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結構山水畫的理論基礎及創作體會--劉燕聲
「微結構山水畫」是一個新定義,也可以通俗地認為是超寫實。但兩者的不同點在於:前者側重於結構,後者為全面寫實。國畫不可能在色彩構和圖上完全寫實,卻在筆墨骨線上有著優勢,能夠將山石的結構表現得淋漓盡至,所以定義為微結構山水畫。微結構即發揮筆墨的特性,最大程度地將山石的小結構和大質感充分塑造出來,以展現大自然的氣勢及厚重感。她非工筆、非照片,非場景照搬,一切應創作意圖而展開。她在自然基礎上強化並升華,展示出一幅自然合理並富有視覺衝擊力的畫面。
油畫的寫實是原生的,而微結構山水能否可行或堂而皇之地落地,縱古觀今和實戰操作,她不缺生根的因素和理論基礎。
一、傳統山水畫缺少真山真水
1、傳統的思維定式派生程式化的手段
傳統藝術是以象形、象徵、意指的思維模式發展而成的,文字是象形畫的極化,繪畫則是象形畫的豐富和升級。雖然在象形方面發展到了極致,但並沒有往真形真象方向發展,這並不是工具的限制,而是象形意識決定了藝術的表現方式。如山水畫里有披麻、斧劈、折帶等皴法,這些皴法不可能有效表現出大自然的結構,而是一種象徵、意指的符號。
先人總結出的那些技法、套路或叫畫譜,在傳承和推動方面起到了絕對作用,但時間久了就形成了程式化。這程式化是把雙刃劍,既可以在一定時代里成就許多巨匠,也可以束縛藝術多元化的發展。大凡古人的山水畫,雖風格有所不同,但都脫離不了模式化的束縛。
2、古今畫家眼中的自然山水是啥樣的
大自然的形態自古至今沒有改變,古人也非常注重到真山中去感受,不是有「搜盡奇峰打腹稿」之名句嗎。問題是在歷史長河中,在那麼多古人的畫作里為何看不到自然的山水,難道在他們眼裡的山與我們看到的不一樣?答案非也,在誰的眼裡山也是一樣的,只是古人與現代人的思維模式不同,人文觀、審美觀不同,對畫的定義不同,約定俗成為山水畫就得那麼畫,所有山石的結構必須以程式化的手法去表現,那才叫畫,大家才能接受。
二、近現代山水畫的變革
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畫,從傳統中脫殼而出,是近代新派山水畫的里程碑。同時,也有不少畫家們從傳統中走了出來,在他們的畫作里能夠不同程度地看到新山新水。然而,到了現代,仍有不乏其數的畫家,一提起山水畫,就是一堆松樹,一圈套一圈想像出的山脈,一條條披麻皴,皴得山體光溜溜圓乎乎,毫無自然結構之感,也就是說在山石的結構上,是畫家們很頭疼的一道坎,都不願去碰。在布局上,上有天下有地,巴不得把所有景物都畫進去,導致主體平平。
好在有的畫家已經認識到了山水畫必須具有時代感,擺脫了程式化,向多元化邁出了可喜的步伐,本人對他們的探索欽佩不已。
三、時代的發展為山水畫拓展了新思路
時代在改變著我們的意識和生活,視頻科技的突破也在改變著我們對畫面的重新審視,電視從標清到高清,又到2k、4k,甚至到了8k的解析度。也就是說,人們對畫面清晰度的要求不斷增進,也在享受著超高清帶來的視覺衝擊和震撼。感知更多細節是人類自然的生理需求,也是發展的趨勢。就連情節也願意探個究竟,比如電影和電視劇,電影因時長限制了情節的細化,而電視劇則可以展開娓娓道來,所以人們願意一集接一集地慢慢品味,包括紀錄片現在也非常注重細節的表現。
同樣的原理,如果山水畫能夠把山石結構的細節充分表現出來,就如同超高清視頻,受眾是很容易接受的,這就為山水微結構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群眾基礎。
四、探索中的體會
每每到大山中,那筆墨感,大氣感,厚重感讓人心顫。時常在想,油畫是用色塊去表現,但它沒有筆墨感,而大山的筆墨感是強烈存在的,這隻有國畫的筆墨才能承載。
要想塑造山石的形體和厚重感就得靠素描關係,用筆墨把山石的黑白灰關係畫出來。暗、亮部要有層次,不能死黑一片,也不能空白一片,就如影像的寬容度一樣,不能過暴也不能過欠。根據創作的意圖,還可以藉助光線,營造畫面的場景感並強化主體,這在傳統國畫里是不允許的。
山石的微結構是畫面中的細節,也是效果的支撐。表現時如同刻刀般地雕出石頭的紋理,讓山石觸之拉手,敲之作響,感之震憾。本人鍾情于山石紋理美感的賞析,當面對一片交錯有致、形狀特殊甚至有崩裂的結構時會陶醉不已,然後多角度記錄下來,以便過後細細研究和使用。拍照雖不能完全取代寫生,但有時不方便坐下來去畫,用設備記錄何樂而不為呢,何況是在現場感受過的場景。
皴擦點染是山水畫的基本手法,前期靠皴,後期靠染,勾皴出骨架染出血肉,血肉可以使畫面豐滿,也就是讓各種元素都融入到一個容器里去。
以往畫家們大都熱衷於表現大山大水,往往忽略了以小見大的哲理。近些年的歌曲創作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例子,過去一唱就是長江啊黃河啊什麼的,生怕不夠大,現在都是以樸實的小情節來表達大情思。另外,電影鏡頭的大特寫,這個大,就是以小局部來見的大,誰能說畫面不抓人?繪畫何嘗不是如此,應該是所有的藝術形式都可以融進畫中來。
時代是多元化的,藝術也是多元化的,我所說的只是針對微結構的一點理解,從不抵觸其它畫法,何況本人也畫寫意,只是想在百花園中不斷生長出新的枝芽,現在才是初探,還有很長的路需要去走。
山水畫《古壑無言》
山水畫《太行如詩》
山水畫《太行如潮》
推薦閱讀:
※詩詞大賽 | 首屆「良園清韻」古典詩詞創作大賽開始啦!
※新銳吟家詩詞創作道路之二:魏新河
※(11)論中華詩詞創作的傳承與創新
※中國音樂創作回歸旋律 評《李白》以音樂見長
※談榜書的欣賞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