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菲國佛教開山——性願法師年譜  附人間仙境

原文地址:菲國佛教開山——性願法師年譜附人間仙境作者: 墨禪道元人間仙境

菲國佛教開山——性願法師年譜內容提要:本文以編年體的形式,記錄了譜主從一名南安農家子弟,接受佛化家庭影響、皈依佛門。再從一位普通僧人,成長為廈門南普陀寺監院、代理方丈。又受請赴菲律賓弘法辦道,從馬尼拉信願寺住持,成長為「開山菲國,飲譽南洋」的中國高僧。  關鍵詞:佛化家庭為教禮賢大乘佛教西方凈土  作者簡介:秦啟明,江蘇常熟人,蘇州電台編輯。  1889年(己丑)一歲  性願法師,4月14日(夏曆3月15日巳時),出生於福建南安縣石井鄉(原名十四部華峰鄉)古山村一洪姓人家。取名水雲。父名朝鳴(字飛鳳),母黃善順。父母業農,淳樸忠厚,勤於耕作,家道小康。祖輩宿植善根,世代沐佛深恩,「七祖均超登凈土,一身披剃脫塵埃」。(甥女真丹《挽性願法師生西》)舉家禮佛誦經,篤信佛教。正是由於佛化家庭熏染,因而自幼性格內向,心地善良。  南安石井乃風景秀美的濱海之鄉,山川磅礴,靈氣獨鍾,千百年來,人才迭出。前臨浪濤澎湃、百舸爭流的閩海,碧波萬頃,一望無際;後依戴雲支脈的鴻漸山,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山中有古剎水泊庵,流泉淙淙。當年因有名士於鴻漸山讀書,故此山又名楊子山。宋代理學家朱熹曾於水泊庵前設席講學,弘揚程朱理學。石井背山面海的地理條件孕育了許多優秀人才,比如300年前,即有開拓台灣海疆的民族英雄鄭成功。300年後,又有開拓菲律賓佛教的本譜傳主——性願法師。  1894年(甲午)六歲  在父母的慈心撫育下,自幼聰穎好學,善於記憶。每當村塾傳出朗朗書聲,便能脫口跟誦;能記特徵,分辨路程。如一次外出,獨自遠行二十餘里竟未迷途,村人奇之,舉家深寄期望。  1895年(乙未)七歲  在佛化家庭的潛移默化下,開始崇尚佛教,隨同家人持齋禮佛誦經。及族叔洪守執發願重興鴻漸山古剎清水岩、經常在此講經說法啟導聞法善信皈依三寶,即常隨族叔去清水岩聽經聞法接受教化,久而久之,植下善根。  1897年(丁酉)九歲  閩東海村,瘟疫肆虐,南安一帶,首當其衝。祖母、母親相繼喪生。幼年失恃,備覺孤凄,常隨父去鴻漸山清水岩禮佛。還於佛前默禱云:「願三寶加被,因緣成熟,落髮出家,以償心愿。」終因尚未成年而被家人所阻。  1900年(庚子)十二歲  秋季,南安再度盛行瘟疫。即隨父避居清水岩,祈求菩薩保佑,殊不料仍未倖免,疫病急劇,危在旦夕。家人急不可耐,四齣禮佛問卜,皆雲鬚待水雲出家,疫病方可告愈。其父遂去石井東安慈雲寺,在觀音菩薩前禮佛發大誓願:若兒疫病得愈,即許其出家作沙門云云。  11月10日(九月十九日),疫病痊癒。在家人的支持下,於南安石井東庵禮德山(耀青)上人出家,每日早晚課誦、勤習勞動。由上人取法名古志,字性願,號棲蓮。六十歲後自號乘願,又號安般行人。性願之童真出家離塵脫俗蓋由來於此。  1901年(辛丑)十三歲  3月7日(正月十七日),廈門南普陀舉行千佛三壇大戒,即向德山上人告假,去廈門報名從善參上人受戒。由寧波天童寺凈心和尚開堂。這是廈門南普陀首次傳授比丘戒,性願為同席八十餘戒子中之最年少者,恰於戒相以至五十三咒竟能背誦如儀。此舉令同席戒子望塵莫及,令戒堂眾法師大為驚異,令開堂的凈心法師大喜過望,當即為性願開示云:「出家受戒,宜先學律,再入叢林,多方參學。斷不可貪住小廟,賴經懺為業,須知釋子終身應以叢林為家。」性願對此始終服膺不忘!  1902年(壬寅)十四歲  移居南安水頭仙積岩,親近喜光上人修習經懺、《禪林寶訓》。同參有轉逢、轉解、轉岸等。喜光習性勤勞,農禪兼長,每天處理完寺務,便去坡地斫柴除草,操勞不息。在喜光的言傳身教下,性願白天操勞耕作,晚上則學法讀經,勤修苦行,毫不鬆懈。深得喜光器重。  1903年(癸卯)十五歲  佛化和尚就任南安小雪峰住持,為重振古剎道風,命高足善諒法師在寺宣講《楞嚴經》。性願即隨同喜光同往小雪峰聽講,這是性願首次參禮小雪峰。但見寺內列有宋代朱熹之題聯: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手中看。」  始知出家人不能滿足於擺脫塵世煩惱,還得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才能超凡脫俗致力修持。復聞善諒諄囑出家人須習「三刀(剪刀、菜刀、剃刀)」、「三槌(鼓槌、磬槌、木魚槌)」,始知出家人不能停留於誦經禮佛,尚須掌握多種技藝,才能肩負起弘法利生重任。從此性願本著格物致知的精神,苦學各種勞動技藝,經多年努力,諸凡農事耕作,皆能嫻熟於手;齋堂炊事,亦頗有經驗;縫紉剪裁,無所不能。直至書法篆刻、雕塑佛像、佛殿建築,也見無不學,學無不能。從而為日後弘法辦道樹下了第一塊基石。  1904年(甲辰)十六歲  佛化上人應請去廈門壽山岩主持講經法會,為期四月。首由會泉法師宣講《首楞嚴》,聽者皆為諸山大德,性願聞風而來躬逢其盛。規定每日午後講大座,次日由聽者復講小座。