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就好:非常實用的小兒推拿穴位及手法(下)

編者按:《一推就好——張宇小兒推拿速效秘方集》一書上市僅半個多月,銷售即已超過兩萬冊。這個成績很快就引起了小編的注意,拿到書一翻,確實比較實用!

  前幾天分享了「一推就好:非常實用的小兒推拿穴位及手法(上)」,閱讀轉發量非常之高,今將下半部分一併奉上。

13.上三關穴

位置:前臂橈側,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作用:補陽氣,活血化瘀,散寒氣,發汗,退熱(寒邪引起)。此穴性熱,體內有火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2~10分鐘。

14.大腸穴

位置: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線。

作用:止瀉,清大腸熱。

手法:來回推(清法)3 ~ 1 5 分鐘, 用於有些腸熱,但腸熱不是很明顯者;離心推( 瀉法) 3 ~ 1 5 分鐘,用於腸熱很明顯者。

15.小腸穴

位置:小指尺側緣,自小指尖到小指根呈一直線。

作用:止腹瀉,利尿,去心火。

手法:離心推,即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由小指根推向小指尖5~15分鐘。

16.下六腑穴

位置:前臂尺側,從肘橫紋至腕橫紋呈一直線。

作用:涼血,止血,解毒,退實火引起的發熱,消炎,消腫,化熱痰等。此穴性寒,虛寒證者忌用。

手法:離心推3~10分鐘。

17.一窩風穴

位置: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作用:發汗退熱,祛外邪。

手法:左右揉3~10分鐘。

18.新陽池穴

位置:在前臂背面,一窩風穴上1寸多,橈骨和尺骨相交的凹陷中。簡易取穴法:用中指的中間指節從手腕關節正中向小臂背面量起,新陽池穴距離一窩風穴正好是中指的中間指節的長度。

作用:利水腫,清腦,止頭暈、頭痛,降顱內壓,降血壓,通便。

手法:順時針揉2~10分鐘。

19.外勞宮穴

位置:手背中,與內勞宮相對,手背第3掌骨的1/2處。

作用:補陽氣,止腹痛或關節寒痛,收斂陰水。此穴性熱,體內有火者忌用。

手法:順時針揉3~10分鐘。

20.二人上馬穴

位置:手背無名指、小指掌指關節間的凹陷中。

作用:利尿,利濕,補腎陰,能把「火」往下引。與熱性的穴位搭配,可以補陽利尿;與涼性的穴位搭配,可以清熱利尿。

手法:順時針揉或上下揉3~15分鐘。

21.二扇門穴

位置:手背中指根本節(中指掌指關節前方)兩側的凹陷處。

作用:發汗,退熱,止喘。

手法:上下揉,即用食指、中指指腹按住穴位,上下揉動2~10分鐘。發熱的同時伴有汗多者,此穴不宜用。

22.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易取穴法:將拇指和食指併攏,骨縫處的肌肉最高點處即是該穴。

作用:降肺胃之氣,清咽,止喉痛、牙痛, 止嘔吐, 增進食慾, 清腸熱,通便。

手法:順時針揉或上下揉2~10分鐘。

23.腎紋穴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2指間關節橫紋處。

作用:清心熱﹑肝熱,明目,消除眼睛紅腫、熱痛、乾澀,化熱瘀,止眼出血、鼻出血,退高熱,可用於真熱假寒證。

手法:順時針揉或左右揉5~10分鐘。

24.精寧穴

位置:在手背,第4、5掌骨歧縫間。

作用:化熱痰,活血,破血,散瘀結,用於眼睛出血﹑紅腫疼痛﹑胬肉﹑白內障等症。

手法:按住穴位,上下揉2~10分鐘。

(上篇閱讀方法,關注「養生正道」訂閱號之後,發送M可獲取歷史消息!)

【靠譜來源:《一推就好——張宇小兒推拿速效秘方集》,作者張宇,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推薦閱讀:

穴位壓痛辨病診斷法
腳上穴位祛百病
頭暈目眩不要怕,1個穴位來搞定
針灸學穴位
簡單實用的強健脾胃法,只需艾灸這四個穴位!

TAG:實用 | 推拿 | 穴位 | 小兒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