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淮海戰役慘敗,原因是蔣介石的這一昏招,葬送了80萬軍隊
大家都知道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此戰對於國共雙方來說尤為重要,如果解放軍勝利,則半年內紅旗插滿祖國大地;如果國民黨勝利,則有可能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1948年,解放軍成功解放濟南。當時的國民黨內部認為剛經過一次大戰,解放軍不可能立即組織進行第二次大戰,暫時不會迅速南下進攻徐州。於是正在國民黨還在享受短暫太平的時候,實際上約50萬解放軍開始從不同方向秘密夜行,在國民黨毫不知情下撲向徐州。
而當時國民黨的軍事布陣極為不利,一字長蛇陣擺在了徐州東西鐵路沿線上,十分被動而且極易被分割包圍攻擊。待察覺大戰來臨之際,蔣介石立即命令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將徐州周邊部隊向徐州收縮靠攏,然後再伺機戰或跑。於是劉峙讓黃百韜第7兵團、李彌第13兵團退回徐州東郊,經蒙城向蚌埠調動的孫元良第16兵團經宿縣北上退回徐州,邱清泉第2兵團退回徐州西郊,死守徐州。
當解放軍各部隊向預定目標開進的時候,發現國軍正在收縮,當即轉入追擊。如果追不上國民黨軍隊,那就沒有淮海戰役了。據說當時粟裕將軍緊張地徹夜不眠。就在國民黨軍隊向徐州靠攏,馬上逃走的時候,蔣介石卻鬼使神差地下令,將駐防海州的第九綏靖區44軍,劃歸黃百韜第7兵團,並讓黃百韜在新安鎮等待44軍,匯合後一併開往徐州。
解放軍就是利用黃百韜等待44軍的延誤的三天時間,追上正在渡大運河的第7兵團,負責殿後之第7兵團第63軍、第100軍83師被迅速殲滅。黃百韜見勢不妙,希望李彌第13兵團留在碾庄協助撤退。但李彌卻拿出劉峙命令,執意按計劃回撤,拒絕留在碾庄接應黃百韜。此後,黃百韜第7兵團渡過大運河後,走到碾庄時,第64軍軍長劉鎮湘建議,依靠李彌第13兵團在碾庄留下的軍事工事,與解放軍大戰一場。同時,國民黨國防部發來電報,稱如能擊退敵人再走亦可。就這樣,黃百韜第7兵團就在碾庄猶豫了一天,最後決定迎戰解放軍。結果解放軍行軍速度超出預料,在一日之內,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就攻佔碾庄與徐州之間曹八集等各據點要道,將第7兵團合圍於碾庄地區。
這一追一停,淮海戰役就此打響。後來有人說,這是天要亡國民黨。國民黨部隊能走的時候不走,想走的時候可就走不了了。如果黃百韜第7兵團撤退堅決的話,3天時間完全可以從容回撤徐州。可偏偏就在這生死關頭,蔣介石竟然命令黃百韜在新安鎮原地等待海州方向回撤的第44軍。再說,黃百韜兵團到了碾庄,能走不走,還要在碾庄打?真實愚蠢至極。後來也證明,碾庄成為了黃百韜第7兵團的葬身之地。黃百韜兵團被圍後,蔣介石又命已經撤到徐州的大軍迅速東進,解救黃百韜。當時黃百韜自己也說:「現在讓徐州部隊來救我,為什麼當初讓我再新安鎮苦等44軍?為什麼當初不讓李彌在碾庄接應我?為什麼讓我在碾庄打了再走?現在大家誰都跑不了了。」
此後黃百韜兵團被殲,致使國民黨方面精心策劃的徐蚌會戰開始土崩瓦解,最終以恥辱性的慘敗收場。俗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在這個時間等同於生命的危急時刻,蔣介石竟然讓一個兵團十幾萬人馬去等待一個軍,而且這個第44軍完全可以從連雲港走海路撤退。真是為了一個小小的棋子,而輸了棋局。
推薦閱讀:
※淮海戰役的貢獻
※為什麼新桂系是國民政府敗亡的元兇巨惡?
※小說《遇見番外篇05》:軍事類讀書會
※風行九州:中美博弈之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分幾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