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940期:太極拳的內勁和練法

作者/安在峰⊙ 編輯/張宏婉

導讀:內勁是太極拳的核心要素,它是「能量」和「精神」的結合,具體說是身體內部在意念的支配下由中樞神經指揮身體各部骨骼肌運動肌運動時產生的能力。


太極拳的內勁和練法

太極拳的功夫深淺主要由「內勁」來體現。道家將其稱為「炁」。其實,太極拳的內勁是指以「調心」、「調息」、「調身」為主要形式修鍊出的、以氣為主要載體的,全身骨節靈活、經絡暢通、心意貫穿而獲得的一種能隨意轉換方向、變化大小的勁力。它主要表現在沉重性、整體性、圓活性、爆發性、滲透性五個方面。

—、太極拳內勁的沉重性

沉,不僅為沉氣。在練拳時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全身各部位有向下沉墜之感;做動作時,氣貫末梢,上肢貫到手指尖,下肢貫到腳趾;動作結束時,腰胯鬆開,向下貫氣,使內氣入地。沉,還要表現出沉重。在動作時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後,有左必有右。當動作向里合時,有較強的對撐的力相互排斥;當動作向外分時,有較強的對拉勁的感覺;動作一划就像在水裡游泳,能感覺到空氣對身體有較強的阻力,顯得特別沉重。對空氣的阻力感越大,功力就越強。由此來看,練出太極拳內勁的關鍵是掌握觸摸到空氣的阻力的能力。

怎樣才能在練太極拳時摸到空氣阻力呢?

—是要松。

松,即是意松體松,內外皆松,四肢百骸、五臟六賄、肌膚骨節、周身都要鬆開。一動一虛實,一動一鬆柔,松而不懈,剛柔相濟,用意不用力。這種用意不用力的松就是在意念指導下實現的人體的自然狀態,以使內氣更加通暢,勁路和順,減少勁力傳遞時的阻力。

二是要靜。

靜就是在練習太極拳時做到心靜、意靜、神靜。外靜要排除一切干擾,於世事不見,聽而不聞,神不外弛,意念貫注,專心致志。內靜則神氣內守,意導形隨,氣隨形走,意氣力合。

三是要柔。

太極拳上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柔而不軟,剛而不硬,掤而不架,松而不散,其質如水。練拳時動作要柔和,如春風楊柳,似行雲流水,動如棉里裏鐵,屈伸輕靈柔緩,從容、安舒、柔和。

四是要緩。

緩即緩慢。練習太極拳不應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間,而應注重意、氣、形、神的完整統順其自然,宜慢不宜快。只有慢練,才能做到以意行氣,內外合心息相依,神氣相合,呼吸深長,氣沉丹田,柔順沉著,悠緩流暢,完整一氣。

二、太極拳內勁的整體性

整,就是「渾圓一體」。它的表現形式為「長沉整滿」。長——勁大於形,不能破象;沉——松腰落胯,虛領頂勁;整——內外合一,無微不至;滿——氣血鼓盪,充實膨脹。

練太極拳怎樣才能做到勁整呢?

一要相合。

練習太極拳動作要上下相合、左右相隨、內外相應。外,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內,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眼身法步一致,神形意氣功相合。開合自然流暢,全身協調和合,周身之勁練成一家。

二要去僵。

放鬆是整勁的前提,極柔軟然後能夠極堅剛。只有充分放鬆,肌膚骨節處處鬆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抗肌的作用力,去掉全身之僵勁,才能夠發出整勁。

三要氣沉丹田。

整勁必須結合意念和內氣,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做到意到、氣到、勁到。發力時全身之氣收歸丹田,然後意念一動,丹田之氣如火山噴發,在腰的帶動下引領全身節節貫串,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完整一氣。整勁的本質是內氣的充盈和發散,內氣質量越高,整勁的威力也就越大。

四要渾圓。

練太極拳時要細心體會空氣對身體產生的向前、向後、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及更多方向的阻力,以形成渾圓整勁。

