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誡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告誡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1/00/96/2_1.html
告誡年輕人,別急著買房。
什麼叫按揭?就是把你按住,一層層揭你的皮!
換言之,按揭按揭,就是將你一把按住,然後讓你揭不開鍋。
房子是不動產,不動產是什麼?就是當你有事的時候,它會一動不動,讓你很慘。
白領是什麼?就是領來的工資全部化掉,工資統統白領!
中國作為一個千百年受著「先成家,後立業」的人生模式影響的國度。成家,有一個房子,成為一個婚姻成立的前提!
有人笑談:是中國的丈母娘,逼高了中國房價!
那麼作為一個中國青年,25歲一個成家的年紀。婚房逐漸成為一個主流。買房子的99.99%需要按揭,買房子的90%在25-30歲之間。
根據統計,只有不足5%靠自己的實力,不需要家裡的資助買房。當然還有一些富二代,家裡早在他未出生的時候就為他準備下幾套婚房。
這個大家就不要羨慕了,羨慕下去,只有撞牆死。
為什麼說,普通青年不要著急買房呢?
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問題。誰有房,誰就是有為青年;誰沒有房,誰就是壞孩子。
現在的小妮對年輕人的評價標準大抵如此。
除此之外,青年人誠惶誠恐的買房,主要是被地產商人和媒體洗腦了——現在不買,以後還會漲,房價永遠比工資漲的快;現在不買,恐怕以後再也買不起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案例一】在70年代,電話剛剛興起的時候,就有輿論稱: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富裕人群的象徵,是身份的標誌。
那時候有一部電話,可以被神化到領導「部門經理」的層次。所以,在上海即使安一部電話5000多,也有很多人排隊去買。圖的啥? 身份、面子、潮流!
【案例二】結婚三大件。即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在80年代,結婚時的「三大件」就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到了90年代「三大件」水漲船高了,更新成電腦、空調和摩托車。
如今,結婚「三大件」被默認成「三大子」,即「房子、車子、票子」。
每一個時代的商品大發展,都隨著輿論的引導。不引導誰去拚命買彩電、洗衣機,這些海量生產的產品賣給誰呢?
這些企業怎麼發展,國家怎麼增加GDP,大家想過沒有。昔日昂貴的電話、冰箱、彩電,現在說來是不是不值得一提呢?
這裡面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的?
當整個國家在渴求一樣東西的時候,這個東西在一段時間內是稀缺的,大家爭搶,就有商人湧入這個行業,就有投機倒把的人炒這個東西。
70年代,自行車可是大件,誰有誰是NB人物,現在誰還買不起自行車?
那時候就是買不起,有人囤自行車謀取暴利,現在誰囤積自行車啊!
現代人開始囤什麼?房子呀。
國家大力發展房地產,現在輿論是結婚必需有房子。大家都在搶這個東西,媒體也在炒作「房子稀缺論」。於是,房子價格有漲了,一個月漲幾百上千。
從經濟學角度講:當需求被激發出來的時候,一段時間內,房子會瘋狂上漲,加上中間投機商的炒作,房價更是非理性的上漲。更多人的資金、熱錢,湧入這個行業,去瘋狂的買地蓋房子。自營經濟一年賺的錢還沒有一個樓盤一個月賺的多呢!於是個個瘋了一樣湧入地產圈。
做麵粉的、賣魚的、做鞋的、搗鼓蔬菜的,都湧入這個行業,瘋狂地買地,瘋狂地建房。
這樣就有一個問題:大家都在建房子,有錢人都在囤房子。
當房子的總量超過購房者的需求量時,結果會怎樣?
就成了廉價商品了!
現在全國有多少套房子?未來5年又會建多少套房子?現在社會獨生子女很多,再過10年最簡單的估計:孩子父母一套房,老婆父母一套房,小2口還有1套房。
再過10年,雙方父母去世,這樣一家就3套房了。
再過10年,這個父母還會為孩子再買套房嗎?
到時候房子還會永遠上漲嗎?
大家都有房子住了,買房子的人沒有了,房子賣給鬼去吧。
所以說:房子永遠上漲論,是絕對謊謬的。
推薦閱讀:
※《卧談會有趣》解鎖95後綜藝新姿勢,一檔電視綜藝怎麼打破年輕人結界?
※浙江這種癌發病率猛增,多發於年輕人!有件事你必須要做...
※青椒的路
※兒童和年輕人也可能患上青光眼
※兩岸關係惡化,是年輕人放棄民進黨的主因之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