成清澈的溪流,像山魂的精靈,淙淙潺潺,叮叮咚咚,一邊與行人對歌,一邊充當嚮導。沿著溪流從深山幽谷騰跳而出,遇到懸崖絕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輕盈飛瀉者有,磅礴蕭灑者有,丈二八尺者有,高懸數十丈者也有。滴水穿石,積水成潭。黑龍潭、白龍潭、百尺潭……藏身於陡澗,隱形於山林。在眾多瀑布中,白龍潭瀑布最為壯觀。水從山頂直瀉而下,奔騰飛流如白龍降臨,激越水聲似虎吼雷鳴,聲傳數里之外。低處,水珠飄灑,浪花飛濺;高處,雲水煙霧,瀰漫凌。潭中游魚,忽隱忽現,忽聚忽散,沒浮自若。石人山還是禽獸的樂園。金錢豹、艾葉豹、金雕、大鯢、糜鹿、羚羊、水獺、獐子等二十餘種珍貴動物,在這裡怡然自樂。近年來,八方遊人絡繹不絕,無不為她的天然景色所傾倒。她是畫,是詩,是歌。她幽得天然,奇得自然,險得飄然,雄得渾然,秀得怡然。她不染紅塵,甘於寂寞。
王安石曾言:"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寡。而天下奇偉瑰怪之觀,常在於險遠"。石人山深林野蔓,即使奇葩深藏也名不世傳。然三十六處名勝,七十二個景點,處處綺麗如畫,每處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和奇妙的神話傳說。山是風景畫,石是園林詩。石人山山體由花崗岩構成,由於花崗岩的節理髮育,在大自然數千萬年的雕塑下,使山體的脊線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石峰林立,絕壁層層,形成了千姿百態的花崗岩峰林景觀。景區內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近百座,遙望諸峰,出於雲煙之表,近睹山勢,宛若秦宮漢闕。千丈崖大氣磅礴,鳳凰台壯美飄逸,姐妹峰洒脫舒展,白牛城雄渾蒼鬱,而冠領風景區大名的「石人」,則橫空出世,俯瞰萬象,令人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瑰偉神奇。
石,是山的筋骨,水是山的血脈,這筋骨與血脈,造就了石人山的錦繡風光。山中許多山峰,奇石,神氣珍秀,渾然天成。已命名的240多處自然景觀中,大小40座山峰,星羅棋布,錯落有致,主峰玉皇頂2153米,真是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石人山,山峰多,石多,名也多。有的相形而起,有的取自優美的神話傳說。登北觀景台,遠望主峰玉皇頂,只見玉皇頂如出水芙蓉,雲遮霧繞,若隱若現。石人峰、老君峰、仙人峰,如西天飛靈。鳳凰台翹首遠望,大金龜窺日望月;青龍背如巨龍騰空昂首。矗立蛤蟆石,極目遠眺,一覽眾山小。和合峰、象鼻峰、報曉峰,美不勝收。石人山,山高松奇,由於高寒、光照、山峰、岩石與霧的影響,有許多松樹,造型奇異多樣,有的盤根錯節,玲瓏吐翠,有的根似龍爪,破石而立:還有的似松還似字,似畫又似松,真乃奇松也。山無雨不霧,山無水不秀,石人山就擁有奇異眾多的溪流、瀑布。黑龍潭、白龍潭、東龍潭,潭潭之上傾瀉,瀑瀑之下,清水奔涌,有的如龍騰虎躍,聲震峽谷;有的如思君淑女,水簾掛壁;還有的天地一線,齊秀無比。白龍潭瀑布,大雨過後,數不盡的涓涓細流,匯成一道從天而降的銀色巨流,狂妄不羈,轟然而墜,巨大的衝撞力,激起無數細小水珠,動天撼地,如風雷之勢。
清晨,太陽象橘紅色的火球從廣闊無垠的迷霧中迸出,由柔和漸趨強烈,給萬水千山灑下了金色的輝暈。夕陽西下時,西方天際象罩上紅色的簾幕,雲蒸霞蔚,滿天輝映,山戀猶如披上了紅色的婚紗,呈現出玫瑰色的絢麗。石人山最絕妙的道路乃號稱天下第一滑的石人山滑道,俗稱滑滑梯,兩千多米的花崗岩滑道,在密林中區區折折,順山而下,真可謂天下第一滑。在這裡,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可以盡情盡興地滑,無拘無束地滑,置身其中那歡聲和笑語,早已將登山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那童年的歡樂又在大山中再現。石鳳索道,在石人溝口至鳳凰台南側,全長999米,垂直341米,裝有70個吊籃,一字拉開,循環轉動,每小時可單線運客320人。這70個黃色吊籃,好似兩串燈籠,在綠色的山谷中,緩緩上下飄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它不僅減輕了遊人登山的疲勞,又給景區增添了一道風景。大將軍峰處,可沿將軍谷拾級而上,經紅楓谷至銀線瀑,乘1200米紅楓谷索道,達南觀景台或鴨嘴峰。賞紅葉,觀猴子拜觀音;過飛雲三谷,直達玉皇頂,一覽眾山小。「飛瀑掛絕壁,幽泉石上流。」石人山有無數迷人的山泉、溪流、瀑布與深潭。石人山的山泉,活潑俏皮,似呵似鬧,如泣如訴,善於變化,富有生機。數百山泉匯成清澈的溪流,像山魂的精靈,淙淙潺潺,叮叮咚咚,一邊與行人對歌,一邊充當嚮導。沿著溪流從深山幽谷騰跳而出,遇到懸崖絕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輕盈飛瀉者有,磅礴瀟洒者有,丈二八尺者有,高懸數十丈者也有。滴水穿石,積水成潭。黑龍潭、白龍潭、百尺潭……藏身於陡澗,隱形於山林。在眾多瀑布中,白龍潭瀑布最為壯觀。水從山頂直瀉而下,奔騰飛流如白龍降臨,激越水聲似虎吼雷鳴,聲傳數里之外。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石人山地理條件優越,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景區內植物種類繁多,建群種、優勢種明顯,區系複雜。據初步調查,石人山僅種子植物就有1211種,加之根生植物、蕨類植物等總計達4000種以上,其中有40多種已列入國家和省級保護。景區中現有大片原始森林和稀世古杜鵑林,千年古木15萬株以上。豐富的植物資源,為眾多的珍禽異獸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該區有陸棲脊椎動物125種以上,還有大量水生動物及非脊椎動物。走進景區,隨處可見松鼠穿梭,鳥雀啁啾,猴子攀樹,錦雞起舞,如同置身天然動物園。
「陰晴霧奇變,景隨四時移。」由於石人山氣候濕潤,加之地形作用,每年霧日較多。濃霧瀰漫時,山峰時隱時現,如大海中飄蕩的小舟,薄霧繚繞時,如輕紗、縷煙,悠悠往來,或呈現雲海波濤滾涌,隱現蕩漾。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還會出現佛光,彩虹等氣象景觀,神奇縹緲,變幻無窮,宛若夢幻仙境。飽覽了如夢如幻的自然風光後,你還可以在景區內洗洗溫泉。在石人山腳下,沿沙河谷地一線,有上湯、中湯、下湯等五處天然溫泉群。水溫高達60多度,溫泉含有20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醫療價值。此外,石人山景區內還分布著原始古樸的百瀑峽民俗風情谷、千年古剎文殊寺、鮮為人知的秘洞山莊、亞洲最大的航空博覽中心等景點。
王安石曾言:「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寡。而天下奇偉瑰怪之觀,常在於險遠」。石人山深林野蔓,即使奇葩深藏也名不世傳。然三十六處名勝,七十二個景點,處處綺麗如畫,每處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和奇妙的神話傳說。山東博山簡介博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南部山區,總面積73平方公里。 1985年被山東省政府命名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5月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博山風景名勝區內現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兩處,有中國第一長城——齊長城;有大自然奇蹟――石海;有高聳入雲的望海樓;有魯中第一高山――魯山;有被譽為山東第一洞的開元溶洞、江北第一溶洞的博山溶洞。既有北方山水風景的共性,又各有特色,千姿百態,令人流連忘返。
博山風景區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是中國孝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汩汩流淌的孝水哺育了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博山自古便是歷史悠久的陶瓷琉璃之鄉,被譽為「陶琉之鄉」。別具風味的博山菜肴和地方小吃,在魯菜中佔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地方特色飲食文化,被譽為「中國魯菜名城」。近年來,博山風景名勝區大力開展「因景植綠」、「因景治污」、「因景修路」工程,風景名勝區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博山風景名勝區願與全國各地風景名勝區真摯合作,共創風景名勝事業美好明天!
博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南部山區,總面積73平方公里。1985年被山東省政府命名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5月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博山風景名勝區內現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兩處,有中國第一長城——齊長城;有大自然奇蹟――石海;有高聳入雲的望海樓;有魯中第一高山――魯山;有被譽為山東第一洞的開元溶洞、江北第一溶洞的博山溶洞。既有北方山水風景的共性,又各有特色,千姿百態,令人流連忘返。博山風景區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是中國孝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汩汩流淌的孝水哺育了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博山自古便是歷史悠久的陶瓷琉璃之鄉,被譽為「陶琉之鄉」。別具風味的博山菜肴和地方小吃,在魯菜中佔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地方特色飲食文化,被譽為「中國魯菜名城」。
近年來,博山風景名勝區大力開展「因景植綠」、「因景治污」、「因景修路」工程,風景名勝區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博山風景名勝區願與全國各地風景名勝區真摯合作,共創風景名勝事業美好明天!淄博市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屬半濕潤氣候。受季風影響,氣候變化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冬季盛行偏北風,雨雪稀少,寒冷乾燥;春季氣溫回升快,少雨多風,乾旱發生頻繁;夏季高溫高濕,降水集中;秋季降水銳減,秋高氣爽。從氣候的年變化規律來看,雨熱同季,對農業生產較為有利,但異常氣候年份的頻繁出現和多發的農業氣象災害,是農業生產的制約因素。淄博南北狹長,地形多變。複雜的地形地貌導致氣候的地域分布不均。在山東省農業氣候區劃中,南部屬魯中農業氣候區,北部屬魯北農業氣候區,南部降水較多,氣候較為涼爽;中部氣溫偏高,降水較少;北部氣溫較低,光照充足,降水較少。南部山區易發生乾旱和局地山洪災害,北部易發生大範圍洪澇災害,中部是小麥乾熱風的多發地區。南部山區複雜的地形造就了許多獨特的小氣候條件,對山區特色農業的發展比較有利。江西三百山簡介三百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省安遠縣境內,是安遠縣東南邊境諸山峰的合稱,地處贛、粵、閩三省交界處,屬武夷山脈東段北坡余脈交錯地帶,是長江水系之貢江與珠江水系之東江的分水嶺,是東江的源頭,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源地,也是全國唯一對香港同胞具有飲水思源特殊意義的旅遊勝地。諺云:「江西九十九條河,只有一條通博羅」。「博羅」即廣東博羅縣,這一條河是江西安遠縣境內的鎮江河。鎮江河為距安遠縣城正南40公里的三百山坑水彙集而成,自東北流向西南,出境後流入定南九曲河,進入廣東省龍川縣匯入珠江支流----東江。香港同胞的飲用水取自東江,三百山因之成為香港同胞飲用水的源頭。
三百山風景名勝區距安遠縣城25公里,距京九鐵路線上的定南站僅68公里。從贛州乘汽車到三百山只有160公里。港澳同胞來三百山只需5小時旅程,是「三日游」的理想之地。三百山在80年代中期被發現,1985年被安遠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5月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5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6月被全國保護母親河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首批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生態教育示範基地;2002年5月被國務院(國函[2002]40號)批准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屬中山高丘地貌,中山逶迤、重巒疊嶂、危崖奇石、峰奇石異。山內滿谷縱橫,溪流密布,劍河深澗,水秀瀑雄。三百山及其附近300多平方公里山地上森林茂密,古木參天,巨藤倒掛,遮天蔽日。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集山勢、林海、瀑布、溫泉四大自然風景奇觀為一體,山水林石俱美,原始、古樸、清寂,一年四季氣候溫涼,舒適宜人。
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又屬寒武紀火山其景觀集火山構造、奇峰幽壑、清溪碧湖、飛瀑深潭、密林古樹、珍禽異獸、怪石險灘、溫泉等諸奇景於一體,熔清幽、奇秀、雄險、古樸等特色於一爐,是一處純天然、高品位的風景名勝區,尤其是清澈秀麗的東江源,壯觀密集的潭瀑群,保存完好的常綠闊葉林,無可挑剔的環境質量堪稱三百山的「四絕」。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現已發現景觀、景點68處,其中一級景點10處、二級景點27處、三級景點31處。氣勢恢弘的福整壙瀑布被人們稱之為「東江第一瀑」,怪石嶙峋的旱峰灘被譽稱為「東江第一灘」,東風湖青山拱翠,俯影沉碧;九曲十八灘灘潭密接,步移景換,知音泉危崖聳立,雙瀑對鳴,實為天下絕景;三疊瑤池三瀑三潭,遠絕塵寰,真正人間仙境。玉兔思凡、神龜飲泉、雙獅逐鹿等一系列峰石景觀形神具備,惟妙惟俏;杜鵑鬧春,紅楓迎秋,百鳥爭鳴,虎嘯猿啼等動植物景觀鉗子百態,各有千秋。林海日出、竹林彎月一曠一幽,令人心馳神往;雲霧雨雪、彩虹、雨凇樹掛瞬息萬變,使人留連往返。
山中有日流量達兩千多噸的虎崗溫泉,另有50多處飛瀑,形成20多條溪流,這些溪流最後匯成的東江是香港同胞飲用水的來源。贛州地處中亞熱帶南緣,氣候宜人舒適,資源豐富。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春早、夏長、秋短、冬暖,四季分明,春秋兩季較適合旅遊。江西仙女湖簡介仙女湖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省西部的新余市西南17公里處,因東晉文學家干寶的《搜神記》中「毛衣女」下凡豫章新喻縣的神話傳說而得名,是唐代江西第一個狀元盧肇、宋代重臣王欽若、明代權相嚴嵩的故里。仙女湖風景名勝區分為舞龍湖景區、鐘山峽景區、鈐陽湖景區、大崗山景區、九龍灣景區五個部分。
