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札記:接機
【編者按】本文為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應約而作,《媒體札記》專欄將於4月1日恢復更新。
為昆明「3.01」暴恐殺戮遇害者燃起的「頭七」燭光剛剛熄滅,中國人又遭受了一次接踵而至的巨大悲傷痛楚。
北京時間3月8日凌晨2時40分起,一架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客機與管制中心失去聯繫,包括150餘名中國籍乘客的239人生死未卜,並且,在截至今天上午長達48小時的焦灼等待後,已經接近絕望的家屬們仍然幾乎沒能得到任何百分百確定的關鍵消息——不論是飛機(殘骸)現在所處位置,還是未能發出任何呼救信號的原因。
MH370像是突然之間就從時空中徹底蒸發了。
數年前那部熱播美劇《LOST》里的情節或者外星人之說,畢竟只能是科幻片式的異想天開。流逝的時間,不僅讓機上人員的生命奇蹟變得愈加渺茫,也讓地面守望者的心情焦燥不安。以社交媒體為集散地和加速器,圍繞此事的信息傳播呈現出極其混亂的景象,在過去兩天里,各種信源渠道之間互相否認互相闢謠的場面層出不窮,以致於只要參與過微博微信上的全民討論,無論是一驚一乍的普通用戶,還是理當發布權威消息的媒體賬號,幾乎都被裹挾進了「造謠傳謠」的過程,無一倖免。
倫理:葉公好龍
周六一早8時許,在通過外電陸續接獲馬航宣布的飛機失聯消息,並意識到這有可能成為中國人群體遭遇的最嚴重空難後,搜狐騰訊網易鳳凰的編輯們立刻將MH370失聯的消息推上首頁頭條,代替了原本鐵打不動的兩會專題,稍頃,作為商業門戶「老大哥」的新浪也跟了上來,開始滾動援引由新華社、中新社、央視發布的緊急通報,從《馬航失聯客機未與我國管制部門建立聯絡》到《馬來西亞航空副總裁:我們不知道飛機現在在哪》。
此時,大批原先聚集在人民大會堂門前的記者也已接獲採訪指令,調頭轉向奔往首都機場。在那裡,接機的家屬們原本正興奮地等待著親友理應在6時30分的降落。
但是,正當這場新聞大戰徹底打破周末兼三八婦女節早晨的慵懶氣氛之際,隊伍內部出現了「倒戈嘩變」,令有關記者採訪倫理的爭執在事發之初喧賓奪主。
是@財經網,一個影響力長期位列前茅的媒體賬號,在10時27分,對著奔向T3航站樓的同行背影喊出了一聲:「聽聞大批記者前往北京首都機場要採訪家屬,在此懇請各位記者同胞,按耐住抓獨家的心,等待官方消息,也給家屬空間。此刻他們更需要安靜,不要打擾,不要採訪。」
作為配圖的,是一張由@鳳凰網城市在9分鐘前率先發布的現場圖片,畫面顯示,在警察的攙扶和護衛下,一位女性家屬情緒失控,掩面哭泣。於是,這家門戶本來正在加速發布更多表明現場媒體雲集的照片,當發現同行已將指責火力引向自己一方時,只能自辯:「這個時候大家都很揪心,家屬也需要安慰。鳳凰城市無意搶獨家,只希望一切能安好。也希望其他媒體不要刺激家屬,因為,換誰都一樣。一有準確的消息,我們即時發布。祈福保佑。」
與此同時,作為代表整個門戶發言的@鳳凰網,也試圖以轉發@財經天下周刊留言的方式,緩解正在向自己聚攏而來的壓力:「我們都體會過等待親人消息時的焦慮,請給家屬們以空間,他們需要安靜。」
最大的壓力來自最高喉舌。11時01分,@人民日報發出微倡議《請給家屬們一個安靜空間》:「首都機場啟動馬航失聯應急處置小組,已有馬航人員赴京處理相關事宜,乘客家屬將被安排入住飯店等待消息。針對馬來西亞航班事故,在此懇請各位記者,按耐住抓獨家的心,給家屬空間。此刻他們更需要安靜,不要打擾。」
兩小時後,又以轉發自家高管@許文廣呼籲的方式,再度提醒告誡「不要打擾乘客家屬」:「多問航空公司和有關部門,而不是追問乘客家屬,他們此刻知道的信息不會比你更多。已經有媒體發布大聲痛哭的家屬照片了,一圈照相機和攝像機圍著痛苦萬狀的他們在拍攝。給他們應有的空間和尊嚴,即使你記不住新聞倫理,也應該記得做人的準則。」
很快,這份由@財經網和@人民日報——兩個平時看上去絕非同道中人的媒體賬號——接力發起的新聞倫理呼籲,從@新華視點、@央視新聞、@環球時報等處得到積極響應,@鳳凰網亦跟進轉發。就此,微博微信上掀起了一輪針對「無良記者」、「嗜血媒體」的洶洶來勢。
這其中,那幅呈現一男一女在鏡頭包圍下痛苦憤怒的照片,成為呈堂證供。貼圖為證,@望京網作出鄙視手勢,「求求你們,讓家屬安靜的等消息吧」;@_-冰翼-_也是勃然大怒:「家屬情緒失控,一幫記者衝上去猛拍,你們能積點德嗎,你們現在想讓人家家屬說什麼……你們這些記者能不能考慮下當事人的心情,設身處地的想想,不要再在傷口上撒鹽。」
曹保印的表態尤其值得關注。作為新京報傳媒研究院總監,他的微博留言頗為痛心疾首:「我的媒體同仁們,在報道空難時,你們的職業素養、職業倫理和作為人的起碼同情心哪裡去了?空難發生後,你們將鏡頭對準家屬,圍追堵截,為了自己想得到的無效信息,毫不顧及他們傷心欲絕的感受,你們的行為是可恥的啊!他們的感受還用採訪嗎?請去報道更重要的信息吧,將你們的鏡頭從他們的臉上移開!」
此時,那些正在首都機場把鏡頭對準家屬的記者們,自然無暇反駁。是另一些同樣可以坐而論道的媒體精英,開始為新聞倫理與新聞專業主義之間的平衡一辯。
