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誤讀的詩經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文化/藝術/生活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孔子從當時收集的3000多首詩里挑出這一首放在第一篇,肯定是動了一番心思的。在一般人眼裡,這是一首表現男追女的情詩,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在孔子眼裡,這首詩源於王后為君王挑選后妃的故事。所以後世才有這是一首讚頌「后妃之德」的詩的說法。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詩里,風景從來都不只是風景,還包含了創作者的心情。「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描寫的是春天的景緻,心情輕鬆、悅動。為了增加初春的熱鬧,此句明著寫了雎鳩「關關」的叫聲,暗中還寫了冰雪初融時流水的潺潺聲。總之,大地回春,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剛剛開始——雎鳩開始求偶,人心開始「回暖」,於是,人就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衝動。

為什麼這裡單寫雎鳩而不是別的鳥呢?有人說因為雎鳩是代表忠貞的鳥,一生只愛一回。看來古人也渴望「一生只愛一回」的美好。

「窈窕」是美好、舒緩的意思,「逑」是配偶的意思。這句直譯過來就是:美好而舒緩的淑女啊,是君子的好配偶。

現代人看女人,是看容貌;而3000年前的君子看女人,則是看其是否「窈窕」,也就是說看其性情和體態。其實,還是古人看得清楚:好容貌不會跟你一輩子,而好性情會跟你一輩子。再說,體態的舒緩與否最容易彰顯女人的家教和修養。大家閨秀少有走路帶風的,心態穩定的人,才能步態婀娜。古人的「衣袂飄飄」,就是在為「窈窕」加分。

有人會問:難道古人不重美貌嗎?不是不重,而是重得有原則。所謂原則,就是欣賞美人「只可遠觀,不可褻玩」。太近的端詳是對人的不尊重,所以後來古人建迴廊,是要以女人的窈窕為風景的,九曲迴廊中,女子衣袂飄飄地漸行漸遠,讓人心怡之、遠慕之。對古人而言,詩與藝術從來不是生活之外的東西,他們在廊柱上畫風、畫雨、畫雲、畫樹、畫鳥,美好的女人行走其中,這就是詩!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這兩章翻譯過來是這樣的:參差的荇菜,左右流啊。窈窕的淑女,醒來睡去都在追求。求之不得啊,白天黑夜總想著她。睡不安穩,輾轉反側,心中滿滿是憂愁。這不明擺著是一個男子因得不到淑女而睡不著嘛,跟「后妃之德」和王后選妃有什麼關係呢?

《詩經》中的每一篇詩,既沒有標出作者,也沒有標明作者性別,我們只看到了詩,屈原以後,我們才看到「詩人」。

所以,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關雎》這首詩的作者是個男人,這個男人無論醒著還是夢裡,都想求得一位淑女,並跟這個淑女「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但讀著讀著就感覺不對了,一個君子怎麼能夠「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呢?那不是左找一個,右找一個嗎?這樣的男人多麼輕浮啊!

以孔子的標準,他是不會讓這樣的輕浮浪子上頭版頭條的。

反覆考證後,我發現這首詩的作者是位心思縝密而又端莊大氣的女人,而且這個女人還想在眾多女人中挑選一位德貌雙全的淑女,讓這個淑女和她一起輔佐君王。

但這畢竟不是一個正常女人所能承受的,所以她內心糾結,左右為難,但最終,她還是完成了這件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女人又是誰呢?

其實,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周康王夫人。她為什麼輾轉反側睡不著呢?那是因為她的生活發生了一件事。

《韓詩》里是這樣記載的:「周之康王夫人晏出朝,《關雎》豫見,思得淑女以配君子??知詩為康王后夫人作。」

據說,某一天,周康王沒有上早朝(百姓睡懶覺是小事,國君睡懶覺可是關乎國之興亡的大事),古人認為君王不早朝是因為他身邊的女人無德。

好妃子要在每個黎明「夫人鳴璜,行步成聲」,就是每天要用叮叮噹噹、細細密密的珠翠之聲喚醒君王(敢情女人穿金戴銀還有這個作用啊!相比之下,我們每天喚醒丈夫的聲音是多麼簡單粗暴)。

總之,君王不可「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晚起這事兒雖小、雖微,但要「見微知著」,否則就有可能亡國。

在《關雎》之前,中國歷史上就有兩個王朝的滅亡與壞女人的故事相關:夏朝亡於妺喜,殷商亡於妲己。後來,西周王朝也亡於褒姒,從此紅顏便成了禍水。因為這事兒,嬪妃侍寢制度也改了——每天雞鳴之時,樂師都要在君王的門口擊鼓,催促女人離去。相比之下,普通人每天可以摟著老婆睡到天亮,比皇帝幸福多了。