三、太極拳內勁的圓活性

活,首先表現為內氣在身體內運轉方向可隨人體姿態的變化、意識的引導、內氣的轉換而不斷變化,有長有短、有急有緩、有柔有剛、彈抖柔韌、由韌而彈、渾厚雄悍、不易捉摸之妙。正如《十三勢行功要解》里所講: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其次,內勁圓活性源於經脈中所行之氣血的圓活性。人體的氣血之運行連綿不斷、步步深入、圓活靈巧,內勁也是如此圓活靈巧,並有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之長。雖然其外示安逸,內則圓活而生剛強,富有精神和能量。其三,表現為靈活多變,速度、方向、大小和作用點可因敵而變,可快慢、可輕重、可剛柔、可虛實、可忽隱忽現,變幻莫測,來去無蹤。正如陳鑫說「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轉接靈敏,緩急相將。高擎低取,如願相償,不滯於跡,不涉於虛,至誠運動,擒縱有餘,天機活潑,浩氣流行。」

練太極拳如何才能使內勁圓活靈巧呢?

—要做到「虛領頂勁」。

「虛領頂勁」就是在練太極拳時要求頭部自然上領,不能低頭、側偏、仰臉。陳鑫在《太極拳圖說》中說「下頜微收,頂精自然領起」「一失頂勁,四肢若無所附,且無精神」。

二要「沉肩墜肘」。

「沉肩」首須放鬆兩肩關節,不使其聳起;進而以意識舒展肩部肌肉和韌帶,使兩肩向下沉墜,同時微微向前合抱(即微前扣)。「墜肘」是肘尖常有下垂之意,除肘部須高於或平於肩部的動作外,肘尖都應垂朝下方。

三要「含胸拔背」。

胸部略微往裡凹就是「含胸」;此時的背部是自然往外凸的,形成圓弧狀,這就是「拔背」。

四要「收腹斂臀」。

「收腹斂臀」即命門後開,只須尾閭內收(尾骨前翹對鼻尖)就可以做到。

五要「松胯圓襠」。

胯是骨盆與髖關節連接處。太極拳從起勢之後到收勢之前,下肢始終處於半蹲狀態。兩胯在向下沉塌的同時做到充分放鬆,可以保證演練時正確身形的形成;可以降低重心,促使下盤穩固;可以使下肢靈,步法變換自如。「圓襠」是指下肢在做各種步形時襠部要成圓弧形,既不能收夾,又不能有意張開,收之則緊,張之則散,要使襠部開張適度,成適當撐圓狀態。兩膝微向里扣,與腳尖成一個方向。會陰處微微上提,加上腰胯松沉、臀部收斂,使會陰穴與百會穴上下對應,意氣貫通。

六要「身形圓滿」。

周身掤勁,一身如球,合應太極之象。即球即圓,即圓即轉,即轉即活,圓則活。練太極拳時每一動作無論是開合虛實還是起落,旋轉運動軌跡都是由弧線構成的。正所謂「妙手—著—太極」指的是一有動作就打一圓圈。這一個圓圈當中,應該含有陰陽兩種力量,應有柔有剛、有虛有實,剛柔相濟,虛實滲透。畫圓要盡量輕,以慢練為好,日久漸趨於柔。然後要不斷用意加力度,意導內力潛轉,使內氣運行,求渾圓掤勁。掤勁表現為「外似棉花,內如鋼」像和成的麵糰,既有柔剛,又有彈性。

四、太極拳內勁的爆發性

太極拳內勁的爆發性表現形式為:堵——在對方勁已出還未到時,迅速發力堵住對方的勁;吐——引進落空,先吃掉對方的勁,趁對方回撤時跟上髮長勁,噴射發力。此兩勁均為爆發力,必須冷、快、脆。

怎樣才能練出太極拳內勁的爆發性呢?

一要身備五弓。

身備五弓不僅能使動作圓活,而且可以收發、吞吐自如,能更好地吞化卸掉外來之力,還能為發放吐勁儲藏能量,為爆發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練太極拳時要求頭項上領、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收腹斂臀、松胯圓襠、屈膝鑽足,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身備五弓。

二要腳下生根。

水無源易涸,樹無根易枯,勁無根不宏。勁的根源就在腳下,因而爆發力生於腳下,發力過程是「勁 始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而行於手」只有這種始於足達於手的全身之勁才是整勁,只有整勁才是最宏大的勁。練太極拳有「太極拳不動手」之說,因為只動手那是局部發力,而不是整體力。練太極拳一定要一動無有不動,要全身皆動,勁從腳下使。

三要力點集中。

力點集中是說在練太極拳時面前無人似有人,每個動作都要有明確的假想目標,全身之力要全部集中在主攻之部位上,使勁力從主攻部位如火山噴發向外吐出,通過長期訓練使勁力集中於一點,這樣發出的力自然就有強大的爆發性。

