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速覽:探索慢性瘙癢新療法
07-10
並非所有的瘙癢都可以靠簡單的抓撓或藥物來解決。大約有15%的人遭受著不間斷的長期瘙癢的困擾,而這種瘙癢經常是由疾病或藥物所致,例如,末期癌症患者就時常經受著嚴重的全身瘙癢,這種瘙癢是對嗎啡的反應,正因如此,很多人寧可選擇活在疼痛之中而不使用嗎啡。 現在,研究人員證實,一種來自老鼠的生理激素能夠向脊髓神經元傳遞癢的感覺,之後這種信號再接著被傳遞給大腦。該發現將能夠指導針對由藥物或疾病引起的長期慢性瘙癢的治療。 美國馬里蘭州貝賽斯塔國立口腔與顱面研究所神經科學學家MarkHoon提出,科學家早已知道一種名為TRPV1的感覺神經元細胞能夠探測到皮膚上的發癢物質。但由於TRPV1神經元也能響應熱和痛刺激,因此人們無法清楚地知道該神經元是否唯獨對癢有反應,或者癢是否可能僅是一種低級的痛。Hoon表示,這使得科學家難以開發出只針對癢但並不影響其他感覺系統的治療方法。 為了尋找針對瘙癢特異性的線索,在分析TRPV1細胞分泌出的分子時,Hoon及其同事無意中發現了一小組能夠產生利鈉多肽b(Nppb)的神經元,Nppb是一種能夠管理心臟功能且能夠充當神經遞質的激素。「我們希望弄清這些細胞在做什麼。」Hoon說。 為了找出答案,該研究小組利用基因技術修改了小鼠基因,阻斷了TRPV1細胞產生Nppb,之後向小鼠肩部的皮膚注入了大量的致癢化合物,其中包括組胺——一種與免疫應答相關的炎症分子——和瘧疾藥物氯喹。正常情況下,這些物質能夠讓老鼠不斷地抓癢,但是基因修改過的小鼠在注射後幾乎沒有抓癢,這顯示,產生瘙癢的感覺需要有Nppb,研究人員近日將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上。「基因修改過的小鼠的其他感覺系統似乎沒有受到影響。」Hoon說。接下來,研究人員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脊髓背角上——來自於末梢神經的信號經由這裡傳遞到大腦,研究人員在一組釋放一種名為胃泌素釋放肽(GRP)的分子的神經元里發現了Nppb受體。之前有研究認為,GRP是觸動癢的原始分子。現在,他指出,很顯然首個觸發癢傳遞的是釋放Nppb的TRPV1神經元,而非釋放GRP的細胞,這指出了瘙癢的新「弱點」,並且可以通過研究這個「弱點」發現治療瘙癢的療法。Hoon說:「人們之前並不知道這些細胞。它們甚至從未被想到過。」 但是,對於人類而言,距離產生安全阻斷Nppb活性的新療法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Hoon提到,雖然Nppb阻斷的小鼠擁有正常的壽命,但當研究人員殺死脊髓的受體細胞時,小鼠出現了過早死亡,這表明將這種方法用於人體試驗可能會有危險。另外,研究人員還表示,由於Nppb對心臟、肝臟等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以這種分子為目標消除瘙癢感,否則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該試驗結果依然「非常有說服力,而且很重要」,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子城分校的神經科學家GlennGiesler說。在脊髓層面上破壞癢信號傳遞的療法將是「一種極大的恩惠」,他認為,「至少現在他們有了新的標靶」。這項發現也將有助尋找瘙癢反應環路中的其他相關分子,最終可能找到對濕疹或牛皮癬等慢性瘙癢性疾病的特定療法。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漢譯學術名著
※蔡小蓀 > 學術觀點 四、心細智園 倡審時論治學說治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事學術背景
※高俊波民間奇門遁甲學術
※一鍵輕鬆獲取 「學術論文」,這樣的工具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