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創作意象手法之淺見 ( 轉 帖 )
07-10
詩詞創作意象手法之淺見來源:上海市老幹部大學 作者:紀少華 編輯:【選擇字型大小默認大中小】 意境之說,至王國維而系統並細化,至今無人超越。王國維說的造境,側重於主觀虛構,即所謂的有我之境;他說的寫境,側重於客觀描寫,即所謂的無我之境。從創作層面上來看,二者在運用上並沒有嚴格界限,往往交錯使用,在同一首詩詞中往往既造境,又寫境。不過,就一般而言,浪漫主義詩人側重於造境,如李白、李賀;現實主義詩人側重於寫境,如杜甫、白居易。其實,無論是造境還是寫境,都是通過塑造詩的藝術形象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只是手法不同而已。 在這裡,筆者關注的重點和切入點不在意境說,而是想談談與意境創造相關的話題——詩詞創作的意象手法。 一、意象及其解讀 意境是指情景交融的整體形象,比如杜甫的《登高》,我們無法確切地說出是哪一句創造了意境,但組合起來就有了完整的意境,意象構成了意境。 1. 意象 意象,是詩意的象徵符號。詩中的具象,不能一概稱之為意象,只有經過提煉,賦予其思想感情色彩,才是意象。比如,「心」作為一個名詞出現在作品中,如果沒有象徵意義,就不是意象,而「一片冰心在玉壺」中的「冰心」,即為意象。意象是虛實結合的產物,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經過抽象轉化成的象徵性具體形象。 2. 意境與意象的關係 意境是整體,意象是局部;意象包含在意境中,是構成意境的基本要素。如果把意境比喻成一座花園,那麼意象就好比水中月、鏡中花。如果說一首詩的意境往往是一系列意象的組合,那麼在意象群中應有一個主意象,在構成意境中發揮以形顯神的作用,如「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中,「冰心」就是主意象。 3. 造境的意象與寫境的意象 造境,有造境的意象手法;寫境,有寫境的意象手法。前者注重於主觀造象,後者注重於客觀取象。曾公亮的「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是造境意象,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寫境意象。依筆者愚見,造境的意象手法更值得關注,其與新詩現代派意象手法的血緣關係也更為接近。 二、意象手法 1. 以主觀情感與客觀事物直接進行形象轉換而成的意象 在杜甫《秋興八首》中,有這樣一聯:「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菊花開的是淚,舟子系的是心,這就是由轉換形成的意象,是虛實結合。人如孤舟,漂泊異鄉,系的自然是思鄉之心。 2. 以客觀事物特徵引發聯想並以喻體替代而成的意象 李白在《客中作》里有「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之句,用琥珀光寫出了美酒的神韻,把象徵推到了極致,是典型的意象手法。 3. 以主觀情感介入,由情理相關的事物組合而成的意象 古代詩人創造意象,善於把看似與事理無關而實則與情理相關的事物組合在一起,藉此打開詩的意境。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意象組合中,最妙的就是尾句。所釣者不是魚乃是雪,是寒江雪景的心境,是欲言而不能的渴盼。這一筆,將詩人孤寂無奈的人生境遇寫絕了。 4. 以人生經歷和人文歷史與客觀景物嫁接而成的意象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開篇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成為統領全篇的意象。經過這樣的嫁接,大江不再是一條自然界的江河,不再是與人生無關的客觀事物,而是流動著思想感情的音樂和畫卷,是閃耀著真理光輝的人文史詩。 意象創造當然要用修辭技巧,但意象不等於修辭,不能簡單地用修辭來理解意象。 杜牧在《贈別二首(其二)》中寫過這樣的句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蠟燭垂淚是擬人,但妙趣不在「垂淚」,而在「替人」。聯想一下,不忍心看人依依不捨的惜別情景,連蠟燭也為之悲傷不已,陪著一夜流淚。這樣寫使惜別的氛圍更加濃重,更加震撼人心。又如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以「三千丈」來誇張愁思,是打開境界之筆,使愁思由看不見的心理狀態轉換為看得見的形象呈現。 唐詩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在藝術上進一步完善了意象手法。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必須重視學習唐朝以來諸多詩人的創作經驗,摸索和掌握意象創造的規律,借鑒發揚,為我所用。 