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燈的故事(一)
心血不足的治療
中醫理論中有一句話,叫「體陰而用陽」,這句話要理解透徹,不容易。在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想起了初中用油燈的情形。
讀初三的時候需要住校,每天要上晚自習。當年學校還沒有電,照明需要油燈。家境好一點的學生,就買一些蠟燭,每晚點蠟燭上自習。家境不好的學生就點煤油燈,所謂的煤油燈,也不是買現成的煤油燈,都是學生自己做的。
做煤油燈很簡單,找一個空的墨水瓶,洗乾淨後晾乾。在瓶蓋上用鉛筆刀鉸一個洞,大約鉛筆粗細,然後找一支已經用完的牙膏,那時的牙膏袋都是鋁皮做的,將牙膏袋展開後捲成一個圓筒,塞在鉸好的墨水瓶瓶蓋的洞內,然後穿上兩根舊球鞋帶作為燈芯,一個簡易的煤油燈就算是做好了。使用時在瓶中注入煤油,就可以點燃。雖然煤油燃燒時釋放大量的黑煙,但火光還是很亮的。幾十盞簡易的煤油燈,照亮整個教室。一群青澀的少年,就在這滿屋飄著黑煙的教室內琅琅讀書,條件很簡陋,但很溫馨。
多年後上大學,學習中醫基礎理論,每每講到心主血脈,心屬火,體陰而用陽,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都是心臟的模型,好比讀初中時的煤油燈一樣,煤油燈裝的是油,通過油的燃燒產生火光;心臟主血,心臟內流淌的是陰血,但這些陰血卻能讓心臟產生心火,化生陽氣。
如果煤油燈沒有油了,燈是無法點燃的;同理,如果心血不足了,心火就會衰微,就會產生心悸怔忡,頭昏目眩,面色少華,唇甲色淡,舌質淡,脈細弱等癥狀。這樣的人做心電圖檢查,就會發現心律失常。
油燈沒有油了,我們知道要加油,這樣才能繼續點燈,同理,心血不足了,出現上述的不適之症,我們就應當補養心血。
心血不足導致心律失常時,就需要補血養心,益氣安神。臨床上常用歸脾湯,組方為党參、黃芪、白朮、茯苓、酸棗仁、龍眼肉、當歸、炙遠志、木香、炙甘草、生薑、大棗。
方中的人蔘、黃芪、白朮、炙甘草能益氣健脾,以滋生化之源,使心氣虛得補,氣能生血,從氣治血;當歸、龍眼肉能補養心血;酸棗仁、茯苓、炙遠志能養心安神;木香能理氣醒脾,使其補而不滯。全方共建健脾補血,養心安神之功。
心臟氣血不足的病人,除了喝歸脾湯,也可以買中成藥歸脾丸吃,效果也是一樣的好。濃縮丸的話,每次服用8丸,每天服3次即可。此葯具有健脾養心、益氣補血的功效,最適用於食少體倦、面色萎黃、健忘失眠、心悸等症。因為此葯補養心脾,能夠增強脾臟的統血能力,因此對於各種虛證所致的出血,均有效用。臨床上對於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竇性心動過緩以及陣發性心動過速均有效用。
如果心臟氣虛重於血虛,陽虛重於陰虛,就要服用柏子養心丸。此葯由柏子仁、党參、炙黃芪、川芎、當歸、茯苓、遠志(制)、酸棗仁、肉桂、五味子(蒸)、半夏曲、炙甘草、硃砂組成。可補氣,養血,安神,主要針對心氣不足、心陽虛寒的患者,症見夜寐多夢,心悸易驚,神疲氣短,健忘盜汗,身體乏力,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細略數等。但由於此方中溫熱葯偏多,所以燥熱心煩者、肝陽上亢等有熱象者均不宜服用。
如果心臟血虛重於氣虛,陰虛重於陽虛,出現心陰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大便乾燥等癥狀,可以服用天王補心丸,此葯由丹參、當歸、石菖蒲、党參、茯苓、五味子、麥冬、天冬、地黃、玄參、遠志(制)、酸棗仁(炒)、柏子仁、桔梗、甘草、硃砂組成,具有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的功效。
如果心臟陰血虧虛較盛,導致虛火亢盛,出現胸中煩熱、心悸不寧的癥狀,就需要選用硃砂安神片,此葯由硃砂、黃連、地黃、當歸、甘草組成,具有清心養血,鎮靜安神之功。
上面,我分四種情況將心血不足的治療方法進行了闡述,而當疾病尚未發展到嚴重階段時,只要平日注重食療,就可以解決問題。
下面講一種補養心血的食療方法:柏子豬心湯。
柏子仁20克、豬心1個。將豬心洗凈,用刀切一小口,將柏子仁放入豬心內,用線紮緊,放入沙鍋,加水燉,以豬心燉爛為度。加入食鹽、雞精調味。吃肉喝湯,每周2~3次。
心血不足的人,平時除了注意藥物和食物調理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盡量做到清心寡欲,正如《清靜經》寫道:「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清靜經》全文只有401個字,篇幅雖然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它首先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濁、動、靜,「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接著說明,人神要常清靜,必須遣欲澄心,去掉一切貪求、妄想與煩惱,實現「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的常寂真靜境界。最後指出:「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所以《清靜經》,是教人遣欲入靜的修鍊要領。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修身得道,但領悟其中的思想,遇事想開一點,慾望少一點,這樣人心就會安寧下來,人神就會清靜下來,人體陰陽之間才能正常轉換,身體內的疾病就會慢慢得到修復,此乃不治病而治病。
這種思想與《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是一致的,《上古天真論》中寫道:「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曰朴。」
雖然講述方法不同,但養生之道是相同的。在現實生活中,大凡心胸開闊,思想簡單的人,其病情往往容易治療,因為其心寧靜,心神得養。
推薦閱讀:
※中國故事:那些苦難的面容
※1987年五台山蓮師聖像塑建故事(上)
※佛陀故事會:貪僧團財物自用 成肉團餓鬼受苦
※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2】
※不死人.沈渺2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