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閱讀·療心手記】有沒有純粹的利他行為?
每隔上一段時間,都會有一批學生來我們科室(精神科)進行輪轉實習,實習結束,考試自然是少不了的,這個叫做出科考試。我們科的出科考試的重頭戲並不在理論或是操作,通常我會讓同學在為期四周的實習期內準備一個課題,然後給出一些參考書籍,製作半個小時課程的PPT,在最後給我們大家進行彙報呈現。由於並不預先設定彙報課題的具體內容,所以同學們製作的課題五花八門,說實話,有時候也給自己許多的啟發與感悟。最近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篇關於利他主義的彙報。那天,就在同學彙報這個課題前,大約一個小時,參加了一場非常特殊的生日會,生日會的主角是我的一位年輕同事,一位始終充滿工作熱情的同事。生日會被放在特需病區的小會議室進行,一起來為她慶生的總共有20位左右吧,都是平日工作里與她關係密切或較好的人,大家一起來為她許願、祈福,並且,一起陪伴她度過人生的最後一個生日。兩周前,我的同事在她最美好的光景被確診罹患癌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手術之後,生命似乎即將走向終點。此時此刻的我們,究竟該做些什麼,給予最大程度的關心照顧,還是不動聲色,只是默默陪伴?活動的召集人想就活動的形式及內容與大傢伙一同商量,氣氛凝重,說話的人並不多。我也在其中,不記得說過什麼,應該也沒說太多吧。我的思緒仍然停留在三年多前初次見她的那刻。這是我來到這家康復中心最早熟悉的幾位同事之一,當時新設的病區里並沒有專職的護士長,作為護理骨幹的她實際上承擔了許多護士長的職責。康復中心的工作對於我來說還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儘早熟悉工作環境與流程仍然是當務之急,而她給予了我最大的幫助。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並肩作戰,一同工作在救治病患的戰線上。總是能被她身上某種特殊的氣質所觸動。我並不是一個脾性溫和的人,雖然我在工作環境中很少會與同事、病患起衝突,但我想那是我多年職業特性修鍊所得,我始終認為,這只是我職業的一面。然而她不是這樣,她的這份淡定、從容不迫的模樣就是她自己。作為臨床工作的我們,受一些委屈,常有的事,我有我自己吐槽的渠道,但是她真的與我們不同,似乎人世間的紛爭都與她無關一般,有時候我們一班同事也會打趣:她這樣的好脾氣,只應天上有。不想一語成讖,命運,總是命運,這樣好脾氣的人兒真的要被上天收回了,所以我時常懷疑所謂上天的人格,是不是有那麼點變態,捉弄著凡間的人們。回到生日討論會的事情上,慢慢地,大家有了不同的意見,見慣了生死的我們都非常清楚生命進入倒計時的病患的心態。祝福、希望,或是完全沒有醫學邏輯的建議,治療,甚或放任,各種選擇都一溜兒地擺在我們面前。「我覺得明年怕是過不去了。」有人說。「我覺得冬至也危險。」又有人說。「下個月就是她生日,沒有以後了。」這似乎是個不錯的時間。「我們這樣大張旗鼓,會不會給她很大的壓力啊,讓她覺得快死了。」不同的聲音出現了。「那麼怎麼辦,什麼都不做嗎?」沉默,陷入沉默。「我們還是小範圍的辦個生日會吧,溫馨一點。」有人打破僵局。「她很堅強的,她懂我們的。」有人附和。「好吧,時間緊迫,我們分頭準備吧。」於是,有了那一場特殊的生日會。短短的生日會大約持續了半個小時,我匆匆回到了科室,聽取同學的出科彙報——利他主義。利他主義是自私自利的反義詞,一個利他的人即使在無利可圖或不期待任何回報的情況下,也會關心和幫助別人。然而利他與利己卻有著微妙的差異。利他的人不追求回報,這裡所說的回報通常是可及的社會交換,它遵循著「社會經濟學」對於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指引。然而社會交換並不是簡單的物質交換,它也分為外部交換與內部交換。作為隱形的,不易被他人甚至自己觀察到的內部交換往往涉及自我評價,自我價值體現,自我成就感等。決定我們做出利他行為的原因有許多,事情的重要程度,個人的性格,周圍人的關注。在這場生日會討論的初期,大家不同的意見大都也就集中於此,有人覺得應該給女孩一個安寧的環境,不去打擾,一切應該從她的角度出發,不能為了滿足自己安慰他人的內心需求而進行這樣的活動;但是活動的組織者堅信這麼做的出發點同樣是出於對患者本身的考量,她需要,因為她愛我們,我們愛她。學生當天彙報的課題很精彩,給我們所有人都上了一課,包括我這個老師。最後我也把這個生日會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了一下,我們似乎共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在這樣一個人與人之間充滿交集的社會,究竟有沒有純粹的利他或利己行為,答案是沒有。每一個生活事件的發生,發展,處在其中的人都會有所付出,有所感悟,有所獲得,而這或許才是人際交往的魅力所在。生與死,是醫院工作永恆的主題。每一個選擇,每一個決定,都有可能意味著生死的轉換。所以,我們學習各種技術、技能、技巧,目的就是為了在生與死之間能夠儘可能地做出某一個可以無悔的選擇。我的醫學專業領域在大部分的時間內並不需要類似的選擇,我始終感嘆於這份幸運,和我的同學們相比可以免去許多直面生死的場合。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伴著社會的進步,我忽然覺得我往往要面臨更多艱難的選擇。出於專業與責任我必然相信我的每一個決定對於病患都是好的,是利他的,而於此間的整個思考判斷的過程,每一次我都會覺得自己有不菲的收穫,所以也是利己的。美麗的她已經離開我們了,我很想她,她現在過得還好嗎?
推薦閱讀:
※打造優雅成熟溫婉風之《我的危險妻子》女主穿搭
※黃偉濤語文閱讀作文-語文資料:八年級下冊古詩文默寫百題練
※閱讀讓生命更有厚度
※談談閱讀
※20歲看什麼書更能提升自己?工具類還是文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