性願為同座最年少之聽經者,但亦照常參與復講,殊料語句流暢,儀態穩重,有條不紊,頭頭是道,令在座的諸山大德頻頻稱許。  1905年(乙巳)十七歲  留居南安小雪峰,親近佛化上人問學。即奉佛化之囑,一面隨眾修持,一面勤於耕作,偶得餘暇,便閱讀經書探究禪理。佛化看在眼裡愛在心裡,為使性願學修並進,特開方便:准予耕不定時,事畢即可回寺修學。趁此機會佛化屢向性願開示指途迷津。如為性願初行坐禪開示「眼前靈明洞徹之性,為向上關頭,胸中一切妄念,俱為鬼窟。用禪功時,須萬緣放下,專提一念,巍巍不動,靈光獨照,迥脫根塵——即所謂『眼境』以外境界,勿為妄想雜慮鬼窟活計所著,方能真實受用」云云。  但見性願辛勤勞動,力學不懈,佛化先命其當「田頭」,帶領僧眾出坡勞動;復命其當「飯頭」,在齋堂負責大眾飲食。目睹其操勞不息,管理有方,佛化止不住屢屢稱許,謂「末法時代少有之出家人」!  1906年(丙午)十八歲  春秋間,留居南安小雪峰,會同轉塵、轉解、轉岸、轉物、會泉法師等同參,日則同事農耕,晚則同修功課,每有疑難,便由佛化上人當場開示。復經同參切磋,學行大進。  冬季,雲果法師徵得護法吳鍾慶居士施資三萬,在泉州承天寺舉辦為期十天之普利水陸法會,禮請佛化上人任壇主,會泉法師任正表,轉成任副表。性願應佛化之囑亦參與其列,親沐法乳。足見佛化對性願之期望,也為性願日後籌辦大型法會增長了才幹。  1908年(戊申)二十歲  由於自幼喪母,乏人照顧,體質虛弱;由於出家後掛單山岩,忙於農事,飽受風霜,因而不幸染患肺病。苦於無錢治病,只得帶病勞動,以致面黃肌瘦,病情日增,直到體力不支,才不得不停止勞動。復經養息,病體方愈。  1909年(己酉)二十一歲  閩南各地善信發願進香南海。性願記起歷年問學所得,欲深入大乘教義,必須親近諸善知識;欲弘法辦道,必須參方江浙諸大叢林。即向佛化表白:自受戒日起,便發願參方江浙諸大叢林問學諸山大德,今逢其時,機緣難得!蒙佛化贊喜,便將歷年積蓄數十元作旅費,先往廈門南普陀,約轉逢、性知二道侶結伴同行,途經上海,轉達寧波天童寺掛單。是夏,慧明法師蒞寺宣講《妙法蓮華經》,同參諸師均苦於不解異地方言而中途退席,唯性願不為方言所困,獨悟個中三昧,法味酣濃,善始善終。一月經宴,有幸被寄禪上人(別號八指頭陀)發現:慧命宿具,勤修篤行,聞法專註,不同他眾,故及席散,獨召性願前往方丈室,面詢身世,出家由來,勉勵性願:一如既往,努力修學,日後肩負弘法利生振興佛教之重任!性願銘記不忘。  1910年(庚戌)二十二歲  2月,至寧波阿育王寺參學,拜禮釋迦世尊舍利全藏。按照規定,須在兩個月內跪拜八萬四千次,性願不畏其苦,堅持始終,致使雙足幾不能行。  4月,至南京毗盧寺參學,聞諦閑法師宣講《首楞嚴經》。殊為可貴的是,諦閑在講經之時,一再推崇普陀山印光法師,乃中國近代之凈宗泰斗,要求聞法諸師日後參禮普陀山,當面聆聽印光開示。這是性願初聞印光聲名,從此性願發願兼修凈土宗,還把印光奉為本人最為服膺的當代三大善知識之一。  11月,至鎮江金山江天寺,於大徹堂坐長香。及佛堂打七,性願主動參與,如期取證,勤修不怠。  1911年(辛亥)二十三歲  2月,諦閑受請去蘇州滸墅關聖因寺再次宣講《首楞嚴經》,為重聞此經,即向天童寺告假,偕同參轉岸一行,由寧波到蘇州,再乘船抵滸墅關。終於如願重聞諦閑弘法,獲悟是經禪理。  8月,結束聖因寺參方,偕轉岸一行返回寧波天童寺,拜見師父凈心上人。但見性願參方學道,戒行規範,凈心即擬交付法卷,性願以因地未明而遜謝。  1912年(壬子)二十四歲  常住寧波天童寺。被寺方委以衣缽職,負責管理各項冊據、御賜之物、佛祖聖像、貝葉經等。是年,辛亥革命成功,國體變更,某些地區貪官污吏夥同當地劣紳,乘機相互勾結興風作浪,強佔寺廟,掠奪廟產。為了拯救中國佛教,寄禪上人挺身而出,約集江浙諸大叢林代表組成中華佛教總會,即以會長名義赴南京謁見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孫中山先生,呈請保護廟產;復約各省僧伽代表會集北京,向民國臨時政府請願,不幸勞累過度,心力不濟,當年8月於北京法源寺圓寂。噩耗傳來,性願萬分悲痛,痛定思痛,同時意識到:中國佛教,前景未可樂觀,佛門新進,任重而道遠。故返回閩南,性願便勇於出任諸大名剎住持,直至南渡菲律賓創建大乘信願寺。兢兢業業,弘法辦道,個中因由,無不從當年寄禪的這一壯舉中受到影響。  1914年(甲寅)二十六歲  凈心上人當選寧波天童寺住持。性願應凈心之約,常住天童寺,續任衣缽之職。  1915年(乙卯)二十七歲  春秋間,居寧波天童寺,續任衣缽職。  冬季,至鎮江金山江天寺,被寺方委任為衣缽。  1916年(丙辰)二十八歲  常住鎮江金山寺,續任衣缽。  1917年(丁巳)二十九歲  應師父凈心上人之召,回寧波天童寺,先後就任書記寮、知客等職,輔佐凈心處理日常寺務。  1918年(戊午)三十歲  在寧波天童寺,續任知客。兼任戒堂引禮。當寺方禮請圓瑛法師宣講《楞嚴經》,因對是經見解不凡,故被在場諸師奉為誦經副座。  行腳十年,艱苦備嘗,壯志不移。因乏川資,外出數百里,常常跋山涉水,徒步而行,途中又無以充饑,每以念佛止渴禪悅為食。