午後,博客天下雜誌在微博上張貼出其主編石扉客火速寫就的《沒任何理由讓記者不去現場》:「空難事件,出發和到達機場,與空難現場一樣,乃至與遇難者生前空間一樣,都是敬業記者應該抵達的廣義現場。當事人的眼中,家屬的痛苦,和災難過程,災難原因等一樣,本身就是災難的組成部分。遇難者家屬的悲傷,是命運的無常,也是我們作為人類的共同悲傷,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部分,更是追問事件原因與責任最具道義力量的拷問。以最快的速度來揭示信息,儘可能地挖掘隱情,是媒體的天職,也是公眾知情權的天然組成部分。采寫固然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但決無任何理由反對媒體去現場,更無任何理由反對媒體報道災難內容……723動車事件里那篇著名的報道《永不抵達的列車》里,對遇難者個體命運的細膩刻畫與深切同情,更是成為災難公共記憶里無法忘卻的一部分……不要把新聞倫理無限擴大化,不要太苛責媒體,不要把『多事』、『礙事』的帽子隨便戴在媒體頭上,更不要擔心誰來管媒體和記者。中國最不缺的,就是管媒體和記者的人。」
在這篇獲得業界廣泛傳閱的文章開篇處,石扉客提筆便聲明自己同意央視主播李小萌所言「記者現在去機場沒有錯,找想聊的人聊一聊,注意出發點、姿態、距離,慎用鏡頭」,此時,另一位活躍在微博上的央視出鏡記者也加入聲援隊伍。
接著石扉客的話頭,@王志安寫道:「在災難中,人們經歷的痛苦,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部分。乘客的家屬固然需要尊重,但不拍攝不採訪並不意味著就是尊重,因為那樣,他們的聲音就沒辦法為眾人所知。現在,他們的感受,他們的利益訴求,遠比一般圍觀的人重要吧。真正的原則是:沒有不能拍攝的場景,只有不能採取的方法……媒體在很多時候,是一個不受當事人歡迎的角色。這很正常。因為公眾的知情權和當事人之間的隱私保護是相互衝突的。這裡面的邊界是法律,不是當事人的感受。只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內,媒體的採訪權利就應該得到保護,即便有些採訪和拍攝會導致當事人的某些不快。幻想一種沒有情緒衝突的採訪關係是不現實的。」
為了諷刺那些矯枉過正的批評者,這位央視記者還打了個比方:「記者這個工作,就像是廚子,真君子遠庖廚,但也卻遠不了飯食。偽君子們一邊吃著宮保雞丁回鍋肉水煮魚,一遍說著廚子們的不是,『太殘忍了,還有人性么?』一陣打嗝之後,他們就散了。」
雖然並不供職於新聞機構,但學者王曉漁此時亦站在了記者鏡頭的後面,並且指定了更值得指控的對象:「在突發災難面前,媒體應該遵守基本倫理,避免對家屬造成二次傷害。但這不意味著媒體應該缺席,媒體的缺席是對媒體倫理最嚴重的違背。在歷次事件中,傷害家屬情感的不僅有媒體,也包括一家一個工作組的善後模式,讓家屬和家屬隔絕開來,讓家屬和媒體隔絕開來,製造出家屬情緒穩定的景象。」
「每次有事,學界總是有人第一時間跳出來教訓媒體,說輕了是書生之氣,說不好聽就是一種好為人師的過於自負。學界老師們最需要做的,是和業界一起對付信息管制!這才是真正需要你們的勇氣與智識的地方!」——在《沒任何理由讓記者不去現場》一文中,石扉客除了以「7.23」動車事件里那篇著名的報道《永不抵達的列車》為例,強調「對遇難者個體命運的細膩刻畫與深切同情,更是成為災難公共記憶里無法忘卻的一部分」,還不點名地批評了象牙塔里的教授。
從行文看,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教授何鎮飈應該就是被責備的「好為人師」者,他在昆明「3.01」事件當夜所呼籲的「媒體報道恐怖襲擊的倫理與責任」,曾經廣獲響應,成為中國新聞出版報等所讚揚的理性對象。
一周之後,類似的新聞大戰再起硝煙,何教授自然責無旁貸。甚至是比@財經網還早了幾分鐘,他就發出了「請媒體不要採訪接機的親友」的提醒,而後全面闡述理由:「不傷害新聞當事人是媒介倫理,指的是非公眾人物。媒介如果展示親友的焦慮悲傷就是對他們的傷害。記者可以安慰他們,聽他們傾訴,但請不要急於報道。不要二次傷害,公眾沒有了解他們悲傷的所謂『知情權』,不要侵犯個體隱私。再謝。」
所以,當聽聞那些對「書生之氣」的批評,@何鎮飈當即反駁:「每次我一提倫理,就有缺乏專業素養的記者跳出來說是不讓媒體採訪。偷換概念。媒體可以採訪機場、航空公司、政府部門等,不要找借口傷害……記者應該是記錄者,而不是傷害者。如果家屬需要通過媒體發布信息,媒體可以在媒體區等候,而不應該去主動提問打擾。信息發布不是媒體無德的借口。」
其實,比起那些聽到一句「在北京航站樓,一60歲老頭一邊用手帕擦著淚水一邊一拳揍到一個正拿著相機拍他的攝像師臉上」的說法,就大呼「打得好」的圍觀者,學界和業界還是能夠達成一些共識。那就是@王志安的另一段話:「類似空難這種災難,家屬不受媒體記者的近距離打擾,是技術安排內容。比如,設立媒體警戒線,只容許在警戒線外拍攝。(有家屬願意接受你的邀約,私下接受採訪,這是另一回事。)媒體警戒線的設立,是權衡媒介和家屬兩者權利很好的方法。中國的許多事情,是缺乏技術規範,而網民總是喜歡討論宏大問題。」