它地處江西省「三清山—龍虎山—南昌—仙女湖—萍鄉」和「廬山—鄱陽湖—南昌—仙女湖—井岡山—贛州」兩條旅遊線路的交匯點,區位條件優越。景區距新余市區 17 公里,距南昌市 150 公里,處浙贛鐵路,滬瑞、贛粵高速公路和省道清宜公路線上,交通便利。景區總面積1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里,自然景觀有「幽、秀、奇、雄」之特點,以湖為主,山島港叉眾多,空間開合有致,山水纏綿相依,生態植被良好,氣候資源豐富,數萬頃的森林層巒疊翠,享有「亞熱帶植物基因庫」之美稱。景區分布著25條湖彎,99座島嶼,40餘座山峰和40餘掛泉瀑。仙女湖經過多年開發建設,設有豐富多彩的水上娛樂項目,島上有眾多休閑娛樂設施、有以情愛特色為主題的歌舞表演、有獨具特色的全魚宴,每年一度的七夕仙女湖情人節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舞龍湖景區:港叉相連,曲徑通幽,有會仙島、白鷺山莊、花園山莊、刀山火海、鳴禽苑、龍王島、蒙古包、傣家村、情人島、仙來島、桃花島、蛇島、名人島等13個開放的景點。鐘山峽景區:以3公里長的高山峽谷為核心,峽內古木參天,怪石林立,亂壁穿空,水流湍急,蜿蜒如帶,有《鐘山峽》石刻、盧肇讀書台等眾多人文古迹。鈐陽湖景區:水面「萬頃湖天碧、一星飛鷺白」,碧波之下蘊藏著一個神奇的世界,有水下千年古城――分宜古縣城、水中古橋――萬年橋(嚴嵩橋)、水邊古廟――昌山廟、湖岸古洞――洪陽洞(嚴嵩洞)。
大崗山景區:瀑布、龍潭、奇花與古道、殘垣、石刻交相輝映,植物種類3000餘種,素有「小廬山」之美譽。仙女湖自然風光秀美樸實,兼具湖泊型和山嶽型兩大類型。有曲水通幽,港叉相連的舞龍湖,有水流湍急,兩峰對峙的鐘山峽;有煙波浩渺,千帆競渡的鈴陽湖;有基因寶庫的大崗山。在仙女湖這片古老神奇的靈山秀水之間,既傳頌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又點綴著無數彪炳史冊的歷史遺存,千年水下古城、水中古橋、水邊古石刻,古廟、古陶窯遺址堪稱華廈奇觀,這裡是唐代江西第一個狀元戶肇、宋代重臣王欽若、明代權相嚴嵩的故里,現代國畫大師傅抱石等就誕生在這裡。仙女湖青山綠水、水山相映、湖天一色。有植物 230 科、 3000 多種,其中名貴樹種 200 多種,森林覆蓋率達 95% 以上。水質達地表水二級標準,能見度達 2 米以上,良好的生態環境滋養了眾多的動物,有鹿、狐、猴等獸類動物 37 種,鷹、隼、雁、白鷺、斑鳩等鳥類動物 39 種。每到清晨與傍晚,都能見到湖光山色之間百鳥翔集的美景,它是人、動物和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天堂。新余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冬較短的特徵,年平均氣溫17.7℃,最佳出遊時間在春秋兩季。福建玉華洞簡介玉華洞風景名勝區以其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風光而名聞遐邇,位於福建省將樂縣城南的天階山。距縣城僅十五華里。總規劃面積約43平方公里,包括玉華洞、銀華洞、金華洞、岩子洞、寶華洞等多個溶洞景觀和天階山、梅花井、明台寺、白鷺棲息地等多個自然景觀。其中玉華洞為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是我國四大名洞之一。其中玉華洞位列全國四大名洞,為福建洞天之首,有「閩山第一洞」之美譽,素稱「八閩四大景觀之一」。三明玉華洞位於將樂縣城南7公里的天階山下。因洞內岩石光潔如玉,華光四射而得名。全洞總長10多華里,主洞5華里,是福建最長最大的石灰岩溶洞。進口為「一扇風」,風聲不止。出口是「五更天」,可體味從昏暗轉為天亮的景色。洞內有兩條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黃泥、溪源、白雲六個支洞。
三明玉華洞洞內有石泉、井泉、靈泉三股溪流,清澈如鏡。尚有瓊樓玉宇、渴龍飲水、朝天曙色、蓬萊疊翠、雄鷹獨立、風飄淚燭等166景,均為石灰岩溶蝕而形成的各種奇特景物。其中尤以仙人田、煉丹爐、荔枝柱、蒼龍出海、童子拜觀音等形象最為逼真。洞內道路平坦,大廳寬敞,遇斜坡砌石階,過溪流架橋樑,小徑盤曲,驚險莫測、恰似迷宮。洞內氣溫保持10℃左右,冬暖夏涼。宋代理學家楊時與抗金名相李綱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贊「此洞炫巧爭奇,遍布幽奧」、「透露處層層有削玉裁雲之態」。三明玉華洞的進出口處的岩壁上,保存著不少宋代以來的摩崖石刻。離洞二里許的村莊里,還有一個直徑一米的圓井,地下水由此湧出,水珠呈梅花狀,紛紛揚揚,鼎鼎翻騰,故名梅花井。現有新鋪水泥公路直抵洞口。並在洞口建有擂茶館、荷花池。玉華古洞自西漢被當地獵人揭開神秘的面紗,已有2000多年的遊覽史。現保存完好的明朝繪製的我國唯一完整的八十幅溶洞導遊圖;西漢以來,玉華古洞留下數以千計文人墨客與官吏題寫的遊記、詩賦與摩崖石刻。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踏雪遊覽玉華洞後,在《玉華洞遊記》中盛讚:「此洞炫巧爭奇,遍布幽奧」。
玉華洞於漢初被人發現後,遊蹤不斷。玉華洞在東漢末年就盛名於世,古詩文、題刻豐富。北宋理學家楊時,尚書馮夢得等曾為玉華洞賦詩;明崇禎元年(1628年),徐霞客冒雪考察玉華洞並寫下遊記,稱讚此洞「眩巧爭奇,遍布幽奧」,並把它與江蘇宜興「張公洞」相媲美。明朝的尚書劉璋、尚書裴應章、戶部侍郎黃琛、禮部尚書曹學儉、巡按御使楊四知等人都在遊歷了玉華勝景之後留下了題刻。玉華洞進出口處岩壁上保留不少宋以來的摩崖石刻。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廖九峰為玉華洞修志7卷。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邑人廖雲友重修《玉華洞志》。
風景名勝區所在地將樂縣是魏晉以來中原漢人南渡入閩的重要通道之一,具有濃郁的客家文化背景。北宋大理學家楊時(朱熹的老師),其故里也位於玉華洞風景名勝區內,而且是風景名勝區重要的文化景觀之一。因此,風景名勝區還具有閩北理學文化特色。將樂位於福建省西北部,處武夷山脈東南麓,扼閩江支流金溪中下游,東臨順昌,西接泰寧,南連明溪,北毗邵武,東南與沙縣接壤。境內山峰林立,溪流密布,最高峰海拔1640.2米。岩溶地貌是本縣一大特色。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陸性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在19.8°C ,年平均降雨量2027毫米。福州鼓山簡介鼓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會所在地福州市東郊,主峰海拔969米,總面積49.7平方公里,是以摩崖石刻、天風海濤、瀑潭溪泉、山林峽谷、古寺名剎為景觀特色,供遊憩、健身、避暑、科教等活動的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宋朝至今皆為福州首選的遊覽勝地,素有「今古名山」之稱,「蓬萊左股」之譽。宋代時,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遊歷八閩山水,獨愛鼓山,稱其為「閩山第一」,曾在此講學傳道,使鼓山成為當時弘揚儒學的中心之一。鼓山別稱石鼓,距城區17公里。北接鼓嶺,南臨閩江,東界大磨溪。南北長6公里,東西長4公里,面積約24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919.1米。因山巔巨石形如鼓,風雨衝擊,聲似鼓鳴,故以得名。鼓山大頂峰西南側海拔450米左右的山間盆地中,保存有1000多年歷史的湧泉寺。該寺建築規模宏偉,布局精巧,蒼松翠柏掩映,層巒疊障環抱,有「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之妙,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精華,素有「閩剎之冠」稱譽。
寺中千年鐵樹、雞絲木供桌及血經書稱為鎮山「三寶」,觀後令人叫絕。寺前千佛陶塔系宋代用陶土燒制而成,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研究宋代建築和制陶工藝的實物資料。歷代名人在山中留下700多幅摩崖石刻,真、草、隸、楷、篆各種書法俱全,其中有宋代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及現代朱德、郭沫若、羅瑞卿等人的手跡,這些自然「碑林」琳琅滿目,相映成趣,成為罕見的書法藝術長廊。豐富多姿的古樹名木,亦是鼓山風景名勝區的一大特色。
鼓山是福州名山,四季常青、蒼松滴翠、奇葩流紅、岩秀谷幽,名勝古迹遍布全山。景區以古剎湧泉寺為中心,東有回龍閣、靈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數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羅漢台、香爐峰等50多景;北有大頂峰、白雲洞等45景。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岩經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構成蟠桃林、劉海釣蟾、玉筍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觀。此外,還有歷代摩崖石刻多處。
鼓山風景名勝區分為石鼓、鼓嶺、長田-鱔溪、磨溪、鳳池-白雲洞、南洋-安安溪六大景區。其中,石鼓景區是目前開發最充分,也是人流量最密集的部分,包括登山古道、達摩洞十八景、湧泉寺、閩山天景、蓮花峰、芙蓉溪等景群。鼓嶺景區主要是鼓嶺鄉,目前這裡的旅社、酒店等設施已比較多,主要承擔住宿、娛樂、購物等功能,將打造成以休閑度假、民俗風情為主要內容的輔助性旅遊接待中心,嘉湖、南洋、柯坪3個村將打造成旅遊接待村。磨溪景區則主打溪澗潭瀑和峭壁山色。鳳池-白雲洞景區以觀賞奇異山石和洞穴為主要內容。長田-鱔溪景區打造溪澗潭瀑和自然植被景觀。南洋-安安溪景區將以展現民俗風情為主,同時兼具探險攀岩等活動內容。鼓山風景名勝區地處亞熱帶,四季常青、蒼松滴翠、奇葩流紅、岩秀谷幽,名勝古迹遍布全山。景區峰、峽、岩、洞260餘處,久負盛名有白雲峰、獅子峰、喝水岩、蟠桃林、八仙岩、忘歸石、仙跡石、白雲洞、靈源洞、達摩洞等。還有溪澗瀑布山泉50餘處,著名的有鱔溪、鼓山溪、磨溪、小磨溪,這些溪流有的溪水奔瀉,也有常年細水長流,其中鱔溪瀑布和東山溪瀑布最為壯觀。峽谷中最典型的有喝水岩、靈源洞,稱為「谷中之谷」。眺望台、玉石雲梯、翠竹園、知足常樂園、松濤樓根藝藏珍館等更為景區錦上添花。福州瀕臨東海,氣候比較溫暖,年平均氣溫為19.6℃,雨量充沛。秋季(10~11月)氣候宜人、天高雲淡,是一年中晴好天氣最多的季節,也是旅遊的黃金時段。冬季(12~2月)是一年中最乾燥的季節,氣溫相對來講也比較低,但卻不似北方冬季那樣寒冷乾燥,只需穿稍厚些的毛衣和外套即可。春季陰雨綿綿,氣溫變化很大,需穿羊毛衫、棉毛褲和夾衣。5~6月的梅雨期會有頻繁的暴雨。福州的夏季以晴好天氣為主,部分地區在7~8月會出現極端高溫,所以一定要穿涼爽透氣的衣服。另外,此時也是颱風多發季,當颱風來臨時要盡量避免外出,最好獃在房間里,直到颱風警報解除。安徽黃山花山謎窟簡介
花山湖白鶴景色花山謎窟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黃山市東郊,距中心城區12公里,是一處集青山綠水、田園景緻、千年謎窟、奇峰怪石、摩崖石刻、廟宇宗祠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景區內大小不同的36處古代人工石窟是景區最為突出的景觀,具有豐富獨特的歷史研究及觀賞價值。石窟規模之宏大、氣勢之壯觀、特色之鮮明,實屬國內罕見,令人嘆為觀止,堪稱中華一絕。關於石窟的形成原因、形成年代、大量石料去向等種種謎團,越來越引發學術界的關注和廣大遊客的探謎熱情。2001年5月20日,江澤民同志親臨景區視察,並為景區命名、題詞為——花山謎窟。花山謎窟地理位置處在北緯29o39"34"和29o47"7"之間,是北緯三十度神秘線上唯一一處石窟群奇觀。同在這條神秘線上的還有:北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域、埃及金字塔及獅身人面像、亞特蘭蒂斯大陸、諾亞方舟、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珠穆朗瑪峰、錢塘江潮、神農架野人之謎、黃山奇觀等。更令人稱奇的是,花山東側歙縣煙村也已探明有石窟群的存在,數量也多達三十六座,且形態類似於花山石窟群。兩座石窟群的七十二窟與黃山的七十二峰遙相對應,不知是出自天然的巧合還是古人刻意的安排。從總體上看,石窟群呈線性分布在新安江畔連綿的花山山麓中,全長約五公里。現已探明的石窟有三十六座。說到石窟的發現,很具傳奇色彩。2000年的某天,當地老農上山打柴時,無意中踏松腳下的沙土,土塊紛紛滑落,露出石壁上深不可測的洞穴。當地政府聽說此事後,馬上組織人力勘查,結果使這組龐大的石窟群得以重見天日。經過歷時一年多的發掘工作,石窟群已初顯規模。呈現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座座格局怪異,內部空間巨大的洞窟。其中有的洞中套洞,有的石柱林立,有的空谷幽潭,而且石壁上沒有任何壁畫和佛像,也沒有文字,特別是有兩個洞口開在新安江水中,更為其增添了神秘感。二號窟內的溫度宜人,較之外面十度左右的氣溫,明顯感覺到和暖。二號窟也被稱作地下長廊,是一座狹長的洞窟。二號窟中有兩個看點,即在石壁上天然形成的秋色圖和窟頂的大斜面。秋色圖中整個畫面布滿黃棕色的秋葉,山林、高峰、民居為黑色。其中民居還可明顯看出徽派建築的風格,前面有一條白色的小溪穿過,毫無疑問,這便是山腳下的新安江了。大斜面是在清淤完畢後被發現的。最先工人們挖到此處時認為已到了石窟的盡頭,但隨著淤泥的清除,卻發現石壁呈斜面狀向前延伸,又可看到另一個洞口。斜面的坡度約為45度,寬15米,長30米,與外面的山坡坡度一致。斜面的石壁上可看到一行行細密的直線型鑿痕,線條筆直且連貫,給人的整體感覺很是壓抑。這個大斜面的出現提出了一個新的謎團:在科學技術相對落後的古代,匠人們是如何準確判斷出斜面的坡度並使之與山體走勢吻合呢?三十五號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古代人工石窟,有地下宮殿、清涼宮之稱。石窟深170米,最高處18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內部有26根石柱呈品字形排列,起到支撐作用,可見古代的工匠們已深諳三點固定一平面的幾何原理。窟內有許多石房、石床、石橋、石樓、石槽、石塘點綴其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洞口處的通海橋,橋下是一潭清澈見底的泉水,水聲嘩嘩作響,很可能在此存在活的水源。朔流而下,就到了洞內最低的地方,其頂上的石壁清晰可見精雕細刻的花紋。雖然這裡已經位於新安江水面以下2米,上下落差有25米,但是洞內的通風狀況良好,所以人在洞底並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另外,洞窟的怪異構造使得聲波被石壁吸收,因而無論多麼大聲地喧嘩,在洞內都聽不到一絲迴音。石窟的魅力正是應在了一連串的 「謎」上。它們是如何建成的?為什麼要建造這些石窟?挖出的數以百萬方石料去了何處?當年是如何開採和運輸的?石窟內有少量開採好的石塊,為什麼沒有被運出去?洞內有多處厚10厘米的石壁為什麼不鑿開而聽任其擋在石廳中間?洞內石柱上的方型和圓型盲孔是做什麼用途的?如此龐大規模的石窟群,為什麼至今沒有見到史籍上的記載?專家們為此做出種種推測和分析,但仍是未能找到統一的確定答案。據考證,石窟群距今至少有1700年的歷史。關於它的來歷和作用,目前共有十五種說法,分別為:石窟屯兵說;徽商屯鹽說;史前文明說;山丘說;採石場說;皇陵說;道家褔地說;功能轉化說;花石綱說;方臘洞說;臨安造殿說;徽州府、漁梁壩說;殺人塢說;巨型石文化建築說。其中佔主流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這裡曾做屯兵時的駐地和彈藥庫之用。《新安志》上記載:「東漢時期,孫權為削平黟、歙等地,派威武中郎將賀齊屯兵於溪水之上,後改新安江上游水域為「屯溪」。這既解釋了「屯溪」地名的由來,也為石窟群提供了一種答案。這種說法可由窟內遺留的矛、斧、大量未使用過的石塊,以及某些岩壁上留有煙熏的痕迹等為佐證。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石窟是徽商為儲鹽而建。古代的徽州地理位置封閉,通往外界的捷徑只有新安江。因而這裡成為物資集散地,徽州鹽商們便在此開鑿石窟建成鹽庫。這種說法可以很好地解釋石窟群中的石窟規模不同、樣式各異的原因,因為它們分屬於不同的鹽商所有。花山謎窟留給後世的是無盡的遐思,它激起了人們獵奇的心理,使慕名而來的學者、遊人絡繹不絕。如果有朝一日這些謎團被一一闡釋,那麼謎窟還會象現在一樣充滿誘惑嗎?