眾生苦難,一一收入眼底。參方十載,學行大進,終生受益。向凈心問學七年。得凈心舉薦,先後拜見虛雲、慈本、融通、來果、靜權等諸善知識,參禮慧明、諦閑、月霞、圓瑛、道階、摩塵、凈觀等諸大法師,由此堅定了振興佛教的信念,奠定了日後弘法辦道的基礎。  1919年(己未)三十一歲  春季,廈門南普陀委派專人抵達寧波天童寺,迎請性願法師返回廈門服務桑梓。性願辭謝凈心,隨同迎請者返回廈門南普陀,發願會同寺中諸師為中興廈門南普陀而努力不懈。  1920年(庚申)三十二歲  居廈門南普陀參與籌劃中興大計。  在廈門南普陀宣講《大乘起信論》,由瑞進、廣心二法師任副講。這是性願返回閩南以後首次登台說法,又是清末以來廈門南普陀首啟經壇。因事理圓融,條理清晰,聽眾頻頻稱道,寺中諸師大受鼓舞,遂同發修建大雄寶殿之宏願,並委託當家瑞等法師專程赴北京,禮請轉逢上人返回廈門南普陀主持中興大業。  1921年(辛酉)三十三歲  漳州古剎南山寺被龍溪工業學校以辦學名義呈請龍溪縣府核准佔為校舍。寺方急派代表分赴泉州、廈門諸寺通報,籲請同道聲援。性願即受兩寺寺院委託,率領諸寺代表分赴廈門、漳州,與廈門駐軍司令官臧致平、漳州駐軍旅長高泉中,據理力爭,反覆交涉,以理服人,說服臧致平、高泉中,最終以兩地駐軍名義責令當局收回成命。交涉勝利,性願被寺主挽留。  1922年(壬戌)三十四歲  南山寺失而復得,給閩南佛教界帶來了希望。消息傳出,圓瑛、轉道二法師聞風而起,發願復興泉州開元寺,要求性願助一臂之力。與此同時,諸大叢林皆派代表前來南山寺祝賀,共贊性願法師胸懷膽識非凡,預言閩南佛教振興有望。性願不介於懷,連手又在南山寺親自督建天王殿佛像,努力重振法門。  1923年(癸亥)三十五歲  春季,苦心經營三載,復興南山寺已卓然有成:天王殿,新宇莊嚴;被典田園,全部贖回;居寺僧眾,增至五十;積存現金,多達數千,乃以復興之責已盡,而向廣通法師交印卸任。未料廣通接任三載,便撒手西歸,乃悟當年卜詩所云「半個聖人已超群」——原來是預言南山寺繼任住持將半途而廢也。  夏季,應請回廈門南普陀。並在廈門南普陀宣講《禪林寶訓》,歷時三月。由於講者深入淺出,傳道有方,故聞者無不歡喜信受。  1924年(甲子)三十六歲  居廈門南普陀,會同寺中諸師共事中興大業:一是在廈門南普陀創辦佛學研究社,聘轉逢法師任主持,杜萬空居士任國文教師,廣心法師任社監兼佛學教師,招收學員數十名。此舉在閩南首開佛學研究之新風氣。二是會同寺中諸師聯名倡議將廈門南普陀改為十方道場,函請圓瑛法師擬訂章程呈報當局申請備案,公舉會泉法師首任十方道場住持。由於會泉遲至翌年四月才始到任,因而其間一應寺務,實際仍由性願主持。性願將培養僧才與改革寺製作為廈門南普陀中興的兩大舉措,高瞻遠矚,獨具膽識,為廈門南普陀重振法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25年(乙丑)三十七歲  應泉州承天寺之請,在協助轉塵法師處理寺務之餘,發願創辦東方倫理學研究社。學員包括出家僧伽、在家居士,開設國文、佛學諸課。重點是研修《因明學大綱》,日出一題,講解主旨,指導學員研究寫作。  1926年(丙寅)三十八歲  春季,居泉州承天寺,主持東方倫理學研究社教務。及轉塵赴海外弘法,即被僧眾奉為繼任監院。復應請在寺宣講《楞嚴經》,為期長達八月,所有弘法寺務皆由性願獨力完成。  秋季,返回廈門南普陀參加水陸法會。法會圓滿,接受僧眾推舉,率領瑞今法師一行,赴漳州南山寺創辦南山僧伽小學。聘轉逢法師為班主任,招收學員開課,俾使南山古寺傳燈不絕。  冬季,應泉州開元寺之請,代理轉物法師監院一職。時有德國考古學者艾克來訪,即帶領其考察泉州東西塔,並為之介紹各自建築特點,協助艾克歸國後寫成專著弘揚中國古建築藝術。  同季,目睹泉州開元寺大殿戒壇雨天漏水,寺中又無力修繕,便向廈門南普陀籌措票銀五百,不意去錢莊取款時掌柜外出,遂向某店主預支大洋兩百,不幸歸途中乘人力車失落,正當性願焦灼之際,殊不知失款已被黃姓醫師拾得迭經查詢而主動登門如數璧還。性願為此登報鳴謝,表彰黃醫師仁風可嘉!須知當時兩百大洋足供數口之家一年之生活費。性願因云:「此次意外,若非佛恩加被,則末世人心鮮克有此!」  1927年(丁卯)三十九歲  春季,繼任泉州開元寺代理監院,協助處理寺務。  同季,應南洋華僑之請,會同轉物、轉解二法師赴新加坡弘揚正法,濟度眾生,客居龍山寺、普陀寺。  8月,結束新加坡弘法事宜,會同轉物返回廈門南普陀。性願被全寺僧眾舉薦為廈門南普陀監院。  1928年(戊辰)四十歲  春季,續任南普院監院。  夏季,自廈門南普陀改為十方道場,僧伽激增至兩百餘,朝山進香者紛至沓來,苦於日常用水不足,無法正常弘法傳道。乃偕轉應法師於寺周勘察,終於在五老峰麓探明新水源,取名「覺心源」。乃僱工修渠,取名「阿耨達池」,復鋪設水管,引水入寺,一舉解決廈門南普陀困擾已久的日常用水問題。僧眾盛讚此舉功德無量!  同季,於廈門南普陀後山修建兜率陀院,為僧人修學提供關房。題曰「阿蘭若處」、「須摩提國」。這期間弘一法師三下廈門,性願便迎請其在此閉關治律、校點律學著作。  秋季,廈門南普陀大悲殿失火。