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山水的「工匠精神」
何為「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寧靜致遠,精緻精細、執著專一。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
許欽松 資料圖片
作為知名山水畫家,許欽松對於山水畫從過去向現代的轉型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特別是在打造山河氣象方面、人與自然關係方面,都有他不同於傳統山水畫的觀點。而這些思考、這些觀點,也都熔鑄於他多年來對創作如同工匠般的打磨之中。在5月22日舉辦的許欽松山水畫展暨當代中國山水畫的現代價值建構專題研討會上,社會熱點話題「工匠精神」成為關鍵詞之一。
層層疊疊的勞作創造非概念化的山水
藝術家蔡楓注意到,許欽松作品中有著「層層疊疊的勞作」。他說,在許欽松的畫作中,經常可以看到淡墨層層疊疊,而且痕迹疊痕迹,「這種層層疊疊的勞作其實是一個無比重要的問題,可見其在畫畫的時候投入了巨大的勞動」。另一方面,這種勞作還體現在遠行上,也就是回到大山大水中去寫生。
「現在很多畫家在空調房、在豪宅里畫山水,跟真正意義上的山水是有距離的。勤勞作業對畫畫來說是多麼重要呀,如果一個畫家不是辛勞的作業,沒有手工精神、石匠精神那將會是什麼樣的情況?『不忘田園勤作業,且憑書畫慰勞人。』我想到另外一層意思,『勞人』其實就是畫家自己,他通過勞作,把身體借給這個世界、借給大地,而大地給他回報,這個勞者也得到了收穫。」蔡楓闡釋說。
潘天壽紀念館館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陳永怡認為,從許欽松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視寫生,全國各地跑,「寫生是保證山水不概念化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筆墨創新對山水畫來講是很重要的,通過寫生,當代的山水畫家在筆墨上有所創新,你的表現技法才有可能獲得突破」。
廣東省美協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永向大家透露的一個細節印證了「各地跑」的重要性:曾經,許欽松想通過自己的形式表達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反思,但如何入手,一直沒有找到切入點。直到有一次,他去尼泊爾,當飛機低空飛行時,他看到了下面的大自然,一下子就有了一種非常豁然的感覺,找到了他表達人與自然或者說人應該怎樣尊重自然的方式和切入點。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許欽松的作品開始發生明顯的改變。「因為在這之前許欽松的很多作品都是很溫情的,直到經由這樣的過程觸發了以後,從此作品完全從大的氣象入手。他的作品面貌根源於此,也讓我們看到,他畫的山水表達出來的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王永說。
注重細節詮釋「工匠精神」的個人屬性
大氣、磅礴、溫潤、鮮活,欣賞過許欽松作品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美術系教授王端延將其歸納為風景化的山水,同時認為這種大氣是建立在對每個細節、每個局部都不放棄,精心製作的基礎上的。
「中國一百多年來的文化史就是一部中西結合、本土文化西化和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過程。」王端延說,山水和風景看起來有名詞上的不同,但是更大的差異是反映著兩種不同的行為方式———中國山水畫本質是寫意精神,「意」是為了達到某種既定的目的而主觀表現的心理狀態。現在,中國很多山水畫往往注重大概,遠看挺好,但是細節不耐看,許欽松的山水畫幾乎沒有敷衍、倉促的作品,每一件成熟度都很高。「許欽松這種事無巨細的風格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是比較少有的,尤其是在現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大家都追求快,但是速成的東西跟精心製作的總是有差異,所以從這點來講就體現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注重細節。」他說。
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李曉峰看來,「工匠精神」還有著雙重屬性,除了工匠自身的自律、自珍、堅守,以及對技藝上的一種痴迷外,還要關注到「工匠精神」的另外一種屬性,也就是個人化,個體強大的力量。在這個意義上,百工皆聖人,工匠比聖人。」李曉峰說:「我倒更願意從更平實的角度理解許欽松山水畫的組織結構,因為從其個人經歷而言,他有著卓越的組織能力,對畫面的駕馭組織結構,也許是當下山水畫變革的一條路徑、一種表達,因為這個更真實,我們對山水的理解不是虛偽的,而應該是直率的。」(房超)
推薦閱讀:
※匠作 I 銀壺 【銀匠-打磨】
※還將依雲看成高逼格,你就錯了
※用工匠精神寫小說
※他是網友眼中的「魯班七號」,60歲時打造了驚艷世界的微縮天壇
※戲說「船藝」——大國航海工匠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