三、意象創造 1. 進行意象創造,應細心觀察生活,抓住形象細節和特點 意象之象,絕非憑空編造,而是來自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過形象思維的轉換和重組,成為高於生活的有象徵意義的具體形象。通過細緻觀察並抓住形象的細節和特點,是展開想像力的前提。 2. 進行意象創造,應強調詩人的主觀介入,自覺體現主觀駕馭客觀的生命意識,敢於超越現實,體現人格力量 「光明頂上誰為頂,迎客松前我是松。西海排雲空更闊,怪岩奇樹盡涵容。」筆者所作的這首詩,意在表述:站在光明頂上,人便高於光明頂,故而人才是真正的光明頂。大氣和自信充溢於整首詩其中,也由此,主觀駕馭了客觀現實,完成了意象的創造。 寫詠物詩,主要是體現詩人的人格魅力。要在立意上另闢蹊徑,多創造一些新的意象。比如說杜牧已經有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千古名句,我們就應該換一個角度來寫。筆者在《紅葉》中寫道:「浮青褪盡顯真紅,不與盆花相艷爭。喜得寒山詩一葉,書齋十月起春風。」結尾一句將紅葉與春風直接關聯,而不是與春天的景物比較,於是便有了一種在深秋里春風得意的神趣。 3. 進行意象創造,應善於虛實互變,通過形象轉換,在造象上出神采,達到塑造藝術形象的效果 道向虛中悟,文從實處工。實與虛是互變的。客觀具象一般不宜直取,而要通過想像來轉換、重構,切忌用寫新聞報道的手法來創作詩詞。 楊善洲的事迹很感人,但怎麼寫才有藝術感染力?筆者拙作《楊善洲頌》曰:「高位退休人未閑,省城不進進荒巒。暖風栽遍坡坡綠,夕照燃留寸寸丹。秋水潺潺歌翠柏,春泥鬱郁捧馨蘭。楊翁活在民心上,一座青山世仰觀。」詩中只有第一聯是實寫,後面三聯都是意象手法的運用:暖風是他種樹的身影,夕照是他奉獻的心血;他風貌如翠柏受到人民的歌頌,他品格如馨蘭受到百姓的愛戴。而他在種樹的過程中,自己也變成了一座青山令世人仰觀。可見,筆力用在意象上,更為適宜。 4. 進行意象創造,應通過合乎形象邏輯的想像,使高尚的精神形象化,由此展開寫意畫卷 筆者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寫道:「豐碑傲立觸清霄,不朽英魂貫日高。雨打浮雕情歷歷,風吹勁角意滔滔。已將鮮血洇為畫,更把凡軀化作橋。根斬群貪須利劍,萬千星目審今朝。」豐碑之高,不在其形,而在其神。想像把浮雕變成動感的影片,將風聲化作進軍的號角。想像以碑為夢筆,用鮮血譜寫壯美的畫卷;想像以碑為路標,用生命架起通向光明的橋樑。在想像中,豐碑成為一把斬除腐敗的利劍;在想像中,千千萬萬雙烈士的眼睛都在一瞬間從豐碑上睜開,星光透射,審視今朝。這樣寫,使思路不局限於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實景,而是將其活現於英雄史詩的大背景中,所創造的意象靈光閃閃,組合成為有機的整體。 5. 在舊體詩創作中,借鑒新詩意象手法,進行意象組合 筆者認為,舊體詩與新詩的共同點在於意象創造。而形象思維的過程,就是意象創造和組合的過程。 「塬台虎跳旋風舞,千里黃河鼓面流。阿寶歌中彎九曲,瀑沿壺口落金秋。」筆者這首《陝北情結》,不說陝北漢子在黃土塬上跳舞,而說一群老虎在狂舞;不說鼓聲隆隆,而說黃河在鼓面上奔涌。黃河流過「腰鼓」,又流經阿寶的「信天游」,最終從壺口飛瀉而下,以激情的潑墨化作金秋的壯麗景色。 意象創造的過程,也是虛實互變的過程。古人認為,虛實的變化是藝術技巧的總綱,即所謂的「文章之妙,盡在虛實」。 關於意象是主觀與客觀的同一,黑格爾是這樣說的:「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顯現出來了。」米蘭·昆德拉則根據自己的創作經驗總結道:「抒情性是一種痴醉。人之所以痴醉,是為了跟世界更容易地混為一體。」 對詩歌意象的研究,我們中國古代的詩人和詩論家早就有過精闢見解,但往往用形象思維的語言來表述;而西方詩人和詩論家則習慣用抽象思維的語言來表述。在我看來,是各有所長,殊途同歸。 意象手法也要發展。一些新詩、散文之中,也不乏意象手法的範例,如作家宗璞寫尼亞加拉大瀑布,是「整個的雪原從天上崩落了」,是「崩落了還在奔跑的雪原」,肖復興評價其是迄今描寫尼亞加拉大瀑布最美也最真的意象,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我們應該借鑒眾家之長,在比較中汲取,在嘗試中突破。(作者繫上海市老幹部大學學員)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春花冬雪《對聯創作》獲獎作品選摘(其一)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在瓊談關於小說的創作
※古意·新韻——談金文書法創作
※新銳吟家詩詞創作道路之二:魏新河
※他自學成才,畫了不到5年,就創作出來超逼真的3D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