性願被全寺僧眾舉薦為大悲殿重建籌備委員會主任,即約轉應法師任助理。兩人商定:由性願負責對外募資籌款,由轉應負責採辦建築材料。分工合作,全力以赴籌備重建。  1929年(己巳)四十一歲  1月,續任廈門南普陀監院,會同會泉法師處理寺務。  1月起,在廈門南普陀督建大悲殿。由於對寺廟建築藝術獨具造詣,因而諸凡佛殿結構、外形布局、殿內陳設、塑造佛相,不分巨細,事必躬親,刻意規劃,一絲不苟。延至年冬,大悲殿重建工程完工,歷時二年,耗資五萬。性願竭盡所能,勞苦功高!  1月中旬,弘一法師隨同尤惜陰、謝國梁居士前往泰國弘法。船抵廈門,經俗友陳敬賢接待,被引居廈門南普陀暫息。性願即以「監院」名義「出為接待,相見之下,宛如故知,敬言相契,即結法緣」。(性願《晚晴山房書簡·書後》)後會同寺中諸師以寺方名義至誠挽留,如願促成弘一放棄海外弘法的原定計劃,留居廈門半年之久——是為弘一首下閩南。後經性願反覆函請,弘一又於1930年二下閩南,1932年三下閩南直至終老,由此締結了弘一赴閩弘法十四年的殊勝因緣。論者因云:當時如無此賢主人,則不遠千里而南來之一代高僧,自當飄然而去,仰慕者欲一顧音容尚不可得,何有留閩十數年之殊化勝跡?!性願緣何獨具慧眼?蓋因當年在寧波天童寺參方時,師父凈心曾一再引述古德教導「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逢」諄諄囑告性願:若要弘法辦道,必先做到為教禮賢!  冬季,應本瑩法師禮請,移居南安靈應寺,協同本瑩重興靈應寺。一到該寺,本瑩即向性願卸交住持一職,性願力謝未就。  1930年(庚午)四十二歲  2月,居南安靈應寺助理寺務。轉塵法師到訪,先是代表寺方迎請性願移居泉州承天寺襄助寺務,復告弘一二下閩南正與太虛同在南安小雪峰度歲,性願婉謝助理承天寺務之請,當下會同轉塵同去小雪峰,一起禮請弘一移居泉州承天寺。一經承允,又與轉塵一起迎伴弘一來到泉州承天寺,安排弘一寓居文殊殿左側廂房,便於研究著述。  同月,徵得弘一法師支持,在泉州承天寺創辦月台佛學研究社(又名月台僧伽字社),並約弘一允請任教書法。為配合教學,弘一特致函上海開明書店總編夏丏尊,提議向性願寄贈將由該店出版之本人書法集——《李息翁臨古法書》。同年8月10日,弘一又就此致函性願云:《李息翁臨古法書》「已印好,不久即可寄上三十冊」,要求屆時分贈學社師生「各一冊」。並要性願函告學社年終考試「平均成績及品行最優者三人之名」,以便書寫字幅獎勵。  同月,在泉州承天寺主持東方倫理學社開班複課。  4月,因承天寺進駐軍隊,終日喧鬧不息,致弘一神經衰弱症複發,無法專心著述,即禮送弘一於泉州乘輪返回溫州慶福寺。回到溫州,弘一即以「後學」名義致函性願云:「在泉之時,諸荷照拂。瀕行又荷遠送,感謝無盡!」  秋季,偕同廈門各界善信共赴南海進香。途經寧波,特去天童寺拜見師父凈心法師,蒙凈心傳付法卷並補行禮儀。法卷全名《傳臨濟正宗第四十五世字性願派正志大德擔荷如來正法之卷》。法卷內云:  四十四世凈心宗瀛傳於臨濟正宗第四十五字性願派正志大德:全身擔荷,永繼祖燈。  偈云:  古時傳法者,志在明白心;性空即是法,何勞向外尋!  時維民國十五年歲次丙寅桂月,無礙徹祖嗣續臨濟派。行大源遠,化導英靈。宏戒定慧,宗正傳燈。真如法界,本無所能。了空妙悟,菩提心生。光揚祖道,有德同賡。千賢萬聖,永繼培增。  天童凈心宗瀛道人手書  1931年(辛未)四十三歲  春季,居泉州承天寺,繼續主持月台僧伽學社與東方倫理學社佛化教育。  12月,接受閩南諸山長老的委託,在泉州開元寺籌辦轉道法師六秩大壽紀念戒會。為使壽戒能如期進行並臻於圓滿,性願先函請時居海南島的尤惜陰居士抵閩實地勘察,復徵得當地軍政要員方聲濤、陳國輝的支持,答允屆時派遣武裝人員輪流護衛,終使壽戒法會如期順利啟建,如期莊嚴圓滿而終。  1932年(壬申)四十四歲  春季,居泉州承天寺,繼續主持月台僧伽學社與東方倫理學社佛化教育。  同季,轉道擬重赴新加坡,無奈苦於祖堂——廈門養正宮原定每年提取部分香資供予漳州南山寺之弘法經費,近年接連遭執事扣壓而被性願挽留。性願會同轉道先去養正宮據原議交涉,復去縣府申明原委,最終經思明縣府派員查明真相發文公決維持前定之約。  夏季,勸請道侶施資交付金陵刻經處重印《圓覺了義經》,並約請弘一撰書《金陵刻圓覺了義經跋》。內云:  性願大德,勸諸道侶,共利《圓覺了義經》梵式大字冊,敬題偈頌,以申稱讚——  如來決定境界,十方菩薩皈依。乃至分別半偈,所有功德難思。  惟願見聞歡喜,隨力讀誦宣說。現世金剛守護,當來花開極樂。  9月23日,菲律賓中華佛教會主席吳江流居士函請性願赴菲弘法,俾使華僑信士親受「教誨」。  11月,在性願的反覆函請下,弘一法師乘輪抵達廈門,暫居妙釋寺,復由性願安排移居廈門山邊岩。這是弘一三游閩南,有關移居、弘法諸事,皆由性願預作安排,促成弘一留居閩南十年——直至圓寂。在此期間,他倆經常論法談道。面對佛法陵替,弘一慨嘆云:「中國近代佛法之衰落,皆由於僧人從事經懺之影響。蓋以舊派論,無論大小寺門、上下執事,均忙於應付佛事,故其雖得濟於眼前之經濟,而於本分之解行修證無暇顧及——此舊派之頹廢;自命時代新僧者,亦惟標奇樹異,侈談玄理,迎合新潮,炫惑世人,而於自身之修學行持毫無實得,故其終亦無所成——新舊者斯!