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人對住房的心理

過去一年時間,北京的房價翻了一倍多,全國70個城市房價漲幅達到11.7%。高房價成了社會輿論攻擊的焦點,政府也不斷出台各種抑制房價的政策,對地產開發商和二套房、三套房購買者進行限制。瘋漲的房價,似乎成了當前最緊迫的民生問題,彷彿它已經開始禍國殃民了。

但是,房價上漲又真的讓老百姓無法生活了嗎?政府真的那麼擔心房價上漲嗎?我們並不這麼認為,之所以這麼看,是因為以下幾個觀點。

首先,中國目前的情況是大部分人擁有自己的房子,不管是自己買的房子,還是通過房改分的,或者繼承而來……總之,有房的人占多數,沒房的人佔少數。而那些少數人中的大部分,都是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通過租房同樣可以解決住的問題。所以,高房價帶來的直接問題,並不是讓大多數人沒有房子住,而是提高了人們改善和投資住房的門檻。

其次,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而言,擁有自己的住房本來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當然我們承認,當前的高房價使普通的年輕人在人到中年時,還很難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這比起那些還沒畢業就由父母買好了房的富二代、官二代,的確不公平。但只要對住房的要求不是太高,擁有自己的房子也未必那麼難,無非是房子更小更遠些,自己更努力更節省些。

第三,高房價其實是一個局部問題,而不是全國、全社會的問題。雖然北京這樣的中心城市,房屋每平方米均價已經突破了2.5萬元,但在很多二、三線城市以及縣城、小城鎮,房價並未高到人們無力購買的地步。不少省會城市目前的房價也就每平方米4000~6000元,購買一個70平方米的兩居室,總價也不過40來萬,這應該不算高不可攀。

第四,政府並不真的希望房地產價格降下來。各級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還非常之高,如果房價下降,土地賣不出價,將直接影響政府收入。同時,銀行系統很大一部分利潤源於房地產貸款,一旦房價下跌導致購房者斷供,壞賬風險誰都擔當不起。另外,房地產的財富效應吸引了大量投資,並帶動上下游產業增長,一旦房地產投資減速,就沒了GDP,沒了稅源。

第五,房價上漲雖然是財富泡沫,但擁有房子的絕大部分人,都是這個泡沫的受益者。房價上漲的過程也是把平民變成百萬富翁的過程,各級政府都在說要「增加人民財產性收入」,房價一漲,財產性收入不就增加了嗎?

既然如此,為何對高房價的抱怨會成為全社會的問題呢?這些抱怨又有多少在真實地反映社會矛盾呢?

沒房子的人抱怨很實在。按目前北京的房價計算,如果希望住在市區,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大約要200萬元,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講確實是很大一筆錢。無論是首付還是月供數,多數人都負擔不起。就算是月收入萬元以上的中產階層,也難以承受,所以說「高房價消滅中產階級」並非虛言。

沒有房子並不等於沒房子住。目前房屋租售比高得離譜,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給無房者提供了福利。在北京,每月花2000~3000元便可租一套價值不菲的兩居室,這有什麼不能接受呢?單純從居住角度上看,自有房和租來的房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

和一位正在租房的朋友聊天時,談到該不該買房的問題,他說還是該買,原因在於,買了房就能享受到房價的增值。你看,還是希望房子漲,有這種心態,就算房價跌下來,又會再被推上去。

有房者的抱怨,更多是對沒有趕上房價財富這班車的懊悔,是對在炒房中大發其財者的羨慕。我們身邊不少人,去年還拿著錢在投資股市還是房市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最後那些把錢擱在股市裡的人們,一年下來收穫寥寥,而房價卻漲了一倍。這些人對高房價的抱怨並不真實,如果他們真買了房,就會成為房價瘋漲的擁躉者。

那些有住房改善需求的人,本打算攢了錢後換套更大的房子來提升居住條件,結果房價上漲計劃落空,或者說,實現起來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但是,需求對比起需要,往往是一種無限美好的願望:住進兩居室想換三居室,有了三居室想換四居室,真有了四居室,就會希望再來一套別墅。需求無限卻指望房價不漲,不現實。

當然,還有一群有房者,高房價給他們帶來的不是資產增值,而是無情的傷害。他們是那些因「公共利益」被拆遷的人,攀升的地價讓他們不幸成了地產商眼中的魚肉,在房產暴利的推土機面前,他們這些血肉之軀的抗爭顯得脆弱無力。

多數人對高房價的抱怨,不是因為沒房子住而被逼露宿街頭,而是對房價暴漲中貧富差距加大的不滿,對政府主導的房地產利益分配不公的憤恨,對收入增長能否與房價匹配的迷茫,和對地產泡沫將引發經濟動蕩的擔憂。

在中心城市,房價已經高到與普通百姓沒關係的地步,它成了富貴階層的擊鼓傳花遊戲,成了與暴炒垃圾股一樣的賭博,你玩得起就參與,玩不起,就權當是看一場戲,但既然是戲,就總會有散場的時候。

推薦閱讀:

心理測試:你渴望的家庭生活模式,竟然是這樣子!
【心理健康】警惕你身邊的「黑暗人格者」
讀過這篇消費心理學的銷售員,業績都翻了五倍,十倍,二十倍
擁有第一輛車時你多大?
睜著眼睛說瞎話,強行詭辯的人是怎樣的心態?

TAG:心理 | 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