24號石窟黃山陰雨天多,雲霧天多,年均氣溫7.8°C,降雨多集中於4~6月。在海拔630米的溫泉區,夏季平均溫度為25℃,冬季平均溫度為44℃以上。
漸江安徽巢湖簡介
巢湖位於安徽省中部,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約750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沿岸為合肥市、巢湖市、廬江縣所包圍。巢湖是安徽境內最大的湖泊,湖面積達700餘平方公里,來水面積有913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區7735平方公里(佔84.7%),圩區612平方公里(佔6.7%),湖區783平方公里(佔8.6%)。入湖主要河流有:南淝河、上派河、豐樂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等。這些河流都源於山丘區,一般集水面積都大,河道流程較短,比降陡,匯流快,穿過湖周圩區後,進入巢湖,經湖泊調節容蓄後,出巢湖閘經裕溪河於裕溪閘下注入長江。汛期若長江水位過高,裕溪河受頂托倒灌時,裕溪閘、巢湖閘將關閉,拒江倒灌。巢湖四周諸河來水,仰賴巢湖容蓄,防洪壓力很大,為了緩解巢湖及裕溪河的防洪問題,1986年冬開始進行牛屯河分洪道建設,分洪流量460~615立方米每秒,入江口水位可比裕溪河口的江水位低0.4~0.5米,工程已基本完成。千里江淮,巢湖最美。巢湖之美,不僅在於她的遼闊浩大,而且因她物產豐富,文脈深厚和遍布兩岸的風景名勝。湖中姥山廟有一副絕妙的長聯,上聯為:「百八里形勝參差,欲蓋覽綺麗春光,正煙消雨霽,岑樓上洞啟疏欞,遠黛修容環獻媚」,下聯為:「萬千層濤瀾洶湧,若別領清幽秋景,迨風息波恬,長夜間徒倚山渚,冰輪躍彩遍浮金」,高度地概括了巢湖千古名湖的瑰麗景觀。出巢湖市區,抬眼一望,面前便是「氣吞吳楚千帆落,影動星河五夜來」的巢湖。從湖汊登上遊艇,輕舟快速向西航行。只見浩淼的巢湖,水天相連,一望無際。湖面上漁帆點點,漁歌陣陣,不消一個小時,便隱約可見「湖天第一勝境」的中廟了。中廟矗立在鳳凰台赤砂礁岩上,三面臨水。該廟建於東吳赤烏二年。以後迭遭兵燹,幾次修葺。它背倚朝霞,面對老姥,東顧巢伯,西望蜀秀,現存殿閣為晚清建築,有三進七十餘間。《巢湖志》對中廟描繪得十分細膩:「紅色廟牆,陡峭錯落,赤跡鳳台,直抵湖中,波濤沖刷,紋絲不動。湖浪吞吐,飛流噴珠,湖潮入洞,猶如鐘鳴。」遊人臨其境,仰視樓台,重檐飛出,灰色樓頂,宛如丹鳳之冠,夕陽西照,熠熠生輝,給人以凌空欲飛之感。廟內梁橫匾額,殿供神龕,壁描神鬼,廊畫天兵。遊客譽之為「人間蓬島」、「別有湖天」、「雲護仙壇」之勝境。廟內供奉的女神是碧霞元君。據古籍記載,「全盛時,春日晴和,煙火相望,河以南、江以北,老稚男女,各持瓣香,誦佛號祈於廟者,肩背踵趾接也。」現在,人們遊覽中廟,不再是去祈求那虛無縹緲的神的恩賜,而是在勞作之餘,去領略那百里巢湖的壯麗景色。與中廟遙遙相望的是茫茫湖面上的一座湖島:遠望猶如一隻巨大的海龜,漂浮在白浪滔滔的湖面中廟上;近觀,好似老婦托腮凝神望子,這就是充滿神話色彩的姥山島。傳說很久以前,巢湖是個盆地,盆地中有一座城池叫巢州。某一天,一位漁人捕捉了一條千斤大魚,運到城內廉價出售。全城人爭相購買食魚肉,唯獨一老婦焦姥和女兒玉姑不食。一叟者過閭對焦姥說:「此魚系吾兒,汝母女不食,必有厚報。見城東石魚目赤,城將陷。」果然不久的一天,焦姥見東門石魚目赤,她心急如焚,奔走大街小巷呼號,請全城百姓避災,然後才攜女欲行。忽然晴天一聲巨響,大雨如注,洪水橫流,巢州下陷。焦姥母女被濁浪衝散淹溺。正在危急之時,小白龍急施法術,從湖內長起三座山,將其母女和焦姥失去的鞋托出水面。後人為頌揚焦姥的德行,又將巢湖取名焦湖,將湖中的山取名姥山、姑山和鞋山。唐代文學家羅隱過巢湖時,曾有「借問邑人沉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的詩句。姥山島船近姥山,只見湖水環繞,亭閣參差,翠島若浮,宛如「白銀盤裡一青螺」。姥山是巢湖中最大、最美的湖心島。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700米,島上一塔三亭六山九峰,安謐寧靜,景色四季宜人。陽春三月,山嶺新綠,湖水溶溶,春風楊柳,群鶯亂飛,一派山野趣味。1964年春,郭沫若曾親臨巢湖,並留下翰墨:「遙看巢湖金浪里,愛她姑姥發如油。」夏日炎炎,姥山卻飛紅流翠,花香撲鼻,清涼怡人。中秋,則天高氣爽,湖水凝碧,楊柳青蒲,果實累累,一派斑斕景色。北宋宰相、《資治通鑒》的編纂者司馬光登姥山詩云:「湖島映微寒,荷菱連水天。」入冬,山舞銀蛇,紅裝素裹,岩下數尺冰凌,樹上滿枝銀花,好似琉璃世界。姥山不僅秀美,名勝古迹亦多,遊人在崎嶇的山道上行走,若腳步稍重,可聽見足下回聲震響,這就是姥山特有的「空谷回音」。如果循著聲音尋找,就可發現約大小20多處溶洞。大的可容百人,小的也可藏十多人,洞內怪石嶙峋,十分險妙。再拾級攀登,就可以觀賞明清古塔文峰塔了。文峰塔系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廬州知府嚴汝倡建,甫成四層,因戰亂而輟工。清光緒年間(公元1878年),李鴻章倡捐,委江蘇補用道、廬州人吳毓芬續建三層完工。工成,李鴻章題「文光射斗」四個大字,並作《姥山塔碑記》一文刻之於石。文峰塔塔高七層,51米,133級,系條石青磚結構,層層飛檐走角,八角對著八方,角角裝有銅鈴,外觀雄偉,結構精巧。塔身由外壁、迴廊、塔心三部分組成。人入塔內,門梯交錯,左拐右旋,樂趣無窮。每層塔壁四周或題詞,或詩文,或磚雕佛像。塔內藏有兩廣總督李瀚章題寫的「舉頭近日」,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題寫的「中流一柱」等25幅匾額和802尊磚雕佛像。人立塔上,只覺風聲呼嘯,銅鈴叮噹,如立雲端之上。倚窗遠望,煙波浩淼,漁帆點點;近觀腳下,姑、鞋二礁如在霧中。塔剎上鑲嵌有李鴻章全像。李鴻章發跡前,曾得益於恩師曾國藩的指點,集結淮軍在湖上操練,並留下了一首氣勢磅礴的七言絕句:「巢湖好比硯中波,手把孤山當墨磨。姥山塔如羊毫筆,夠寫青天八行書。」離塔不遠處,有座聖姥廟,春秋祭祀焦姥。紅楹青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巢湖晨美,夜景更美,姥山月夜更加迷人。若逢清秋三五之夜,一輪明月倒映在波漪微微的湖中,猶如一顆玉珠鑲在湖面上,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雲影溶成一片,真是「一色湖光萬頃秋」的美景夜色。清康熙年間,廬州府學正朱弦在《巢湖夜月》一文中寫道:「當其微風不生,流光接天,靜影沉碧,羈人當此神開,勞者對此而機息,恍乎置身於廣寒世界也。」2002年5月,安徽省巢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合肥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15.7℃,最冷1月,平均氣溫2.4℃,最熱7月,平均氣溫28.4℃。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春秋兩季與夏季相交時期雨水較多。年平均無霜期228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102%。主要自然災害為旱、澇、寒流、低溫、淫雨、倒春寒、大風、晚霜凍。
安徽采石磯簡介
採石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旅遊區,由采石磯片區、濮塘片區、青山片區、橫山片區組成,總面積64.85平方公里,是一處以詩仙李白為靈魂,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為底蘊,以「翠螺浮大江」的山嶽型自然景觀為特色,以文化欣賞、自然觀光和休閑為主要功能的綜合型風景區。采石磯,又名牛渚磯,居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它東起鎖溪河,西達大江,界定面積約80公頃,是一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天然公園。絕壁臨江,水湍石奇,歷來又以其山水之險、風物之秀獨領風騷,被譽為「天下第一磯」。「採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最終長眠於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間,這裡就建起了太白樓。登樓遠眺,千里長江,盡收眼底,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千百年來,有許多文人墨客來此憑弔,尋幽探勝。文才風流,至今不絕。采石磯扼守長江天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發生在這裡的著名戰爭二十餘次。采石磯還是我國早期的佛教勝地之一,廣濟寺始建於東漢,為江南名剎。如今,采石磯擁有全國最大的李白紀念館,有馳譽江南的三元洞,氣勢雄偉的三台閣,引人入勝的萬竹塢,有「當代草聖」林散之藝術館,以及一些新開發的景點,如:沿江棧道等,還有一些待開發的景點,如:金牛洞、延園等。遊人可泛舟於江上,賞「風荷疏影」;或策杖於古棧道,尋「大腳印」;戀「古剎禪林」,聆聽晨鐘暮鼓;或登上三台閣,瞰山中秀色,眺「天門曉日」,嘆「大江東去」。如入世外桃源,流連忘返。采石磯是中外賓朋遊覽、觀光、休憩的絕佳場所。采石磯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的核心景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平生涉歷山川,跡遍天下,惟百年不忘採石。曾多次登臨吟詠,在這裡寫下了《橫江詞》、《牛渚磯》、《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等膾炙人口的詩篇50餘首。民間還廣為流傳他身披宮錦袍、泛舟賞月、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神話故事。采石磯原名牛渚磯,自古以來不僅以風物之秀著稱,還以其扼守長江天險向為兵家所重,成為鎖鑰東南,江山易主的必爭之地。山以詩秀,水以詩麗,物以詩華,景以詩名。繼李白之後,歷代名人雅士300餘人來采石磯憑弔詩仙,尋幽探勝,文採風流,至今不絕。「鳳台東出無多地,牛渚南來第一磯」自東漢以來,歷代發生在這的戰爭20餘次。其中虞允文抗金兵、朱元璋占太平、太平天國守天京……多少英雄為其折腰,多少雅士為其謳歌,刀光劍影屢屢,亭台樓閣重重。歷代戰爭留下的累累傷痕,妝點著今日關山,因此留下名勝古迹比比皆是:聯壁台、李白衣冠冢、大腳印、赤烏井、伯牙台、然犀亭、峨眉亭、江山好處亭、懷謝亭、待歸亭等,給采石磯增添了壯美的色彩,優美的傳奇。采石磯還是我國早期的佛教勝地之一。山上的廣濟寺始建於三國孫吳赤烏年間,自古即是江南名剎。千百年來晨鐘暮鼓,香煙裊裊,佛事頻繁,給采石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采石磯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和集秀、奇、險、文於一身的獨特風貌作為一種得天獨厚的旅遊文化資源,在中華大地是不多見的。對此天然勝境,一位名人曾發出感嘆:「國中園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絕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園者,獨采石磯矣!」採石風景名勝區歷史悠久,文化豐富,作為「長江三磯之首」的自然景觀代表采石磯和以「詩仙長眠之地」聞名的人文景觀靈魂李白文化在國內均具有代表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機結合,人文景觀為自然景觀添色,自然景觀為人文景觀添彩,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風景區四大片區特色各異,采石磯片區,以偉大詩人李白為靈魂,以「大江繞絕壁,草聖伴詩仙」景觀為特色,以李白文化欣賞和江磯攬勝功能為主,戰爭文化和宗教文化欣賞功能為輔的觀光遊覽區。濮塘片區,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優美的自然景觀為特色,以竹景觀、竹文化欣賞和休閑度假為主,革命歷史教育功能為輔的休閑度假區。青山片區,以「白水繞青山,詩仙憶謝公」景觀為特色的,以李白文化和謝脁文化欣賞為主,宗教文化欣賞和休閑娛樂功能為輔的觀光遊覽區。橫山片區,以自然生態景觀為特色,以訪古探幽、登高攬勝為主要功能,突出自然野趣與幽趣的生態旅遊區。四片區類型豐富、特色各異、優勢互補、結構優良,共有兩大類七中類三十三小類景觀,極具多樣性,山水相映、人物相倚、古今相融、情景相輝。採石風景區地形險要,向為金陵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春秋到民國年間,這裡就發生了二十餘次著名的戰爭。採石風景區也有著豐富的宗教文化,在歷史上先後出現過許多著名寺廟,有「採石雖小,七十二廟」之說。廣濟寺初創於三國時赤烏三年(239年),是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小九華山上的地藏王廟也曾盛極一時。
馬鞍山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平均溫度為15.9℃,馬鞍山每年最冷為1月,平均溫度為2.9℃,最熱為7月,平均溫度為28.3℃,同時,28月也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出門在外要常備雨具。
青海省青海湖簡介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裡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
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
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甘肅鳴沙山-月牙泉簡介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鳴沙山,因沙動有聲而得名。古稱「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積聚而成,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壟相銜,峰如刀刃,遠看連綿起伏入虯龍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濤湧來盪去,甚為壯觀。沙粉紅、黃、綠、白、黑五色,晶瑩閃光不沾一塵。如遇摩擦振動,便會殷殷發聲,輕若絲竹,重如雷鳴。故「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葯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0.88公頃,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質甘冽,清澈如鏡。千百年來沙山環泉而不被掩埋,地處乾旱沙漠而泉水不濁不涸,實數罕見。泉內星草含芒、鐵魚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風光十分優美。
鳴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遊人至此,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來泉邊漫步,都會馳懷神往,遐思萬千,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夏季:早看日出,晚看日落。冬季早晚溫差大,天氣寒冷。具有沙漠氣候特徵。甘肅崆峒山簡介崆峒山景區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譽。屬六盤山支脈,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灕江神韻。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氣魄宏偉,底蘊豐厚。