品德不立,何以服人攝眾?佛法之宏,何時可待?」(性願《晚晴山房書簡·書後》)性願對此深表贊同。  1933年(癸酉)四十五歲  春季,百原寺為泉州一大古剎。但自民國以來,因無人主事,致殿宇坍塌,佛像倒地,面目全非。性願即捐獻多年缽資發願重建,更名百原禪院。並商請覺圓法師任住持,覺徹法師任當家,負責督建,終使這一古迹得以恢復。  10月,為探討青少年僧教育,而向弘一法師去函徵詢。弘一復函說明:  應分三級:丙級:年不滿二十歲者,以學勸善及闡明因果報應之書為主,兼學凈土宗大意,大約二年學畢。乙級:二十歲以上者,以學律為主,兼學淺近易解之經論,大約三年學畢。甲級:以學經論為主,兼學精微之教義,大約三年學畢。今且就丙級詳記辦法如下:  每日五課:(一)讀經背經;(二)講《安士全書》全部;(三)選讀四書及講解;(四)國語,所用材料如《法味談因》、《彌陀經白話解》等,即以此練習語言兼獲法益;(五)習字,預言「如此教授,二年之中,可以養成世間君子之資格。既有此根基,再廣學出世之法,則有次第可循矣!」(弘一《致性願法師信》)  1934年(甲戌)四十六歲  春季,繼任廈門南普陀監院,處理日常寺務。  春夏間,不辭辛勞,接受閩南各地住持之請,連續往返於漳州、泉州與廈門之間,協助寺方及時處理南山寺、承天寺、百原寺等有關寺務。  夏季,南京金陵刻經處運來性願募資重印之《圓覺了義經》。即應善契法師之請,於廈門妙釋寺為信眾宣講,歷時一月有餘,每天座無虛席。  冬季,尤惜陰居士三抵廈門考察閩南佛教。居士精研風水,有堪輿學家之譽。即約其去泉州承天寺籌備開戒,去百原禪院勘察地勢。復挽留居士寄寓晉江金相院三月,參與翌春泉州開元寺舉辦之雲果法師冥戒法會。因此機緣,各地慕名登門約請尤居士勘察風水者多達千餘處。  1935年(乙亥)四十七歲  春季,續任廈門南普陀監院。  同季,為紀念雲果法師重興泉州承天寺之功德,在高徒宏仁的倡議下,泉州承天寺決定籌辦雲果冥戒法會,並禮請性願主持籌備事宜。即一面積極向外籌募基金,呈請省府主席方聲濤、四區專員黃元秀派員護衛;一面約請尤惜陰居士精勘風水,弘一法師題書聯偈,終使法會籌備就緒如期舉行。  5月上旬,弘一法師發願將去惠安凈峰弘法。即自泉州返回廈門南普陀,為其此行問卜。因卜雲「三冬足,文藝成;到頭處,亦成冰。急急回首,莫誤前程」,即會同道侶力加勸阻而無果。  7月,施資匯寄弘一法師,勸其結束惠安之行,移居永春普濟寺。弘一為此複信說明:「爾來衰老日甚,諸事怠慢。施資敬受,已交與妙慧師存貯。俟他年或有往永春之因緣,即以此充旅費也。」  9月20-25日,應弘一法師之請,前往惠安弘法。先在凈峰鄉凈峰寺宣講《佛法大要》,復去崇武靜霞寺宣講《法華普門品》,每日聽眾均在百人左右。弘一為此寫信盛讚云:「此次老人惠施法雨,能令多人發起弘法之願,此乃惠安空前未有之盛事也。」  1936年(丙子)四十八歲  1月,續任廈門南普陀監院,負責代理日常寺務。  春季,菲律賓中華佛教會主席吳江流居士回國抵廈門。在南普陀大悲殿拜見性願法師,奉告僑胞翁振文、陳宗津、鄭廣德已成立旅菲中華佛教會,正在馬尼拉修建大乘信願寺。說明為肇建三寶佛殿,禮請法師赴菲親主教務,俾可「弘揚佛法,造福華僑」。性願因代理廈門南普陀寺務殊難分身而婉謝。  5月,永春善信,難聞正法,聽信外道,魚目混珠。即應請赴永春普濟寺,講經說法,歷時二月,受化聽眾,數不勝數。僅發心皈依者,即達數百。復應寺方要求兼任普濟寺住持。後移居菲島,每年平均為普濟寺定期提供弘法經費,並為修建普濟寺募資五萬。  春夏間移居泉州承天寺。為兼顧諸寺寺務,奔走於漳州、廈門、泉州之間、重振法門,不遺餘力!  8月,結束永春普濟寺弘法,返回泉州承天寺,再次接獲吳江流主席之赴菲弘法邀請函。蓋因一受晉江佛教會委派,將赴上海出席中國佛教會會議,與印光法師發起召開的護國消災法會;二受永春信眾之請,明春須赴普濟寺主持水陸法會。據此復函說明:赴菲之議,尚難成行,何時南渡,須待機緣。  9月,旅菲僑胞張幼峰利用回閩省親之機,在廈門妙釋寺拜見性願法師,代表馬尼拉旅菲中華佛教會,再次禮請性願法師赴菲弘法。  冬季,會同轉塵法師在泉州承天寺舉辦佛七法會,性願在法會期間宣講《地藏經》。  同季,勸請弘一法師手書《自誓受戒文》,施資交付書局影印廣贈善信。弘一因擔心讀者「僅見此文不知其義」,當即補撰「《析疑》一篇,別寫奉上」,要求影印後隨同《受戒文》一併贈送。  是年,教誡弟子覺定修學禪宗必須兼修凈宗。並就此開示云:「人心之有妄念,猶空間之有塵垢,空間無時沒有塵垢,人心也無時沒有妄念。若不懇切念佛,非但不能斷除妄念,且不知妄念之為何?吾人應時刻觀照心性,斷妄歸真,方能了生脫死——此乃最切要者!」  1937年(丁丑)四十九歲  春季,廈門南普陀方丈常惺法師任職期滿,眾舉會泉法師繼任,會泉因忙於督建萬石、虎溪二寺而無法到任,改請性願代理方丈職務。即不顧宏仁首座含淚懇留,自泉州承天寺移居廈門南普陀履行寺職,並主持閩南佛學院與佛教養正院院務。  9月,接受新加坡龍山寺住持瑞等上人(原廈門南普陀寺住持)委託,函請弘一法師赴新加坡弘揚佛法,推行佛化教育。