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神經官能

心血管神經官能症,中醫沒有與此完全相等的獨立病名。根據臨床表現,分別將猝然驚駭而心臟惕然跳動不寧者,稱驚悸;心臟自感跳動,怵惕不安者,稱怔忡或心悸。辨證論治(一) 肝鬱血虛,郁而化火證臨床表現:胸脅苦滿或串痛,心悸陣陣發作,五心煩熱,喜嘆氣,頭暈頭痛,或僅頭暈,婦女月經不調,舌苔白,脈弦。治法:養血舒肝。方葯:逍遙散加減。柴胡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白朮10克 茯苓10克 丹參15克甘草6克 薄荷3克 生薑三片。加減: 心煩較重,五心煩熱者,加丹皮10克 梔子10克。(二) 肝鬱血虛,痰火鬱結證臨床表現:胸脅苦滿,心煩,有時煩熱從少腹胃脘沖逆,沖則全身煩熱,繼而心煩心悸,汗出,或背部一陣寒熱,口乾口苦,舌苔薄自,脈弦滑。治法:舒肝養血,化痰瀉火。方葯:奔豚湯加味。川芎10克 當歸10克 黃芩10克 白芍10克 葛根15克 半夏10克 桑白皮15克 甘草6克 党參9克 麥冬10克 五味子10克 生薑二片。(三) 心陽不振,神不安舍證臨床表現:心悸陣作,發作時感到劍突下悸動不止,失眠,手指冷,舌苔白,脈沉弦。治法:溫心陽,安心神。方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甘草10克 生薑10克 大棗10個 龍骨10克牡蠣10克。(四) 痰飲蘊結,心陽不振證臨床表現:陣發性心悸,發時胸脅滿悶,頭暈目眩,或短氣而咳,大便稀溏,舌苔白滑,脈弦滑。治法:健脾滲濕,溫陽化飲。方葯:苓桂術甘湯。茯苓15克 桂枝9克 白朮9克 炙甘草6克。(五) 肝鬱氣滯,上熱下寒,痰濕阻滯證臨床表現:陣發性心悸,胸脅苦滿,心煩納差,口苦咽干,噁心,舌苔白或黃白,脈弦稍滑。治法:舒肝解郁,化痰鎮驚。方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柴胡9克 半夏9克 党參9克 黃芩9克 生薑9克 桂枝9克 茯苓9克 大黃4.5克 大棗五個 甘草6克 龍骨15克 牡蠣15克。(六) 氣陰俱虛,神不安舍證臨床表現:失眠心悸,記憶力衰退,夜間口千,舌苔薄白,脈沉細小數。治法:益氣養陰,養心安神。方葯:補心丹加減。炒棗仁10克 柏子仁10克 天門冬10克 麥冬10克 生地10克 當歸10克 元參15克 丹參15克 党參10克 桔梗10克 五味子10克 菖蒲10克 遠志10克 黃連10克。 加減: 善驚者,加龍骨10克 牡蠣10克 硃砂3克(沖)。(七) 氣滯痰郁,郁而化火證臨床表現:胸脅滿悶,胃脘痞滿,心悸心煩陣陣發作,納呆食減,喜嘆氣,舌苔白,脈沉或沉滑。治法:舒肝理氣,化痰瀉火。方葯:四逆散加味。柴胡6克 瓜蔞15克 枳殼10克 白芍10克 陳皮10克 青皮10克鬱金10克 桔梗10克 梔子10克 甘草6克。加減:脈滑,口苦較明顯,宜小柴胡湯加瓜蔞。(八) 瘀血阻滯證臨床表現:心前區憋悶,心悸,有時胸部刺痛,脈沉澀。治法:理氣活血。方葯:(1)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0克 生地10克 桃仁10克 紅花10克 甘草6克 枳殼10克赤芍10克 柴胡10克 川芎10克 桔梗10克 懷牛膝15克 丹參15克。(2)赤降湯(李翰卿法)。降香10克 青皮10克 赤芍10克 鬱金10克 丹參15克。(九) 氣血俱虛證 臨床表現:面色萎黃,心悸善驚,疲乏無力,咽干唇燥,舌苔白,脈沉細弦。 治法:養血益氣,安神養心。 方葯:人蔘養榮湯。黃芪15克 肉桂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生地10克 党參10克白朮16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10克 五味子10克 陳皮10克 遠志10克生薑三片 大棗五個(按) 辨證論治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辨證本病的辨證要點是:面色和脈象。即:面色恍白,脈虛大者,為氣陰兩虛或氣血兩虛;面色萎黃,脈沉細者,為氣血俱虛;面色正常,脈沉弦者,為肝鬱血虛;脈沉澀者,為肝鬱氣結,寒飲阻滯;沉弦滑者,為氣鬱痰結;脈弦澀不調者,為寒飲或氣滯血瘀。 (二)論治 本病一般的治療原則是:病程短者,驚恐憂思者多,故舒肝理氣、鎮驚安神為主要方法;病程已久,氣血俱虛、心脾不足,脾虛木乘,寒飲不化者恆多,因此益氣養血、健脾養心、健脾抑木等比較多用。另外,虛實夾雜證必須注意補瀉藥物的配伍關係。朱進忠
推薦閱讀:

實用秘籍 | 兒童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
治療「面部神經麻痹(面癱)」的2個奇穴
神經性皮炎和濕疹的區別的是什麼呢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分型、治療及注意事項 - 錢氏醫緣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臀上皮神經卡壓綜合症

TAG:神經 | 心血管 | 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