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 ;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崆峒武術與少林、武當、峨嵋、崑崙等武術流派馳名華夏。
秦漢時期,崆峒山開始有了人文景觀。歷代陸續興建,亭台樓閣,寶剎梵宮,廟宇殿堂,古塔鳴鐘,遍布諸峰。明、清時期,人們把山上名勝景觀稱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連、仙橋虹跨、笄頭疊翠、月石含珠、春融蠟燭、玉噴琉璃,鶴洞元雲、鳳山彩霧、廣成丹穴、元武針崖、天門鐵柱、中台寶塔。近年來,新修了法輪寺、卧觀平涼、觀音堂、通天橋、飛升宮、王母宮、問道宮等景點三十五處,基本恢復了歷來所稱的「九宮八台十二院」中四十二處建築群。
崆峒由來解釋大致有三:一是古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二是崆峒山為道教勝地,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靜自然之意;三是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崆峒山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氣候特點為冬長雪少,夏涼溫和。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崆峒山就無夏天而是春秋相連。陝西寶雞天台山簡介寶雞天台山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南部的秦嶺北麓,距離市區不足1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天柱峰海拔2,198米。寶雞天台山風景區分為大王嶺、楊家灘、天台蓮花山和嘉陵江源頭四個片區,總面積133平方公里。
風景區內有奇峰、怪石、潭瀑、溝壑等景觀。風景區內的天台蓮花峰、天柱峰、寄馬峰、人頭峰、神農峰、雞峰山、大散嶺等山峰均為花崗岩峰林地貌
寶雞是炎帝神農氏故里,天台山相傳是神農采嘗百草而中毒遇難安葬之地。
屬溫帶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3攝氏度,年降水量710-1000毫米。雲南建水簡介建水風景名勝區桂冠。該景區含燕子洞、建水古城、建水文廟等三大景區,融溶洞景觀、融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為一體。立體氣候景觀,有海拔最高的五老峰(2515米)和海拔最低的紅河谷(209米),兩地直線距離僅三十公里,高差達2306米,溫差15℃左右。地形氣候的變化,景觀也變化萬千,雲海奇異多彩。汽車行駛僅一小時就能體驗由熱帶、亞熱帶到溫帶的立體氣候景觀。
建水文廟大門奇特的地下岩溶景觀由燕子洞溶洞和顏洞地下溶洞奇觀組成。燕子洞以古洞廳觀、春燕雲集、鍾乳懸匾、采燕窩絕技著稱於世;顏洞為徐霞客慕之數十年,曾足履其間,並留有遊記的古溶洞。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漢族祭孔樂舞和洞經音樂,哈尼族「芒鼓舞」和「長街宴」,哈尼刀,彝族花燈和煙盒舞,苗族踩花山,以及傣族的生活方式、風谷習慣等等,民族風情濃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水,明清兩代為臨安府,是滇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明代文人謝肇撰寫的《滇略》一書中稱臨安之繁華富庶甲於滇中。故民間有金臨安、銀大理之說,金臨安茶苑以此而命名。
建水燕子洞標誌金臨安茶苑位於滇南大觀園——朱家花園的百年商號「朱恆泰」商鋪舊址。茶苑內環境清新、古樸、典雅,洋溢著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茶苑每晚舉行建水民間小調、少數民族舞蹈表演、民族器樂演奏、功夫茶藝表演。也可按琴、棋、書、畫愛好者及單位團體的要求,安排各類中小型聚會和茶話會。茶苑除讓賓客品用各類名茶外,還為其提供豐富的建水土特食品和風味小吃。金臨安茶苑是中原文化與邊地文化碰撞的奇葩,置身其中,可令人感受到建水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俗文化。
建水燕子洞氣候溫和,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由於地處低緯高原,空氣乾燥而比較稀薄,各地所得太陽光熱的多少除隨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增減外,也受雲雨的影響。夏季,陰雨天多,太陽光被雲遮蔽,所以溫度不高,最熱天平均溫度在19~22℃左右。冬季,受乾暖氣流控制,晴天多,日照充足,溫度較高,最冷月平均溫度在6~8℃以上。年溫差一般為10~15℃,但陰雨天氣溫較低。從一天的溫度變化來看,早晚較涼,中午較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雲南昆明九鄉簡介九鄉風景名勝區位於宜良縣九鄉彝族回族鄉境內,距昆明90公里,距宜良縣城47公里。九鄉風景區是雲南新興的以溶洞景觀為主體,洞外有山水峽谷風光、民族風情、人文景觀、配套齊全的大型綜合性風景旅遊區。
蝙蝠洞景色九鄉位於昆明至石林的黃金旅遊線上,是一個以溶洞群為主的景點,九鄉溶洞群發源於六億年前的古老白雲岩中,總計有大小溶洞上百座,被稱為溶洞之鄉。民間俗語說:「九鄉溶洞九十九,數完溶洞白了頭」,由此可見一斑。
雄獅廳景點九鄉溶洞群發育於六億年前古老的震旦紀燈影組淺海沉積和灰白色含硅質條帶的白雲岩中。這是一個非穩定斷裂的、溶蝕與浸蝕迭加的岩溶洞穴系統,計有被稱為「史前奇觀」的古海洋微生物化石——疊層石,倒石牙,生物喀斯特(亦稱生物造礁奇景),邊石湖群、地下廣場大廳、暗峽谷、魚背石、捲曲石、渦穴等多種水文地質奇觀及立體層型洞體和多層洞穴景觀等典型剖面和景點。有的是國內罕見的絕景,有的是世界地質學教科書上從未有過的實例,因而備受國內外名家的讚譽。專家們認為:九鄉溶洞群 擁有上百座大小溶洞,為國內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洞穴群落體系,類型齊全,風格多樣,被譽為「溶洞博物館」。 九鄉溶洞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包括區域喀斯特發育特徵,組合景觀類型,植被及動物群落,洞穴發育及分布特徵,洞穴水文、氣候、生物、礦物及景觀;從張口洞發掘的實物及保留完整的地層剖面來考察,對於研究區域性數十萬年以來的古地質、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古動物演化,以及有人類生活以來的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等;從人文科學方面來考察還有民族學、民俗學、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等科研課題。還有洞穴探險,洞穴療養,教學,實習等多種綜合性功能和價值,而科研價值遠遠高於觀賞價值。 九鄉溶洞附近無工業、無污染、環境幽靜,空氣格外清新,是遊玩,休養的好去處。
神女宮美景九鄉風景區地處山區、氣候溫涼,與昆明市區氣候溫差相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氣溫14.6℃,最熱月7月平均19.3℃,最冷月1月平均7.8℃,年均無霜期234天,年平均降水量1064毫米,年均日照2123小時,年均相對濕度78%左右。雲南大盈江簡介發源於騰衝縣的膽扎河和檳榔江在盈江縣舊城匯合後稱大盈江,過虎跳石後從南奔江口出國境,流入緬甸伊洛瓦底江,最後流入孟加拉灣。大盈江全長204.5公里,盈江縣境內長145.5公里。流速減緩,江面擴寬,兩岸是一望無垠的農田,竹樹環合的村寨點綴其間,江岸有數千里的鳳尾竹堤,江心時見綠色小島,藍天白雲,翠竹綠島映在悠悠的江面小船輕輕划過,悠揚的傣家情歌隨風飄來,構成了一組別緻的抒情詩。
大等喊傣家村寨大盈江屬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地處滇西怒江下游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潤,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8℃-20℃,最高38℃,最低2℃,年溫差小,四季溫暖。德宏雨量豐沛,且雨熱同期,降水多集中於6-9月,此時出行,應準備必要的防晒、防雨物品。
大盈江
允燕佛塔雲南瑞麗江簡介瑞麗江傣語稱為南卯江,意為「白霧籠罩的河」。因瑞麗傣語稱為勐卯,所以也叫勐卯江,歷史上又叫麓川江。瑞麗江發源於騰衝縣境內高黎貢山西側的分水嶺,最後流入緬甸境內,匯入伊洛瓦底江。瑞麗江在瑞麗境內長53公里,寬100-200米,兩岸壩子平坦,土地豐肥,氣候溫暖濕潤,是十分富饒的傣家魚米之鄉。順江面漂流,可以飽覽別具一格的中緬兩國傣族村寨及緬甸的木姐市和南坎縣。
瑞麗江風光這條江灌溉著中緬兩國上萬萬公頃肥沃的土地,養育著近百萬的人口,瑞麗江上游叫龍江,發源於高黎貢山西側,流經騰衝隴川、梁河等縣,經畹町、瑞麗流入緬甸,在緬伊尼瓦附近江入伊洛瓦底江,瑞麗江其中20餘公里屬中緬兩國界河,是雲南省西部的重要河流之一,屬亞熱帶長流河。瑞麗江水流平緩,清平如鏡,江畔良田萬頃,傣家村寨樹竹環繞,風光如畫,景色十分秀麗。
德宏邊塞風光瑞麗江屬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地處滇西怒江下游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濕潤,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8℃-20℃,最高38℃,最低2℃,年溫差小,四季溫暖。德宏雨量豐沛,且雨熱同期,降水多集中於6-9月,此時出行,應準備必要的防晒、防雨物品。
姐勒金塔雲南騰衝地熱火山簡介騰衝是中國著名的地熱火山風景區,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的寶山地區騰衝和梁河縣境內,火山地熱資源極其豐富,其中,最為壯觀的地熱景觀是距騰衝縣20公里處的騰衝地熱溫泉群和騰衝火山群。
黃瓜箐熱氣溝騰衝地熱溫泉群 ,又稱熱海,面積約9平方公里。景區內到處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氣泉、溫泉,共有80餘處,有澡堂河瀑布、蛤蟆嘴噴泉、獅子頭、美女池、大滾鍋等景點。其中有14個溫泉群的水溫達90℃以上,到處都可以看到熱泉在呼呼噴涌。世界上有溫泉的地方很多,但像騰衝熱海這樣面積又廣、泉眼又多、療效又好的實在不多見。熱海中最典型的是「大滾鍋」,它的直徑3米多,水深1.5米,水溫達97℃,晝夜翻滾沸騰,四季熱氣蒸騰。據說以前有一頭牛到大滾鍋邊舔吃帶鹹味的泉華,不小心掉入鍋內,待牧童從村裡喊人來救它時,已煮成一鍋牛肉。
大空山有關熱海,還有一個很美麗的神話傳說:在遠古的時候,這一帶天寒地冷,人民苦不堪言,有個善良的老人歷盡艱險,尋找辦法,決心使這裡變成溫暖豐腴的地方。後來,他的誠心感動了神仙,神仙賜他一寶珠讓他含在嘴裡,他頓感燥熱難耐,便一口氣喝乾了幾條河水,最後他變作了吐熱水的小龍。凡是他歇過腳的地方,就有了數不清的熱泉。從此,這裡便四季溫暖,牛羊肥壯,五穀豐登。從地質構造來看,騰衝位於世界矚目的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構造帶,處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急劇聚斂的結合線上。特殊的構造,使得這一地區的地下斷層岩漿活動很劇烈,地熱溫泉中釋放出氦和甲烷氣體,說明地下岩漿活動一直未停止,並有源源不斷的火山供給源,這種現象,是休眠火山的典型標誌。所以,騰衝的地熱奇觀,是地層中心的熱流向地表上升,順著地殼斷裂處勃然噴發的結果。
澡堂河內溫泉騰衝熱海不僅具有獨特的景觀,而且對人們的生活非常有益。現在熱海周圍建有多家療養院、浴室、娛樂設施,前來旅遊、治療者每日不斷。景區有很多家溫泉浴服務,價格在3-20元不等,但是,不能在大滾鍋里洗澡。騰衝火山群位於橫斷山系兩段的高峰貢山西側,主要集中分布在和順、馬站一帶,為我國西南最典型的第四紀火山。因為地處歐亞大陸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活躍,地震頻繁。當劇烈的地震發生時,山崩水涌,熔岩噴出地表,待地震停止,熔岩冷卻,就形成了一座座形狀獨特的火山。在縣城周圍1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就分布著大小70多座形如倒扣鐵鍋的火山,而騰衝縣城即坐落在來鳳山火山流出的熔岩上。在縣城西北10多公里的馬站村附近,火山較為集中,黑空山、大空山火山群自北向南呈一字形排列,間距均在1000米左右,建有火山公園,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火山口附近,遊客還可以撿到灰、紅、黑等顏色的火山石作紀念。這種火山石的比重很輕,人稱「浮石」。一個人可以輕輕地舉起很大的一塊,投入水中卻不會下沉。人們所說「石沉大海」的自然規律,在這裡並不靈驗。騰衝屬熱帶季風氣候,所平均氣溫14.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適於旅遊觀光。貴州馬嶺河簡介馬嶺河風景名勝區位於雲貴高原的烏蒙山與廣西丘陵之間,黔西南州首府興義市以東大約10公里處,總面積450平方公里。馬嶺河風景區號稱「百瀑、百簾、百泉」,以峽谷地縫、鈣化瀑布群、喀斯特峰叢為主要特色,兼有溶洞群、鈣華壁畫等自然奇觀以及人文景觀,分為馬嶺河峽谷、萬峰湖、和萬峰林三個景區。馬嶺河是南盤江支流,發源於烏蒙山系白果嶺,上游叫清水河,中游因兩岸有馬別大寨和馬嶺寨故稱馬嶺河。
壯觀的馬嶺河瀑布馬嶺河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溫度15℃~18℃,四季如春,晝夜溫差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人們尋幽、覽勝、訪古、探奇、避暑、休閑的勝地。
馬嶺河萬峰林景色
萬峰林福州海壇簡介海壇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州城東南的平潭縣境內,東瀕台灣海峽。平潭素有「千礁島縣」之稱,由126個島嶼、702座岩礁組成,陸地總面積309平方公里。海壇島是全國第五大島,福建第一大島。縣城所在地平潭距福州陸路128公里。因地扼台灣海峽要衝,與台灣新竹港相距僅68海里,是祖國大陸距台灣最近處,成為我國東南海疆對台經貿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
海壇風景名勝區總面積49平方公里,分為石牌洋(半洋石帆)、海壇天神、東海仙境、南寨石景、君山、將軍山六大風景遊覽區和壇南灣、山岐澳等兩個海濱度假區,以優質的海濱沙灘和奇特的海蝕地貌而著稱於世。於1994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景區區內象形山石千姿百態,峭壁礁岩雄奇險峻,海濱沙灘連綿無際。海濱沙灘長在500米以上的有25處,海蝕崖、海蝕洞、海蝕穴、海蝕階地等星羅棋布。主要景點有「牛洋石帆」以及譽稱「東海仙境」的王爺山海蝕造型系列,包括仙人井、仙人峰、仙人台、仙人洞以及金光燦爛「金觀音」。三十六腳湖為福建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海壇天神」形態畢肖,體積是樂山大佛的4倍。島上已經定名價值較高的旅遊景點達155個。