弘一欣然應請,複習英語積極準備,終因抗戰驟起而未克行。弘一為此複信說明云:「南遊之事,今非其時,須待時局平定,然後再斟酌也。」(弘一《致性願法師信》)  8月20日,廈門南普陀更換執事,即趁機主動辭去代理方丈一職,請會泉法師出任廈門南普陀方丈。  10月12日(夏曆重陽),馬尼拉大乘信願寺已建成二月,方丈空缺。菲律賓中華佛教會主席吳江流,委派林省余居士專程抵廈門南普陀迎請性願法師赴菲弘法。接連數請,盛情難卻。性願當下允請,隨同林居士赴菲抵馬尼拉大乘信願寺,發願以「宣揚大乘佛教,提倡西方凈土」為宗旨,以信願寺為起點,努力在菲律賓弘揚正法推行佛化教育。  是年,為使永春普濟寺保存文物,發願手繪文峰祖師佛相。並將寺中佛像全部重新裝裱。  1938年(戌寅)五十歲  春季,信願寺建成,因無方丈,一切寺務,委託在家居士料理,導致香客寥寥,香火冷落。自性願抵菲,中華佛教會接受有識之士提議:如來家業當交法師治理方合佛制。當即擬定章程,禮請性願法師長住菲律賓出任大乘信願寺方丈。性願閱罷章程,取筆將「方丈」改為「住持」,發願接受眾請。中華佛教會便擇日在信願寺為首任住持性願法師晉山隆重舉行升座儀式,弘一法師在中國獲訊,特撰書對聯遙寄菲島表示祝賀:  佛宇光明,傳自震旦;聲教洋溢,奄有菲賓。  馬尼拉中國教育部駐菲教育專員吳研因,也賦詩恭賀性願法師榮任大乘信願寺首任住持。詩云:  鍾喧巴禮院,香徹梵王宮。遠國六神異,中原古剎同。  一僧撐獨寺,萬里振高風。莫畏魔千丈,真人道不窮!  秋季,菲律賓甲萬那端華僑善信倡組甲埠念佛會,即應請定期去甲埠弘法講經。在性願法師感召下,當地佛教信土驟增。如一次法筵圓滿,中華商會十五名職員便請求性願集體證授皈依。為了方便在家居士修學,性願還在甲埠創建「靈峰精舍」,這是菲國佛教居士修學的最早精舍。  1939年(己卯)五十一歲  1月,擔任馬尼拉大乘信願寺住持,主持弘法辦道事宜。  2月15日,經委託陳格銓得同宗陳溫良募資,向上海大藏經會請購影印版方冊本《磧砂藏》一套,共五百九十三冊「藏於寺中,供眾參閱」。功德圓滿,性願特撰《馬尼拉大乘信願寺募請影印宋·磧砂藏經記》。說明此舉旨在力求「佛日普耀于海外,正法旨明於異邦」,預言此舉「功垂未來,利樂無邊」。  春季,在馬尼拉向善信募資五百元,匯交上海開明書店總編夏丏尊,助緣印行豐子愷繪圖、弘一題詞、李圓凈編輯之《續護生畫集》。  4月17日,林奉若居士(永春普濟寺護法)奉性願法師之囑,委派妙慧法師迎請弘一法師移居永春普濟寺,以樹僧范。斯行,醞釀多年,數請不達,皆系因緣不具。斯時弘一終於如願隨行抵達永春蓬山,在普濟寺頂茅峰共寓居五百七十二日,成為弘一三下閩南以來唯一久住之所。還在此完成律學著作多種,如《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宗體篇》、《盜戒釋相概略問答》、手書《續護生畫集題詞》。殊勝因緣,實在難得!此行一切皆賴性願預作安排:一是要求寺方反覆迎請,厚禮相待;二是一切費用皆由性願之海外匯款中支付。故使弘一免除後顧之憂,安心閉關著述。同年六月,弘一曾就此函告上海摯友夏丏尊云:「朽人近居普濟寺中,所有用款,皆由寺中支付。寺中住持(指性願法師——筆者)兼任南洋寺務,故常寄款資來,以助寺用。」(弘一《致夏丏尊信》)  是年,函聘閩南佛門新進覺定、覺星、如滿、真言、善契諸法師抵馬尼拉大乘信願寺,協助本人弘法辦道,在菲律賓弘揚大乘佛教。  同年,為僑胞楊福群居士往生撰書輓聯:「浮生大夢誰先覺;世界原空佛已言。」為僑胞蘇桂生居士往生撰書輓聯:「宿植善根,瞭釋人生皆夢幻;清修禪悅,長歸凈土禮彌陀。」  1940年(庚辰)五十二歲  1月,續任馬尼拉大乘信願寺住持,主持寺務。  春季,馬尼拉大乘信願寺,僅是一小木屋建築,信徒無多,門可羅雀。因而自就職之日起,性願便發願重建,務使佛日生輝普浴菲島佛教四眾。先是在泉州定塑佛金身三尊,由帆船運往溫州,轉途英國貨輪運達菲國安座開光;後又在寺之兩翼修建樓房、藏經樓、舍利樓、功德堂;最後函請弘一法師為信願寺題字。苦營三年,終於使信願寺一改舊貌,規模粗具。  9月,為重建永春古剎普濟寺,函托師弟性常法師禮請弘一法師出任普濟寺籌建委員會「名譽主席」。弘一為此複信陳明:  主席名義常人將誤解為住持,乞仍依前性常師所云,用名譽首座之名乃妥。雖後學之道德學問皆無首座之資望,亦當承此虛名,以副慈座及諸緇素之厚囑也。(弘一《致性願法師信》)  12月,擬物色繼任住持,辭卻馬尼拉大乘信願寺住持一職,返回閩南永春督建望仙、普濟諸寺。弘一法師獲訊,深感此事關係重大,故即寫信表示贊喜外,主動推薦該寺繼任住持人選。信云:  今聞慈座返國之消息,不勝慶忭!又望仙、普濟諸剎,皆待慈座蒞臨興建整頓,時節因緣,蓋非偶然!」故此推薦性常法師作為「信願寺後任住持之人選,乞慈座與諸護法董事商之。(弘一《致性願法師信》)  1941年(辛巳)五十三歲  1月,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主持弘法辦道。  