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異同——淺析兼論未來教育之方向(中)
(07-12-8 在湖北省圖書館講學錄音文字修訂稿)
熊春錦
(接上篇)
二、東方道德文化對西方文化和學者的影響
那麼實際上到底是西方文化具有生命力,還是東方文化具有生命力?其實,不論是21世紀展開以後,還是西方從17世紀這個階段起,世界文化的格局中,實際上是東方文化在影響滋養著西方,在歷史上我們的整個世界是一個逐步接受東方文化的轉換期。東方文化中豐富的精神能量,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將來,都將會營養、滋養整個西方的科學界、文化界。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哲學家、作家,被尊為「法蘭西思想之父」。他不僅在哲學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衛公民自由,特別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聞名。他早就啟示人們: 「東方是一切學術的搖籃,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來的。」
英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 Robert Temple )將李約瑟所著《中國科學文明史》總結出中國古代一百條重要的發明,經李約瑟認可。坦普爾指出:「歷史上一個不為人知的最大的秘密,就是我們生活於其中的現代世界是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結合的產物,現代世界以之為基礎的發明和發現,可能多半來自中國。但是這個事實卻不為世人所知,對此,中國人和西方人同樣地無知。從十七世紀西方傳教士來華之後,中國人被西方的技術所震驚,犯了對自己成就的健忘症。」 他指出:「現代世界賴以建立的基礎的發明創造,幾乎有一半以上是源於中國」。
在千年之交時,英國的《獨立報》曾經發表文章說:「別提西方,是中國塑造了這個千年」。
像萊布尼茨是德國啟蒙運動中偉大的科學家、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他的「家」可以說很多,被稱為德國以及歐洲歷史上最後一個各學科的通才,世界性的通才。 當年他就是受伏羲八卦圖的啟發提出了二進位制思想,被稱為現代計算機數學之父。根據黃老陰陽學說開創了德國古典思辯哲學,也就把中國的陰陽學說冠名了一個西方名詞:辯證法。實際上在當時東方伏羲的易道文化,黃帝的法道文化,老子的德道學說,以及孔子的學說還沒有西傳的時候,他們自己的文化發展已經處在了一個瓶頸區,因為他們的外求法,到了一個階段以後很多東西經過反覆驗證是錯誤的,是在不斷推翻過去的科學成果,產生新的結論的時期,而很難達到一個比較整合統一的狀態。但是當東方的文化通過他們的傳教士和商人帶到歐洲以後,就起到了一個催生劑、營養劑的作用。使整個西方很快誕生了新的學說和思想。所以,德國的哲人尼采,曾經稱讚《老子》:「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我曾經在其它的地區在講學時舉了一個例子,實際上是我們東方以老子為代表的哲學思想,經歷了一個歐洲遊記的過程,這個歐洲遊記的過程可以歸納一下的。
這個萊布紀尼茨是運用了老子的「道生一」而成為了世界的數學泰斗;而康德又是運用老子思想當中的「抱陰負陽」而成為了辯證法的宗師;其中的黑格爾他運用老子的「三生萬物」而成為傾倒世界的哲學奇才。可以說在這哲學領域裡面,德國不愧是世界哲學家的搖籃,誕生了許多的著名的哲學家;然而這些哲學家的思想營養、精神營養的來源卻與東方文化具有著千絲萬縷的割不斷的關係,包括馬克思的學說當中也充滿著東方古代傳統文化的片斷。實際上老子的思想,我們東方文化,我們自己拋棄了,但是移到了西方的土壤上,它就成了整個西方哲學界,教育界、思想界、科學界一個非常充沛的精神營養寶藏。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我的良好精神狀態歸功於閱讀孔子,而主要是《老子》。老子的思想是不可逾越的道德高峰。」這是他自己在閱讀這些書當中產生的真切的感受。而我們自己呢?卻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去通篇閱讀過孔子的學說或者老子的學說。但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就覺得這是豐富的精神營養,必須要加以掌握。