同持此論的還有@Jonathan測試版。服務於21世紀經濟報道的這位年輕記者,以台灣TVBS的《新聞自律規範》為榜樣,微博嘆息:「突發新聞這行業在中國,現在變得越來越可笑,連最基本的行業守則和標準都建立不起來,每次有爭議,圍觀的、做媒體的、學術界的,只會在微博上叨逼叨叨逼叨,每次吵完誰都不服誰,永遠輪迴下去。國內自恃有節操的媒體,是時候協商建立統一的突發新聞報道準則了,這行之所以爛,是每個從業者只會叨逼叨。」
節操是什麼?真實情況是,對記者圍堵採訪的批評本身就需要依附於那些展現家屬悲痛的畫面來實現,類似《馬航發布會現場:家屬情緒失控險砸記者相機》這樣的報道,更像是借著揭發「嗜血媒體」的機會再「消費」了一回災難。事實上,包括財經網、人民網、鳳凰網在內,這些呼籲「請不要採訪家屬」、「與其舉起鏡頭抓拍家屬痛苦萬分的表情,不如靜候他們身旁,一起祈禱」的媒體,幾乎概莫能外地都將前方記者抓拍到的「家屬痛苦萬分的表情」,展示在了首頁或者專題的醒目位置,能夠在眼部打上馬賽克已經算是仁至義盡。至於微博圍觀者的積極轉發,也只不過應驗了「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
而一些身在前方的記者,也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在新聞倫理和職業衝動之間,他們自有平衡之道。圍觀者爭執不休的當晚22時許,廣州日報就通過微博張貼了自家新入行小記者陳珉穎在麗都酒店二樓雨軒廳家屬區的10小時心情記錄:「我靜靜地混坐在家屬中,用筆和紙默默記錄著,我沒有打擾這些悲傷的家屬們,他們有對話,我就記下來,因為後方一直提醒我要謹守一個新聞人的職業規則,不要用閃光燈拍照,不要給家屬帶來傷害。但後方也要求我用觀察記錄下這些歷史性的時刻,這同樣是一個記者的職責。」
流言:愛恨交集
有關記者採訪倫理的爭論只能算是插曲,很快,在那些陸續出台的家屬故事面前,即便是曾經痛斥「無良媒體」的一些義憤填膺者,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將心情轉換成了感同身受的悲傷。
層出不窮的流言,才是這起客機失聯事件中最標誌性的輿論場特徵。信息傳播之空前混亂,令社交媒體的便捷優勢和無序劣勢均一覽無餘,如果說微博還能夠有一些謠言對沖和自凈機制,那麼,相對封閉的微信簡直成了各種假消息的絕佳溫床。
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這一場充斥著大量不實傳聞的信息傳播過程中,幾乎所有參與過討論的人,包括帶頭呼籲不造謠不傳謠的官方喉舌媒體在內,至少在事發當天,基本上無一遺漏地都報道過事後被否認的消息——如果按他們自己的定義,都參與過「造謠傳謠」。
之所以發生這種「全軍覆沒」的情形,最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搜救前方的消息極其混亂,並且在多個關鍵問題上長時間沒有一錘定音的答案。不管是來自哪個看上去很權威的媒體引述的權威人士說法,似乎下一秒鐘就有可能被另一個看上去也很權威的媒體引述同樣權威的人士所否認。
新華社就很尷尬地陷入了「自打耳光」的境地。
要知道,早在事發當天早晨9時許,@新華視點就帶頭髮出了以下微評,並得到@新華網助力擴散:「在這個讓人焦急不安的時刻,我們更要更加鎮定,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踏實等待最終消息的確認,為航班上的乘客祈福!」
不料,@南都評論跟帖時那句「關於防謠,預防針打多了,也難受啊!」話音剛落,新華社就因為沖入搶新聞的競爭洪流中,而迅速沾上了「造謠」的污點。
11時許,新華社發布快訊,宣布「越南搜救人員發現失聯客機信號」:「越南媒體8日報道說,越南搜救人員當天在越南南部金甌省西南120海里處發現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吉隆坡至北京航班失聯客機信號。」
毫無意外,這條快訊迅速成為人們奔走相告的熱門消息。然而,稍頃,央視即在直播中宣稱「媒體所稱『發現地點』為失聯前最後位置」,與此同時,微博上也流傳著由路透社援引自越南官方的否認消息。@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台更有推測,「新華社可能引用的是越南社交媒體Vnexpress.com的消息」。
但是,緊接著,13時許,@人民日報自己也掉進了陷阱。由其所發布的「越南海軍第五軍區政治處主任竇凱還大校稱,飛機墜落在堅將省土珠島153海里處,是越南馬來領海交界處。越南救援隊已出發」,又被外電證偽:「越南海軍上將NgoVanPhat否認了早前越南國家媒體關於他說過飛機已經墜毀的消息,稱根據失聯飛機的速度和最後已知位置推測,飛機『很可能已經』墜毀在馬來西亞海域,而非越南海域。」
自作孽,不可活。這可是微博上最有「權威」身份的兩大中央喉舌,並且,也是從事發之初就高聲呼籲「不造謠不傳謠」的媒體賬號。於是,對官辦媒體本就存有抗爭意識的民間圍觀者,紛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著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大聲恥笑。像@花總丟了金箍棒這樣的知識精英,更是反覆提醒,面對發生在海外的此等突發事件,還是應該更信賴CNN的消息。
