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眼淚
對於這麼一個有本事的人,玉皇大帝心存忌憚。於是,玉皇大帝便使出慣用的伎倆——先讓他當官,成了天上的弼馬溫。玉皇是個明白人,「官」是一個很好的套子,基本能讓所有的人順從。一個不服從教化的人,只要當了官,那就基本上能夠控制得了了。清官,會不停地標榜自己,以一種莫須有的東西要求自己,以求名垂青史;貪官,更是為上級領導所鍾愛的,令行禁止,能很好地按照上級的要求去做事,因為貪官做事的目的是想撈到好處,不管是上級安排的事還是自己沒事找事,只要有事就有利可圖的,所以,貪官比清官還好駕馭。
為了讓猴子變得更順從,玉皇大帝給猴子太多貪污腐敗的機會。把蟠桃園裡的守護人趕走,於是,猴子就得了手,「偷」到了桃子。太上老君也根據玉皇的安排,給了猴子「偷」仙丹的機會。這樣,玉皇老兒覺得可以拿猴子開刀了,沒想到猴子不吃那一套,猴子不是個俗人,「當官」和「腐敗」的手法沒能鎮住猴子! 軟的不行,再來硬的。不過,玉皇選人才的標準一目了然,十萬天兵天將打不過一個猴子。十萬天兵天將打不過猴子,按理說,玉皇老兒應該好好思考如何利用這個「猴才」的問題。不過,玉皇還是請來了如來佛,於是,孫猴子就到被壓到了五行山下,一下子耗盡了五百年的青春。
「壓」,是對付「猴才」的一個好辦法。南來的,北往的,哈爾濱到過香港的,來到五行山下都會朝猴子唾上一口濃痰,說:「你看,你看,離了你,地球不是一樣轉!」
不過,真正想處死猴子,如來不想背這個惡名。再加上應酬太多,如來吃得成了佛界第一胖子,再加上自己的攤子實在太大,家族親戚什麼的,都安插在自己的周圍領工資,本來已經名聲不好。於是,思來想去,他得讓猴子去取經,一是消耗掉猴子身上的「活力」;二么,沿途九九八十一難,自己的舅舅、舅媽什麼的,找個山洞住住,不管勝負如何,畢竟跟東土的高僧交過手,也就解決了自己的親朋好友就業和升職的大問題。 於是,如來睜開自己的慧眼,挑選唐僧來完全這個艱巨的任務。如來的如意算盤打得好,事成了,功勞算在自己身上,大家都心照不宣;事不成,那屎盆子就可以扣在唐僧頭上。
孫猴子一路降妖除魔,按理說,應該贏得師父的信任。可是,孫猴子錯了,在他面前,唐僧更多的是一個領導的身份,既不是「師」,更不是「父」,跟當年的真正的師父——菩提師祖是兩碼子事——他一直在想方設法地除掉自己。整個取經過程,唐僧用各種借口趕猴子走,趕了得有幾十次。但猴子確實是想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雖然「師父」多次誤解自己,他還是把他當作「師父」來看,他不想走。 既然趕不走,就得再想辦法,於是,唐僧借來了「金箍」套在了一直尊重自己的徒弟的頭上。還不行,再從別人那裡學來了「緊箍咒」,高興時也念,無聊時也念。一直想置猴子於死地的唐僧,居然一直到成佛都不會念「松箍咒」。除了肉體上摧殘之外,唐僧還常給猴子洗腦,並給猴子取名「悟空」,以便從精神上徹底打挎猴子。
唐僧為什麼要置孫悟空於死地,我們可以從豬八戒的身上找到答案。豬八戒好色,貪吃,懶惰,整天說自己的對手——孫猴子的壞話,打小報告成了自己的專業,幾乎集天下醜陋於一身。作為一個「真小人」的師父,唐僧應該知道這頭「豬」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但,唐僧卻非常欣賞這個「豬」,不但沒有攆過這頭「豬」一次,還常常把「豬」的「功勞」掛在嘴上。 其實,唐僧過得也是苦,無論是在無底洞,還是在女兒國,他都是動過凡心的。這個時候,「豬」才是他的知音。
如果說九九八十一難能讓孫悟空有所悟的話,那就是孫悟空終於悟到這樣一個現實: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社會的秩序不是個人英雄打拚的結果!!! 如來看他已經覺悟,終於去掉了猴子頭上的「金箍」。不過,面對著高傲的如來,孫悟空明白,頭上的有形的「金箍」去掉了,但天地之間無形的「金箍」,他終究無法擺脫。當如來給他一個「斗戰勝佛」的封號時,他順從的接受了如來給他的這個新的「金箍」——他的心,從那時起,真正地死去了。
一滴淚,流在了猴子的內心深處……
推薦閱讀:
※買房中富人和窮人的8大區別,看多了都是眼淚!
※女人心:看不見的眼淚
※道理萬能的話,要眼淚乾嘛
※最經典的QQ說說:當眼淚流下來,才知道,分開也是另一種明白。
※成熟不是心變老,而是眼淚在眼裡打轉卻保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