克里斯朵夫·巴特克曾經說過,他們在研究《易經》的時候,就發現「《易經》令人驚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驚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經》的結構,非常密切地吻合在一起」。
六十四卦又嚴格地對應著遺傳密碼中六十四個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密碼因子。四對礆基(八個數)恰巧與四陰四陽的八卦相吻合,而384個陰陽鍵,也與《周易》中384個陰陽爻吻合得嚴絲合縫。所以他們盛讚《周易》與最新的科學原理萬般巧合。 甚至有的西方的科學家認為,現在科學家的一切努力都只不過是重複地對中國古文化進行驗證。
在德國,很多人都非常熱愛老子。所以我在德國能夠輕鬆地去講,在自己的學院也好,在大使館的中國文化中心裏面也好,可以輕鬆地跟很多的漢學家進行交流。他們所熱愛的也就是中國的老子。比如說著名的足球名星,貝肯鮑爾的座右銘,也就是引用了老子的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這就是貝肯鮑爾的座右銘,他的直升飛機,他就直接命名為「空中老子號」這說明我們中國老子的五千言學說,在德國基本上是家喻戶曉的一部著名的思想著作。
前德國前衛生部長惠布娜(Hübner)女士,我跟她第一次接觸以後,她就感覺到中華文化非常神奇。我當時是應一個醫療系統的邀請在那裡作傳統中醫學的介紹。只是在那裡表演了一下如何不憑任何儀器進行對疾病的診斷,對過去發生患過的疾病、現在患過的疾病,以及可能發生的疾病進行一個初步診斷。不依靠儀器,只依靠傳統道醫的方法,進行一種診斷,在那裡作了一下這個交流和表演。她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認為醫學就應該這樣,她甚至在卸任以後,跑到中國的廣州,全家都移居到中國的廣州來全力以赴地學習中國的中醫。她在暑假期間返回德國的時候,還特意找到我,跟我交流。她說,我現在在你們中國學中醫,為什麼學不到您這些東西,沒有人講這些東西,好象國內的中醫都已經西化了。找不著您所講過的這些理論和方法,我在那裡學完以後,還要回來繼續到您這兒來再學習,可能還要補課。
所以說,對他們外國人的觀察和他們的實踐體驗,也的確說明,我們在傳統中醫上也丟失了很多真正的東西。將自己的文化,對珍貴的中醫這一塊也開始出現了全盤西化,所以我們高度地重視對傳統文化復興的認識,高度重視中醫的東西,充分地保護重新建構這個文化系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老子這部書雖然短短五千言,但是在世界各國卻流傳得非常遠,在出版業上,是僅次於《聖經》的一部沒有經過任何人為推崇,就在整個世界傳播的一部名著。
在德國,每四個德國人家中,都收藏有一本《道德經》, 這個收藏率恐怕在我們國內還沒有達到。這是德國的一個電視台做了民意調查後得出的一個結論。一個德國普通工人,都能夠在街頭的訪問當中直接回答採訪的記者,「我熱愛老子,老子的思想是世界級的思想!」在整個西方,他們認識孔子的學說和老子的學說,他們是怎麼樣去認識的?他們認為,孔子的思想,它所闡釋的內容,與《聖經》闡釋的內容,是基本接近的;唯獨老子的五千言,是超越了《聖經》和和孔子的思想。而且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史講演錄》中曾經講過: 「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他的這一評價,對整個西方認識孔子思想的價值,其實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在德國人當中都特別地熱衷於研究老子的五千言,認為這裡面的精神營養極其豐富,是一個打開自己智慧寶庫源泉,所以格外重視對老子思想的學習與實踐。