知道你們相信CNN更甚CCTV,也知道你們中的大多數並沒有收看CNN信號的條件。於是,就有好事者靈機一動,隨後編造出了「CNN報道,飛機已確定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北100公里境內墜落,因當地暴雨,當地民眾以為是隕石墜落。目前當地還在下雨,搜救工作堅難展開,初步估計機上全部人員已遇難。據悉首都機場家屬悲傷失控」的消息。
這條有意打上「CNN」標記的偽造消息,同樣是經由微博,被飢不擇食的名人大V和媒體賬號——例如@南都周刊——迅速接納,搖身一變成為了言之鑿鑿的新聞,直至那些全程緊盯CNN屏幕的觀眾大為訝異,出言闢謠。
另一則晚間出現的假新聞,則源自一位來自天涯論壇的用戶,偽托越南通訊社之名,並且,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竇凱還大校又被設定成了發言主角:「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在失聯17個小時後,在北緯065515,東經1033443海域被正在執行搜救任務的菲律賓海事船發現。飛機被發現時機身破損較嚴重,但未解體。機艙大部位於水面以下,僅機尾部露出水面,但少部分乘客和機組人員聚集在機尾部機艙,另有數十位攜帶水上救生器械的乘客漂浮在周圍約一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海面等待救援。越南海軍第五軍區政治處主任竇凱還大校稱,從現場情況來看,人員傷亡程度可能遠遠低於此前的預期,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還不如說,這是一場不可思議的流言盛宴。
此前這些事例,多少可以算作上了外電的「當」,而當天下午14時許,@成都晚報從馬航在京發布會上發回的消息,則無情地暴露了職業缺陷。當時,這個媒體賬號以五個感嘆號的方式高呼「降落」,聲稱「馬航總經理現場講話,航班已證實在越南南寧(音)降落。是『降落』。」
居然還強調了一聲「是『降落』」。
這個事後被證明是理解錯誤的「好消息」,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被拒絕相信,因為,有關MF370降落在「南寧」或者「Nanming」的說法,大概是微博上最早流傳的一個不實消息,源自FACKBOOK和TWITTER等海外社交媒體,但在當天上午10時許就已經被@中國經營報等引述南寧機場管理集團的說法加以否認,午後,法制晚報亦援引中國駐越使館消息,證實網路自發搜索者所言——「越南沒有所傳的Nanming機場」。
更加讓人目瞪口呆的是,認證身份是「波音中國總裁馬愛侖」的@小馬哥愛747,也以一個涉事方高管的身份,變成了添亂者。當天下午15時,他曾經發布英文微博,聲稱「飛機已經找到,波音技術團隊正前往協助調查」,但隨後又刪除此前留言,宣布消息有誤,搜尋仍在進行。
眼見幾乎所有人都被裹挾了進來,感慨也應運而生。痛恨謠言者怒斥參與傳播的媒體和意見領袖,而認為「事出有因」者則強調「動態真實」本就是信息傳播的規律。官員大V@段郎說事即是後一種觀點的支持者:「馬航客機失蹤,網上各種消息滿屏飛,各媒體甚至包括官媒都在不斷出現失誤,繼而又糾正失誤,這說明:對於重大消息,在最終信息尚未確定的情況下,關切之心驅使人們都在紛紛猜測或推理,而這猜測或推理大多與謠言無關,除非真正的愚不可及者,才會採信單一信源來源。當然,故意造謠者除外。」
承認「今日航班失事的錯漏消息滿天飛,實為職業史罕見」之後,媒體人徐一龍亦微博有言:「馬航失聯的消息,已經證明多個消息不實或互相矛盾。你要說都是造謠,肯定不合適,這事本就具備太高的不確定性;你要說,都是正常的,也不合適,肯定有媒體未盡全部努力去證實。互相往對方走走,別苛責媒體,媒體也別放縱自我。」
在當晚通過騰訊大家專欄發表的《專業,專業,專業——災難報道為何謠言泛濫》一文中,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除了為那些正在機場採訪家屬的同行辯解,也重點分析了同行糾結心態:「轉發或者傳播二手資訊不是問題,但是既然是專業媒體,和網友的區別在於,要確保信息的來源。比如,看到別人說是CNN的報道,或者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官網的消息,至少要去這些地方確認一下,一來確保真實,二來別人也可能轉述錯誤。只是,現在大家都有一種心態,只要轉述的時候說清楚來源是哪裡,自己就沒有責任了,於是就有了這樣的文體:根據xx媒體轉述xx媒體轉述xx媒體的報道,當然,還有一些媒體,乾脆把來源省去,顯得好像是自己的一手信息。這是放在所有媒體面前的考驗:誰都想做到又快又准,但是如果要保證準確就會比別人慢,願不願意堅持呢?這確實是很難取捨。CNN在報道波士頓爆炸案的時候,雖然快,但是錯了很多,不但被波士頓警方嘲笑,就連奧巴馬在白宮記者晚宴上,也拿CNN取笑了一番。當然,有些媒體會覺得,這無所謂。」
