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左右中國經濟不會崩潰
文/新浪財經合作機構日經BP社 (作者為森永輔、坂田亮太郎、張勇祥)
中國經濟欠著「失去十年」的舊賬,結構問題也將會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但至少到2020年左右中國經濟不會崩潰,今後數年內經濟增長驟降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財政、生產效率等方面仍存在餘地,這將成為中國經濟數年內繼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中國經濟欠著「失去十年」的舊賬,結構問題也將會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但至少到2020年左右中國經濟不會崩潰。
「亂開發」與有效的基礎設施投資
常州市位於上海與南京之間,從上海搭乘動車到常州約需要1小時20分鐘。電裝、小松等100多家日資企業都在常州設有工廠。常州也不例外地出現了住宅建設熱潮,正在建設的住宅樓鱗次櫛比,寫著「1平米5500元」、「7000元,現在購房享3%優惠」字樣的條幅從房頂垂下,這樣的景象在中國可謂隨處可見。
常州與鄂爾多斯(6.79,0.00,0.00%)一樣,背負著中國「十大鬼城」這一不光彩的稱號。但親自來常州看一看,就會發現情況與鄂爾多斯略有不同,雖然有以投資為目的的閑置房產,但樓盤大都有買主。1月至6月的住宅銷售比去年同期高出2成多。持房不賣雖要承擔利息負擔,但房主們已打好了算盤:「地鐵一開通,出行就會更加方便,地價肯定上漲。」
常州計劃在2018年之前開通兩條地鐵線路。包括農民工等在內,常州的常駐人口將超過470萬。地鐵施工將首先拉動基礎設施需求,便利性的提升又將推動住宅樓需求,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實際上,中國公共投資一直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08年雷曼危機後,中國政府實施了4萬億元經濟政策,該政策引發了泡沫,中國政府正吸取教訓,寧願承受經濟減速後果,也要遏制基礎設施投資,不過中國政府並沒有讓經濟硬著陸的想法。
那麼,不斷增加的公共投資是否投向了高效率項目? 各地政府紛紛批准修建地鐵,去掉一些重複計劃,中國有近30座城市正在建設地鐵。與常州一樣,這些城市大都把完工日期定在了2018年至2020年左右,投資額總計超過1萬億元。
單看金額大小,的確令人感覺到危險,不禁懷疑是不是在亂投資。但多數計劃的實施主體都是各省核心城市,人口大多超過400萬至500萬,因此,投資馬上變壞賬的可能性不大。
雖說像北京和上海的地鐵,或者上海到南京高鐵這樣明顯利潤豐厚的項目在減少,但僅就目前來看,確實有不少項目能夠達到最低限度的收支平衡,有助於激活城市經濟。
「影子銀行」與財政餘力
「北京商業區開發項目!預期收益率9%!投資期僅2年!」在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不強的中國,郵件地址經常會不知不覺地落入他人之手,相信許多人都看到過這樣的郵件廣告。不用多說,這一定是「理財產品」的廣告詞,理財產品是中國「影子銀行」的主角。
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一直沒有公開數據,多家金融機構推測的數字也各不相同,多數觀點集中在20萬億至30萬億元左右。
那麼,這其中有多少金額會發生債務違約,從而給經濟造成打擊呢?佳能[微博]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管瀨口清之認為,「存在壞賬風險的資金有二成,其中真正會成為壞賬的多說點也就一成。」這是因為影子銀行的資金流向是匯票和貸款等,大多附帶擔保。
實際上,中國中央政府的財政也還有餘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表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政府債務接近12萬億元,僅相當於GDP(國內生產總值)的2成左右,比一多半發達國家的財政狀況都要健康。
不過,要想更準確地評估包括地方財政在內的中國現狀,單靠這個數字就不夠了,關鍵是如何看待通過影子銀行籌集資金的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債務。比如,惠譽國際評級估算認為,中國廣義政府債務相當於GDP的74%。或許只是巧合,不過這個數字與中央政府的債務加上影子銀行的推測規模之和十分接近。目前普遍認為,包括地方政府在內,中國的公共債務大約相當於GDP的60%至80%。