景區屬海蝕造型地貌,不同岩體在海流和風力作用下,塑造出全島層次錯落、組合甚佳的地質地貌奇觀,陪襯以碧海藍天、雄奇壯麗。花崗岩地貌的球狀、柱狀風化,豎似天柱,橫若卧佛。火山岩地貌的塊狀破碎,形成了高大的岸壁、峽谷、洞穴、平台,被專家譽為海蝕地貌博物館。海灣岬角沉積了大量海浪淘洗的沙礫,在東南、西南朝向的灣澳形成了純潔的沙灘、秀麗的河堤、陡峻的沙坡,是現代濱海度假旅遊的理想場所。各景區還有蔥鬱蒼翠的海岸林帶環繞。風景區周圍多為漁村,漁事和傳統的漁家生活也風景區增添了情趣。福州瀕臨東海,屬溫濕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比較溫暖,年平均氣溫為19.6度,雨量充沛。3、4月間的福州陰涼多雨,遊客可穿羊毛衫、棉毛褲和夾衣;5-9月為夏季,要穿涼爽透氣的衣服;10-11月為秋季,穿單衣或薄毛衣就可以了;12月-次年2月為冬季,須穿粗毛衣和呢衣。5-8月常有雷陣雨和颱風,6、7、8月則是颱風季節,颱風過後必有大雨或暴雨。福建鴛鴦溪簡介白水洋·鴛鴦溪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66平方公里,分為白水洋、宜洋、劉公岩、太堡樓、鴛鴦湖五大景區,每年秋分(10 月初)至次年清明(4月底),上千對美麗的情鳥鴛鴦翔來過冬,它以目前世界唯一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等為特色馳名中外。白水洋·鴛鴦溪風景名勝區融溪、峰、岩、瀑、洞、湖等山水景觀為一體,可謂群峰競秀、百瀑爭流、萬木蔥蘢。在這森林茂密,環境清幽的景區內,溪水清碧如鏡,每年秋季有數百上千隻鴛鴦從北方飛來越冬,數百隻中華獼猴常年棲息於溪畔林間,景區中還有白鷳、雲豹、蟒蛇、穿山甲等10多種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被譽為「天然動植物園」、「鴛鴦故鄉」、「獼猴樂園」、「人間仙境」,是我國瀑布最多的風景區,尤以白水洋水上廣場(含五里水街,衝浪滑道)、百丈際水濂洞、鼎潭仙宴谷、如來觀音同駕霧等四大奇觀為最。
鴛鴦溪即屏南縣雙溪鎮宜洋村的白岩溪,因多鴛鴦,故名。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島保護區。它以野生動物鴛鴦、獼猴和稀有植物為特色,融溪、瀑、峰、岩、洞等山水景觀為一體,成為不可多得的綜合性遊覽區。鴛鴦溪長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靜而清凈,是鴛鴦棲息的好地方。這一帶溪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鴛鴦,故屏南有「鴛鴦之鄉」之美譽。鴛鴦溪遊覽區為鴛鴦溪的中心景區,位於雙溪鎮,由湖光、小島、野鴨群及四季杜鵑花和寺廟、古塔等組成,以鴛鴦、彌猴等野生動物和衡有植物為主要特色,融溪、瀑、峰、岩、洞、潭等山水景觀為一體,成為不可多得的綜合性遊覽區,也是情侶最佳旅遊之地。叉溪遊覽區位於鴛鴦溪下游,那裡有數千畝原始次森林,另外還有美麗的河谷景觀。水竹洋-考溪遊覽區位於叉溪遊覽區西面,它以險峰幽谷和黃山松為主要特色。
白水洋遊覽區在鴛鴦溪上游,在溪流兩岸的有諸多瀑布和岩洞,除溪流兩岸的大小飛瀑和岩洞之外,最使人稱絕的為「十里水街」,它是由三塊平坦的巨石鋪於水底而成,最大的一塊達4萬平方米。人行其上,水恰淹腳背,波光瀲灧,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白水洋平坦寬敞,上面可騎自行車,可駕駛汽車。下游有一條50多米長的天然滑道,赤身下滑不傷肌膚,被稱為「天然衝浪游泳池」。白水洋是五大景區中最具特色的天然景觀,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凈無沙礫,登高俯瞰,其形狀猶如一丘剛剛耙平的巨大農田,平展展的鋪呈在崇山峻岭之中。因而當地人稱「仙耙溪」。三大淺水廣場中,河床布水均勻,水深沒踝。陽光下波光瀲灧,一片白熾。白水洋周圍群峰疊翠,森林蓊鬱,動植物種類豐富,風光秀美,不僅是旅遊者心目中的「人間仙境」,被稱為「天下絕景」。
鴛鴦溪-白水洋風景名勝區地處鷲峰山脈中段,東有太姥,西靠武夷,北連黃山,南接福州,皆一日可達,是閩東北、華東旅遊網路的重要連結點;夏不離被「天然大空調」氣候,使它成為理想的避暑勝地;鴛鴦的愛情象徵,獼猴的頑皮特性,使青少年趨之若騖,它將以新婚蜜月旅遊中心和中國婚俗文化中心在神州之旅中佔據獨特而重要的一席之地。屏南縣海拔高達830米,夏無酷暑,即使是夏天也要帶長袖長褲。福建大金湖簡介金湖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西北部的泰寧縣境內,因地處金溪上游,富含沙金而得名。金湖風光以水為主體,以丹霞地貌為特徵,是國內少有的丹霞地貌與浩瀚湖水相結合的風景名勝區。丹崖碧湖,溪澗縈迴;閩越古韻,人文山水,被譽為天下第一湖山。金湖整體形狀呈圓弧形,彷彿一輪新月,由東北向西南,再折向東南。湖區大小溪澗數十條,總面積136 平方公里,彙集周邊6縣市4766 平方公里流域的水流,水域面積為26平方公里,全長62公里,有「百里金湖」之稱。風景資源豐富,可概括為72峰、36岩、18洞、5泉、2瀑之勝景。它似武夷如灕江,堪與西湖相媲美,可與桂林來競秀;其景觀之多,面積之廣,為其它地方所少有。
金湖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36平方公里,有金湖、上清溪、狀元岩、羅漢山、尚書第五大景區,金湖是主體景區,湖光山色,空闊奇秀,有貓兒山,甘露寺、三劍峰、幽谷迷津、雪花澗、水一一線天等絕景。白水祭瀑布發源於峨嵋峰的九棟嶺,彙集澗溪之水,穿越峽谷,奔流至祭頭。祭頭有赤石、馗雷兩峰夾峙斷崖千尺。金湖危岩峭壁之間,有一兩山夾峙而形成的奇特「衚衕」,寬不過2米,人稱「水上一線天」。醴泉岩位於白水祭瀑布北側,為金湖又一勝景。洞中有建於宋代的醴泉禪寺為單檐歇山式林構殿堂,精巧古樸,不施片瓦。甘露寺建於金湖之畔懸崖峭壁之天然洞穴之中。由於甘露寺幽藏絕壁之中,故古人稱其為「探幽者不易到此而為泰寧金湖恨」。這裡典徑綿延、雲霧繚繞、奇峰聳峙、古木蒼天、景緻優美、以「甘露晚鐘」、「甘露報暉」、「甘露岩寺」「嘯天雄獅」四景尤勝。此外,上清溪竹筏險絕的漂流景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精湛的明代民居建築藝術珍品以及峨眉山壯麗的日出、雲海、林濤和高山草甸,都使人流連忘返。
歷史上金湖曾擁有大小寺廟多達130多座,每一座都蓋在千奇百怪的岩穴里,迄今尚餘70多座,其中,最負盛名的甘露寺乃是日本世界文化遺產--奈良東大佛殿的「模版」。除了眾多岩寺之外,大金湖大大小小的岩穴也與對中國歷史影響最深刻的儒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將宋明理學推向高峰的朱熹就曾在丹霞岩里廣教莘莘學子,而南宋狀元鄒應龍、尚書第的主人李春燁也都因在岩穴里苦讀詩書而高中成名。
金湖碧波澄澈,泉瀑爭奇,島湖相連,灣汊相間,群峰競秀,洞奇石美,青山綠水間隨處可見丹崖懸瀑、古寺險寨、漁舟農舍和古木山花,形成別具上格的遊覽區。無論春夏秋冬還是陰晴圓缺,展現在遊客眼前的都是一幅幅濃淡相宜、富有詩情畫意的潑墨山水畫面,令人讚不絕口、流連忘返。因此,金湖又被中外遊客譽為「黃金之湖」。泰寧氣候屬於中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7.1℃,年平均降雨量1775毫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和濕潤、光照充足的氣候,適宜四季遊覽。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左右,水庫里蓄滿水,遊客可以在湖上蕩舟觀光,此時也是金湖的最佳旅遊季節。福建桃源洞簡介桃源洞-石林風景區位於福建省永安市,於1994年被國務院評為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4A級旅遊區。所在城市永安別稱燕城,依山傍水,綠意盎然,森林覆蓋率達83.2%,被評為中國十佳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曾經作為福建抗戰省府而被譽為東南抗戰文化名城。
桃源洞位於福建省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國道旁,景區總面積29平方公里,分別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灣、葛里、栟櫚潭五大景區組成,分布在沙溪河的兩岸。主要特色為丹霞地貌和奇峰峭壁,主要景點有桃源洞口、一線天、鎖洞橋、觀音大仕殿等。桃源洞的最佳景點是一線天,長達120米,窄處僅容一人側身而過。堪稱全國之冠。宋朝愛國名相李綱寫詩云:"栟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天下幽奇多僻壤,真疑造化惡人知。"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遊記中贊道:「余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夷、黃山、浮蓋,未曾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
鱗隱石林位於永安市區西北13公里處的大湖鎮境內,總面積1.21平方公里,為喀斯特地貌,由鱗隱石林、洪雲山石林、壽春岩、石洞寒泉、翠雲洞、十八洞6個景區組成,這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了眾多的怪石、奇峰和異洞。鱗隱石林富有特色:地上石林,地下迷宮;得天獨厚,鬼斧神工,為華東獨有。景區內聳立著石芽、石錐、石柱、石筍400多座,最高36米,擬人狀物,千姿百態,被譽為天然動物園;景區內植被豐富,形成國內獨一無二的盆景石林。
主要景點有:三鼎岩、望天星、八戒照鏡、接筍峰、石猿抱桃、黑熊護筍、石龜探洞、接吻石、鱗隱書院等50多處。 鱗隱石林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公元1729年),由大湖人賴翹千、賴允升兩兄弟開發,歷時六年,建有亭、台、樓、閣和鱗隱書院。「鱗隱」取「天故隱其跡」之意,又因石芽表面呈魚鱗片狀,故而得名。清朝名士張瑛,在《鱗隱齋記》中贊道;"以茲山之勝,不減武夷之雲谷、鉛山之鵝湖、匡廬之白鹿洞也!"景區基礎配套設施齊全,景區內接待樓、桃源閣、民俗演藝館、停車場、綠化廣場、客運碼頭、IC卡電話等應有盡有,獲得過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景區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霜期短,熱量資源充足,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山地氣候,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點。四季夏長冬短,氣候溫暖濕潤,年均氣溫19.1℃,無霜期301天,年均日照1766.1小時,年降雨量1688毫米,年均降雨日數130-169 天,適於常綠闊葉林等亞熱帶林木生長,適合各類人群四季出遊。安徽齊雲山簡介
群山如海,丹崖聳翠的齊雲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休寧縣城西約15公里處,距黃山市(屯溪)西33公里,皖贛鐵路穿越齊雲山鎮而過。據明代魯點著的《齊雲山志》所載,齊雲山峰巒常有雲霧瀰漫,一片白色,故又稱白岳。戲劇家湯顯祖就有詩云:「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其中的「白」指的就是白岳。史料記載,明嘉靖時,世宗因年過三十無皇子,便命龍虎山張天師在白岳為其求子,結果得到應驗。明世宗非常高興,因見其「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遂更名為 「齊雲山」。齊雲山是一處以摩崖石刻、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嶽景區。1981年列為省重點保護單位,1993年被國家林業部命為國家森林公園,1994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又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地質公園」榮譽,2005年,齊雲山被國務院批准被國家旅遊質量評定委員會評為「AAAA級景區」。與黃山南北相望,風景綺麗,素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譽,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與雲並齊」而得名,乾隆帝稱之為「天下無雙勝景,江南第一名山」。它由齊雲、歧山、萬壽等9座山峰組成,其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藝術觀賞性強,科研價值高,在江南眾多的風景名勝區中別具一格。齊雲山與黃山南北相望,風景綺麗,各樹一幟,古人云:「黃山白岳相對峙,細看從來無厭時」。齊雲山景點集中,物產豐富,交通便捷,氣候宜人,是華東地區一著名遊覽勝地。風景區面積110平方公里,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稱,共分月華街、雲岩湖、樓上樓三個景區。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畫;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有奇峰36座,怪岩44處,幽洞18個,飛泉洞27條,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銘石刻537處,石坊3個,石橋5座,庵堂祠廟33處,真是丹岩聳翠,群峰如海,道院禪房為營,碑銘石刻星羅棋布。山奇、水秀、洞幽,林木、道觀點綴其間,碑銘石刻星羅其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譽。齊雲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為著名道教名山之一。道教活動始於唐朝乾元年間(758-760),明代道教盛行,齊雲山香火極旺,被稱為「道教第一山」。齊雲山是我國道教名山之一,原被列為七十二福地之內。道教稱大地名山間仙人所後勝地為福地,故齊雲山又稱「福壽山」,為道家所命名。齊雲山海拔高度僅585米,用「插天」來形容其高雖有些誇大,但有36奇峰、72怪岩、24飛澗、加之境內河、湖、泉、潭、瀑構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白岳的特點是峰巒怪譎,且多為圓錐體,遠遠望去,一個個面目各異的圓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觀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華街、太素宮、香爐峰、小壺天、玄天太素宮、玉虛宮、方臘寨、五青峰、雲岩湖等。齊雲山碑銘石刻星羅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譽。該山道教始於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為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齊雲山新建有登山索道,遊客乘索道登至山頂、沿原路徒步下山,邊走邊游,只需半天。名傳四海的齊雲山吸引了宋相海瑞、理學家朱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藥物學家李時珍、哲學家王陽明、以及近代著名文學家郁達夫等文人雅士紛至沓來,寄情峰岩,賦詩題詞,樹碑為記,成為後世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加之唐宋元明以來,道教在齊雲山的香火旺盛,更使得齊雲山躋身全國道教名列,以致被稱為「江南小武當」。千百年來,齊雲山豐厚充盈的人居文化與壯麗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諧共存,看成全球人類與黃鯨和諧共生之典範。目前處於開發中的齊雲山對遊客開放的部分,不僅有上起北宋年間和下接當代的書畫名家的摩崖石刻與碑刻537處,更有明清時代的古村落住宅可供遊客居住賞景,又可品嘗集天地靈氣精華而成的道家茶飲和食物,可謂「雲霄品茗茶」,別有一番風情。
