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青銅器,你見過幾個?
翻閱《海外館藏中國文物精萃》,源於收藏家翁萬戈先生數十年前遍訪全球各大藝術博物館的攝影精華,直觀地展示了分藏於各大海外頂級博物館的頂級中國青銅器,將這些器物的輾轉傳承再次延續並記錄。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何林撰寫的青銅器導論中更是評述:「本書所搜羅的海外收藏青銅器,多有我國青銅器發展巔峰時期的重器,除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外,兵器和生活用器的數量雖不甚多,但件件堪稱珍品。」近50件從底片中精選而出的青銅器,講述的是數不盡的歷史煙雲。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幾千年。無數獨具中華民族特色和風格的青銅器,蘊藏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對中國及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海外很多藝術機構都收藏了中國古代青銅器,翁先生在世界各大博物館所拍攝到的青銅器,囊括商、周、春秋、戰國、漢、唐等時代,有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雜器等種類,這些器物大部分都是近代從國內流落到海外的。
近代,隨著中國國門被打開,外國人蜂擁而至,大肆搜羅、買賣我國各類珍貴文物,致使文物開始大量外流,另外,國內一些古董商人為了私利,把文物販運出境,出售給歐美、日本等地的一些收藏機構和商人,有很多著名的重器,都是出自他們之手賣到國外。這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文物外流的高峰期。這些文物,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渠道獲得的。一是戰亂,外國軍人從國內各地掠奪走的,二是盜墓者、不法分子在各地盜掘的,三是收藏世家祖傳的,後又由於種種原因,把文物進行抵押、出售。四是從清宮中流落出去的。
▲西周初期 四齣戟鳳鳥紋卣
現藏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到了民國時期,古玩業繁榮,文物交易火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古董店鋪林立,買賣興隆,這就刺激了古董商販,對文物的制假、作偽活動。
臨近1949年,有些外國商人、收藏家在國內四處搜集的文物,還沒有來得及運出境,就被政府截獲,而國內古董商囤積的大量文物也被政府沒收,後來,這些文物大部分都轉交到了故宮博物院收藏。
現今,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藏的青銅器,以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波士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法國賽努奇博物館、吉美博物館、日本泉屋博古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處的藏品最為精美。有些珍品可謂空前絕後。本書中收錄的人面盉、象尊、虎食人卣、鳳鳥紋卣、榮子方彝、四耳簋、善夫克盨、獸面紋瓿等器就是其中的代表。
▲商 人面盉
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所藏的人面盉,就是經過古董商的買賣,最後輾轉到了國外。這件商代的人面盉,整體為圓形,器腹外鼓,下垂,有流,斂口,蓋作人面形,形制極為獨特,風格譎奇怪異,尤其是誇張的人面,格外引人注目,體現出濃郁的神秘氣息,為海內外所僅見。
以該件為原型,民國時期做了一些仿製品,有三件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其中一件尺寸與該件大小相當,另外二件略小一些,這三件仿製的人面盉,蓋上和器內均有銘文。從仿製的特點來看,器形仿得比較逼真,而紋飾線條呆板不流暢,銹斑的顏色與分布不自然。這三件人面盉中,有兩件原為馮公度所藏,1956年,其長子馮大生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另一件原為收藏家普勞德收藏,後也轉交給故宮博物院。
盉是酒器或水器,用於祭祀、宴饗等重大的典禮。它既是禮器,也是實用器。從傳世及出土的情況看,盉的數量和類型不多,遠不如尊、爵、觚之類。
