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時期的清軍官兵:為逃命不惜扮成婦女|甲午|清軍
2014年08月23日 10:18 來源:廉政瞭望 作者:曾暉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234…13141516
高清圖集 1894年(農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襲擊清朝陸海軍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史稱甲午戰爭[詳細]
核心提示:戰爭期間,雖有左寶貴、鄧世昌等人以身殉國傳為後世佳話,但絕大多數清軍官兵毫無恥感,頓作鳥獸散。甚至有人不惜扮成婦女,企圖矇混過關。
本文摘自:《廉政瞭望》2014年12期,作者:曾暉,原題:《甲午戰爭敗於腐》
1889年4月,荒尾精向日本參謀本部遞交了漢口「樂善堂」間諜組織的第一份重要成果——有關中國大勢的分析報告——《復命書》。書中評述,清國「上下腐敗已達極點,綱紀鬆弛,官吏逞私,祖宗基業殆盡傾頹。」
解放軍少將羅援曾說,「腐敗不除,軍隊未戰先敗」。甲午一役,恰同此理。
「無官不貪,無事不賄」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強化了「大陸政策」,天皇睦仁親筆寫下「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的誓言,建設強大海軍成為第一要務。1887年,天皇下詔,決定從內庫中提取30萬日元以資海軍,民眾紛紛解囊效仿,不到三個月,捐款達103萬之巨。1889年起,天皇更是每年定額資助30萬日元,此舉再次帶動日本政府官員主動獻出薪俸用於造艦。
與此同時,大清國的光緒皇帝和大臣們卻正為慈禧太后的萬壽慶典而絞盡腦汁。
1888年秋,醇親王弈譞向沿江海各省督撫授意,讓籌資修築頤和園,但他擔心此理由無法擺上檯面,便想出了海軍的名義。各督撫認捐踴躍,共集得260萬兩。該筆「海軍巨款」最終存入天津的外國銀行和洋務企業,所得息銀用以補貼頤和園工程。
除此之外,建園工程還挪用海軍衙門收到的各省「海防捐」共150多萬兩;佔用海軍衙門「閑款」45萬兩;挪用海軍經費正款210萬兩……後來有人作詩諷刺說,北洋水師的鐵艦全軍覆沒,倒是頤和園的石頭船永不會沉。
日本另一個間諜頭目宗方小太郎在《中國大勢之趨向》中披露官場的腐敗景象:清國公開的年財政收入僅有9074萬兩銀子外加523萬石米,而自己調查的結果卻是該數的4倍。且此「定額以外之收入,一錢不入國庫,均為地方官吏所私有。滔滔之勢,非區區製法所能禁遏。」
其時,英國武器製造廠商代表穆特爾與中日兩國都有著生意往來。他說,日本購入武器時,會請來各方專業人員評判武器性能,不放過任何細節。日本人對價格也仔細研究,力爭買到性價比最高的武器。而中國官員甚至不知道一分鐘能發射多少炮彈,但對該拿多少回扣卻一清二楚。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乃海防「第一責任人」,卻也藉助經營洋務、籌措海軍而中飽私囊。
有外國商人作證,裝備北洋的彈藥經費被負責供應的官員私吞到口袋裡去了。這個官員不是別人,正是李鴻章的外甥張士珩。大清海關總稅務司、英人赫德也指認張士珩導致了北洋水師「克虜伯炮有葯無彈,阿姆斯特朗炮有彈無葯」。
[責任編輯:高颺]
標籤:甲午 清軍 婦女 殉國
推薦閱讀:
※煮酒君:白江口戰役,一場讓日本打出兩千年唐化的戰爭
※是不是需要一次戰爭
※中日若開戰:美國根本不敢介入戰爭
※海灣老大之爭恐引全面戰爭:美國為重返中東不惜先點戰火!*
※論世|八一八俄羅斯和土耳其的12次戰爭,還會有第13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