齊雲山是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海拔高度585米。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受地理環境和大氣環流的共同影響,形成了氣候豐富多樣、山地氣候明顯的特點。植物多樣,林種繁多,風光旖旎,氣候宜人。一、氣溫全年平均氣溫16.2℃,最高年份16.9℃,最低年份15.6℃,年際間變化在0.5℃之間。一年中最熱為7月份,平均氣溫為27.9℃;最冷為1月份,平均氣溫3.7℃。年氣溫日較差24.2℃,一年中1至7月氣溫逐月升高,8月開始下降。一日間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14~15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黎明至日出前。二、降雨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13.7毫米,最多年(1954年)為2641.6毫米,最少年(1978)為928.8毫米,年際間變化較大。春季降水佔全年的31%,夏季43%,秋季8%,冬季18%。顯然春夏季雨量多,秋冬季雨量少。一年中1至6月份降水量逐月增多,春季陰雨綿綿,盛夏季節多有雷陣雨驟降驟停。5月上旬進入雨季,6月中旬進入梅雨季節,七月上旬出梅,在此間多暴雨。7至12月降水逐漸減少。全年降水日數為155天。三、光照齊雲山山勢呈東西走向,坐南朝北,光照適宜。年平均日照時數1931小時,日照率44%;年最多日照時數2291小時,日照率52%;年最少日照時數1581小時,日照率36%;全年以8月份日照率61%為最高。一月份南坡日照率達40%,是冬季理想的避寒地區。四、四季春季氣溫回升快,冷暖空氣活動頻繁,3月份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以上,4月份平均氣溫升至16.5℃,5月份達到20℃左右,此時的齊雲山已是山花爛漫,林蔭鳥語。夏季氣候炎熱,季平均氣溫為26℃。初夏冷暖氣流頻頻交綏,此時溫度高,濕度大,雨頻水足;7月上旬開始進入盛夏季節,處於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天氣晴熱少雨,常出現高溫天氣。秋季南方暖濕空氣漸趨衰弱。但初秋天氣常是晴熱少雨,到了深秋,天高雲淡,晴空萬里。隨著冷空氣勢力加強,早晚溫差較大,正是響午驕陽似火,晨霄清涼如水。冬季干寒、晴朗,季平均氣溫5.9℃,初冬處於兩次冷空氣入侵的間隙中,往往氣溫回升,回暖顯著,俗諺「十月小陽春」。冷空氣侵襲控制,氣溫不斷降低而進入隆冬,在12月下旬出現初雪。但近年來暖冬現象明顯,以往這個時期習見的冰天雪地,玉樹銀花的景觀,今已鮮見。五、山風年平均風速1.9米/秒。全年中以3月的2~3米/秒為最大。風向以東北偏東風最多,冬季為東北風,夏季為西南風或偏東風,春秋季節風向比較紊亂,但仍以偏東風較多。齊雲山有其本身形成的山谷風,經常迂迴於群山之間,清爽徐徐,微拂習習。
浙江麗水仙都簡介
仙都仙都,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峰岩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跡為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閑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許多繽紛彩雲迴旋於此山,山谷樂聲震天,山林增輝。當時有刺史苗奉倩上報玄宗。玄宗聽後驚嘆地說:「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自寫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傳到今天。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盪奇峰怪石之神韻。仙都,古稱縉雲山。道教典籍稱仙都為玄都祈仙洞天,屬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風景區內曾建有「縉雲堂」(黃帝祠宇)、「烏傷候廟」、「永安寺」、「妙庭觀」等,其中」黃帝祠宇」規模最大,是仙都風景區主建築。天台宗六祖智威禪師,凈土宗五祖少康大師,都是仙都山人。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沈括、朱熹、王十朋、徐霞客、朱彝尊、袁枚、郭沫若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跡和墨翰。五十年代以來,在此拍攝了《阿詩瑪》等三十多部影片。仙都是以峰岩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跡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區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青水秀,雲霞輝映,景色秀美,素有「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桂林之秀」的美譽。歷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足跡遍布,留下無數珍貴的石刻古迹。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峰一百零六座,異洞二十七個。相傳是黃帝觴百神和煉丹飛升之地。整個風景區由仙都、黃龍山、岩門、大洋四個景區,鼎湖峰、小赤壁、芙蓉峽,倪翁洞、黃帝祠宇、獨峰書院、黃龍寺等五百多個景點組成,總面積166.2平方公里。鼎湖峰景點是整個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是仙都的標誌。鼎湖峰狀如春筍,直刺雲天,底部面職為2468平方米,頂部面積710平方米,高170.8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石柱,譽稱「天下第一峰」。鼎湖峰巔蒼松翠柏鬱鬱蔥蔥,中有天然小湖,大旱不竭。大詩人白居易留有「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
仙都秋景浙江地處亞熱帶中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受北方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以晴冷乾燥天氣為主,低溫少雨;夏季受太平洋負熱帶高壓控制,以東南風為主,高溫濕熱。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無霜期8-9個月,年平均氣溫在15℃-17℃之間,無霜期230-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319.7毫米,春雨、梅雨、颱風雨為主,七、八月間有伏旱。其氣候特徵: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氣溫適中。
仙都浙江金華雙龍簡介
靈湖對乳金華山雙龍風景區位於金華市城北8公里西南山麓,是我國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又稱赤松山,譽滿東南。現山、石、水、洞等勝景風貌依然,險、奇、秀、幽的景觀氣派猶存。 雙龍風景區位於海拔500-1312米之間,是一處以山嶽森林為背景,地下懸河、岩溶奇觀、赤松祖庭為特色,觀光度假、康體休閑、海外朝聖等為主要旅遊活動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全區劃分為雙龍洞、黃大仙、大盤天、優遊園、仙鶴妍、尖峰山等六大景區,景區現規劃總面積為79.7平方公里。神奇的溶洞景觀、豐富的人文景觀、神秘的道教文化與森林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呈現了國家公園的雛型。「金華」這一名字由來於城外南、北對峙的金華山,道家稱之為「第三十六洞天」,又稱赤松山,相傳是在香港、東南亞、北美等地香火極盛的黃大仙修鍊得道成仙處。宋元佑六年,婺州太守祈雨北山,從此名聲大振,遊人不絕,譽滿東南。宋朝名相王安石贊為"橫貫東南一道泉"。神奇的溶洞景觀、豐富的人文景觀、神秘的道教文化與森林生態環境融為一體,不僅是古今騷人墨客尋幽探勝的世外桃源,更是現代海內外人士尋仙訪跡、朝覲膜拜的聖地。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廣、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雙龍洞天仙境不僅是古代騷人墨客尋幽探勝的世外桃源,更是現代海外僑胞尋仙訪跡、朝覲膜拜的聖地。雙龍洞金華山雙龍風景區的核心景點之一,位於景區中心。洞口兩側分懸鐘乳石,形如龍頭,非常逼真,故名雙龍洞。洞內泉水清澈,此水終年不涸,清澈見底。洞壁摩崖石刻"雙龍洞"三個大字,相傳唐人手筆。進洞,必須仰天平卧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內,臉面相距穴頂僅數寸。奇中有趣,趣中寓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千尺橫樑壓水低,輕舟仰卧入回溪。」這正是雙龍洞的獨特誘人之處。其中「黃龍吐水」一景,深得近代文學大師郁達夫的讚賞,喻之為「盆景小瀑布」。
雙龍洞雙龍風景區中的各個洞內的溫度都是冬暖夏涼的,一般保持在15~17攝氏度左右,適合任何時候前往遊玩!
雲海祖宮浙江溪口雪竇山簡介
雪竇山雪竇寺溪口雪竇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西南約20公里處,它東靠武嶺,南瀕剡溪,北靠雪竇山,水饒山環,景色秀麗,據傳,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便是今天的溪口。近代又因這裡是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故里而格外引世人注目,是華東旅遊主幹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是首批獲得「國家AAAA級旅遊區」和「浙江十佳美景樂園」稱號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並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浙江省風景名勝區之一,深得旅遊愛好者的青睞。位於溪口鎮西北8公里處,海拔600多米,山巒靈秀,岩壑雄奇,瀑布絢麗,林泉幽深。山上乳峰呈竇,水如乳從竇出,其中妙高台和千丈岩瀑布更是引人矚目。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稱。距寧波市區35公里。總觀賞面積達85平方公里,景點60餘處。 雪竇山以雪竇古剎和千丈岩瀑布為中心,四周圍環列,東有五雷、桫欏、東翠諸峰;西有屏風山;南有天馬、翠巒;西南有象鼻峰、石筍峰、乳峰,中間是一片廣闊的平地,阡陌縱橫,山水秀麗,氣候宜人。海拔八百多米,最高峰為奶部山。有千丈岩、妙高台徐鳧岩峭壁、相量崗林海、三隱潭瀑布等景觀。雪竇山素有「四明第一山」之譽,宋代仁宗皇帝曾夢遊此山,因故取名為「應夢名山」。彌勒佛道場雪竇古剎在南宋時被稱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1984年,被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赴朴初居士指定為:五大佛教名山。雪竇山主要景點有徐鳧岩、三隱潭、妙高台、千丈岩瀑布、御書亭、中旅社舊址等。溪口雪竇山景區觀賞面積約為14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蔣氏故居」系列人文景觀。包括蔣氏故里溪口鎮;蔣母墓道;玉泰鹽鋪;摩訶殿;豐鎬房;文昌閣;武嶺門;溪口博物館;剡溪小築等景點。雪竇名山。包括雪竇山;千丈岩瀑布;徐鳧岩瀑布;妙高台;亭下湖;張學良第一幽禁地;三隱潭;銀鳳山莊等景點。其中尤以千丈岩瀑布和妙高台引人矚目,浙東名瀑千丈岩位於雪竇寺南一華里處,以雄奇、壯觀而名聞浙東,大家王安石曾經為之作詩一首:「拔地萬重青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盡顯其中美色。北宋真宗賜名「東浙瀑布」,崖頂西首上行有「飛雪亭」,可坐觀飛瀑。再往西行約500米便是妙高台,台上東西南三面均是峭壁,雲霧四合,如置仙境。雲霧初開,憑欄四眺,爽風迎面,松濤盈耳,近巒遠崗,儀態萬千;台下亭下湖嵌鑲群峰間,被光嵐影,別有風情。雪竇寺。雪竇寺古稱雪竇資聖禪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位於青峰環列、泉瀑爭鳴雪竇山之中,有「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剎;澗繞寺走,處處可聽泉」之勝。清《雪竇寺志》載:晉時有尼結塵山頂,初名瀑布院。公元841年(唐會昌元年)移建今址,改名瀑布觀音院。892年(唐景福元年)大規模擴建,999年(宋咸平二年)宋真宗趙恆賜名雪竇資聖禪寺。1245年(淳祜五年),理宗趙昀賜書「應夢名山」,香火鼎盛,此後歷經興衰,寺宇屢毀屢建,至本世紀60年代初遺存殿宇,有清代初期所建的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和藏經閣、後殿、東西廂樓房、方丈樓等。1953年、1962年,國家兩次撥款大修寺宇,佛像貼金。1968年秋,除留東廂房7間,悉被拆除。1986年各方捐資重建大雄寶殿,次年8月落成,殿高23.6米,闊38.6米,深29.3米,飛檐翹角,保持江南寺院古典風格。1990年6月天王殿原址建彌勒殿,為全國所首創。現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大慈彌勒道場所在地。九曲剡溪。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曾隱居於此地。溪口,集人文之精華,山水之靈秀,佛教之莊嚴與一體,民風淳樸,特產豐富,芋艿頭、水蜜桃聞名遐邇,景區內接待、娛樂、交通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雪竇山溪口妙高台溪口地屬亞熱帶,傍山近海,兼具海洋性及山地氣候特性,且林木蔥蘢,因此冬暖夏涼,氣候四季宜人。溪口景緻婀娜多姿,四時不同,各領風騷:春天萬物萌生,一派生機勃勃;夏日林木蔥蘢,燦爛絢麗;秋天碩果累累,風韻十足;冬日萬物休眠,寧靜致遠。
雪竇山溪口文昌閣浙江莫干山簡介
莫干山莫干山,位於浙江省北部德清縣境內,美麗富饒的滬、寧、杭金三角的中心,系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因春秋末年,吳王闔閭派幹將、莫邪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而得名,是我國著名的度假休閑旅遊及避暑勝地。莫干山山巒連綿起伏,風景秀麗多姿,景區面積達43平方公里,它雖不及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卻以綠蔭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羅棋布的別墅、四季各異的迷人風光稱秀於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譽。中心景區包括塔山、中華山、金家山、屋脊山、莫干嶺、炮台山等,既可看日出、雲海,更可觀瀑布、清泉。莫干山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明清之際,曾有「水鄉佛國」的說法。清末民初興建的數百幢別墅,掩映在竹林綠蔭之中,非常清幽,被稱為「世界建築博物館」。莫干山有句地方諺語:「三勝竹雲泉,三寶綠凈靜」。「三勝」指竹勝、雲勝、泉勝;「三寶」指綠寶、凈寶、靜寶。「竹」,是莫干山「三勝」之冠,以其品種之多、品位之高、覆蓋面積之大列於全國之首、世界之最。走近莫干山,只見修竹滿山、綠蔭環徑,風吹影舞、芳馨清逸,宛如置身綠幕之中。景區及外圍區有連片竹林127平方公里,有詩云:「竹徑數十里,供我半月看。」莫干山所獨有的「黃金嵌碧玉」、「碧玉嵌黃金」兩類珍貴竹種則以其獨特的花紋傾倒無數遊客。「雲」也極具特色,因時而異、變幻萬千,動若浮波、靜若堆絮,站在雲海上餐霧飲露、枕雲席絮,令人有「遺世而獨立」之感。「泉」也是一勝,飛瀑流泉多達百餘道,可謂峰峰有水、步步皆泉。「綠」是「四優」之一,樹綠、竹綠、草綠、山綠,如綠色的海洋,滿目皆翠。全山綠化覆蓋率高達92%。「清」也是一大優點。若漫步於竹林或憩息於林蔭,或眺望於亭台,或夜坐於別墅,處處清新悅人、神舒膚爽。「涼」是避暑的主要條件,因莫干山地處一定高度,綠化覆蓋率高,且多流泉及儲水量大的修竹,因此夏季氣溫較低,七、八兩月平均溫度僅24.1度,早晚尤為涼爽,最宜避暑。「靜」,谷幽境絕,宛如世外桃源。走出久被噪音圍困的圈子,莫干山能給你一個靜謐的天地。莫干山雖以「清涼世界」而著稱於世,但實際其四季風景各有特色。春季和風陣陣,雲霧變幻,其時春筍破土而出,各類山花爭奇鬥豔,到處是生機勃勃,一派繁榮景象。入秋,則天宇澄朗,山明水佳,無處不桂香濃郁、楓林勝火、萬篁碧綠、秋意盎然。而冬季,則又是林寒澗肅,清靜無比,漫山瓊花飛舞,銀妝素裹,更是一番動人景象。在全國名山中,莫干山的綠化程度名列前茅。蔭山周圍的毛竹不但茂密,而且特別粗大,高可三四丈,圍沿10寸以上。「毛竹王」的胸徑竟有14.8寸,四季常綠的毛竹,每一株都是一柄翠綠清涼的巨傘。毛竹之外,尚有淡竹、花竹、紅殼竹、孵雞竹、木竹、苦竹、箬竹、紫竹、鳳尾竹、象牙竹、烏筋竹、早元竹、桃枝竹、孝順竹等等,說莫干山是個百竹陳列館,也可當之無愧。除了竹,品種繁多的樹木,如松、柏、杉、香樟、苦梓、銀杏、冬青、石楠、木筆、楓、桐、檀、櫟等處處可見。其中尤其珍貴的樹種是冷杉。至於芸芸灌木叢,攀緣植物和千態萬狀的花花草草,也紛列雜陳。這樣,喬木、灌木、常綠、落葉、闊葉、針葉,高高低低,造成了名副其實的「翠綠仙境」。莫干山風光嫵媚,景點眾多,有風景秀麗的蘆花盪公園,清幽雅靜的武陵村,蕩氣迴腸的劍池飛瀑,史料翔實的白雲山館,雄氣逼人的怪石角,野味濃郁的塔山公園,以及天池寺蹤跡、莫干湖、旭光台、名家碑林、滴翠潭等百餘處,引人入勝,令人流連忘返。一千多年的開發史,使莫干山形成了豐富的人文景觀。眾多的歷史名人,既為莫干山贏得了巨大的名人效應,更為莫干山留下了難以計數的詩文、石刻、事迹以及二百多幢式樣各異、形狀美觀的名人別墅。這些別墅遍佈於風景區每個山頭,掩映於茂林修竹之中,建築美與自然美融為一體,美不勝收。更妙的是,二百多幢別墅,竟無一相同,因此莫干山又有「世界近代建築博物館」之稱,極富觀賞價值。