弗利爾美術館又藏有象尊,是商代的酒器。彼時中原多象,殷人以器型摹出之,惟妙惟肖。象尊背上又以一小象為鈕,饒富趣味。器身通體飾以夔紋,生動活潑而又不失典雅華貴,可謂象形尊中之珍品。
▲商晚期 虎食人卣
法國賽努奇博物館藏(左為翁萬戈先生拍攝底片)
法國賽努奇博物館收藏的虎食人卣是商代晚期的盛酒器。它的形制很複雜,整體設計相當巧妙。它把虎與人的造型以及繁複的紋飾融為一體。這既需要制陶范時完美的設計、精細的雕刻,更需要高超的鑄造技術,最終才能完成這樣一件希世奇珍。這件虎食人卣,無論是造型紋飾,還是鑄造水平,都是我國古代青銅器的傑出代表。
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鳳鳥紋卣造型奇瑰,紋飾華麗。它頸部歧出四條飛脊,整器風格張揚而又神秘。器身又有西周早期銅器上常見的長尾鳳鳥紋。既體現了周人對商代之禮器傳統的傳承,又呈現出西周初年雄強的開國氣象。
▲商 獸面紋瓿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商代獸面紋瓿,體型較大,氣勢宏偉,紋飾繁複精美,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它的蓋上和器內,各有偽刻銘文45字。這些銘文是後人出於種種目的,在上面刻的。偽刻銘文主要集中出現在民國時期,多數都是為了謀利,當時國內、外古董商人、收藏家都喜歡有銘文的青銅器,所以,有些人就投其所好,在青銅器上鑿刻銘文,多一個字就可以多賣一塊大洋。鑒別銘文的真偽有幾方面,首先要了解不同時代,不同器物的特點,很多商代青銅器上都沒有銘文,即便有,字數一般都較少,一個或幾個字,以族徽最常見,二十幾個字已經是很多了,幾十個字則是比較罕見的。這是商代青銅器的特徵和規律。
除此之外,商代青銅器經過幾千年氧化和腐蝕,如果在上面刻字,必然會導致字口處崩裂,字體不規整,筆道不流暢,這與陶范鑄出來的字有很大的區別。再有就是銘文的時代要與器物相符。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數十件偽刻銘文青銅器,其中一件商代的盂,器內底偽刻銘文6行53字,書法風格、字體結構都具有春秋時期特點,相互矛盾。
▲漢 力士博山爐
現藏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
就我國青銅器整個發展歷程來看,在初期階段的鑄造水平較低。目前所見到的都是一些工具或是小型器,而且工藝粗糙,器壁較薄,紋飾簡單。到了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器型之多樣、紋飾之華麗以及銘文之宏富都達到了一個高峰。而隨著鐵器、瓷器、漆器的廣泛使用,漢代以後青銅文化日漸衰落,造型和紋飾都充滿了生活氣息,生活用具成為了青銅器的主體。
我國古代青銅器按用途可分為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工具和農具、生活用器、車馬器等項。食器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酒器有爵、角、觚、觶、尊、壺、斝、卣、盉、兕觥、罍、方彝等。水器有盤、匜、盂、鑒等。樂器有鍾、鐃、鎛、鐸、錞於、鼓、鈴等。兵器有戈、矛、鉞、戟、刀、劍、鏃、弩機等。工具和農具有斧、斤、鑿、鏟、錛等。生活用器有銅鏡、帶鉤、燈、博山爐、熨斗、鐎斗、樽等。車馬器有軎、轄、鑾鈴、銜等。
明天,知更社區請來一位考古學家,給你講講青銅時代的那些事。
主講胡進駐老師,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曾先後在北京大學考古系、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訪問學習,取得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博士學位,著有《中國古代青銅器》、《夏商周考古》、《殷墟晚商墓葬研究》等,發表相關論文近百篇。胡老師早在1987年就開始實地考古,曾多次參與夏商周時期墓葬研究,尤其是古代青銅器的鑒定、整理及斷代研究。
本次講座,胡老師將會用生動、通俗的語言,有系統地從青銅器的起源、分期、類別講起,還會介紹考古的最新發現和一些前沿成果。
本文來源:搜狐文化
推薦閱讀:
※令人心動的50款迷人女生的小卧室,收藏版
※別瞎練!這幾個常見體式90%的人都練錯了(收藏級)
※一篇徹底讀懂古樹曬紅:值得收藏
※海南國營廠出的黃花梨老工藝品,外形樸素但真材實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