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流瑜伽的祖師
音流瑜伽的祖師---織布匠卡比爾
卡比爾(Kabir,也譯為迦比爾,1398-1518),偉大的古代印度詩人和古魯、印度最有名的聖者之一、也是伊斯蘭教的先知。他活了120歲。有關他生平的記載很少,但許多有關他的傳說卻流傳至今。在印度,迦比爾也許是一個被人引用最多的作家,被尊崇為北印度語的詩歌之父。迦比爾的追隨者有非常之多,形成了龐大的卡比爾教派,也稱作聖道或聖人之路教派。卡比爾共有兩千多首詩歌和一千五百首對句(couplets)傳世。他的詩歌大受歡迎,被人們廣為傳唱,以至世代相傳,流傳至今。他的詩中在當時已有提到sahajayoga。我們通過卡比爾的詩篇可以認識一個偉大詩人的靈魂;如果他的詩歌沒有道出深刻的智慧和真理,不會流傳至今。卡比爾的詩作多是印度詩哲泰戈爾由孟加拉語英譯而成。泰戈爾本人的宗教、哲學思想和詩歌創作就深受卡比爾的影響。
卡比爾出生在印度東北部的貝拿勒斯。相傳他1398年生於印度,據說他是一個婆羅門寡婦的兒子,出生後即被遺棄。他從未上過學,長大以後,師從當時一個著名的婆羅門開悟者,拉馬南達(Swami Ramananda)。拜師經過很具有傳奇色彩:年輕的卡比爾來到恆河邊,在那裡等候拉馬南達。當拉馬南達從恆河沐浴返回時,卡比爾突然上前抱住他的腳。在恆河中沐浴是婆羅門的神聖的宗教儀式,如果一個婆羅門在剛沐浴之後被誰抱住了腳,他一定會勃然大怒,但拉馬南達是一個聖者。
他問道:「我的孩子,你想要幹什麼?」
卡比爾說:「先生,請收我為徒,我想悟道。」
拉馬南達當即答應了。
但他的弟子們卻反對道:「先生,他是一個穆斯林、一個孤兒。你怎能收他為徒?他不會尊奉印度教的。」
拉馬南達看了一眼卡比爾,他看到了一個尋求者。他回答道:「你們並不了解他。我了解他。」於是卡比爾成了拉馬南達的弟子。
卡比爾跟隨拉馬南達許多年。他跟隨他的老師參加各種神學或哲學辯論,爭論的對象都是當時著名的毛拉和婆羅門。,他因此了解了印度教和蘇菲神秘主義思想。在他悟道以後,他依然過著世俗的生活,依然靠織布維生。傳說他與一個名叫羅伊的女子結婚,並有兩個兒子。在他織布的時候,把布拿到市場上去賣的時候,他就在心中編他的詩歌,然後把它們唱出來。人們圍在他的四周,聆聽他唱歌、講道。卡比爾的追隨者日益增多,逐漸形成了龐大的迦比爾教派,也稱作聖道或聖人之路(Sant Mat)教派。傳說卡比爾告別人世時,他還給世人留下了最後的啟示。在印度,人們相信,如果一個人死在聖城貝拿勒斯,他的靈魂就一定能獲得拯救,從此逃脫生死輪迴。許多印度人為此在臨死前會來到這裡。卡比爾一生都居住在貝拿勒斯,但當死亡臨近時,他卻前往一個被人認為是貧瘠而晦氣的名叫馬格哈的地方。他對弟子們說:「如果心中有神,馬格哈和貝拿勒斯又有什麼區別?」 在他去世之後,他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為他的葬禮而爭執不休。印度教徒要將上師火化,而穆斯林學生則要將他們的古魯土葬。但當他們揭開覆蓋卡比爾的屍布時,他們發現,屍布下只剩下一堆花束。穆斯林的追隨者們將一半花葬在墓中,而印度教徒則將另一半花束火化。
卡比爾一生中有批評過印度的各個宗教派別,抨擊當時宗教的陳腐教條和儀式,反對修行者禁慾苦修,但他依然受到各個教派的尊敬和推崇,原因是卡比爾道出了真理。卡比爾作為一個悟道者,他也是一個宗教融合者和創新者。他沒有受經文教條的約束,而努力去融合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觀念。他從印度教中吸收了輪迴和業報觀,從伊斯蘭教中吸取了一神論、以及反對種姓制度和偶像崇拜等觀念。他致力於倡導一種新的宗教——真正的愛的宗教、心的宗教。他提出來:「沒有愛的宗教就是異端。」 卡比爾並沒有因為獲得對神的神秘體悟而成為職業的神秘主義者,或為了修道而逃避世俗生活,而是將高度的靈性融入了普通的生活。他既是詩人、音樂家,同時也是一個普通的織布工。他在日常生活中興高采烈地唱出了他的神聖的愛的歌曲。他堅持樸素簡單的生活,讚美家庭和日常生活的價值,因為它們為愛和解脫提供了機會。卡比爾的瑜伽修行之道就是心中懷著愛和奉獻,專註反覆念誦神的名字,以達成自我消解、與神融為一體。這是一條抵達一切生命和光的最初源頭的捷徑,其秘密在於,那個「無以名之者」在成為有名時,就以音流(WORD)示現。正是這個靈性之流創造了靈魂、創造了萬物,其根本屬性就是悅耳的音調和燦爛的光明。
在卡比爾所處的時代,經書都是用梵文書寫的,除了少數祭司和學者之外,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卡比爾的詩歌以通俗的北印度語寫成,詩歌的對象是普通大眾。他以當時的口語將他所提倡的教義傳達出來。卡比爾的詩歌通常通俗易懂、簡明扼要、充滿活力。他善於在詩歌中運用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熟知的事物來象徵和比喻深奧的神和靈魂的觀念。他從不引經據典,而是道出他的所見和體悟。卡比爾詩歌中最大的主題就是試圖道出「不可道之道」。在卡比爾的詩歌中,宇宙就是至高神梵天所創造的一個永恆的愛和喜悅的遊戲。人們可以通過聆聽內心,在冥想中體驗到至福、光明和上天的音樂,進入靈魂與神在永恆的愛的海洋中合一的境界。迦比爾努力試圖向人們指出神的所在,以及通往神的道路。
卡比爾指明,不論是印度教徒還是穆斯林,他們都是在崇拜同一個神,只是神的名稱各不相同而已。在卡比爾看來,神無需遠求,因為他無處不在,只等你去發現。他要求人們放棄外在的儀式和苦行,去尋找更為內在的和靈性的東西。他向人們展現了通往與神合一的內心之路:在心中找到神,在愛中與神合一。卡比爾教導人們要認識自我或靈魂——它正是神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展現。這樣的認知會導致開悟,並從幻境中解脫。卡比爾的宗教思想對印度宗教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錫克教的創教者那納克(Nanak)繼承了卡比爾,創立了融合印度教對神的奉愛以及伊斯蘭教上帝無形論於一身的錫克教。在錫克教的聖經《阿迪.格蘭特》(又譯《阿迪.格蘭斯》)中就收錄了500首卡比爾的詩歌。
推薦閱讀:
※做錯了還渾然不覺?告訴你5個最容易做錯的瑜伽體式!
※瑜伽初學者練習瑜伽 如果有一塊磚感覺會是什麼樣呢
※[轉]跟著胡林林練瑜伽——拜日式初級
※骨盆第三講 | 你骨盆都歪了,還敢蹺二郎腿嗎?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十八 (5)
TAG: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