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西的史前傳說

山西的史前傳說

時間:2010-10-1 17:50:48 來源:太原道 作者: 編輯:賈春傑

  中國古書里,關於史前的傳說是豐富多彩的。傳說中較為著名的人物女媧、黃帝、堯、舜、禹等,都能在山西這塊土地上找到他們的生活痕迹。

  晉城東浮山北谷中即有「媧皇窟」,傳說此處即為女媧鍊石補天處;伏羲氏與女媧是兄妹,又是夫妻,吉縣城北庖山頂有伏羲故宮;有巢氏曾教人構木為巢,傳說他的棲息處即在石樓縣的石樓山上;傳說祝融氏在山西境內修築過兩座城,一在汾陽縣城西,一在左權縣城北;長子縣和高平市交界的地方有座羊頭山,山上有神農城,又叫谷城,傳說為「神農得嘉穀之所」,而隰縣也有一座谷城,傳說為「神農嘗谷之所」。

  黃帝被奉為華夏祖先。傳說中黃帝與炎帝及蚩尤的戰爭,對形成華夏民族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相傳解州即為黃帝戰蚩尤和宰殺蚩尤之地。黃帝的賢相風後,生長在海隅,據傳海隅即今解州鹽池西南隅,人稱此處為「風后故里」。今芮城縣趙村東南有風后陵,冢高2米,周圍30米,墓前原有祠宇,每年清明廟會極盛。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廢掉結繩計事,開啟了文明先河。相傳倉頡造字場所在臨汾,清代臨汾南關外西趙村還有倉頡故宅。黃帝時代有許多向文明時代轉化的創造發明,如曆法、舟車、蠶絲等。這一系列文明,似都與山西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左傳·昭公元年》載,有位叫台駘的古志傳說人物,是少昊金天氏的後裔,曾在山西疏導汾水、洮水,修築大澤的堤防,治理水患,使民安居樂業。所以他被分封在汾河流域,子孫後代演化為沈、姒、蓐、黃四個諸侯國。台駘被人們尊為汾水之神,如今太原晉祠有台駘廟,是祭祀他的場所。

  「堯都平陽」,平陽即今臨汾。今臨汾城南有堯廟,正殿祀堯,左右配殿祀舜、禹,還有丹朱祠和娥皇女英祠。臨汾城東北70公里郭村處有堯陵,陵高50米,周圍80米,周圍土崖環峙,松柏蒼翠。陵前有祠宇,歷代修葺,殿宇宏敞,十分壯觀。

  「舜都蒲坂」,蒲坂即今山西永濟。傳說舜為庶人時,耕種歷山,打漁雷澤,制陶河濱。上述舜所勞作之地皆在晉南。舜所在的有虞氏出過不少有貢獻的領袖。有虞氏的虞國,即今山西平陸。舜繼位,舉「八愷」管理土地,舉「八元」掌管教化,讓契管人民,伯益管山川村澤,伯夷主祭祀,皋陶作刑,垂管理工匠……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部落聯盟會議逐漸向國家機構演化。舜還對部落聯盟進行了整頓,「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永濟縣有舜廟,歷代修葺。蒲州蒼陵峪有舜妻娥皇和女英之遺迹。

  「禹都安邑」,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75公里之鳴條岡,一名「夏故城」,清稱「禹王城」,周30里,是大禹故都遺迹。夏縣辛庄村有夏王朝殿,當地稱「金殿」。夏縣城北75公里處有夏禹宮遺迹。禹繼位前被舜指派治水,距河津縣城西北12公里的黃河峽谷,傳說為禹鑿龍門處,今稱「禹門口」。《墨子·兼愛》說,「古者禹治天下,西為西河漁竇,以泄渠孫皇之水。北為防原、泒,注後之邸、鯺池之竇;灑為底柱,鑿為龍門,以利燕、代、胡貉與西河之民」。據學者考證,「後之邸」即昭余祁,「鯺池」即滹沱河,二者都在山西境內;「西河」即山陝交界處一段黃河的古稱,「龍門」就是鑿在這段河上。傳說禹鑿龍門後,過中條山抵芮城,曾在一古柏下休息,然後渡河,宿於對岸禹店村。芮城縣城東南5公里臨河處有神柏峪,此處有渡口名大禹渡。禹死後,啟子繼父位,從此原始社會解體,進入中國階級社會的第一個朝代——奴隸制社會夏朝。

推薦閱讀:

北魏據代地,山西崛起過程
探訪山西古村鎮(46):殺虎口村——清代大稅關,晉商走西口
朱德兩到山西吉縣
無不驚駭!西域大月氏人把玻璃製造術帶入山西
山西名醫治青光眼方

TAG:山西 | 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