三、中華道德文化體系概覽及與現代西方文化的本質區別
第三個問題,我們就簡要地概述一下中華道德文化體系的這樣一個基本脈絡,以及它與西方文化的本質性的區別。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大系統性上,基本上是一部道德文化。道,是中華傳統文化各家學說、各個學派的總歸宿和最高境界。在這一點上,近幾十年的許多史學家,常常提出戰國春秋文化是中國的文化的源泉,我不太同意這個觀點。實際上戰國春秋所有的諸子百家,都誕生於伏羲、黃帝、老子這個道德文化基礎之上,都產生於伏羲的易道文化、黃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在這三個根文化的主根當中才產生諸子百家,各取一端進行發揮,形成不同的流派。
我們現在要響應國家的號召,實現十七大的精神,要真正構建文化的這麼一個價值體系,那必須要追尋到這個根上的認識,要認識到自己文化的根就是道根。因為道,她誕生了萬事萬物,通過這個德的干,來引領所有的東方文化和學說,包括萬事萬物都是通過道根吸取營養,通過德來傳輸供給營養到各個分支系統當中。
而這個道根和德干,我們可以在德干這個上面畫一道橫杠,實際上這一道杠要是畫下來就區分了一個先天無為和後天常道的有為兩大系統。我們後天的智識,都只能說比較全面地去掌握支幹和分支以及細枝上的茂葉繁花。而要掌握德乾和道根的話,那就非得要進入無為之中。也就是中國祖先們承傳和希望我們保存,以及繼承的這個老子的德道五千言當中所闡述的理論和方法;以及黃帝的法道思想當中的,四經修治的方法;以及伏羲的易道河圖演易的這些方法。去把握這個道根德干,這樣才能夠整體地把握住孔子以及百家學說。志於道而論天下,執五常以牧天下。完整地將中國的整個文化體系把握住。包括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八榮八恥,我們從繪製的這一個道德根文化的大樹上就可以看出,我們現在的確已經下降到了一個最後的關鍵時期,也就是老子所指出的愚智期,智治的時期。因為老子在他的五千言《德道經》的第一章當中,(這個篇序跟您們看的通行版有所不同,)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後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實際上老子在這裡單單不提這個「智」,仁、義、禮、智、信的「智」,他不提,他把這個智比喻成為「愚」。當我們處在一個不明白道德根文化,不明白這個德乾的滋養傳輸、能量滋養的作用和修證道德品格的重要作用時。就需要通過提高自己的修養來知恥守榮,知貪守廉,知檢而勤奮,才能真正地認識生命和自然。因為在這個階段我們不提倡八榮八恥的話,我們對於整個根文化的認識將最後發生徹底的崩潰,實際上抓住了八榮八恥的教育、實踐、宣傳、應用,並且整體上認識我們的根文化,我們就容易找到我們的德乾和道根,全面地去恢復道德文化教育,把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和教育方法,真正地加以發揮和應用。
伏羲的「易道文化」是通過河圖來演易,用這個易道來道闡釋大道的自然規律。讓人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心和身直接感知,去相應,與自然規律相呼應。這是初創於伏羲的易道文化過程,成形於軒轅的「法道文化」 ,軒轅黃帝的法道文化,主要體現在他的《黃帝四經》當中。
《黃帝四經》在漢代已經被強行的清除了,但是,由於湖南的番王,他有一個特權,自己有個自治特權,所以在湖南1972年就從馬王堆漢墓發現,他的墓里還保存著《黃帝四經》,四經修治的方法就是以道法、以方法、以法律、以法規、法則來討論如何修身治國平天下。到了老子的時代,就是由於人類離道失德越來越嚴重,原來是自覺地尊道貴德,到了戰國春秋時代,人們離道失德嚴重了,道法與法律已經不能約束人們尊道貴德而自覺地修身。所以老子就揭示了五千言,提出了德道文化。運用五千言,來規範人類如何去把握和了解、掌握天人合一的理論和方法;並且指導自己認識自己的生命,認識自己的人生正確的道路和自然規律,尊道貴德而順應天道自然。