至於新華社,看上去是另一種「無所謂」的表情,絲毫沒有被「官媒造謠」的陰影籠罩。不僅繼續動用自家微博賬號@新華視點,匯同@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高呼「不造謠不傳謠」,還在次日播發電稿《自媒體時代,請管好你的麥克風!》:「對於各種版本謠言的始作俑者,有的可能是為了給焦急等待的家屬一線希望,有的或許是曲解了各種媒體的報道,有的恐怕只是惡作劇為了趁機『長粉兒』,殊不知這些或有意、或無心的謠言已在不斷攪動家屬們的傷口,一次又一次地傷害著他們。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手中的麥克風不是盾牌。權利與責任是不可分割的,請別肆意發揮自己的想像,使自己成為謠言生成、散播鏈條的一員。莫讓自己善意或惡意的玩笑成為愚弄和傷害他人的利刃。」
在周日所刊社論《關注「失聯」飛機是一場生命的守望》中,新京報也是對「不和諧的音符」給出了批評:「微博和論壇上,不斷出現『發現飛機殘骸』、『機上有人倖存正在海上呼救』等假消息,不論編造、發布這些假消息者動機何在,這樣的行為都是極不道德的,不僅混淆視聽,可能干擾正常搜救,誤導關注事件的人們,更不啻在情緒激動、起伏,正處於最脆弱狀態的機上乘客、機組人員親友傷口上撒一把鹽。」
而和菜頭,則是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中勸告各位「別刷了,都睡吧」:「我理解你的心情,希望儘快得知MH370的下落,否則心裡有這麼件事情連周末都過不好。但是,那麼多人擠在網上刷新,傳播的都是各種毫無意義的垃圾……今天一整天,各種打著「CNN說」、「美聯社報道」、「路透社消息」名頭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泛濫不休。而其內容毫無任何價值,大部分無需求證都知道是假的。你刷了一天,不覺得累么??這裡,讓我告訴你一個異常簡單的判定標準:任何沒有出處Link的消息都是耍流氓。」
財新網亦發表《馬航事件謠言與社交媒體的未來》,由作者伊夫強調「目前大多數傳統媒體的信息生產和發布方式正極大地受到來自社交媒體的挑戰和影響」:「幾乎所有人都在轉發,但只有極少數人真正在事實層面挖掘或求證『新的』有效信息,搭便車的自媒體集體『失語』;社交媒體環境中,新聞消費速度明顯地快於新聞產出速度,對真實有效信息的需求缺口被放大,但滿足這種社交環境饑渴的是謠言;這種需求如何被滿足:是傳統媒體社交化?還是自媒體商業化?也許都不是?適應了年輕讀者口味和互聯網開放精神的聚合類媒體,在專業化的道路上可能會重蹈傳統媒體組織形態的泥潭。」
今天上午又刊出對武漢大學教授瀋陽的採訪記錄,由其分析「飛機失聯緣何謠言迭起」:「謠言傳播的一個原因是信息匱乏,而這種匱乏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滯後」,是由多種方面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國家、語言、距離等各方面障礙。造成信息滯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飛機失聯後的搜救工作是由多國合作完成,並非由一國獨立來做,國際救援效率不高,信息自然無法及時更新……這種滯後所帶來的後果是一種信息『饑渴』,當大眾對信息的渴望達到一定程度時,理智的甄別和判斷能力容易被情緒所干擾,任何首先到達的信息都更容易被「先入為主」地接受,進而傳播。另外,這次事件中信息傳播的參與者來自不同國家和地點,信息發布的時間也有先後,反覆出現信息變異震蕩,信息從不同地點、不同時間點分別開始網狀輻射,在交叉點碰撞,進而相互證明或者相互證偽。可在這一系列『輻射反應』中,並沒有『輻射』以外的信息源作考證參照,導致類似『以偽證偽』或『偽上加偽』的情況出現。」
同樣專註傳播學研究,西南科技大學新聞系教授劉海明則於今晨借環球時報定義《「善意的謠言」是網路急躁症發作》。
文中,首先承認「指望輿論理性並不現實」:「指望在真相缺席的情況下重大突發事件的輿論沒有謠言和傳言,只能是一種善良的願望罷了。縱觀網路上有關失聯航班的信息,除去有限的權威信息,以傳言居多。對於這些傳言,批評的聲音不少,而在我看來,這是輿論的常態寫照。」
而後,又強調這種信息急躁症是「一種不夠健康的文化狀態」:「面對傳言,我們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縮短傳言的生命周期,讓傳言曇花一現。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提升公眾的輿論素養——讓更多人認識到輿論發生、傳播的規律,認識到輿論的非理性特性,懂得輿論在真相出現後很快歸於理性。這也是輿論的自我凈化功能。提升公眾的輿論素養,需要真相、知識和經驗的三位一體。」
再加上網易新聞客戶端《獨家匯總馬航事件中6大不實消息》等報道的提示作用,第一個24小時里流言滿天飛的景象,在周日算是有所降溫,至少,那種由好事者嘩眾取寵創作而成的偽托新聞,只能在微信相對閉塞的朋友圈裡存活。
