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臟養生視頻
名稱:中醫五臟養生視頻
主講:傅傑英
中醫五臟養生視頻相關介紹
體質差異是基於五髒的相對差異,因此體質養生的落腳點還是五臟。只有先認識五臟特性、好惡,投其所好,避其所惡,順勢而為,因勢利導,才能做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這部中醫五臟養生視頻里傅傑英老師詳細敘述了五髒的特性、喜惡,並告訴人們如何盡量卸載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五臟帶來的麻煩和干擾,使五臟各司其職,使身體健康長壽。
不論是體質養生、飲食養生,還是四季養生,其具體方法最終還是落在對五髒的養護上。我們本應格外注意對五髒的養護,但是,人們的五臟,在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下,承受了很多本來不應該承受的重擔,遭受了從來沒有過的危害。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來保健自己,使五臟安心,使自己生命體驗更好?
傅傑英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針灸專業經絡美容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美容醫學》雜誌編委。 研究領域:中醫美容學、臨床針灸美容、針葯結合治療生活方式病、中醫體質學 個人專著:《中醫五臟養生》、《中醫體質養生》、《實用中醫美容》、《皮膚病調養與護理》、《實用經絡美容七講》、《中醫美容》、《糖尿病的綜合管理》。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體觀相似觀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依據,具有樸素的系統論、控制論,分形論和資訊理論內容。中醫一般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中國其他傳統醫學,如藏醫、蒙醫、苗醫等等則被稱為民族醫學。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中醫治療的積極面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消極面則是希望當必須使用藥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此外,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止於治病,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人物,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
傳統的中醫學思維模式與源於歐洲的現代科學並不相容,然而,當今之科學期刊已多有論文研究之,並試圖用現代醫學的角度分析中醫中的部分現象和治療機理。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定義「完整醫藥體系」這個概念時提到中醫學:「NCCAM(美國國家補充與另類醫學中心)把完整醫藥體系描述為涉及『完整醫藥體系是與對抗療法(常規)醫學獨立地或平行地演變的完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這些可能反映了獨特的文化體系,比如中醫學和印度的阿輸吠陀醫學(英文)。完整醫藥體系都有一些共同的元素,相信機體有自愈的能力,這種自愈可能涉及到了應用情緒、身體和精神的治療方法。」
推薦閱讀:
※養生與治未病
※【楠蓉書香】天下天天談:養生不得法 當心養出病
※喝湯養生的學問
※【春季養生】春喝小米粥 可防七種病
※經絡養生——腎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