中國的文化全部都是源自於內證和外察,包括河圖和洛書,都是這樣產生的,都是包含在老子的五千言當中,老子五千言的帛書版本之中,也隱藏著大量的修身方法。
你像這個河圖玄太極,天人共相數,也都是講的天人合一的方法,都有一個修身而內證德道的過程,使自己的品格和能量逐步地升華,符合河圖洛書的架構狀態,而提升自己的智和慧來升華自己的生命,以及掌握自然的客觀規律。
到了孔子時代,孔子他基本是沒有掌握修之身的內證方法,他的內修,修之身的方法,甚至還不及於他自己的弟子顏回,他曾經說過,那麼孔丘就要隨乎其後了。古人他們是非常重視在人體內進入靜和定的狀態,來調節自己的精氣神,來感格自然,感格萬物,格物自知,那麼這個格物自知,就存在著眾多的方法,雖然說孔子未能完整地獲得天人合一的狀態,但是他始終是提出了一個「志於道,依於德,據於仁,游於藝。」的教育和學習的實踐方法,並沒有完全離開這個德道。當然,他的後代,他的繼承者篡改了原生態的孔子學說,成了封建統治者教育的工具,那責任並不在孔子,而在於他的繼承者。
可以說,中國的真正文化大體系,應該是這麼幾個關鍵點,也就是說在文化形成,文明形成發展過程當中,主要是易道文化到法道文化,到老子的德道文化,到孔子的儒學文化,這些形成了一個大系統。那麼德道,道德文化實際上是一個主根,儒家的「志於道」的文化只能是一個輔根,只是在漢代產生了一個巨變,輔根取代了主根,抑制了主根直接營養我們民族的重大功能,使我們在歷史發展當中進入了一個文化的完整基因逐步丟失的過程。
伏羲創造的易道文化教育是中國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一個發端時期,黃帝所創造的法道文化教育,是中國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一個發展時代,老子所創立的德道文化全民教育是中國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完善階段,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原義儒學仁義禮全民教育,則是中國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的細化實施。但是這個黃老學說,伏羲的思想,黃老學說和孔子的孔學一定要緊密地集合在一起,才能推動整個社會健康地發展,因為這是有歷史教訓的。我們回顧歷史可以看到,一旦丟棄了道德根文化的教育,單純地只是採用儒家的改良儒學的學說來進行教育的時候,我們的2500年歷史上從來沒有迎來真正的昌盛時期。相反,無論是在商朝還是周朝,還是漢代文景之治、以及唐朝的貞觀之治,以及其中的漢光武和唐開元兩個中興時期,都與採用了黃老學說與儒學同步結合來教育密切相關。一旦離開了道德根文化,以老子五千言為代表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把它拋棄了,單純用儒學來進行教育的時候,常常是一種容易進入動亂的時期而不是大治的時期。
這一點也就說明,對民族教育的營養作用不能夠捨本逐末,這個本,這個主根千萬不可丟棄。就像我們現在開展的,在國內興盛發達的經典誦讀一樣。台彎的王財貴教授推廣了經典誦讀教育,但是很奇怪,他對他自己兒子是採用了誦讀老子的五千言,而產生了教育學上的奇蹟;但是他在國內推廣的時候卻撇開了老子五千言的誦讀,只搞四書的誦讀,而沒有像他自己家庭教育里採用最優秀的關鍵點,把老子五千言的誦讀同時也在國內推廣。這也就使很多的實踐誦讀四書者,這些經典誦讀的單位和地區出現了一個瓶頸狀態,很多的孩子們誦讀一段時間以後出現了厭煩。為什麼出現了厭煩,實際上就是一個能量的獲得出現的故障。因為只有「經」才富含精神營養的能量,才有充沛的精神營養能量,而典和書卻不具備「井泉」的功能。書呢,凡是屬於書一類的,由於它的內容不能縱貫陰陽,自由地穿越我們的三維空間和多維空間的屏障,穿越不了,不具備那種能量。而只有經,稱之為經的這些不朽的著作,她本身就是在包羅萬象地整體論證陰陽,所以她的能量性和她的穿透性,精神營養性,是不相同的。
