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兩悟 作者:張保振
來源:學習時報網 發布時間:2008-08-05
人生貴「生」
人生是一道考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閱歷,有不同的回答。左丘明認為:「人生在勤,勤則不匱」;李白認為:「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陸遊認為:「人生須廣大,勿作井中蛙」。而近現代思想家魯迅則認為:「人生卻不在拼湊,而在創造」;李大釗亦認為:「人生第一要求,就是光明與真實」;謝覺哉說得更透徹:「人生的真實意義是多做些有益於人民的工作」,等等。這些千古名言,反覆實踐,成為不斷進步著的人們的「精神食糧」、寶貴財富。同時,這些名言佳句也在不斷地提示著後人:人生貴「生」。
人生貴「生」,是說人生中最重要的、最可寶貴的莫過於「生」了。生是什麼?生是一切事物的開始。有了生,不僅世界將變得更富生機,更加精彩,而且帶給世界變化的靈於萬物的人,才能目觀萬物之色,耳聽萬物之聲,鼻吸萬物之氣,口嚼萬物之味,並有可能上識天時,下盡地理,中盡物情,通照人事,進而做到彌綸天地,出入造化,進退古今,表裡人物。所以,人生貴「生」不僅是最基礎、最重要的,而且是最本質、最根本的。
人生貴「生」,貴在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生活、生動、生長。
人生貴「生」,首要生活。生活就是生存並活著。當今時代,競爭壓力很大。壓力愈大,越要珍惜生命,強健身體。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蘇聯有一部中篇小說的名字說得好:「活下去,並要記住」。只有活下去,才有可能寫就人生的篇章,彰顯人生的自由,體現人生的意義。畢竟,「人生若波瀾,世路有屈曲。」對困難,不必誇大它的重量,天塌下來有大個兒頂著;對世態,不必太在意它的倏忽之變。事情就是這樣:世路有崎嶇,人情有反覆。活下去,就是要對行不過去的地方退一步;對行得過去的地方也要讓其三分。
人生貴「生」,次要生動。人僅生存並活著是不夠的。要提高生活的質量,就要生動起來。生動,就是陽光活潑,「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就是達觀豪放,「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風雷」;就是生寄死歸,「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當然,這種生動決不是盲動,而是理性使然:有相當的計劃、有路徑的選擇、有信念的支撐、有同志的相助。這種理性使然,更是包括遠離利慾熾燃之火坑、貪愛沉溺之苦海,從而省去許多苦心思,平添許多真趣味。
人生貴「生」,三要生長。人生要生活、生動,最關鍵的是要生長。生長,就是擺脫現狀,勤於長進。這種長進,或在學問上,或在品行上,有所進步;生長,還是鼓足幹勁,力為長雄。這種長雄,就是在自己的專業、行業中力奪金牌,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爭拿第一。這種長雄之長為長帥,長雄之雄為雄豪。在競爭的環境中,這也應該是一種正常的心態。而惟有這種心態:「活的而且在生長者,總有著希望的前途。」(魯迅語)對此,需要的是持心堅牢,意堅如鋼。
人生貴「生」,知難行更難。這就如跑馬拉松,只要咬緊牙關,馳而不息,縱令落後,哪怕「掃尾」,也一定能達到所向的目標。
人生如學問
人生,沒有現成的答案。答案,只能自己去填寫。
人生,沒有相同的答案。答案,只能自己去創作。
要使人生的答案「一枝紅杏出牆來」,就要有一種「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魯迅語)的精神和勁頭。
這是因為,人生要生活,就需要本領;人生要生動,就需要技能;人生要生長,就需要能力。而這種種本領、技能與能力,就是種種的知識。這種種的知識,就是學問。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生如學問。
人生如學問,當學不倦之。為什麼?學問涵養人。毫無疑問,學問之道,往往具有省察、克治、存養之功能。它能讓人察秋毫,明大勢;多克己,明事理;寬襟懷,經天地。因為這些人生之學問都是「過來之人」經驗的積累,思想的精髓,故能精義入神,學而致用。
人生如學問,當問不厭之。為什麼?學問就須問。古人說得好:「好問則裕,自用則小。」而人生之學問的道理洋洋洒洒,難以盡數,僅靠一、二次問是不行的。這就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來個「每事問」,「打破沙鍋紋(問)到底。」多問能成師,好問能成才,甚而能致勝稱「聖」。這方面的例子正如《淮南子》所記述的:「文王智而好問,故聖;武王勇而好問,故勝」。
人生如學問,當踐不息之。為什麼?學問即實踐。學問者,學習問難也。什麼叫學習?《禮記·月令》載:「(季夏之月)鷹乃學習。」毫無疑問,學,就是效;習,就是鳥頻頻飛起。學習,就是效法、實習。效法、實習,就是實踐。而不論哪種實踐,都是需要下苦功、耗精力、費體力的。對此,清代學者王國維曾用了「三種境界」作一比擬。他說第一境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並把這稱為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人生如學問,當進不休之。為什麼?「學問以變化氣質為功。」(朱熹語。《答滕德粹》)人生之學問是一種文化。文化是不會一成不變的。有道是,天以善變而能久,地以善變而經長。今日之風雷,不會是昨日之風雷;今日之日月,也不會是昨日之日月。要使人生學問適時、合時,就要與時共進,進而不休,並如天之道那樣,有序而時,有度而節,變而有常。因為,人生之學問無論怎麼變化,其內核是不會變化的。這個內核就是千百年來為志士仁人所追崇、所踐行、所歌唱的核心價值觀:「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荀子語。荀子·《儒效》)作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的共產黨人來說,其人生之學問正如革命烈士蕭楚女所講:「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燒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推薦閱讀:
※幸福課 第九集 積極情緒
※被上帝罩著的男人,這TM才是開掛的人生!
※十句人生哲理名言(精闢的人生感悟)
※心情短語:精神有了寄託,委屈可以訴說;心靈有了歸宿,人生不再漂泊;情感有了慰籍,生命不再寂寞。
※人生如花,淡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