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之第七章 辯霍亂病脈證並治
07-10
第七章辯霍亂病脈證並治概念霍亂病,多發於夏秋季節,或外感寒、濕、暑,或內傷飲食生冷不潔。類似於現代的急性胃腸道疾病。與現在醫學傳入中國霍亂弧菌引起的霍亂不是一類疾病。 382.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此名霍亂。 分析:霍——忽也。亂——升降逆亂。 383.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 384.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經盡故也。下利後,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385.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蔘湯主之。 分析:霍亂下利,陰陽兩傷。惡寒——外有表證。脈微——里陽虛衰。複利——陽虛,火不暖土,腐熟無權。利止——利無可利。 1.四逆加人蔘湯(炙甘草2兩、附子1枚、乾薑1兩半、人蔘1兩) 386.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分析:發熱——外有表證。渴欲飲水——內有水結,津液不化。利小便,實大便,用五苓散。惡寒多——里陽虛,用理中丸。 2.五苓散(豬苓、白朮、茯苓各18銖、桂枝半兩、澤瀉1兩6銖) 3.理中丸(人蔘、乾薑、甘草、白朮各3兩)溫中祛寒,益氣分健脾。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枝四兩。吐多者,去術,加生薑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術,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蔘,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術,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關於熱粥熱粥在用藥中的作用: 桂枝湯,喝熱粥助藥力外散。 理中湯,喝熱粥助藥力內溫。 三物白散,飲熱粥可增進藥物的辛熱之性,促進吐利;飲冷粥則可制約藥物的毒性以止利。 十棗湯,以糜粥以養中氣(胃氣)。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分析:里氣剛恢復兼有表證。消息——斟酌之意。 4.桂枝湯(桂枝3兩、芍藥3兩、生薑3兩、甘草2兩、大棗12枚)關於疼痛身體疼痛的不同表現: 麻黃湯:寒邪閉表,寒主凝滯,寒主痛。 新加湯:營氣不足,肌膚失養,不榮則痛,失養則痛,虛則痛。(新加湯:桂枝湯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蔘三兩) 附子湯:腎陽虛衰,肌膚骨節失溫,寒濕凝滯於肌膚骨節,出現身體痛,骨節痛。 桂枝湯:虛人兼表的身體疼痛。 388.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分析:與少陰證同,由於一開始就出現吐利,因此歸為霍亂。 5.四逆湯(甘草2兩、乾薑1兩半、生附子1枚)強人附子大者1枚,乾薑3兩 389.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分析:從證狀表現看,通脈四逆湯更合適。小便複利,大汗出——真陽衰微,陽不攝陰的表現。 390.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湯主之。 分析:汗出而厥——真陽衰微,陽不攝陰,厥,真陽衰微,四末失溫。 6.通脈四逆加豬膽湯(甘草2兩、乾薑3兩,強人可4兩、附子大者1枚、豬膽汁半合) 391.吐利,發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谷氣也。 分析:病後胃氣虛弱,要節制飲食,慎起居,以保胃氣,促恢復,防胃氣受傷。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讀醫隨筆》卷六之讀《傷寒論》雜記
※傷寒論條辨
※(6)傷寒論中的柴胡類方劑
※郝萬山講《傷寒論》 第03講
※JT傷寒論筆記
TAG:傷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