10月,以菲律賓華僑善信與大乘信願寺住持的雙重名義,會同菲律賓中華佛教會主席吳江流居士至誠函請弘一法師南遊菲律賓,弘揚大乘佛教,推進佛化教育。弘一接獲請函慨然許諾,擬定12月起程。還就此行書寫字幅贈予靜淵法師,表達了「老吾老,不甘老」的進取精神。云:  莫嫌老圃秋容淡,猶有黃花晚節香。  靜淵法師清鑒!辛巳歲寒,一音時將游菲島。  當月,適旅菲避難的弘一舊同學黃炎培參訪馬尼拉大乘信願寺,性願向黃奉告此訊,復取出澳門《覺音月刊》編印之弘一法師六十大壽紀念文,對高僧弘一深表懷念之情。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弘一未果行。  12月8日,日機偷襲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機接連轟炸馬尼拉,殘殺和平居民,性願義憤填膺,發願定居馬尼拉,與菲律賓人民共存亡。繼於信願寺啟建藥師法會七天,祈求消災免難世界安寧。功德圓滿,連手又在信願寺恢復佛學講座,並親自主持。各方信士,聞風而來,愛國愛教,傳遍菲島。  1942年(壬午)五十四歲  2月,日軍由北呂宋島登陸侵入馬尼拉。市區槍炮不絕,幾成廢墟。面對大敵當前,性願一如既往,終日護守寺院,自早到晚,堅持念佛,祈求佛恩加被,寺院免難。果使信願寺劫後倖存。  10月13日,弘一法師在泉州溫陵養老院圓寂。臨終前,特預寫遺書託付性願法師。內云:  性公老人慈座,朽人已於九月初四日遷化。曾賦二偈附錄於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謹達不宣,音啟。(性願《晚晴山房書簡·書後》)  1944年(甲申)五十六歲  春季,馬尼拉淪陷業已二載。為開闢戰時道場,於馬尼拉南郊之仙達安娜區賃租一菲人別墅,取名「祇園精舍」。遂每周登壇開示,輔以居士講經,由此首啟馬尼拉戰時弘法之新風氣。  9月17日(地藏菩薩聖誕),在馬尼拉祇園精舍為王觀如、龔念平、吳宗穆、施性儀等居士授證皈依。  秋季,發願於馬尼拉另闢叢林,與信願寺形成上下院。根據華嚴經典故:華藏世界重重無盡之意,取名「華藏寺」。遂召集諸大護法至祇園精舍共商。宣布此舉目的在於「興建海外佛教叢林,培植僧俗弘法人才,俾使佛法永傳於南邦」。議定由吳江流、施性儀、施性統、張文彬組成「華藏寺籌建委員會」。由性願法師擔任主任委員,主持籌備事項。1945年(乙酉)五十七歲  1月,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主持弘法辦道。  春季,主持華藏寺籌建工作,第一步是擇定寺址。委託眾委員分頭選擇,到時再行共商酌定。怎奈走遍馬尼拉市,竟無一理想之所,最後改去市郊瑪拉問尋訪,在高爾夫球場舊址,意外發現大片空地頗宜建寺。正欲探詢地產主人時,地產代理人卻又主動前來信願寺求見性願,述明事由,雙方一拍即合,商定在瑪拉問區購地二萬六千平方,地價共二十萬日元。  同季,委託僑胞王觀如撰寫《籌建華藏寺疏》,選購梵鍾,委託王觀如書寫寺名、請購時限,僱工鐫刻,及寺落成,懸掛於華藏寺大殿。  9月,中國八年抗戰勝利。為超度抗日陣亡軍民英靈,祈禱國泰民安,在馬尼拉大乘信願寺先後舉辦昇平福利法會與大悲法會。所得凈資,一半匯寄寧波天童寺、上海圓明講堂、泉州開元寺等名剎,委託寺方分別啟建水陸法會,追薦抗日蒙難同胞忠魂;另一半匯寄中國各省市佛教機構,委託主事者不分地區,妥予一一施賑。  同月,盟軍光復馬尼拉,發動弟子組成「菲律賓佛教救災團」,分赴各區難民收容所施資施糧施衣施藥。這是馬尼拉前所未有的宗教救災,博得當局與社會各方的好評。大乘佛教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本旨也在菲律賓日益深入人心。  同月,應聘擔任殷茂瀾博士(中國駐菲總領事)與吳研因先生(中國駐菲教育專員)在馬尼拉倡組的「華僑清寒學生補助金委員會」委員,目的是救助華僑難童入學。性願本著「慈悲為善」精神,每年均定期舍資相助。  1946年(丙戌)五十八歲  自抗戰勝利以來,寧波天童寺、廈門南普陀、泉州開元寺、福州大雪峰寺、同安梵天寺等國內諸大名剎,接連函請性願法師回國弘法傳戒。因而主動卸任信願寺住持一職,禮聘來菲弘法之瑞今法師與善契法師分任住持、當家,並在馬尼拉大乘信願寺隆重舉行交接儀式。  函約弘一方外弟子——福州李芳遠居士,南渡菲律賓任教,無奈因緣不具未果。  1947年(丁亥)五十九歲  迫於日寇侵華,閩南諸寺傳戒律儀停頓多年,致使四眾求戒無門,僧人不能嚴守戒律。為廣結法緣恢復律儀,諸山長老會集廈門南普陀共商傳戒大事,決定翌年在廈門南普陀舉辦傳戒律儀法會,禮請性願法師回國擔任籌備主任。性願以德行不足一再辭謝,諸山長老又於廈門南普陀再次商議,復以翌年適師六十大壽、主持律儀名正言順為由,再次至誠禮請,商請經年,性願方應此請。  為在菲律賓繼續推行佛化教育,於馬尼拉募資創辦普賢小學——即今菲律賓普賢中學前身。  1948年(戊子)六十歲  1月,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主持弘法事宜。  