然而,之所以這起客機失聯事件能夠催生如此之多的謠言,不全是因為「耍流氓」,各種權威信源的互相否定才是根本原因。例如,昨天,就出現了馬來西亞官方內部莫衷一是的說法:先是代交通部長希山慕丁上午宣稱飛機上共有4名疑冒用護照的乘客後;此後,民航局總監阿茲哈魯丁13時左右又澄清其上司的言論,稱只有2名乘客疑冒用護照;而馬航在京工作小組發言人卻又宣稱,目前信息顯示,所有登機乘客的證照信息都是相符的。
審判:錙銖必較
「一有突發事件,就會湧現出一大批嗜血的聖人。他們不關注事件本身,只在乎其他人的的語言、動作,那怕是一個眼神,都可以讓他們站在道德高地批判一番,以此證明自己的存在與重要」——@青媒素的這段感慨,應該既是為記者採訪家屬的正當性辯護,也是在諷刺那些微博上的找茬者。
@床運專家更加不留情面:「關心失聯客機最近情況,是人之常情。滿世界子啊網上找人有哪句話說得不合適,不合時宜,政治不正確,然後趕緊截屏,吆喝示眾,喊打喊殺。這種網上小腳偵緝隊,是變種還是遺傳?」
不知道被打抱不平的對象中,是否包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慶安。這位央視嘉賓因為對外交部部長王毅記者見面會的一段點評,而在過去兩天里受盡辱罵。
當天午後起,@黎津平等微博發言者接力發布一句話式的指控,聲稱周慶安在鏡頭前談及馬航失聯事件時,宣布對於中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現外交能力的機會」。據此,@錢文忠、@雷頤、@導演高曉艦等均齊聲怒斥「豬狗不如」、「一幫畜牲」。
然而,若是回到央視直播時的語境,周慶安應該不需要承擔如此嚴重的罵名。當時,他應主播之邀點評王毅宣布因需處理客機失聯事件而提前結束記者會之事,有以下發言:「其實這也是在外長的記者會之前,考察我們的外交工作的一個非常好的實戰,展現給了各國媒體,因為在這個環節當中呢,我們說中國的的外交是說兩個圍繞,一個圍繞國內的經濟建設,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也是一個檢驗一個在觀察我們的外交工作如何更好地去聯繫去保護中國公民的重要機會。」
如果說周慶安還有一些因為央視背景而在網路輿論場上「躺槍」的冤屈,那麼,@雕爺就更加覺得是被道德審判了。畢竟,這位美食家只是在這兩天沒有停止發布吃喝玩樂的自拍圖片,面對跟帖中的指責,他很有戰鬥精神:「按照道德逼們的邏輯,370航班近三百人失蹤了我就不應談論吃喝,那請問,平均每天中國都有近三百人死於車禍,是每一天噢!生命肯定不分高低貴賤吧?車禍與空難也不應分個高低貴賤吧?問題是我該哪天談論吃喝呢?如果點蠟燭有用的話,我也不是不會呀……世界好些了么?」
而富豪江南春只能在滿屏「不做廣告會死嗎」的斥責聲中,忍氣吞聲自刪微博。怪只怪他的藉機營銷實可謂「不合時宜」——8日上午10時許,他以配發廣告宣傳圖的方式留言:「這年頭,說不準呀。飛機也能失蹤!已通知行政部在yongan100.com上訂100份永安保險最新航意險二百元可保一年飛行,保額1000萬給各大高管,萬一飛機失蹤了,總算對家人有個保障,總不能因為飛機會失蹤就不出差了!」
還有一些是左右派之間的宿怨,因為客機搜救工作的展開而重新滋長。作為《中國不高興》的作者之一,王小東就在微博上有感而發:「一些人大罵,中國的飛機軍艦為什麼還沒有到,美國的第七艦隊如何如何。現在你們知道有第七艦隊的好處了?當初我們提我們也要有第七艦隊怎麼光聽你們罵了?現在知道美帝全球部署的好處了?當初我們提解放軍要走出去怎麼光聽你們罵了?這些事是關聯的懂嗎?」
至於對央視昨晚《新聞聯播》沒將客機失聯事件作為頭條新聞的批評,也貫穿著自由派知識分子對新聞管制的長期反感。
昨晚19時39分,一個名叫「台北廖婉怡」的微博賬號憤憤不平地喊道:「大陸的新聞聯播為什麼不把馬航370救援的新聞放在頭條?有任何的事情比一百多個國民的生命更重要嗎?開會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讓國民有個美好的未來,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當那麼多國民生死未卜,大陸的最重要的電視台只是在新聞結束的時候才說這件事。我真的想不通,想不通。」
當一眾右派轉發者同呼「想不通」之際,@謠言檔案館、@點子正等截屏為證,開始闢謠——不過,嚴格來說,這場闢謠也是「答非所問」,因為被當作澄清證據的,其實是前天晚間的《新聞聯播》。
8日那晚,之所以央視可以用客機失聯消息作為頭條,更多的不是因為事件本身,而是因為新華社已經播發了習近平要求「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和中國公民善後工作」的指示,以及李克強緊急同馬來西亞總理通電話「敦促馬方迅速有力開展馬航失聯客機救援工作」等消息。而到了昨天,沒有了最高指示護駕,即便央視可以動用新聞頻道24小時直播進展,也不能在嚴格按照政治排序確定新聞播報先後位置的《新聞聯播》里打破原則。
祈福:催人淚下
信息洪流中,奔涌著有罪推定的偏見,奔涌著夾雜私貨的宿怨,同時,也奔涌著感同身受的悲傷,奔涌著守望相助的祈福。
外交部長王毅在記者見面會的開場白中就主動提及對馬航客機失聯感到「揪心」,並且為此提前結束答問。習近平和李克強的批示,不僅激勵了各門戶網站用MF370專題替換原先不可動搖的兩會頭條,人民日報和央視也可以藉此在最寶貴的版面和時段里多講一些搜救進展。
