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語言藝術探析

《青春》傳播文化

只要讀過魯迅先生的《祝福》這篇小說,就無法忘記那個「眼珠間或一輪」,逢人就講阿毛故事的祥林嫂形象。作品正是通過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來反映深刻的思想性,即揭露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最殘酷的本質——對被壓迫人民不僅造成物質上的極度貧困和肉體上的種種痛苦,同時又在精神上加以嚴重的摧殘,使被害者受到極其深刻的精神創傷。

我們知道,任何一部作品都是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一個統一體: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思想決定語言,語言為思想服務。《祝福》這篇小說深刻的思想內容也就是通過魯迅先生精湛的語言藝術技巧表達出來的。對中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形式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而憑藉對思想內容的把握來品味語言的妙處,從而提高語文能力。因此在教學《祝福》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深刻領會小說的思想內容,還應認真分析這篇小說的語言藝術。小說的語言從語用上來說應分為人物語言和敘述語言,本文擬就從這兩方面來對該小說的語言藝術特色略加分析。

一、「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鮮明的個性化語言

要使作品中的人物血肉豐滿,神情畢肖地站在讀者面前,必須重視人物的對話描寫。古今中外的語言藝術大師歷來都十分重視人物語言的個性化,讀了他們作品中的人物語言,就好象目睹了說話的人,魯迅先生也不例外。

在《祝福》這篇小說中所涉及的人物雖然並不是很多,但作者做到了讓每個人的語言符合各自的性格特點、生活經歷、身份地位。如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祥林嫂的語言,她在文中話不多卻打上了封建地主階級逼她走上絕路的時代烙印,顯示出了她的悲劇性格。她在兒子阿毛死後,老是「直著眼睛」和別人講孩子的故事,而且老是重複「真的,我真傻」這句話,這既是她對別人的傾訴,更是她內心的獨白。這句傻話形象地表現了她遭到沉重打擊後精神陷於麻木的狀態,貼切地反映了她急於向人們訴說自己悲慘遭遇的心情,無法挽回的懊惱,使這個受壓榨和踐踏的勞動婦女的悲劇更令人顫慄。再如魯四老爺的語言,魯四老爺在文中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是一個典型的封建衛道士形象。他的語言只寥寥幾句卻很符合他的封建地主階級身份地位。在聽了祥林嫂被搶的過程後,他說了一句:「可惡,然而……」,這雖是一句不完整的話,但話中之意卻十分明了:「可惡」的是祥林嫂的婆婆,她這樣槍人,鬧得沸反盈天,影響了他家的聲譽;「然而」一想到婆婆動手抓兒媳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自己也就不必說什麼了,這充分顯示出他是站在封建禮教的立場上在說話。在得知祥林嫂去世的消息時,他毫不同情,而是高聲大罵:「不遲不早,偏要在這個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這無不讓人透過他的話看到了一個封建衛道士形象。

總之,魯迅在這篇小說中針對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性格特徵、不同性別、不同生活經歷的人物精心設計了他們各自不同的語言,用魯迅先生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刪除了不必要之點,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來」。①

二、含蓄凝練,極富表現力的敘述語言

敘述語言在小說中起著主導作用,是和人物語言相對而存在的。它把作品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的成長、典型環境的演變、作者的抒情議論貫穿組織起來,構成一幅豐富複雜而又統一和諧的生活圖畫。

(一)以形傳神、雋永洗鍊的白描語言

「以形傳神」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提出的繪畫藝術理論,其特點就是用簡練的線條勾勒出形象來,通過形來寫神。魯迅先生是個高等畫家,他把這種繪畫藝術創造性地運用於小說的創作之中,使他的文章達到了「神理極妙」的藝術境界。要想做到「以形傳神」、雋永洗鍊就必須加強對詞、句的錘鍊,選用合適的詞句來傳情達意。因為詞句本身並無好壞高下之分,關鍵是安排在恰當的上下文里,就會產生感人的藝術魅力。