四要發力快速。

快速發力必須身體放鬆。放鬆可使力不被對抗肌的緊張而消耗減弱或受阻,能使周身之力在瞬間達到著力點,集全身之力於一點。因而練習太極拳時要求「不用力」。發爆發力前,身體五弓收縮里合,將勁儲足;發力時,身體五弓突然舒展張開,使儲存的全身之力瞬間從力點噴發出來。只有這樣發出的勁才能用時最短,速度最快,威力才最大。

五、太極拳內勁的滲透性

滲透勁能使力量更深入地接觸並作用於目標。它的表現形式為動短、意遠、勁長,入里透內,其剛無比,無堅不摧。

怎樣練習才能發出太極拳具有滲透性的內勁呢?

—是動作要纏綿。

練習太極拳時要力求做到剛柔相濟,還要均勻完整,時時處處不斷勁,這樣就做到了纏綿。

要做到動作纏綿,就要在動作連貫、協調、圓活的基礎上掌握運勁的規律。動作起來,要以腳為根,以腰為樞紐,周身完整一氣,腰部的旋轉和腿的屈伸、腳的下蹬或外撇里扣、身體重心的移動配合一致。

二是運勁要隱蔽。

隱蔽之勁是一種暗勁,也是內勁的一種。練習這種暗勁的關鍵,一方面要集中精神,同時指導氣和關節緊密結合起來。中醫很重視關節腔,關節腔是神氣遊行之室,是神和氣休停的地方。在那裡充充氣,把氣注到關節腔里溶潤關節囊和周圍的韌帶,這對氣在關節處的流通非常有利。因而練習太極拳的關鍵是要把肌腱、韌帶、關節囊、盤膜、膜絡的氣都充實起來。另一方面要加強體察。體察時身體放鬆、精神集中,細心體會動作時的空氣阻力的沉重感,先時可能感覺不到空氣的阻力,後來感覺會時有時無,再練感覺就會始終有,並越來越強,當強至難以動彈而不能突破時,則渾圓內勁形成,當練至突破渾圓時,這時的內勁則威力無比。這種內勁暗中涌動,其外在表現不甚明顯,因而稱為暗勁。

三是意念要強化。

練習太極拳自始至終要求思想集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勁力運用方面,做到「意動身隨」、「意到勁到」意念活動能動地引導動作,使動作更準確、勁力體現得更充分。

意念引導勁力,勁力產生運動。太極拳要求「先在心,後在身」勢換勁連,勁換意連。意念的變化要表現在動作和勁力上,這樣長期練習就能使意念強化,意念強,自然內勁就強。

四是勁力要長遠。

太極拳勁力除要求剛柔相濟外,還要求均勻完整、連綿長遠,時時處處不斷勁,勁力不中斷、不停頓、不脫節、不突變。要使勁力綿綿不斷,就要在動作連貫、協調、圓活的基礎上掌握用力規律。為了防止斷勁,在動作中要走曲線,轉圓弧,上肢的屈伸盡量與臂部的旋轉相結合,以利於勁力的連貫和更加遠長。每做一個完整發勁,都要將勁引向遠方,盡量從力點的稍端向外吐盡,以放長擊遠。

五是要蓄而後發。

意、氣是太極拳的靈魂,外動源於內動。滲透性的內勁必須結合意念和內氣,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做到意到氣到勁到。合為蓄,開為發。勁想發得透,先要蓄得足。全身之氣收歸丹田,然後意念一動,丹田之氣如火山噴發,腳下一蹬、而腿、而腰、而背、而肩、而臂、而手節節貫串,完整一氣,從手指將力向遠方吐出。整個動作不只是靠手發力,也不是僅用肌肉的力量,而是靠內氣,靠腳蹬腰領肩催手吐。這樣發出的勁動作幅度雖小,但意遠勁長,運用時挨著何處何處化,挨著何處何處擊,渾身上下都是手,處處都可打人,可以入里透內、堅剛無比。

[本文來自《少林與太極》2017年4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丁酉雞年四月初三940期

推薦閱讀:

太極拳的手法
太極練習
李雅軒先生「大松大軟」太極修練秘訣(一)
「力由脊發」話太極---李秒豐
羊之君子的文件夾【太極知識】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