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幼兒唱歌的興趣

  在幼兒心情愉快時,他們會咿咿呀呀地自哼自唱。但如果教師沒有恰當的方法,只是機械、單調、一味地訓練,就會讓幼兒對歌唱失去信心和興趣。那麼,該如何調動幼兒歌唱的主動性呢?

  幼兒來園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活潑歡快的音樂,讓幼兒一入園就能投身到濃濃的音樂氛圍中;教育活動中,可以穿插播放相應的音樂,提升幼兒對音樂的認識和興趣;午睡時,可以播放一些古典的音樂,讓幼兒體會音樂的輕柔與舒緩;遊戲時,可以播放旋律優美的名曲,讓幼兒遨遊在充滿幻想的音樂殿堂。幼兒由於知識水平、生活閱歷缺乏,其情感世界極易受外界的影響,常常不能與歌曲產生共鳴。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一顆童心,用自己的情感去帶動幼兒,喚醒幼兒的學習慾望,使幼兒體驗到了歌唱所帶來的快樂。面對不同性格的幼兒,教師要提供不同的空間或展示平台,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膽大愛表現的幼兒可以面向全體幼兒表演,膽小內向的幼兒則可以在獨立隱蔽的演唱區內自由發揮。

  幼兒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在音樂活動中,應當遵循幼兒的個性特點和需要來開展。形象鮮明、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富有表現力的音樂,都是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教師只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開展活動,才能激發他們對歌唱活動的興趣。記得一次學唱《大貓和小貓》時,孩子們對這首歌曲的歌詞並不感興趣,在學唱時,總是將貓叫聲唱成斷音,當我多次提示用好聽連貫的聲音來唱時,便出現了扯著嗓子大聲喊叫的現象。孩子在反覆的演唱中,弱化了情感上的共鳴。於是,我改變策略,演繹不同的貓在不同情況下發出的不同聲音,孩子們興趣一下被提升,全班一片沸騰,他們紛紛效仿,在有趣、多變的模唱中樂此不疲。只有善於捕捉幼兒的獨特表現,才能真正發揮幼兒的積極性。

  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教師無法直接講解歌唱的技巧,描述歌唱的內涵,但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融具體為形象,利用圖解、手勢、情景表演等手段來幫助孩子理解作品,從而調動孩子的主動性。例如,在《兩隻小鳥》歌曲中,歌曲表現了兩隻小鳥先後飛走又飛回的音樂氛圍,一開始,我就利用了手指表演的形式,讓幼兒通過觀看手指表演了解兩隻小鳥的先後次序,從而理解歌曲的意思。由於幼兒好動,尤其喜歡隨著音樂的節拍動,所以在歌唱活動中要配以律動、舞蹈等活動,又唱又跳,這才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在學習中,他們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特別是動作的參與、投入,才能滿足情感表達的需要。在孩子們初學唱歌后,如果能引導他們用動作加以表現,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學唱《小烏龜》歌曲中,我就採取情境導入的方法,讓幼兒背上龜殼,使他們成為「小烏龜」。之後,幼兒就能隨音樂歡快地哼唱起來,特別是在表現烏龜爬山坡的困難時,他們都能感受到演唱「嘿嘿呦」所帶來的振奮感。

  如果教師在歌唱活動中能首先想到幼兒,時刻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就可以使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唱歌所帶來的歡欣和愉悅!(張莉莉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13年12月15日第3版

推薦閱讀:

幼兒園兒歌原來可以這樣用
[轉載]嬰幼兒的動作訓練
美國幼兒園掠影
為什麼上了幼兒園就變得一月一病?
閱讀英文繪本對幼兒學英語有什麼幫助?

TAG:興趣 | 幼兒 | 唱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