講到這兒,大家也許就明白了,所謂「后妃之德」是指皇后不僅要管理整個後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受專寵,要挑選賢女以進君王,來擴大君王龍脈的子嗣。

這可不是一般的婦女都能有的胸懷,此德之厚,厚比蒼天啊!我們常說女子為「乾坤」中的「坤」,古代皇后的別稱就叫作「坤極」,也就是說皇后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應該是女人中的極品。但是誰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為極品的。所以這首詩表現的就是周康王夫人矛盾痛苦的心理,以及她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女人變成「坤極」的。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的這個「流」字,用得真好啊!「流」通俗地講就是用手在水草上劃拉,如果將「參差荇菜」比喻成待選的嬪妃,那麼此時王后的心是猶豫的。

她也是個正常的、有私心的、想被專寵一生的女人,可她的使命卻是要和別的女人分享君王的愛情,這太令人痛苦了,所以她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到底求什麼樣的女子,才能既保護了自己,又完成了任務呢?這幾句沒明寫王后內心的焦慮,卻用「輾轉反側」寫足了她內心的不安。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但又必須完成的任務。不可能永遠「流之」,必須下手「采之」了。一般是先「采」上一批,所以後來等待進宮的王公貴族的女兒們就被叫作「采女」。

比如《紅樓夢》裡面的薛寶釵當時就是作為「采女」而進京投奔賈家的,看到皇帝的嬪妃賈元春活得痛苦後,她不再想進宮,而是想成為賈寶玉的妻子,過兩人白首的生活,所以才有了頑石與金鎖相逢的那一幕。

當決定要下手「采」的時候,王后的心裡開始有了標準——「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幾年大家看宮斗劇看多了,都知道,其實無論選上的是好女人還是壞女人,都有可能奪走王后的位置,所以王后在此提出「琴瑟友之」的概念。

古代有「南琴北瑟」之說,按五行方位說:琴位於南,南為尊;瑟在北,北為卑。古代「琴瑟之美」又指夫妻和諧。其實任何「和諧」都是有前提的,沒有相互尊重,便沒有和諧。

在這句里,「琴瑟友之」的意思是王后希望被「采」上來的女人能遵守尊卑之道,不要一進來就覬覦皇后的位置,懂得規矩與謙和之道,相互之間才能友好而長久地相處。如果你不懂事兒,不懂得尊重別人,你便配不上這份愛與提攜。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芼」是什麼意思呢?朱熹在注釋《詩經》時解釋「芼」是「熟而薦之」。這個比喻真好。什麼叫「熟而薦之」呢?就是我先要和你培養感情,熟悉了你的品性後,我才能舉薦你。這真是一個聰明的王后啊!從開始游移不定的「流之」,到不得不完成任務的「采之」,再到完美完成任務的「芼之」。王后的內心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堅定。這也提醒我們,有些事兒如果不得不做的話,就一定要做好,不能留後患。

而「鐘鼓樂之」又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代,鐘聲為收斂之音,代表結束;鼓為生髮之音,代表開始。所以古代戰場上打仗之前,先敲鼓以鼓舞士氣,戰爭結束時鳴金收兵,所以「鐘鼓」在這裡表示「有始有終」的意思。只有有始有終才有快樂。

王后在這裡表達的願望是什麼呢?就是我把你「采」來、「芼」來,不是讓你短期在這裡,而是我們要有共同的理想。我做出這麼大的犧牲,只不過是要你和我一起安和國家、輔佐君王。詩中用「琴瑟」比喻「尊卑」,用「鐘鼓」比喻「終始」,由此可見禮樂之旨。原來,禮與樂原本是一家。《詩經》開篇就顯現出周王朝禮樂文化之高妙。

至此,孔子把《周南·關雎》置於《詩經》第一篇的意義得以完美呈現——「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後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一個理想社會由君子和淑女組成,在個人情感之上,還有使命和責任需要擔當。有了這份擔當以後,一個曾經痛苦得夜不能寐的女人就可以變成端莊大氣的王后。

總而言之,女人德一厚,心胸一開,世界便會隨之寬廣。

摘自曲黎敏《情到深處是中庸》,繼《詩經:越古老,越美好》之後又一扛鼎巨制,喜馬拉雅FM超人氣美學課。大開腦洞,麻辣溫馨;深掘詩教與自性圓融的秘密,解讀不喪、不佛、不狂、不妄的人生暗碼,帶你重回生活的桃花源!


推薦閱讀:

?【獨家視頻】還在想著養兒防老?別做夢了,這個老人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三聚氰胺、三鹿教會了我們什麼?
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今天讓我們再讀一遍《鄉愁》
老大讓著老二危害這麼大!有句話我們一直忘說了
誰能給我們不老的愛---尚格

TAG:詩經 | 誤讀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