儘管對記者採訪家屬的行為產生過一些爭執,但那些悲情講述最終還是征服了眼球和心理防線。事發當天下午,新民晚報、法制晚報等就已經將客機失聯之事推向頭版最顯眼位置,當晚,新浪新聞客戶端的群像描繪——《馬航上的中國乘客》——又廣獲傳閱:「有畫家、有佛教徒;有出生不久的嬰兒,有自由行的老人;有赴泰國遊玩的一家三口;有赴馬看望女友的小伙。願他們,全部安全。」
網路媒體不眠不休,周日一早出版的各地機關報和都市報,亦全情投入。錢江晚報封面用的就是王毅「揪心」二字;重慶時報用整個封面設計了一幅蔚藍大海迎接日出的美好畫面,上書「北京,晴。MH370,等你回家」;北京青年報對著首都機場紅色的MH370告示牌,大問一聲「MH370,你在哪裡?」,並配發頭條評論《每個公民的生命都牽動全體國民的神經》;京華時報在頭版鐫刻著「最小的不到兩歲、最老的79歲」、「80後女孩一家都在飛機上」等細節,並聲淚俱下地「以生命的名義企盼奇蹟」:「海子有句詩,『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20多個小時杳無音訊,讓每個關注這一事件的人都感受生命的可貴。如果可以,給親人發個簡訊、打個電話吧,一聲簡單的問候,蘊藏多少生命的信息。企盼奇蹟,企盼239個鮮活的生命從陽光中歸來。」
對生命寶貴的感懷,在微博上尤以兩段最為催人淚下。
其一來自大V@韓寒:「以前寫過的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有時候,『虛驚一場』這四個字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成語,比起什麼興高采烈,五彩繽紛,一帆風順都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麼叫失去。這些時間來,更覺如此。願悲傷恐懼能夠過去,事外之人更懂珍惜。」
其二源自一個名叫「航空管制銳RAY-ATC」的未認證賬號,因其特殊身份和情真意切,而戳中全民淚點:「馬航370,管制雷達希望看到你。如果聽得到,請保持現有高度直飛目的地。放心,我們為你申請直飛,大家都很樂意讓你們第一落地。航路天氣目前晴朗,目的地北京氣溫5度,有些冷,下機穿厚點。記得抱抱接你們的親友,他們很愛很愛你們。」
總之,在過去三天里,這一架載有150多名同胞的失聯客機,激發了全中國的惻隱之心,匯聚成全中國的悲情守望。
應該說,由@人民日報創作發布的那幅「MH370,全中國都準備接機」祈福圖,也得到了億萬民眾的轉貼認同。但是,當這些中央媒體賬號反覆而密集地將輿論關注導向「默默祈禱」後,還是有一些吐槽在第二天湧現出來,正如@武大瀋陽所吐槽——「官微有三寶:愛心、蠟燭和祈禱」。
鳳凰網今日亦以首頁專題《災難前,心靈雞湯為何惹人厭?》,大加嘲諷:「在這公眾時時關注事件進展的時刻,『權威主流媒體』們除了翻譯了下外國媒體的稿件,並沒有拿出最新的實施進展和專業的分析評論,反而是在無休止的煽情。也許因為信源有限,事件進展的報道不會那麼快,但是,延綿不絕的心靈雞湯還是惹怒了關心這件事的公眾。」
恐怖:疑竇叢生
一周前發生在昆明的「3.01」暴恐事件,給中國輿論刻下了濃重的烙印,盡數顯現在對MH370的討論中。
事實上,從得知客機失聯的第一秒鐘起,互聯網上就湧起了「恐怖襲擊」的聯想。而@央視新聞一個可以視作「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行為,加大了人們的擔憂。
8日午前,這個代表央視的媒體賬號發布乘客名單影印照片,但是,編號84的那位乘客卻被打上了唯一的馬賽克,導致圍觀者紛紛推測此人的名字中很可能隱含著身份嫌疑,或者,更直白一點說,就是新疆維吾爾族人。
然而,同屬央視旗下的@網路新聞聯播卻沒能同步打上馬賽克,兩相對比,果然,那位84號乘客的名字是如此地具有標誌性——買買提江.阿布拉。
且不論@央視新聞的初始動機究竟如何,但這種「欲蓋彌彰」的效果,無疑證明了,即便是在昆明事件後高呼「不要因為一小撮人標籤化整個民族」的官方喉舌,也未免「口惠而實不至」。
中國青年報昨日頭版發表《失聯客機事件:造謠和隱瞞同樣可恥》,便是不點名地提及此節:「信息不明之時,故意隱瞞是可恥的。乘客信息的披露,大可不必對個別乘客的信息加以隱瞞;飛機失聯過程中的種種細節,以及相關方面應急行動的遲緩,都有必要作出解釋。信息越公開,越有助於發現真相,安撫人心。」
雖說,隨著新京報等查證宣布買買提江.阿布拉是一位維族青年畫家,此行是參加藝術代表團赴吉隆坡「中國夢.丹青頌」書畫展,對84號乘客是劫機恐怖分子的猜疑算是漸漸平息。但是,當有乘客冒名使用假護照登機的消息確認,以及美國宣布調查此事是否涉恐怖主義,竊竊私語重新獲得了公開議論的信心。
種種蹊蹺到超出常人理解能力的情形——飛機的最後突然轉向、連最後呼救信號都未能發出、事發三天卻無法找到最後位置,的確助漲了對恐怖主義向中國全面宣戰的推論,微博微信多有推論,長著亞洲人面孔的冒名者當初是通過中國南航預訂機票等線索,均已表明一種可能性,即這架飛機原本是要被劫持開往北京實施恐怖行動。