1、 準確而又貼切的詞語運用。

準確而貼切的詞語使文章顯得鮮明生動且內涵豐富。在《祝福》這篇小說中,無論是實詞還是虛詞,魯迅先生都經過仔細推敲,把它們安放在各自恰當的位置,讓它們共同為文章的思想服務。如文中對祥林嫂各個不同時期眼睛的描寫。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把眼睛畫好了,也就寫出了一個人的靈魂。魯迅先生自己也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她的眼睛。」②為了畫好祥林嫂的眼睛,魯迅運用各種詞語進行刻畫,傳神地揭示她的內心世界。下面以文章段落的先後順序為序,就祥林嫂眼睛的描畫來品味作者用詞的妙處。

「我」回到魯鎮遇見祥林嫂時的眼睛:「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這裡「間或」一詞雖是一個虛詞,但其作用卻不可低估,表示極其偶然之意,「輪」本屬名詞,這裡借為動詞,雖是「轉動」之意,卻又不如「轉動」靈活,而且在前面用「間或」一詞來修飾,這就將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肉體上均受到極大摧殘的祥林嫂的獃滯神態寫得既精確又生動。再看「活物」一詞,作者把它用在人的身上顯然是個貶義詞,很顯然,在這裡魯迅先生仔細辨別詞語感情色彩的細微差別後,反其義而用之,以此表達對封建制度的控訴,潛在之意是說封建制度把一個活生生的人搞成了一個僅有一絲氣息的「東西」了,把她做人的權利剝奪殆盡。當祥林嫂遇到「我」,問起話來的時候,她的眼睛:「那沒有精彩的眼睛忽然發光了。」「精彩」多用為形容詞,而在這裡卻用作名詞,很貼切地把一雙既無神又無光、即將喪失生命的人的眼睛刻畫了出來;「忽然發光」就把瀕於絕境的祥林嫂以為可以找到一線生的希望的心理傳達給了我們讀者。第一次死了丈夫到魯四老爺家做僱工時祥林嫂的眼睛:「順著眼」。這裡用一「順」字就把她安分守己的性格刻畫出來了,同時也點明了她下決心承受各種壓力,以求生活的心態。第二次到魯鎮時的眼睛:「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這裡魯迅寫她的眼光用的是「精神」一詞,而不象前面用「精彩」,主要就在於前面是一雙即將死亡時的目光,而這裡是一雙在人生道路上又一次遭受沉重打擊的目光,兩者有嚴格的區別。在魯鎮呆下後,聽柳媽說死後要被兩個丈夫分屍時,第二天早上起來她「兩眼上便都圍著大黑圈」,這裡用一「圍」字來寫她的黑眼圈,而且用一「大」字來修飾,就把她一夜未曾合眼的痛苦情狀展現了出來。捐完門檻自以為取得了做人的權利,坦然去忙活「祝福」的時候,四嬸的一句「你放著吧,祥林嫂」,讓她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了。這裡「窈陷下去」的眼睛和前面描繪的「圍著大黑圈」的眼睛相比,顯然更加嚴重了。「窈」是幽深的樣子,「窈陷」是癟塌很深的意思,這樣就極貼切地把一雙如空洞一樣的眼睛寫了出來。

從以上對祥林嫂眼睛描寫的分析中可看出,魯迅做到了針對不同時期人物的精神狀態,選用不同的貼切的詞語來描畫人物的眼睛,達到了「以形傳神」的境界,給讀者以墨落毫收而神傳言外、妙神妙理的美感享受。