莫干山日出莫干山擁有東南風強西北風相對較弱的冬暖夏涼的山地環境,具有春秋季長,夏季短的氣候優勢,一年四季皆宜旅遊,且風景獨特。秋季是莫干山療養的最佳時令。春季:莫干山景色,隨時間的推移,更迭交替。初為幽蘭飄香,沁人肺腑,繼而修竹吐翠,遍山皆綠,後杜鵑盛開,奼紫嫣紅。正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前花未謝後花繁,滿山七色巧打扮」。春天,還是莫干山看雲最好的季節,此時的氣候,陰晴晦明,很難捉摸,時而大霧迷漫,時而霧消雲散,陽光璀璨;有時山頂烏雲籠罩,雷電交加,山腰卻陽光普照,光彩奪目。
莫干山林徑遼寧本溪水洞簡介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東郊,1983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被國際旅遊洞穴協會接納為亞洲首批會員單位,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區,2005年10月,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旅遊洞穴」之一,2007年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風景區」之一。現已接待了來自12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遊客1000餘萬人次,其中包括4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
本溪水洞本溪水洞風景區總面積10.6平方公里,共包含六個遊覽項目。其中,本溪水洞屬典型的高緯度喀斯特地貌,是四五十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內分水、旱兩洞,全長5800米,現已開發2800米,是迄今世界上已發現的能乘船遊覽的最長的地下暗河。本溪地質博物館是集地球科學、國土資源、地質景觀、地礦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為一體的專業博物館,是目前中國地質藏品規模最大,精品數量最多,科學內涵最豐富的地質博物館之一。「硅化木王國」主題公園是一座以不可再生的珍貴硅化木石及史前生態環境為主要觀賞內容,融景觀旅遊、娛樂參與和自然歷史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地質主題公園。太子河漂流險中求奇、奇中求新,沿途山環水繞,清霧流雲、空濛奇幻,充滿了冒險和刺激。幽谷鳥語生態園景區座落在本溪水洞西側,有核桃楸、樺樹等5個資源保護區,素有遼東樹木博物館之稱。
本溪水洞本溪水洞屬於中溫帶濕潤氣候區,地區年平均氣溫為6.1℃~7.8℃,最熱的七月,月平均氣溫為24.3℃;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為零下14.3℃。綜觀全年,春天風和日麗,夏季稍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天冰封雪飄。
本溪水洞門口貴州龍宮簡介龍宮位於貴州省安順市南郊,與黃果樹風景區毗鄰,距省會貴陽市116公里。龍宮是貴州接待條件最成熟、景觀最精華的黃金旅遊點之一。龍宮總體面積達60平方公里,分為中心、漩塘、油菜湖、仙人箐等四大景區。有著全國最長、最美麗的水溶洞,還有著多類型的喀斯特景觀,被遊客讚譽為「大自然的大奇蹟」。1988年,龍宮以貴州龍宮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07年5月8日,安順市龍宮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 AAAAA級旅遊景區。
群芳谷內景色龍宮一帶是全世界水旱溶洞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龍宮中心景區方圓1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星羅棋布著大大小小的水、旱溶洞90餘個,獲世界吉尼斯記錄。至今,尚有很多美麗的溶洞,躲在深閨無人識。貴州龍宮景區以溶洞、洞穴、瀑布為主體,堪稱黔中一絕,包括龍宮、油菜湖、漩塘、螞蟥四大片區。貴州龍宮中心區有卧龍湖、迎賓洞、龍門飛瀑、龍潭天池、龍宮暗湖、蚌殼岩、虎穴洞等景點組成,上下輝映,別有洞天,宛如神話中龍王所居的水晶宮殿。天池是一個山間湖泊,澄綠如玉,俗稱龍潭,湖水下瀉,從巨大的溶洞跌拓而下,水牆壁立,寬 25米,高約50米,驚濤奔涌,蔚為壯觀,此即龍門,據稱為中國地下瀑布之冠。
石趣園景色遊覽龍宮景區可安排一天的時間,路線可從中心景區游外景、乘船游一、二進龍宮,經群芳谷後到達漩塘,也可逆著線路遊覽,即先遊覽漩塘後游群芳谷,再游中心景區。遊覽龍宮全程票價為120元/人次。景區內現有三星級賓館二家,可住宿400餘人,另有一家四星級賓館正在建設中。距景區27公里的安順市中心,有多家三星、四星級賓館可提供住宿和餐飲。由卧龍湖、龍門飛瀑、石趣園、天池、蚌殼岩、虎穴洞等景點組成,上下輝映,別有洞天,宛如神話中龍王所居的水晶宮殿。
天池全省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氣候或溫熱氣候只限于海拔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數地區。境內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內的佔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4~16℃之間,而其餘少數地區計有省之南部邊緣的河谷低洼地帶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帶,為18~19℃,省之東部河谷低洼地帶為16~18℃,海拔較高的省之西北部為10~14℃。各地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出現在7月份,最低值出現在1月份。就全省大部分地區而言,7月平均氣溫為22~25℃,1月平均氣溫為4~6℃,全年極端最高氣溫在 34.0~36.0℃之間,極端最低氣溫在-6.0~-9.0℃之間,但其出現天數均很少,或僅在多年之中偶爾出現。全省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貴陽市在四季劃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長,約105天,春季次之,約102天,夏季較短,約82天,秋季最短,約76天。貴州紅楓湖簡介貴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的紅楓湖風景名勝區是連貴州本地人都十分愛去遊覽的地方,它不僅僅因它的湖泊面積大更因它的湖上星羅棋步的小島而吸引著本地的外地的遊客。它的水域總面積為57.2平方公里,蓄水量可達6億立方米,為貴州高原人造湖之最,據專家考證出來的數據顯示,紅楓湖比北京的十三陵水庫大12 倍,相當於6個杭州西湖。
夕陽下的景色紅楓湖位於清鎮市郊,距貴陽33公里,坐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他的湖域水面東西可達2公里,南北長達25公里。湖域四周遍布紅楓樹,金秋時節、楓葉似火、湖水輕柔、互襯互耀,故名曰:"紅楓湖"頗具詩情畫意。
遠觀景區紅楓湖由中、南、北、後四湖組成。其中北湖以島著稱,較有名氣的如鳥島、蛇島、龜島等等都是以形象而命名。沿岸有西漢時代的古墓群以及明代的苗王營壘等名勝古迹至今仍可感受到那種烽火煙城的感覺;南湖以洞聞名,在各類湖群中,紅楓湖以此自居一格,洞中各種怪異鐘乳石令人咋舌;中湖處於南北二湖之間,以奇石異峰著稱,山上松柏蒼翠,峭壁陡岩,頗具氣勢;後湖汊眾多,船行人移,夕陽餘輝下,恰似煙雨江南,又一小橋人家。
紅楓湖紅楓湖不但風光依旎,山水可人,而且坐著苗家的小船遊覽湖面又別有一番趣味,在船上與友人觀湖景磕瓜子打牌下棋樂趣無窮讓你流連忘返,夕陽時分肚子餓了找個小島下了船更有苗、侗各民族口味任你品嘗,吃飯時還可觀賞極富特色的民族村寨歌舞,另有蠟染竹製工藝品等任你選購。如此美景只應天上有,何不前來享受一番?全省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氣候或溫熱氣候只限于海拔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數地區。境內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內的佔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4~16℃之間,而其餘少數地區計有省之南部邊緣的河谷低洼地帶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帶,為18~19℃,省之東部河谷低洼地帶為16~18℃,海拔較高的省之西北部為10~14℃。各地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出現在7月份,最低值出現在1月份。就全省大部分地區而言,7月平均氣溫為22~25℃,1月平均氣溫為4~6℃,全年極端最高氣溫在 34.0~36.0℃之間,極端最低氣溫在-6.0~-9.0℃之間,但其出現天數均很少,或僅在多年之中偶爾出現。全省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貴陽市在四季劃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長,約105天,春季次之,約102天,夏季較短,約82天,秋季最短,約76天。貴州織金洞簡介織金洞原名「打雞洞」、「乾宏洞」、「織金天宮」,位於貴州織金縣城東北面二十三公里官寨鄉東街口。1980年4月,織金縣人民政府組織的旅遊資源勘察隊發現此洞。織金洞囊括了當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種沉積形態,它既是一座地下藝術寶庫,又是一座岩溶博物館,堪稱「世界奇觀」。 織金洞是我國著名的喀斯特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40佳之一。1988年國務院審定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與紅楓湖、龍宮、黃果樹大瀑布三個國家級風景區共同形成旅遊黃金環線。
塔林洞織金洞已開發的洞廳47個,洞廳最寬處173米,一般高50—60米,最高達150米。洞內地形複雜,有迎賓廳、萬壽宮等10個景點、40多種岩溶形態,有「岩溶博物館」之稱。洞外有地面岩溶、峽谷、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觀與布依、苗、彝族村寨。整個風景名勝區面積450平方公里,除織金洞景區外有織金古城、裸結河峽谷、洪家渡景區。織金城建於公元1382年,三面環山,一水貫城,城內有71處清泉,庵堂寺廟50餘處,有結構奇特的財神廟、洞廟結合的保安寺等。2009年織金洞風景名勝區成功升級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霸王盔年平均氣溫在14~16℃之間,而其餘少數地區計有省之南部邊緣的河谷低洼地帶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帶,為18~19℃,省之東部河谷低洼地帶為16~18℃,海拔較高的省之西北部為10~14℃。各地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出現在7月份,最低值出現在1月份。就全省大部分地區而言,7月平均氣溫為22~25℃,1月平均氣溫為4~6℃,全年極端最高氣溫在34.0~36.0℃之間,極端最低氣溫在-6.0~-9.0℃之間,但其出現天數均很少,或僅在多年之中偶爾出現。全省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貴陽市在四季劃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長,約105天,春季次之,約102天,夏季較短,約82天,秋季最短,約76天。
廣寒宮重慶金佛山簡介國家風景名勝區。位於重慶城南180公里處南川市境內。處四川盆地南緣渝黔交界地帶大婁山東端北坡,地形平緩,為發育成片的喀斯特殘丘。最高峰風吹峰海拔2251米,為渝東南最高山峰。是綦江水系和烏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坡有柏枝溪,北坡有大溪河。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自然帶垂直分布明顯,自然植被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具有復層林特徵,多古老樹種,有第三紀孑遺植物銀杉,還有珍貴植物珙桐、刺梭欏、南方鐵杉、粗榧、銀杏、華南栲以及聞名的金佛山特異方竹。有近2000種中草藥,被列為聯合國衛生組織中草藥栽培中心。1979年建立自然保護區。
石板溝金佛山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地貌,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在古老的時代,緩衝了第四紀冰川的襲擊。較為完整地保持了古老而又不同地質年代的原始自然生態,山勢雄奇秀麗,景色深秀迷人。峰谷綿延數十條大小山脈,屹立100多座峭峻峰巒。區內天然溶洞星落棋布,以位於機身睡佛肚臍上的古佛洞最為著名,雄大幽深,洞中有山、有河、有壩,洞中有洞,層層交錯。
龍岩城金佛山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冬短、春早、夏長,雨熱同季、氣候垂直變化明顯的特點。由於特殊的氣候條件,時而雲霧走、驟至,雲海波濤翻滾,時而雨過天晴,雲、雨、霞、霧、雪、風形成了獨特美麗的奇光異彩氣象景觀,形成了許多優美的水體景觀以及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龍岩飛瀑、水花岩瀑、三層瀑。
錦屏峰四川蜀南竹海簡介翠甲天下的蜀南竹海,位於四川南部的宜賓市境內,幅員面積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 44平方公里,共有八大主景區兩大序景區134處景點。景區內共有竹子58種,7萬餘畝,是我國最大的集山水、溶洞、湖泊、瀑佈於一體,兼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的最大原始「綠竹公園」;植被覆蓋率達87%,為我國空氣負離子含量極高的天然氧吧!
