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飼養羊是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羊業產業化的根本出路
舍飼養羊是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羊業產業化的根本出路作者: 徐剛毅 李松柏 來源: 中國畜牧業協會羊業分會秘書處 1 認清形勢,轉變觀念,調整方向,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中國養羊歷史悠久,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調整和加入WTO,羊業生產發展迅猛,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中國的綿、山羊飼養量、出欄、羊肉產量、生綿山羊板皮產量、山羊絨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中國羊業生產發展主要是數量上的增長,羊的飼養方式落後,科技含量不高,生產性能低下,宏觀調控不力,羊產業化進展緩慢,羊產品缺乏競爭力。儘管目前中國羊業生產處於有史以來的最好時期和大好時期,同時亦面臨巨大挑戰。 在牧區(多數飼養綿羊),主要採用逐水草而牧,靠天養羊,年年抗災保畜,小災小減產,大災大減產。在農區和半農半牧區(主要飼養山羊),主要採用千家萬戶分散飼養。這種傳統的生產制度和生產模式,導致了現代畜牧科學技術的推廣舉步為艱,常年優質牧草供給不均衡或無保障,管理粗放,飼料轉化率低,難以控制產品質量,缺乏市場競爭力,養羊生產始終處於被動困難局面。為了促進羊業產業化進程,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大膽改革傳統落後的飼養方式和生產模式。 據FAO有關資料,從1989年到 1999年10年間,全世界羊毛產量減少0.09%,而羊肉產量卻增長310.6%,總的趨勢是山羊發展快於綿羊,羊肉增長高於羊毛。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對羊肉需求量的增長和羊肉價格的提高,綿羊生產單純生產羊毛,忽視羊肉的生產,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因而世界綿羊的生產方向逐步由毛用、毛肉兼用向毛肉兼用或肉用轉化。國內山羊主要以生產羊肉為主,部份以生產羊絨、羊肉為主。這是當今羊業生產的必然趨勢(羊業生產與社會需求協調發展)。為此,應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正確調整羊的生產方向,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2 舍飼養羊是農區和半農半牧區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羊業生產的根本出路 眾所周知,中國的養羊生產水平和技術發展仍然比較落後,主要表現在群體生產水平低,人均佔有羊肉、毛量低、勞動生產率低、產品品質、商品價值低;專門化生產的品種數量少,品種結構不完善,規模小、生產水平低,品質不高;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嚴重滯後,直接制約著應用技術的轉化和整體生產水平的提高。特別是由於受傳統觀念束搏,對養羊生產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長期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導致草場超載過牧,土地沙化,生態環境惡化,根本無法保證全年飼草的均衡供給,導致牧區養羊數量和質量下降;已經興起的農區養羊長期停留在戶養、小養、低投入,低產出的小生產狀態,無法形成規模飼養和規模效益。筆者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羊業生產的落後狀況,必須改變傳統落後的飼養方式,尤其是在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發展羊業產業化生產,舍飼規模飼養是根本出路之一。3 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發展舍飼養羊生產的優勢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3.1 主要優勢 我國是養羊大國,有牧區草原60億畝,南方草地10億畝,農區可利用秸稈約5.7億噸,年飼料生產量6871萬噸,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目前,山羊存欄占綿、山羊存欄總數的54.58%。,綿羊為45.42%,山羊主要分布在我國中南、西南和華東區。以圈養為主,目前中原及南方地區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並逐步進入規模化、產業化,河南、山東、江蘇、四川、安徽等13省為山羊主產區,合計存欄山羊佔全國山羊存欄總數的83.3%。綿羊主要分布在我國西部和東北及華北區,主要以半舍飼與放牧相結合,新疆、內蒙古、青海、河北、西藏等9省區合計存欄綿羊佔全國綿羊總數的84.53%,為綿羊主產區。 在我國農區和半農半牧區,山水富饒,水熱條件優越,大多處於溫帶或亞熱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日均氣溫大於或等於10℃,年積溫5000-8000℃,適宜牧草生長,許多地區終年不斷青。在農區有草山草坡10億畝,灘涂2億畝。這是我國牧區和北方地區無法比擬的(冬季時間長達5至6個月,氣候嚴寒,草料缺乏)。在農區或半農半牧區,除可以利用大量的天然飼草外,還可大量種植優質牧草,有大量的農副作物秸稈待開發和利用(目前利用約10-20%)。多年來,由於牧區過牧造成草地沙化嚴重,自然災害頻發;草場面積太大,治理和改良耗資巨大;牧民自身消耗肉類食品較大等原因,難以提供較多的羊肉等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而近年來,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羊業生產高速發展,為市場提供了較多的羊肉食品等。儘管如此,2003年我國仍然耗資近2億元進口羊肉。由此可見,我國的羊肉生產和市場需求潛力是巨大的,農區和半農半牧區是今後我國羊業產業化和提供市場需求的重點地區。 3.2 主要存在的問題 本節主要從舍飼養羊的角度進行討論。 3.2.1 飼養規模 前以述及,已經興起的農區養羊長期停留在戶養,小養,低投入,低年出的小生產狀態。在半農半牧區,主要為分散小規模放牧飼養,絕大多數為靠天養羊,無法形成規模飼養和規模效益。 3.2.2 羊舍建築 目前農戶中舍飼養羊(圈養)多數是在房前屋後沿房緣或牆緣搭一簡易草棚或瓦棚,或用磚或石塊、石板搭一簡易羊圈,或用草料墊圈。在南方地區,近20年來,已推廣高圈飼養,即用木條、竹子等搭建一離地高約50-100厘米高的吊腳羊圈,以減少南方多雨潮濕氣候的不良影響。但許多農戶的羊舍修建不規範,圈底不平整,通風不良或無遮擋,飼槽頸枷和飼槽設計不合理,不能按不同性別、年齡、體質強弱進行科學的分群飼養,浪費飼草嚴重,羊只鬥毆常導致流產、早產和外傷,疾病交叉感染嚴重。 3.2.3 品種和雜交改良 羊的品種多而雜,缺乏專門化品種,優秀品種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建國以來,儘管在引進國外優良品種和雜交改良本地羊,提高生產性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在引種上缺乏宏觀調控,引入種羊的品質參差不齊;部份公司以炒種、倒種為謀利手段,甚至弄虛作假,坑害羊農;一些優良種羊仍然採用本交配種,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到羊業生產的進程。
推薦閱讀:
※【恩典歲月】唯一的出路
※有時,離婚也是一條出路
※當我以為餘生只有一條出路時
※辨思中東亂局 求索發展出路
※李利安:中國式信仰的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