中國政府的統計數據是否可以相信?雖然隱瞞負面數據的可能性很大,但在中國,也不乏經常項目的收支大幅盈利、高儲蓄率等支撐財政的因素。就算不是特別寬裕,應對眼前事態的能力還是有的。
遍地「鬼城」與城鎮化
昆明、南寧、哈爾濱,這些都不是旅遊指南上經常出現的城市,但確是美國星巴克最近進入的主要城市。拿鐵咖啡27元、冰咖啡21元,價位與日本相差不大。儘管如此,依然顧客盈門。
如今,城鎮化大潮席捲整個中國,擁有高消費能力的人的確越來越多。按照星巴克描繪的藍圖,該公司在中國國內的門店數量將從2012年的600家,增加到2015年的1500家。
2012年底,肯德基[微博]門店數量已超過4200家。母公司美國百勝的中國事業部總裁朱宗毅表示,「今後還會以每年500家速度擴張」。內陸的擴張速度雖然不及沿海地區,但隨著收入的增加,開店的機會也越來越大。中國並非「遍地鬼城」。
湖南省湘潭市,在日本,只有少數人知道這個毛澤東出生的地方。中國大型培訓機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把課堂已經開到了這裡。開設的主要是應試英語學習班。夏季的集中培訓為16堂課880元。
城鎮化——以年輕人為中心,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從事服務業、製造業。這些工作的生產效率高於農業,提升著經濟效率,收入也高於農村,推動著消費。這就是中國經濟的「勝利方程式」。
那麼,這個方程式是否已經不再成立了呢?現在,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其實已經超過了農村。就業人口方面,第三產業的2.7億人口也已經反超了第一產業的2.6億人口。這是中國達到「劉易斯轉折點」等意見成為主流的重要依據。
但也有不少觀點認為,「只要存在收入差距,中國的人口就將繼續移動」(日本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三浦有史即是如此)。從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來看,最底層的10%至20%也達到了10672元。農村整體平均水平還停留在6977元。即便是城鎮底層的農民工,平均收入也比農村平均水平高出了5成。
中國的農村人口預計在未來將減少到4.5億至5億。這表示人口移動依然有1億以上的餘地。現在,農村向城鎮的人口移動為每年1000萬至1500萬左右。城鎮化估計還要持續7年至10年。
老齡化與生產效率提高餘地
從2000年開始的12年間,按照人民幣計算,中國名義GDP增加到了5倍。有一個指標的增速與之幾乎相當——那就是大型拖拉機的數量。2000年,中國全國只有大型拖拉機97萬輛,2011年已增加到440萬輛。原本從播種到收穫均為手工作業的農作業快速實現了機械化。
中國第一產業目前從業人數為2.6億,比2000年正好減少了1億,即接近3成。儘管如此,單位面積的收穫量依然在不斷增加。除了普及農藥、使用改良的種子之外,機械化也是促進農業生產的一大動力。
當然,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中國農業機械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也有人批評農業全政府靠補貼。但即便如此機械化的餘地也依然巨大。如何應對勞動人口減少、土壤和水質污染將左右著中國農業未來的走向。
在製造業和服務業,改善生產效率同樣掌握著關鍵。中國的民營企業和部分日本企業就此開始行動。在迫切需要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服務水準的中國,很多日本企業意見尋找到了商機。
(本文由日經技術在線編譯)
(本文作者介紹:日本最大的跨媒體專業出版集團,旗下運營商業類雜誌8本、技術類雜誌19本、生活類雜誌11本,並擁有10多家專業網站。
推薦閱讀:
※德經濟專家:「對俄制裁註定無效」 | 新聞報道 | DW.DE | 04.09.2014
※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的下落
※為什麼全球化走不下去了
※純乾貨!秒懂經濟學十大原理!暴躁老哥的十分鐘包教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