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獼猴」案中的豬八戒(24)
轉載標籤:六耳獮猴豬八戒孫悟空文牒花果山西遊記吳閑雲文化分類:漫品西遊——吳閑雲再探西遊記「六耳獼猴」案中的豬八戒在「六耳獼猴」一案中,豬八戒是非常清醒的,他知道沒有什麼妖精六耳獼猴,那個妖精,就是孫悟空。怎麼說豬八戒知道呢?當「六耳獼猴」打了唐僧之後,搶走了行李及通關文牒,唐僧要沙和尚去討迴文牒,他們三人去取經,「定不要」那孫悟空了。八戒道:「我前年因師父趕他回去,我曾尋他一次,認得他花果山水簾洞,等我去,等我去!」唐僧說:「你去不得。那猢猻原與你不和,你又說話粗魯,或一言兩句之間,有些差池,他就要打你。著悟凈去罷。」結果,沙和尚去花果山,沒有討回行李、文牒。還是豬八戒說:「我去。」沙和尚就交代道:「二哥,他那洞前有千數小猴,你一人恐弄他不過,反為不美。」八戒笑著說,沒事!「不怕,不怕!」他來到花果山水簾洞,很容易,沒有任何懸念,就把行李、文牒順利的帶回來了。在《真假美猴王》這一回故事中,讀者的視線一直是被「假悟空究竟是什麼妖怪」所吸引著。所以,很難會想到「就是孫悟空本人」這個問題上去。舊式小說,有個通用的行文模式,就是在一大段故事之前,先講一個小小的「引子」故事。比如《拍案驚奇》裡面,要講一個發財的大故事,開頭先講一個無關但類似的小故事。要講一個兇殺的大故事,開頭也會先講一個無關但類似的小故事。幾百字的小故事先講完,再切入正題。這種手法,舊式小說中,比比皆是。在西遊記的《真假美猴王》故事中,前面也插了一個與主題無關但類似的小故事:豬八戒化齋。當「六耳獼猴」毆打唐僧的同一時刻,豬八戒正在外面化齋。注意:這兩件事,是在同一時間,並列發生的。卻說八戒托著缽盂,只奔山南坡下,忽見山凹之間,有一座草舍人家。獃子暗想道:「我若是這等丑嘴臉,決然怕我,枉勞神思,斷然化不得齋飯。須是變好,須是變好!」好獃子,捻著訣,念個咒,把身搖了七八搖,變作一個食癆病黃胖和尚,口裡哼哼的,挨近門前,叫道:「施主,廚中有剩飯,路上有飢人。貧僧是東土來往西天取經的,我師父在路饑渴了,家中有鍋巴冷飯,千萬化些兒救口。」有兩個女人在家,正才煮了午飯,鍋里還有些飯與鍋巴。就將些剩飯鍋巴,滿滿的與了一缽。獃子拿轉來,現了本象,徑回舊路。豬八戒一般是不主動變化的,這次居然就變了個模樣去化齋。變了之後,事情很容易就辦成了。並且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一段故事,聯繫上下文,似乎顯得有點多餘,那麼,作者這樣安排情節,究竟有何用意呢?接著往下看,豬八戒陪著唐僧、沙僧繼續往前走,又來到了剛才化齋的那家門口。那老婆子忽見他們,慌忙躲過。沙僧道:「我等是東土唐朝差往西天去者,……」那媽媽道:「剛才有個食癆病和尚,也說是東土差來的,已化齋去了,怎麼又有一起?」八戒忍不住笑道:「就是我。因我生得嘴長耳大,恐你家害怕,不肯與齋,故變作那等模樣。你不信,我兄弟衣兜里不是你家鍋巴飯?」變的那個人,就是我。後來, 沙僧到花果山討要行李,沒要著,回來後,把前事對唐僧說了一遍,他看到了一真一假兩個孫悟空。唐僧悔恨道:「當時只說是孫悟空打我一棍,搶去包袱,豈知卻是妖精假變的行者!」沙僧又告道:「這妖又假變一個長老,一匹白馬,又有一個八戒挑著我們包袱,又有一個變作是我。我忍不住惱怒,一杖打死,原是一個猴精。因此驚散,又到菩薩處訴苦。菩薩著我與師兄又同去識認,那妖果與師兄一般模樣。我難助力,故先來回復師父。」三藏聞言,大驚失色。八戒的表現,卻是與眾不同,他哈哈大笑道:「好,好,好!正應了這施主家婆婆之言了!她說有幾起取經的,這卻不又是一起?」有兩起取經的隊伍。有兩個人看到了「兩起取經的隊伍」。一個是那婆婆,另一個是沙和尚。沙和尚當然不知道那假的是誰。豬八戒卻是知道的。因為變化了的那個人,原來「就是我」!所以,當兩個孫悟空打過來時,豬八戒就說「等我去認認看。」他認了之後,就怪沙僧了:「你怎麼不把行李帶過來」。接著,他就又一陣風來到花果山,把行李拿回來了。
推薦閱讀:
※它與孫悟空、六耳獼猴齊名,本領在共工之上,卻被大禹鎖在淮河
※如來佛祖派出六耳獼猴,僅僅是警告孫悟空?
※六耳獼猴為什麼不怕如來,他真正的師父是誰?
※和悟空一樣的六耳獼猴 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