所以老子在他的五千言當中,就提出了一個「修之身,其德乃真。」因為道生德養,道生和精神營養系統是不相同的。道生之而德畜之,萬物尊道而貴德。這一個普遍的自然規律。我們只有通過修之身才能使自己的德性獲得提升。中國的教育方法與本文的教育方法不同點,就在於掌握了內求法。為什麼叫其德乃真,我們從文字上可以解析一下。這個「真」字它在早期的甲骨文的時期,鐘鼎文甲骨文時期,上面這個「真」和下面這「真」就是一個鍋,鉗鍋。它就是個鍋,這個就是個鉗鍋,現在年青人可能都沒有經歷過,我小時候由老師帶著煉藥,煉丹,那個鉗鍋就是一個直桶桶的一個圓筒筒。把水銀,采來的礦,收集的礦放在鍋裡面,再用一個碗把它封起來,又一密封,然後進行鍛燒。那麼最後升華到蓋子上的精華那就成為葯。像輕粉,用水銀這樣一燒就可以得到輕粉。
在古代,西方很多科學家都說,實際上很多世界科學的發明都來自於中國,特別是化學這個名詞,就來自於道家,這是有道理的。這個真字實際上就說明早在五千年以前,我們的東方人已經知道如何用化學的方法,物理的方法來分解和提純礦物質。但不僅如此,這個文字也反映了我們如何在人體內,也進行相同的烹煉。中國在16世紀之前,科學的發展為什麼能遠遠地把西方甩在我們東方之後,它關鍵原因就是有這個修之身,在內部驗證以後得出了結論,再在外部發現和進行實踐,所以就遠遠走在了西方的前面。但是東方一旦丟失了修之身以後,只知道外求而又沒有形成真正的理論系統以後,那麼就一定落後於西方。這個真正的演變過程,實際也是非常象義地說明這個問題。一個人您如果能夠將自己的身體為鉗鍋在內部進行烹煉您的精氣神,您才能認識您的生命,認識客觀規律,修之身,其德乃真。要在體內進行實踐,這個德才能達到真。
所以這兩種教育方法的關鍵的差異性,一個是在體內的實證型,以人為本,我們東方就是以道德教育,修身文化教育為主,在內環境進行真實實踐,再來在外部進行結合展開;而西方就是純粹的後天知識的掌握,前人經驗的總結,以及靈感與直覺的發揮,產生創造。但是西方的這種教育方法和科學的一個進步過程,實際上是逐步地將人導向與自然界的分裂。世界的公害越來越強化。人類可以說都在共同地造因造業,自然界也將毫不留情地反饋,回饋給人類。但東方的教育方法是講的內求法,求得天人合一,主動地去與自然和諧,構造一個內外和諧的環境,而不在於掠奪自然,是在於認識自然,並且和諧地共存,使它健康地發展。這也是上個世紀末和這個世紀初以來,國外許多的科學家轉而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他們發現我們古代的文化當中,保存了許許多多這樣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寶貴理論方法。
所以,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道德文化體系的過程當中,就不能夠丟棄對《易經》的學習和研究。因為《易經》是包羅了自然萬物最根本的真理,最簡單的原理,以最簡單的方法駕馭最複雜的系統。如果我們丟失了對《易經》的學習研究的話,我們整個民族的科學創造力必然會逐步地喪失,只能永遠跟在西方人後面進行掉隊式的跑步;如果我們拋棄了對老子五千言的學習和實踐,那麼這個國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的建設必定逐步地陷落。
世界上各民族中都有屬於自己民族每個子民必讀的經典,作為精神文化教育的必修課,世界上唯獨中國沒有一部讓每個人每個家庭必備的經典供給大家從小到老進行誦讀和研究。我們實際上有老子的五千言,她既沒有宗教的色彩,也沒有迷信的色彩。她是世界上第一哲人老子的作品,她完全都應該成為每個中國人,每個家庭必讀之書,必備之經。只要誦讀她,人們就能夠獲得豐富的精神營養和能量,這一點實際上需要加以更多的認知和進行研究。《黃帝四經》也是這樣,《黃帝四經》,她非常完整地討論了如何通過修之身來治國平天下,能量同樣非常豐富,哲理遠遠超越西方的民主理念,對構建人體內的和諧,人與家庭的和諧,人與國家、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與自然天道的和諧,作出了豐富的、精闢的論述。
推薦閱讀:
※如何應對世界末日,重建文明?(您重啟文明所需的知識)
※中國的少數民族 -- 中國文明網
※Chinese Sumer——Longshania
※儒學能開出現代文明之花嗎?
※自從這寶物一出土後 華夏文明提前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