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 | 孩子入園,真正焦慮的到底是誰?
全國各地的幼兒園陸續開放,又一大波小萌寶不是已經入園,就是在入園的路上。年度災難大戲——《入園》正在媽媽們的朋友圈滾動熱映。孩子們各種聲嘶力竭的「哭戲」,媽媽們一步三回首的「搶鏡」,各種虐心各種難分難捨啊有木有!
看到很多父母因為孩子入園而表現出的擔憂,我禁不住想問,關於入園,真正焦慮的到底是誰?擔心Ta在幼兒園不會好好吃飯、喝水,擔心Ta午睡起床會尿褲子,甚至頭腦中不斷湧現Ta被人欺負時候的委屈表情。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該放手了!
第一、寶寶第一次正式告別爸媽,面對一個非常陌生的環境,做著不熟悉的事情,恐懼和不適應在所難免。你該做的不是情感泛濫式的擔憂,而是使用正確的方法消除孩子的疑慮。
第二、寶寶入園的情緒反應也受到家庭教育影響。寶寶對父母的依戀程度、寶寶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能力……這些都是長期家庭教育的結果。父母為孩子事事操碎了心,其實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權利。
第三、養育孩子本就是一個與孩子漸行漸遠的過程,無可避免!父母也需要去適應孩子間歇性的離開自己、不需要自己。有句話很經典,「不帶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在入園這個問題上,這也是對待孩子的最好方法。
可是你知道嗎?外國的孩子入園焦慮少,也沒有那麼大的不安和恐懼!外國的父母究竟是怎麼幫助孩子克服的?說個小故事:
美國有一位名叫丹﹒桑塔特的父親,他的兒子要上幼兒園的前一天也有一些焦慮,「其他小朋友會是什麼樣呢」「他們會喜歡我嗎」「我要怎麼樣才能交到自己的朋友呢」。為了撫平兒子的擔憂和恐懼,桑塔特為兒子創作了一個特別的童話故事,鼓勵他勇敢的去找朋友。而這個故事也因此成為了感動全美千萬家庭的凱迪克金獎作品——《小白找朋友》。
不得不說,外國的父母對孩子的呵護觀念和我們一般的家長有所不同。
就像那位叫桑塔特的父親一樣,美國人非常重視培養孩子勇敢和堅韌的性格,他們認為勇氣是一個人主動進取的動力,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便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各種自己能做的事:與鄰居小朋友一起玩,自己吃飯、穿脫衣服,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等等。
而在紐西蘭的教育中,父母則特別重視兒童在與他人、環境的互動與交往中學習。家長經常帶孩子走出去,到公園遊戲,到海邊游泳,到運動場踢球,到小朋友家參加生日派對……很少在家看電視。家長花錢培養孩子「頑皮」,而這種「頑皮」恰恰使孩子活潑開朗、不怯生。
又如日本家庭教育特別重視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他們認為孩子能順利結交新朋友,要求自己進餐,標誌著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嚮往,完全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
擔心孩子無可厚非,但真正能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的還是勇敢、堅毅的品質。當我們在朋友圈刷屏難捨難分的入園情節,心疼、難過之餘,請理性思考一下,關於入園,真正焦慮的究竟是誰!
想了解更多育兒熱點話題或者專家視頻,請下載樂睿豆角APP把。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下載頁面,又或者長安指紋掃描一下二維碼下載。
第一步:
掃描二維碼,跳轉到當前下載界面,根據需求進行選擇下載。
第二步;
演示賬號:
如需帳號密碼請聯繫公眾平台客服人員,或者撥打4008838835
第三步:
選擇你想使用的功能模塊,以共育成長為例:
第五步:
可以隨時隨地的在線觀看專家講座、優秀繪本、優質教案等。
推薦閱讀:
※孩子「鬧情緒」,父母這樣做就對了
※南科大實驗二年級的孩子們眼中的美麗中國!
※圍棋教程:圍棋利於孩子感悟
※孩子應知道的10句「保命」金言
※怎樣從八字上看出某個女孩子是水性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