2、 意味深長的鍊句。

前面我們談了「鍊字」的問題,接下來談談「鍊句」。魯迅作為我國偉大的語言藝術大師,在他的小說創作中不僅重視「鍊字」,而且重視「鍊句」。在《祝福》這篇小說中,魯迅先生的「鍊句」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表現為用一種不平常的句式來起強調作用,以加深讀者的印象。如文中對祥林嫂道具的描寫:「她一手提著竹藍,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這是一個逆挽式的句子,在這裡魯迅把「空的」、「下端開了裂」單獨放在後面以加深對讀者的印象:「空」的破碗表明她什麼也沒乞討到,生活之凄涼可想而知;「開了裂」的竹竿,則不僅表明她淪為乞丐的時間很長,而且還表明她已經虛弱到幾乎把身體的全部重量都壓在竹竿上,以致使它開了裂。如果按照順裝句的寫法應該是:「她一手提著竹藍,內中一個空的破碗;一手拄著一支下端開了裂的、比她還長的長竹竿」。這樣一來,空空如也的「破」碗、「開了裂」的長竹竿就不會在讀者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二表現為修辭手法的運用,即用比喻句來刻畫人物。比喻俗稱藝術中的藝術,恰當的運用比喻可以使深奧變淺顯,使抽象變具體,還可以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徵,以加深讀者的印象。在《祝福》這篇小說中,魯迅就用了幾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句來寫祥林嫂的外貌,從而顯示出她的精神狀態,以加深讀者對她的印象。如「臉上瘦削不堪,……,彷彿是木刻似的」、「死屍似的臉上整日沒有笑影」、「象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有如在白天出穴遊行的小鼠」等句無不把一個受盡精神折磨的悲劇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

(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的語言。

魯迅青少年時期在浙東的鄉土生活,使他產生了強烈的「鄉土情結」,這情結使魯迅在作品中通過對浙東故鄉的風土、人情、農民的描繪刻畫來表達對故鄉的深情、對農民的愛,也使魯迅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中鄉土文學的最早開闢者和實踐者。《祝福》這篇小說也是一部典型的充滿著鄉土氣息,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的作品。

《祝福》寫的是在江南一個叫魯鎮的小鎮上發生的事情。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是通過對魯鎮這一典型的中國農村的習俗的描畫來顯現其地方色彩的。如文章第二自然段「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只限於男人,……」。這一大段關於魯鎮準備祝福,進行祭祀的描寫無不向我們讀者傳達了舊中國農村的民俗風情:祭祀在舊中國農村是件頭等大事,女人在祭祀期間只有忙的份,她們是不配祭拜祖先的,「拜的只限於男人」。再如作者在敘寫祥林嫂的婚事中也讓我們看到了那時農村的習俗:祥林嫂第一次「結婚」,是嫁給一個「比她小十歲」的孩子。孩子的母親不過三十多歲,做婆婆的竟然比媳婦大不了十歲,這種「二十歲大姐十歲郎」式的封建包辦婚姻正是舊中國農村的風俗。

魯迅寫這些民俗不是為了向讀者交代魯鎮的民風民俗,而是讓這些民風民俗為作品的主題思想服務。事實上,這些特有的民俗就是祥林嫂所生活的社會環境:舊中國農村封建禮教盛行,封建思想猖獗。正是這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支配著祥林嫂的一舉一動,最後把她推向死亡的悲慘結局。

以上只是對《祝福》這篇小說的語言藝術特色進行的一個粗淺的分析,探索不是很深,認識也比較膚淺。

注釋:①魯迅《花邊文學.看書瑣記》

②魯迅《我怎樣做起小說來》

參考文獻:

(1)短篇小說藝術欣賞——《吶喊》、《彷徨》探微 古遠清編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2)語言藝術探索徐丹暉著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國現代文學史 范伯群等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4)從《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淺談詞語教學劉繼唐《天津教育》 1978年第1期

(5)試論魯迅小說語言的生動形象性,錢春艷

作者工作單位:湖北大學文學院


推薦閱讀:

魯迅小說《祝福》語言藝術點滴談
語言藝術視角下的《論語》賞析 □徐亞斌
淺談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藝術
語言藝術
轉王珂:新詩是精緻的語言藝術

TAG:藝術 | 語言 | 祝福 | 語言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