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UFO恐慌的「罪魁禍首」:儒勒·凡爾納?

19世紀UFO恐慌的「罪魁禍首」:儒勒·凡爾納? RhymePlaya 昨天20:00

凡爾納小說《征服者羅比爾》中的信天翁號。插圖作者:Frank R. Paul。

(文/RON MILLER)19世紀90年代末期一段很短的時間內,一股UFO目擊事件風潮席捲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無數人睹見奇怪的物體穿梭於空中。

1896年11月,有人稱在加州薩克拉門托市的夜空目擊到不明物體,該物體據稱發著光,光源上方有某種黑暗的構造,分別被不同目擊者描述為「雪茄狀」、「雞蛋狀」或是「桶狀」。

其他19世紀90年代的目擊報告有:一個高速運動的,雪茄狀的物體,發著光並伴隨有小型的爆炸,類似於汽油發動機;另一個物體照射出有色光束;一個未知物體——一團「耀眼的火球」——在加拿大的一座山峰上空盤旋,旋即迅速離開;在1896年加州發生的一起近距離接觸事件當中的飛艇被形容為「雪茄狀」;在1897年堪薩斯州目擊到的物體,看上去如同帶有探照燈的30英尺長的獨木舟。

19世紀末的UFO目擊事件里的典型UFO形狀。

巧合?凡爾納小說中的相似情節

1886年,儒勒·凡爾納出版了他的第三十一本小說,「Robur le Conquerant」。如同當時所有他所著的書,此書立刻被翻譯成英語並被出版。在英國,書名被換成了「Clipper of the Clouds」《雲之帆》,而在美國則是「Robur the Conqueror」《征服者羅比爾》。兩個版本均在法語版本一年之後的1887年出版,同樣出現的還有在美國的數量未知的盜版版本。

凡爾納小說《征服者羅比爾》的卷首插畫。

故事的開場放到今天來看,絕對是一起場面宏大的UFO神秘事件:神秘物體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天空,包括歐洲、亞洲還有美國。上千人目睹見奇怪的光,聽見奇怪的聲音。各地的報紙都在討論、報道和爭論此現象。天文學家無從解釋。

許多報道中描述了天空中的閃現的光束,持續大約20秒,不少是被大型天文台觀測到的。白天的時候,此異象以一小團雲或是蒸汽的形式示人。某天晚上,有人在北極光的中央目睹到一些巨大的、未知構造的輪廓。「一些小球般的物體從中墜落,隨後如炸彈般炸開。」

如果在當天晚上被不同觀測者所觀察到的是同一物體的話,那麼它的速度絕對是前所未有的。與此同時,有一群天文學家「解釋」稱,這些目擊事件不過是光學和聽覺上出現的幻覺,亦或是被錯誤解讀的流星,而另一群人則激烈地認為在大氣層中存在著未知飛行物。

隨著情節發展,原來此神秘物體確是一架龐大的飛行器,發明者正是小說里平凡的主角羅比爾。他綁架了三名質疑他的人,然後帶他們環遊了世界(這是史上第一起UFO綁架案嗎?)。

《征服者羅比爾》中的飛行器信天翁號遭遇一架飛艇。

信天翁號與火車競賽。

儘管凡爾納的小說在美國擁有廣泛的閱讀人群,然而導致他人氣暴漲的原因卻是許多不斷抄襲他作品的通俗小說作者。他們明目張胆地利用凡爾納的名字來販賣這些幾乎稱得上是剽竊的書籍,有些書在封面上吹噓道:「比凡爾納更好看!」

是UFO目擊報道影響了凡爾納嗎?

有沒有可能當時關於神秘飛艇的報道對《羅比爾》的寫作產生了影響?又或者恰好相反呢?前者不大可能,因為《羅比爾》一書的起源世人皆知,而當時的UFO報道並沒有參與其中。關於《羅比爾》有兩點值得思考:飛艇技術以及情節的描寫。之前已經講述了關於後者的幾點。技術背後的故事則發生在該書出版的二十年前。

1862年的法國,一個致力於推廣「重於空氣飛行」(Heavier-than-air flight,飛行所用的飛行器不能漂浮於空氣中,主要指各類飛機、滑翔機、直升機——編注)概念的社團成立了。凡爾納於1863年加入該社團,擔任其記錄秘書。他於1885年年初開始《羅比爾》的寫作,當時暫命名為《征服天空》。羅比爾的信天翁號的設計基於社團成員的研究成果,主要來源於加布里埃爾·德·拉·蘭德烈的「蒸汽班機」基礎模型。事實上,凡爾納列出了約70名對他的這台飛行機器概念有所貢獻的發明者的名字,並向對他有著直接性啟迪的人致以謝意。在與這些人的設計的機械圖紙、照片的比較當中,不難得知信天翁號的外形來源。沒有證據證明神秘飛艇目擊事件的報道對凡爾納有所影響,因為他的書總是與時俱進,經常性地反映當下時事,如果他聽到這些報道,必然會有所提及。

