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驚奇:趣解世界迄今唯一尚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漢字以它的穩定性、豐富性、複雜性和趣味性,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尚在使用的表意象形文字。這不能不說是世界的一大奇蹟。漢字自伏羲創立八卦始已有近五千年的歷史了。
象形字元不是很多,像人、口、手、日、月、水、火、豕(shi豬)、馬、牛、羊……這些漢字,只有一個象形符號,形象生動,意思明了,含義單一,容易使人明白。不過,也有較難理解的較為抽象的象形字元。像看似簡單的「女」字,甲骨文里像一個屈膝跪坐的人嫻靜地交疊著雙手,兩胸飽滿的婦人,能生育、哺乳的人類中的雌性。她也像「母」字。細細觀察這個「女」字,的確像婦人之像,且更像四肢柔軟、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美女形象。這個「女」字,把女性特徵模擬的形神畢肖,栩栩如生。我們真的為先人的睿智驚嘆不已!還有「子」字,是揮動兩臂、兩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獨立的幼兒。「大」是指頂天立地的成年人。「人」在甲骨文和篆文里是指雙手採摘或在地里幹活的勞動者。看似簡單的「人」字,也還是較為複雜豐富的。這個「人」字不經過一番深入的研究探索是不能明究理的。「厶」(si,私的異體字)是頭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兒;「了」是剛出生的、性別確然可辨的幼嬰。你看漢字是多麼的有趣和豐富多彩。淋漓盡致的把漢字的表意特點體現到了極致。這是一件多麼偉大的創造工程啊!
但我們的倉頡先人們如果僅僅靠模擬事物的形象來創造漢字,肯定是艱難的。我們的漢字鼻祖倉頡不會這樣呆板。這就創造了會意字,有兩個漢字象形符號以上來組合,會意字含義就比較抽象複雜更豐富了。而且這一類漢字細細揣摩品味確實很有情趣,妙不可言。例如,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就是「旦」,「日、月 」合在一起為「明」,這「明」字是多麼的明亮,日月同輝,光耀大地。二人為「從」,三人為「眾」,二木為「林」,三木為「森」。「休」是從人依木,即人靠在樹木旁「息止(休息)」,「安」,即靜,上面寶蓋頭是我們古先人住的茅屋,下面是「女」字,古代女子在家相夫教子,不去拋頭露面,也含有在家裡才安全的味道。也表明有女子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和和美美的家。「女」和「子」合在一起就是「好」,好即美,對女子頌揚有嘉。頌揚女性的漢字還有不少,像「嬌」、「姿」、「娜」、「嫩」等。但有一個字,是二個女人在一起也許是搬弄是非,多嘴多舌,我們的倉頡們就造了一個歧視性的字「佞」。把髒水往我們弱勢的女性同胞身上潑,也許是男尊女卑的縮影吧。像「奸(姦)」、「婪」也是如此。「男」字雖然沒有對男人鄙視,但好像也不是讚揚的意思。男,丈夫,即成年雄性,田間里的勞力。意思是男子在田間勞動耕作。這也表明我們古代中國是一個典型的農耕國家。」窮「字上頭是」穴「(即土屋)。土屋裡的勞力。估計家裡錢肯定不多,當然窮了。「貧」也是手裡只有分分錢,一個一個的小錢。還有「貪」字,意思是腦子裡天天(「貝」上的「今」)想著錢(貝),想錢越多越好,越多越舒服。這個「貪」把我們的貪官形象刻畫的多麼淋漓盡致啊!有貪官不是天天欣賞他受賄來的錢自得其樂嗎!
《說文解字》與許慎
漢字在發展進程中也還在不斷的創造出新字,如武則天女皇創造的「瞾」(zhao)字。她把自己比作天空中的太陽和月亮普照大地,氣魄真是夠為宏大的了。魯迅在小說《故鄉》中他也獨創了一個「猹」(cha)字。還有一個「她」字。在上個世紀「五四」時期開始使用。表示第三人稱的女性。在「五四」以前的文字中用「伊」來表示女性。用文字作品的「她」也是女權運動興起所致。這個字是現代作家劉半農在現代文學作品中確立的。
漢字,在我們文人墨客里,也有不少趣聞。他們就是用拆字遊戲法來調侃揶揄幽默生活。也是我們古人優雅風趣充滿深厚的人文素養的體現。
清代文學家蒲松林就曾給一個富紳的私塾門前的匾額題上「三森堂」而拂袖而去,也表達對吝嗇財主的三個兒子生性木訥讀書悟性差的嘲諷。《世說新語》就生動的記載了四個魏晉時期有關拆字遊戲的軼事。曹操在自己修造的花園門上寫上「活」字而去,眾人不解其意,唯楊修說修的太寬大了,「闊」很了。西涼刺史馬騰進獻曹操一「合(盒)」酥,曹操提筆在上面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將一合酥理解為一人一口酥,因為古代寫字是豎寫,當時曹操正是讓群臣猜。只有楊修曉其內義。曹操這些小把戲逃不過聰穎過人的楊修。讓曹操驚嘆楊修才智的是下面這個故事。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ji)臼(jiu)」八字,魏武謂修 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 於字為妙。外孫(女兒的女兒),即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辤 (註:「辭」是 「辭」的繁體字,「辤」「辭」是異體字),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 修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這個故事中的關鍵點當在「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其中的「色絲」和「齏臼」解釋得不是很清楚。