然而,亦有鎮定者勸告不必大驚小怪,東南亞使用假護照實行偷渡的現象並不罕見,而且,那兩個冒名者的最終航程是經由北京去往歐洲,雖說恐怖行動的可能性確實存在,但現在就直接掛鉤實在過於心急。
在昨日首頁專題《持假護照登上馬航失聯客機說明什麼?》中,騰訊即對此有詳盡分析:「兩個持假護照的人士登上了飛往中國的失聯航班,並且是在敏感的『3.01』昆明暴力恐怖襲擊之後和中國兩會期間,這是否過於巧合,是否有可能是一起恐怖襲擊?目前,各方包括馬來西亞總理均不能排除這種可能。美國有關方面在聽說兩位未登機乘客護照被盜,也引發了涉及恐怖主義的擔憂,正在進行相關調查。據路透社報道,一位美國航空運輸界的前官員,就認為這兩個持假護照的乘客強烈顯示了恐怖襲擊的可能。尤其是在有消息稱飛機檢測安全、天氣晴朗、機師經驗豐富的情況下,很難相信會發生一場無聲無息的意外。然而,要說明這是一場恐怖襲擊同樣不容易,正如航空界人士指出,『一個假護照並不能導致一架飛機憑空消失』。恐怖分子需要足夠的炸藥才能讓飛機瞬間解體,讓機師來不及發出求救信號;而如果是劫持,除非飛行員中有內應,否則也無法想像連求救信號也無法發出。到現在為止,馬航飛機為何失聯,發生了什麼狀況,仍然還是一個謎。」
同樣,由@中國經營報昨天發布,並在微博微信間廣為流傳的一篇《機長對你說》,既部分解答了疑問,也留下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懸疑:
「為何失去聯繫近7小時後,馬航才公布?一架飛機不可能憑空消失,它配有無線電、應答機、發射器等設備與地面保持聯繫。馬航公布的失聯時間,應該是飛機起飛2小時後進入巡航時,也正是一架飛機最平穩的時候。它忽然從二次雷達屏幕上消失,這種情況並不能說代表它出了危險,因為遭遇煙霧也可能突然消失……因此馬航需要做的就是—個個排查,直到凌屬6點追溯到中國,而中國空管局回應說該航班沒有進入管制區,此時才能確定失去聯絡,否則航空公司不可能貿然發布信息引起不必要恐慌。此外,馬航攜帶了7個小時航油也是-個考慮因素。」
「航班已經失聯超40個小時,為何還不能定位?這裡面有很多可能,比如人為關掉應答機讓飛機消失、比如發生墜毀掉入海域等,在進一步信息沒有公布時,任何的猜測都是不負責任的。航空公司宣告墜毀是—件非常嚴謹的工作,在沒有確認看到飛機殘骸前它是不會宣布的,這也是為何馬航至今都表示『沒有證據表示MH370墜毀』。而如果真的發生墜毀,殘骸的搜尋可能持續非常長的時間。在大海里搜尋一架飛機的難度不亞於海底撈針,尤其夜間搜救的難度會加大。註:民航歷史上法航447就是在飛躍大西洋的上空時忽然失蹤,6月1日宣布失蹤,直到6月7日巴西軍方找到了飛機垂尾,並根據編號確認是法航447航班,航空公司才正式宣布飛機墜毀。此時已經過去了超過1400小時。」
「為何飛行員沒有發出求救信號與地面聯絡?原則上,飛行員發出危險信號非常容易,比如在無線電中呼叫MAYDAY(求救信號),或者用應答機發射代碼,7500代表劫機、7700代表緊急狀況。不過911之後FAA提高了飛機的適航標準,飛機的駕駛艙門即使憑藉手槍也無法突破,因此飛行員在沒有發出求救信號後飛機就失蹤,很可能代表著該航班遇見了不可控的突發問題。機組人員忙於去應付這種狀況,乃至沒有發出求救信號的時間,甚至不排除飛機爆炸空中解體的可能。另外我看了事發時間的衛星雲圖,儘管地處熱帶,但當時那片海域的天氣比較『乾淨』,因而排除了熱帶風暴的可能。」
當然,這一切現在都還建立在推論的基礎上。不過,昆明「3.01」事件和MH370失聯已經確確實實地改變了兩會的既定議程,並且有可能,也將改變以習近平親自領導的國安委為抓手的中國大政方針。
財新網今日已刊由胡舒立署名的新世紀周刊社評《反恐大方略》:「針對中國的恐怖主義攻擊與發生在美國的「9·11」事件,具有相似的性質……鑒於『東突』勢力日漸猖獗,中國在安全戰略上,必須採取更為堅定的立場,面對恐怖主義,不退縮,不手軟,依法處置。同時,以負責任的和建設性的態度,與國際社會一道,參與對中亞和中東安全框架的構造,維護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而面對「獨狼」式恐怖分子在新疆出現的可能性,@黃章晉ster另有解析:「中國的恐怖分子與Robert Pape所說的恐怖分子剛好完全相反,他們都是沒有受過教育的,完全邊緣化甚至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的人,都是宗教狂熱分子,並且沒有訴求。中國網格化管理的維穩體制,不太可能出現Robert Pape描述的恐怖分子,因為他們更依賴易被監控的現代通訊工具……他們的信息封閉和落後,使他們不能改進自己的技術……這種手段最低端的恐怖襲擊者,恰恰是社會控制能力強大如中國也難於防範的。」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責編 霍默靜 mojing.huo@ftchinese.com)
推薦閱讀:
※5款2.0+6款5.1!11款高端多媒體音箱
※【奇聞】山西平順:2000餘萬工程被疑「豆腐渣」官員行賄媒體不要報道
※各大媒體誤傳李光耀之死,這是什麼兆頭?
※美國主流媒體對民主的威脅
※2014年,媒體人都在讀什麼?
TAG: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