一幅1865年的插圖描繪了許多當時提出的重於空氣的飛行器。(圖中看起來也混入了很多輕於空氣的飛行器——編注。)

凡爾納在世界範圍影響廣泛,模仿者眾

作為當時最聞名遐邇的作家之一,凡爾納有著眾多模仿者。每個國家都有一個自己的「儒勒·凡爾納」。當中許多不過是些落魄寫手,迎合凡爾納所開闢的那一類廣受歡迎的小說市場的需要。所以到現在,他們中的大部分已經被遺忘。話雖如此,當今很少有出版商或是雜誌不會涉足當時被稱為「科學浪漫小說」的故事和小說。凡爾納所開創的此類新型冒險故事的潮流,現如今已席捲全球。

通過對出版於19世紀的星際幻想小說數量的研究,喬治·洛克發現了凡爾納對於英語國家所產生的影響。1871年以前,每年出版的星際幻想小說數量不到六本。然而,在1871年英語版本的《從地球到月球》問世後,立刻出現一個高峰。從那年起該數字不斷攀升,並於19世紀90年代達到最大峰值。在那之後的每一年裡,僅僅是有關太空旅行的小說出版數量就有將近30本。(這段時間剛好也是UFO恐慌最為頻繁的時候,是巧合嗎?)

從凡爾納身上得到好處最多的是美國作家菲利普·塞納倫斯(1863-1939),他喜歡自稱為「美國的儒勒·凡爾納」。他十分多產,出版了上百本廉價的「通俗小說」:32頁的紙張上印著密密麻麻的小號字體,描寫那些美國式英雄們所經歷的令人倒吸涼氣,卻又大團圓收尾的冒險故事,比如弗蘭克·芮德二世,或是少年發明家傑克·萊特。塞納倫斯使用的筆名是「無名氏(Noname)」(無名氏的拉丁語寫法為尼莫「Nemo」,而這也是凡爾納作品中最知名的角色之一),他寫作了超過1000則故事,每一則故事從35000字到50000字不等。

所有故事都談及到某種美妙的發明,其中大部分都著重於飛行機器:飛行船、「電子空氣檢測器」、能飛的「電龍」、「空中灰狗巴士」、飛行潛艇、「電子大氣火箭」,數不勝數。幾乎所有這些都公然模仿了受人喜歡的信天翁號。據說,凡爾納曾與年輕的塞納倫斯有過一次聯繫,如果此事不假的話,那麼很可能的答案就是「無名氏」利用他偶像的靈感已經在出版界威脅到了凡爾納的地位!(一個流傳甚廣的流言稱凡爾納抄襲了塞納倫斯,這顯然是假的。書籍出版日期可以作為證明。)

《羅比爾》在美國暢銷的那幾年裡,同樣被搶買一空的不僅有塞納倫斯的小說,還有其他描寫與凡爾納作品中相仿的飛行機器,以及其他虛構飛行器的小說。儘管著重於飛行機器描寫的通俗小說數量在所有出版的通俗小說只佔很小的比例,但這個很小的比例仍然達到了數千冊的傳播量。

傳播的歷史推動著UFO的歷史

19世紀末的出版業發展迅猛,部分原因是由於19世紀90年代印刷業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以及國家性物流系統的發展。這些都使得雜誌得以在火車站、輪渡碼頭、糖果和雪茄商店、街邊攤和其他地方售賣。1900年,有超過21000份期刊出版,每期流通數量總計超過1.142億份。這當中三分之二屬於周刊。「大眾文學」類雜誌總共有240份,「家庭閱讀」類雜誌總共有15000份,「科學浪漫小說」的出版並未局限於通俗小說。裝幀更為精緻的雜誌的目標人群定位於年齡更大、受教育程度更高以及更富裕的人群——例如《擱淺》、《世紀》、《趣聞》、《蓓爾美爾街》、《哈潑斯》、《斯克裡布納》、《麥克盧爾》——這些雜誌都經常性刊登科幻小說,大部分都是以不可思議的飛行機器為主題。