其實楊修解釋的「色絲」,從構字的角度來說,指的是「色」字和絞絲旁組合,就是「絕」字;而「齏臼」的「齏」,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帶有辛辣味的調味品,「臼」指的是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部凹下的搗舂器具。「齏臼」的功用就是受納那些辛辣調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組合在一起就是漢字「辤」。這個謎語也算絕頂難猜的謎語了。這些也可以說是導致楊修後來被曹操猜疑妒忌所殺的重要原因。耍小聰明耍過了頭而被殺的,楊修算一個。但楊修在那時是絕對的高智商。他能夠洋洋千萬言,倚馬可待。從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魏晉名士瀟洒風流之另一面的缺失。叫人遺憾,令人不甚唏噓。
楊修
嵇康和呂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對方,即使相隔千里,也立刻動身前去相會。後來有一次,呂安到來,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門來邀請他進去,呂安不肯,只在門上題了個「鳳」字就走了。嵇喜沒有醒悟過來,還因此感到高興。所以寫個鳳字,是因為繁體的「鳯」字,它分開來就成了凡鳥。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揚州刺史。呂安輕視權貴,看不起嵇喜這種凡俗之士,所以用這個字來表示輕蔑。相隔千里去看朋友,現在到還無所謂,在魏晉時期簡直不是犯神經就是有神經病。呵呵……但話又說回來,這些文字遊戲看似無聊,實則表現了魏晉時期名士的儒雅風度。細細品讀,值得回味。
我們的文化遺產中的對聯藝術偶爾也在玩拆字遊戲。古代一個書生進京趕考,住在一酒家。恰好酒家也喜歡對對子,就給趕考書生出了副上聯: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書生竟然對不出而抑鬱而終,但後來人們發現在書生的墳頭上居然生長出紫色的丁香花。啊,那是告訴人們他的對聯對出來了。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為了文字遊戲而殞命的,估計只有我們漢民族的迂腐書生才會幹的傻事。
要說拆字遊戲,我們現代文學家魯迅也玩過。三十年代的中國,已經走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1934年,魯迅將自己寫的雜文結集出版,取名《且介亭雜文》。其諷喻揶揄不言而喻。他還出版了《且介亭雜文二集》(1935年)。在那民族的危亡關頭,我們的作家也只有用憤激的話來表達自己心中的無助無奈和抗議。「且、介」兩字,實際是從「租」、「界」各取一個偏旁來用的。其間酸楚難以言說。即暗示我們讀者,他的這些小文章都是寄居在中國地盤上的外國「租界」的亭子間里寫成的。作為多少讀過魯迅先生的文章的人,想必這兩篇名文是知道的:《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拿來主義》。就是出自《且介亭雜文》。那時魯迅先生的雜文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地。
魯迅
上世紀50年代末期,有幾位日本學者來中國登泰山,沿途的風景令他們流連忘返,讚嘆不已。穿紅門,過萬仙樓,北行一段,自然風光絕佳,盤路西側的石壁上鐫刻有「蟲二」兩字,引起日本學者的很大興趣,他們向陪同的中國學者詢問,
毛澤東
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也玩文字遊戲,洪秀全原名洪火秀,洪秀全是他後來在傳教過程中取的。他名字中的「秀全」二字就含有「我乃人王」之意。」秀「上的」禾「在粵語里就是」我「的讀音。」乃「即是,」全「即人王。洪秀全自稱為王十餘年而亡,除了自身原因,也許天意也不從。不過也有一億人口為他陪葬?王也是」亡「。這洪天王估計至死都不會想到吧?
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拆字法來進行漢字的學習記憶。如亡、口、月、貝、凡合在一起是「贏」,王、白、石是「碧」,一刀劈斷三塊石是「磊」等。像「橫(—)戌、點(、)戍、中空戊」,「己平、巳(si)滿、已出頭」。便於記憶。這對學生記憶易弄錯的漢字還是有好處的。
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漢字,雖然有其頑強的生命力。但她的缺點弱點還是顯而易見的:難認,難寫,難讀,難記,難以掃除文盲。漢語表意的模糊性,不準確,不嚴謹。特別是在表述法律文書和科學思想的時候,她的歧義就十分明顯。大科學家楊振寧教授在他的科學著作中就有清晰的闡述。漢語作詩填詞十分出色,但嚴謹的表述法律文書和闡釋科學概念就有其缺陷。但誰又能做到十全十美呢?我們每個人又不是上帝?
推薦閱讀:
※哪些國家有書法藝術?
※美文雅句:聽一首歌,不為旋律有多婉轉,只為迎合心情;寫一段文字,不為讓誰讀懂,只為一種記錄,寧靜處,花開最自然,懂得處,心安自成暖,
※裘錫圭、沈培:二十世紀的漢語文字學(古文字篇)【4】
※相遇文字,相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