翡翠長廊奇篁異筠的竹景與富集配套的山水、湖泊、瀑布、崖洞、寺廟、氣象、地質、民居交融,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並重,清風搖曳、竹影婆娑、四委宜游,是人們回歸大自然的遊覽勝地。蜀南竹海景觀獨特,1988年被批准為「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目的地四十佳」,1999年被評為「中國生物圈保護區」,2001年初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 級旅遊區。目前正申報國家「AAAAA」級旅遊區。江澤民、李鵬、楊汝岱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都曾視察竹海,並給予極高的讚譽。世界「綠色環球21」認證景區,2007年底榮獲國家建設部評出的「最受群眾歡迎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和「最具特色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1996年,李鵬同志題詞「蜀南竹海天下翠」。
仙寓洞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路 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濃墨重彩推出的 「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濕地等15 個類型。 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蜀南竹海位列其中。
仙寓洞竹海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5.5℃。冬季很少在0℃以下,夏季不超過30℃,無霜期345天。四川貢嘎山簡介中國著名高山,位於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圍有海拔6,000公尺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更聳立於群峰之巔,海拔7,556公尺。高出其東側大渡河6,000公尺,被喻為「蜀山之王」。主峰由花崗閃長岩組成,受海洋季風影響,,冰川發育規模較大。東坡最大的海螺溝冰川長14。2公里,末端下達2,850公尺,已落入森林帶內,在長期冰川作用下,山峰發育為錐狀大角峰,,攀登困難。1932年,美國探險隊攀登成功。中國大陸登山隊於1957年6月到達峰頂。
四川省貢嘎山坐落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在橫斷山系的大雪山中段,位於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貢嘎山」,藏語意為「最高的雪山」,山體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其主峰海拔7556米,在四川省康定、瀘定、石棉、九龍四縣之間。 貢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山區高峰林立,冰堅雪深,險阻重重,是中國海洋性山地冰川十分發育的高山之一,在登山運動和科學研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座極受登山愛好者青睞的名山。
貢嘎山景區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康定、九龍三縣境內,以貢嘎山為中心,由海螺溝、木格錯、五須海、貢嘎南坡等景區組成,面積l萬平方公里,貢嘎主峰周圍林立著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擁、雪山相接的宏偉景象。貢嘎山景區內有 10多個高原湖泊,著名的有木格錯、五須海、人中海、巴旺海等,有的在冰川腳下,有的在森林環抱之中,湖水清澈透明,保持著原始、秀麗的自然風貌。景區內垂直帶譜十分明顯,植被完整,生態環境原始,植物區系複雜,已查明的植物有4880種。屬國家一、二、三類保護的動物有20多種。景區內溫泉點有數十處,水溫介於40攝氏度至80攝氏度之間,有的達到90多度,著名的有康定二道橋溫泉和海螺溝溫泉游泳池。景區內還有跑馬山,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有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貢嘎山周圍著名山峰有:中山峰海拔6886米,愛德嘉峰6618米,熱德賣峰6549米,筆架山5880米,蛇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景區內還有跑馬山,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有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貢嘎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氣溫9~15℃,全年最低氣溫0≤0℃的天數平均為13天,冬季半年日照時數佔全年總時數的54%,為617小時,相對濕度達58%,隨著雨季的開始,景區便步入濕季5~10月,濕季的景區氣候溫涼濕潤,降水集中,雲雨多,日照偏少,即使在盛夏也並無炎熱之感。濕季降雨量佔全年總雨量的90%,平均氣溫20℃,日照指數530小時,佔全年的45%,相對濕度73%,平均無霜期250天,極端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零下5℃。 甘孜旅遊最佳時間為春秋兩季。
中國著名高山,位於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圍有海拔6,000公尺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更聳立於群峰之巔,海拔7,556公尺。高出其東側大渡河6,000公尺,被喻為「蜀山之王」。主峰由花崗閃長岩組成,受海洋季風影響,,冰川發育規模較大。東坡最大的海螺溝冰川長14。2公里,末端下達2,850公尺,已落入森林帶內,在長期冰川作用下,山峰發育為錐狀大角峰,,攀登困難。1932年,美國探險隊攀登成功。中國大陸登山隊於1957年6月到達峰頂。
四川省貢嘎山坐落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在橫斷山系的大雪山中段,位於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貢嘎山」,藏語意為「最高的雪山」,山體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其主峰海拔7556米,在四川省康定、瀘定、石棉、九龍四縣之間。 貢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山區高峰林立,冰堅雪深,險阻重重,是中國海洋性山地冰川十分發育的高山之一,在登山運動和科學研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座極受登山愛好者青睞的名山。
貢嘎山景區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康定、九龍三縣境內,以貢嘎山為中心,由海螺溝、木格錯、五須海、貢嘎南坡等景區組成,面積l萬平方公里,貢嘎主峰周圍林立著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擁、雪山相接的宏偉景象。貢嘎山景區內有 10多個高原湖泊,著名的有木格錯、五須海、人中海、巴旺海等,有的在冰川腳下,有的在森林環抱之中,湖水清澈透明,保持著原始、秀麗的自然風貌。景區內垂直帶譜十分明顯,植被完整,生態環境原始,植物區系複雜,已查明的植物有4880種。屬國家一、二、三類保護的動物有20多種。景區內溫泉點有數十處,水溫介於40攝氏度至80攝氏度之間,有的達到90多度,著名的有康定二道橋溫泉和海螺溝溫泉游泳池。景區內還有跑馬山,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有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貢嘎山周圍著名山峰有:中山峰海拔6886米,愛德嘉峰6618米,熱德賣峰6549米,筆架山5880米,蛇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景區內還有跑馬山,有貢嘎寺、塔公寺等藏傳佛教寺廟,有藏族、彝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貢嘎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氣溫9~15℃,全年最低氣溫0≤0℃的天數平均為13天,冬季半年日照時數佔全年總時數的54%,為617小時,相對濕度達58%,隨著雨季的開始,景區便步入濕季5~10月,濕季的景區氣候溫涼濕潤,降水集中,雲雨多,日照偏少,即使在盛夏也並無炎熱之感。濕季降雨量佔全年總雨量的90%,平均氣溫20℃,日照指數530小時,佔全年的45%,相對濕度73%,平均無霜期250天,極端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零下5℃。 甘孜旅遊最佳時間為春秋兩季。
廣西花山壁畫簡介花山風景名勝區以古代壯族的大批山崖壁畫為主要景觀,分布於2800多平方公里範圍之內,大壁畫有64處,最集中的是花山和明江兩處。花山風景名勝區風光分布在地域上具有連續性條帶狀的特點,200里沿江風光帶以左江古崖壁畫為主體;500里公路沿線山水田園帶以穿行於石灰岩峰叢、峰林窪地、河谷之間的風光為內容。
明江,發源於十萬大山,全長172公里,流到寧明縣城,注入左江就不遠了。明江之水流出寧明城數里,風光大異,奇峰排列、峭壁臨江,一會擋攔彎曲江水的去路,一會彎成90度角,誘導江水向右迴流。從珠山到花山,僅有10多公里水程,江水就彎了9道彎。每轉一道彎,江水都被峭壁攔截去路,令人感到「山重水複無流處,船到崖壁又一川。」這是明江江水之妙!左江呢?江流的妙處,依然是「彎」,所不同的,左江的水彎多呈「S」形流向,行船徐進,崖壁、山峰連綿不絕。山峰特別有個性,雄渾莊重。也有地殼運動留下的「摺疊」狀的。明江和左江的江水之妙,崖壁之奇,為世人塗抹上一層神秘色彩。山崖壁畫更是千古之謎。
五百年前,明代黃定宜曾對兩壁畫進行過調查。他在《考辨隨筆》中記載:「沿溪三十六峰,皆山岸壁畫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部門進行多次考察證實明江、左江的山崖上有大壁畫64處,其中花山臨江的一幅畫面全長約200米,高約40米,有各種人物圖像3100餘幅。人像最大的高達3米,最小的只有30厘米。這些崖壁畫,或三五為組,或千百為群,多畫在下臨深淵、上難攀援的河道拐彎絕壁之上。並有各種鳥獸和圓形圖案。全部畫像是用赭紅色單線色勒,線條粗獷,形象傳神。古人是怎樣上去作畫的,令人費解。 花山崖壁畫的創作年代,為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2000多年了。壁畫所體現的社會內容,許多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進行過多次考察和論證,有說是壯族先民駱越人慶祝征戰的勝利,有說是駱越人慶祝豐收,有說是古人祭祀水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自然氣候南寧屬亞熱帶季風區,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無雪,氣候溫和。如此,有:「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之說也是名符其實。廣西桂平西山簡介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桂平市區內,以城郊1公里處的西山名勝為主體,包括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太平山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紫荊山壯村瑤寨風情,天南福地洞天羅叢岩及白石洞天、麻洞荔枝之鄉和潯州古城風光,北回歸線標誌等景觀景點組成的集錦式大型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桂平西山以"石奇、樹秀、茶香、泉甘"著名。峰巒嵯峨,數十乃至百餘立方米的巨石疊嶂,中有怪石嶙峋,石徑曲幽。石樹參天,綠蔭匝地,自然景觀壯麗。西山茶名聞遐邇,清香可口,遠銷各地。泉甘歷來為世人所稱道。近年來,人們利用優質的乳泉水,釀製成了不少甘美的瓊漿,有被譽為"廣西茅台"的乳泉酒,有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礦物元素的"羅漢果露"等飲料,甘冽爽口。每值盛夏,乳泉邊備有竹筒,供過往行人取水暢飲,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飲,誠是一大樂事,被譽為西山一絕。
桂平市區以西為廣西中部龍山山脈的一部分,素"乳泉搖籃"之稱。因這一帶系中生代花崗岩,地下水附存於岩體的理裂縫之中,積水成泉。這種泉水的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張力大,含有一種特殊的物理現象,據說只有抗州的虎跑泉才能與之媲美,有人作過一次表演:直至投入113枚,水在杯口鼓得像麵包一樣,卻未外溢,把"滿則溢"的規律打破了。看到這種特殊物理現象的人,無不叫絕。當地群眾更加引以自豪。桂平有一首採茶調,就是讚美乳泉的:"花罅石,花罅石,乳泉水,西山茶。此話不與俗人講,俗人聽了要出家。"
在一塊花崗苦巨石之上,一棵根須裸露的奇妙大樹,盤根錯節長在石上。巨石底下就是"乳泉"二字,為古人所書。泉深1米許,冬不涸,夏不溢。據《潯州府志》記載,乳泉"清冽如杭州龍井,而甘美過之。時有汁噴出,白如乳,故名乳泉。"現代科學化驗證實,這種現象為氡氣所。當氡氣隨泉水噴出,速度很快,便出現乳白現象。西山景區歷史悠久,原是佛教勝地,現仍保留有較為完整的佛教建築、廟宇,如龍華寺、李公祠、洗石庵、乳泉亭和飛閣等。歷代文人學士留下讚賞西山的詩詞對聯達4000多首。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桂平的氣溫,較冷的僅為1月份,較熱的是7、8月。廣東丹霞山簡介萬古丹霞冠嶺南。丹霞山這位美麗的紅石公園不但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AAAA級旅遊景區等五塊國家級金質獎牌,更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素有「露天地質博物館」之稱。而丹霞山景區內獨一無二、貌似神凝的陽元石、陰元石、雙乳石、睡美人等,又使丹霞山被譽為「天然的性文化博物館」;丹霞山還是生態休閑度假的樂園,園內景色之美,集雄、險、奇、秀、幽於一身,超凡脫俗,別具一格。
丹霞山的雄、險、奇、秀、幽雄——丹霞山崖壁,拔起於平川或河岸之上,崖壁光滑齊削,雄渾而有力度,其中陽元石就因其形態酷似男性性器官,被稱為天下第一奇石,有詩讚曰:「百川會處擎天柱,萬接無移大地根」。險——即險峻之美。擁有頂平、身陡、麓緩的丹霞山山頂留有古人修建的登山小道和崖頂山寨,經過修建,現在是開展攀岩、探險、健身等戶外活動的天然場所。奇——即造型之奇。其中以陰元石最為鬼斧神工,她與陽元石陰陽相望。這塊豎向侵蝕洞穴不僅造型相似,連比例、顏色都相當配稱。面對陰元石,我們不禁感嘆她的逼真,感嘆造物的神工,也許女媧造人,即取其造型,賦予生命的起源吧。秀——即秀麗之美。丹霞之秀在於「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錦江江水。江中碧綠的玉液,出自於嶺南的萬傾林海,在丹霞山群中迂迴南流,一路翠竹夾岸,樹木婆娑,富有嶺南情調的山村掩映其中,丹山碧水相映成趣。
幽——行於丹霞山林間小道,便會產生一種超凡脫俗之情,一種紅塵不到的佳境。也正因此,古往今來,僧道紛紛來此,開壇講座,香火大興。山上現有廣東十大禪林之一的別傳寺,仙居岩道觀,以及錦石岩的尼姑庵。這些都使得丹霞山成為宗教名山。而丹霞山秀美奇險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也吸引歷史上眾多文人騷客賦詩題字,留下了薈萃奪目的摩崖石刻和碑刻,而神奇的古山寨和岩廟、神秘的懸棺葬和岩棺葬,更令人讚嘆不已,流連忘返。
丹霞山位於南嶺山脈南坡,屬亞熱帶南緣,具有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特點。廣東西樵山簡介西樵山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距廣州市68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西樵山總面積14平方公里,共有72峰,主峰346米。西樵山不單止自然風光秀麗,而且文化底蘊深厚,有「珠江文明的燈塔」、「南粵理學名山」等美譽。
西樵山是一座死火山,綠水青山西樵山最有特色的景緻是奇峰怪石和流泉飛瀑。西樵山共有72峰,主峰是海拔346米的大秤峰,整個峰群在珠江三角洲百里平川的平原中撥地而起,直聳空庭,清幽秀麗。西樵山上還有42洞和無數的奇崖怪壁,比較有名的是九龍岩、冬菇石、燕岩等,姿態萬千,精美絕侖。西樵山林深苔厚,岩石裂隙縱橫,儲水豐富,共有232處泉眼和28處瀑布,比較有名的是「雲崖飛瀑」和「飛葉清泉」。其中清朝的時候,「雲崖飛瀑」還是廣州的「羊城八景」之一,被稱為「兩樵雲瀑」。
西樵山早在6000-8000年之前就有人類活動,並創造了「雙肩石文化器」,其打造的細石器和雙肩石斧精細實用,深刻的影響了珠江流域的原始文明,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
明朝和清朝,包括湛若水、何白雲在內的一大批文人相繼隱居西樵山,在此探求理學,吟詩作畫,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美譽。而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康有為,年青的他正是從西樵山出來,開始開拓他的維新大業。西樵山還是以黃飛鴻為代表的「南拳文化」的發源地,黃飛鴻一百多年前誕生於此地,苦煉武功,修心養德,成為武術界的一代宗師。現代,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如秦牧、黃施民等都在此留下讚美的詩句。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足,四季如春,溫暖多雨為其氣候基本特徵,年平均氣溫在21.2~22.2℃之間。美景美圖精品美文音樂空間職場技巧音畫圖文感悟哲理星座運清生活百科史海鉤沉健康常識書畫古玩網頁特效電腦技巧在線書架精美相冊
您已閱覽
分
秒感謝光臨背景音樂:
推薦閱讀:
※這支中國風口紅驚艷了整個上海美博會,究竟什麼來頭?
※周杰倫非中國風十大經典歌曲
※中國風水寶典:門的重要性(二)
※面具金屬怪客Ghost:瘟疫很好,偶爾中國風
※基辛格學會了中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