1872提出的一種動力飛艇概念。

此外,以「重於空氣飛行」的方式征服天空成為了當時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幾乎每一周,每一個月,都有著名的雜誌發表新型飛行機器的計劃、草圖和照片。其中許多極為轟動,甚至上了頭條。這些發明能不能飛上天空對於其目的並無影響,重要的是當時的雜誌和報紙對這些發明進行了報道和描述。比如,那些據稱是托馬斯·愛迪生設計的精巧的飛行機器圖紙其實和他毫無關係。然而,媒體就是如此報道的,全美國的人也是如此認為的——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民眾想要看到的才是真的。

傳說中愛迪生設計的飛行機器。(其實是編造的。)

在羅納德·D·斯托里的《UFO百科全書》一書中,曾如此描述典型的19世紀的UFO:「形似雪茄,明顯的金屬質地,有翅膀、螺旋槳、尾鰭以及其他附屬部件。到了晚上,『這些物體』會光芒四射,有時在光芒後面還能看見其黑暗的上層結構。」將這段描述同小說中描繪的飛行器或是那些飛行器的發明報道進行比較,同樣也將許多關於飛艇的報道同凡爾納小說以及同時期其他小說中描寫的事件進行比較。我們不禁想問。

為何19世紀90年代的神秘飛艇同凡爾納及其同時代的作者所想像的飛艇有著如此驚人的相似?為何這些報道突然集中出現的時間剛好和對飛行機器細緻描繪的「科學浪漫小說」風靡的時間一致?為何對它們的外形描述恰好與同時期建造設計的真正飛行器相符合?為何在之後出現的凡爾納小說中描寫的事件和情形,在UFO恐慌中重演?

為何對UFO的描述突然發生了變化?為何在19世紀90年代這段短暫的時期內對UFO的描述與飛艇如此類似?為何當這些機器上的生物出現的時候,如此的平淡無奇?他們說著口語化的英語,穿著當時的服裝,也有著正常的人類需求。

還有,為何這些飛艇的需求:維修、油、燃料還有水,是那麼的正常!

UFO的時代性,揭示了UFO的真實身份

也許我們不該將所有目擊事件一概而論,也許存在三種有著內在聯繫的類別。第一類所目擊的物體形似當時被廣泛發表的設計,來源於重於空氣飛行研究者或熱氣球飛艇發明者。比如,許多被目擊到的飛艇均與1869年由馬里奧特設計的現代飛艇極其相似,值得注意的是,該飛艇曾在加州成功試飛。

馬里奧特設計的飛行機器。

第二類的目擊物形似小說中所描述的飛行物,還包括那些既不可能起飛也無法被操控、沒有人會真正去建造的機器。

第三類,也是最少的一類,這類目擊物與那些在美國或歐洲被實際建造出來並成功飛行的熱氣球,形狀幾乎完全一致。

所有這三類都可能是異常或怪異現象引起的錯誤解讀,純粹的「從眾心理」,甚至可能完全是場惡作劇。

數千年來人類目睹了無數無法解釋的大氣現象。在人類歷史早期,這些奇怪的現象會被當成神靈現身。到了19世紀後期,這些奇怪的現象看上去又類似新聞報道中描述的當時的飛行器。而到這個世紀,天空中出現的仍然是一樣的現象,卻幾乎異口同聲地被描述成太空飛船。

當然,仍然存在著許多特例,不可一言以蔽之。然而,事實卻是,很大程度上的UFO都很像目擊者認為的理所當然的那副模樣。在聖經時代和中世紀那種宗教氛圍和好戰氛圍濃厚的時代里,天空中出現的任何不尋常的物體,幾乎都會被認定為是上帝或惡魔的徵兆——於是人們便會如此去理解。而當上世紀的人們被灌輸各類重於空氣飛行器的概念——虛構的或是半虛構的,便會將他們在天空中所見到的奇怪物體描述成類似他們所認為的理所當然的模樣。

時至今日,無論何時只要有人看見天空中出現無法解釋的物體時,第一個想法便是「星際飛船」。由此可知UFO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被扭曲成了人們的先入之見。如果我們假設所有這些在不同年代被觀察到的都屬於同一類現象(無論這類現象是什麼),也許這更會讓大部分目擊者無所適從。也許,不知有多少次出現的幻日,由於目擊者的先入之見,被加上了輪子、翅膀和螺旋槳或變成了碟形形態,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也許是我們最應該從19世紀90年代那場UFO恐慌中學到的一課。

(編譯自io9.com)


推薦閱讀:

致敬19世紀懷錶(腕錶之家特約作者 白映澤)
格溫?約翰 | 重溫英國19世紀淑女的內在生活
19世紀風帆戰艦的結構難題(二)
19世紀日本人的神鬼世界

TAG:儒勒·凡爾納 | 世紀 | 恐慌 | 19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