春季,印順法師發願於杭州香山洞籌建西湖佛教圖書館,因乏經費,難有進展,經徒孫妙欽向師祖性願函陳此情,性願即自海外按月匯款施助,終使印順如願籌建。  夏季,在馬尼拉發動廣大華僑善信捐資賑濟福州近百年來未見之大水災。  10月,暫止菲國法務,應請返回廈門南普陀主持籌辦傳戒律儀法會。經與閩南諸寺長老反覆商討,共同合作,法會如期舉行。性願推舉雲門寺虛雲法師任律儀法會主席、圓明講堂圓瑛法師任說戒阿闍黎、鼓山湧泉寺盛慧法師任羯磨阿闍黎、性願自任第三座阿闍黎兼說戒;推舉清會、轉塵、道聰、清智、轉解、定眉、印順為七證法師,由廣心法師任主持;推舉天堂寺志恆法師任開堂,昌修法師任陪堂。  消息傳出,求戒者雲集。計受比丘戒者一百四十四名,受比丘尼戒者二十三名,受優婆塞戒者四十二名,受優婆夷戒者五百四十五名,加上赴會善信多達千人,盛況空前,極一時之盛!時值閩南久旱,法會圓滿,大雨如珠,四眾合十相慶,共賀法會功德無量!  閩南不乏女眾出家者,可惜囿於文化,只知禮佛不懂佛法。為使女眾學習佛學,當年性願曾與弘一籌辦「梵行清信女講習會」,並委託弘一擬具計劃,莫奈「因緣不具,卒未成就」。值此戒會結束,發現受戒青年女眾如此眾多,因而深感開辦女眾佛苑,刻不容緩,故特提取法會部分餘款,一面在廈門南普陀恢復佛教養正院、大覺講社,聘印順法師主事,演培、續明二法師任講師;一面在廈門太平岩發起創辦覺華女眾佛學苑(簡稱「覺苑」),自任名譽苑長。聘泉州陳樨香居士任教務主任,聘同安陳延香與柯二萬居士任教佛學,招收學員四十名,由此在閩南開創了女眾僧教的先例。翌年選址泉州百原寺,學員增至六十餘,分設甲、乙兩班,聘葉青眼、周子秀二老居士任教,由性願每周開示初機佛法。複選址南安鴻漸山麓,學員實行半耕半學,歷年經費均由性願籌措。  同月,在廈門南普陀向赴會弟子覺星贈送派克鋼筆、袈裟、《金剛經》,作為傳戒法會紀念品。  冬季,應寺主禮請,移居泉州百原禪院度歲,並著手籌設施醫濟藥局。  1949年(己丑)六十一歲  春季,居廈門南普陀,主持大覺講社與覺華女眾佛苑教務。  5月,馬尼拉大乘信願寺突遭火災,寺毀過半,倖存佛金身三尊。諸護法函電交加,請師火速回菲。即宣布大覺講社暫停,覺華女眾佛學苑由陳樨香主持教學,遂飛赴馬尼拉,會同諸大護法共商信願寺重建大計。  夏季,續明法師因國共交戰移居香港,困於道糧,弘法受障。性願獲信,即自菲島按月匯款接濟,持續二年有餘。  1950年(庚寅)六十二歲  1月,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籌備重建事宜。  2月,應柯榮南居士之請,赴怡朗市關夫子廟主持開光。禮畢返回馬尼拉,馬上忙於督建信願寺。由於體力不支,突患糖尿病,乃奉醫囑,遷居市郊善友家養息。  6月,勸請善信董妙湛、黃妙明在馬尼拉施資影印弘一法師手書《觀自在菩薩章》。性願作序云:「令諸見聞,受持讀誦。發菩提心,行大悲願。」  10月28日(夏曆九月十九日),馬尼拉四眾為性願法師出家五十周年,在大乘信願寺舉行千佛法會。1951年(辛卯)六十三歲  在馬尼拉市郊善友家繼續養息,待舊病稍愈,又患腰疾,遂返居大乘信願寺,向當地中醫求治。  大乘信願寺重建工程,歷時二載完工。大殿巍峨,佛日重光。  約集蔡金槍、施性統、張文彬諸委員,商討修建華藏寺舊議。決定以修複信願寺為契機,著手修建。推舉性願法師擔任「菲律賓華僑興建華藏寺委員會主任」,主持修建事項。  1952年(壬辰)六十四歲  春季,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主持華藏寺修建諸事。  同季,以「菲律賓華僑興建華藏寺委員會主任」名義,公布《興建華藏寺緣起》,申明建寺由來:「菲律賓僻處海隅,未睹正法。二十餘年前,漢僧弘揚於此土,信眾聞風而景從,佛化事業,略有建樹。然而如來說法,仗處所之成就;菩薩化世,托莊嚴之道場,華僑同仁有見於此,發起籌建華藏寺。」據此要求各界善信廣以財施共成斯善:「各界士女,佛門善信,同種無上福田,共作廣大布施」,俾「成法門之壯舉」。  是年,演本法師(俗名尤惜陰)在新加坡修建「乘願橋」,表彰性願法師僑居菲律賓弘法辦道之壯舉。  夏季,在旅菲華僑蔡全槍、蔡文華、施性統、董光垤、張文彬等諸大護法支持下,首請演本法師勘定地形,於馬尼拉市郊瑪拉問區北山大學崗地啟建中國宮殿式佛寺——華藏寺,佔地二萬餘平方。歷時二年,共耗資五十餘萬菲幣。  10月,為紀念弘一法師圓寂十周年,施資匯交上海黃幼希居士,委託上海大藏經會印行流布弘一遺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第三版)、《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初版)、《弘一大師律學講稿卅三種》(初版)。  1953年(癸巳)六十五歲  春季,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履行「興建委員會主任」職責,主持華藏寺修建工程。每天親臨現場,按圖督建,一有餘暇,便敲三合土,堆積建材,不顧勞累,忘寢廢食。  11月,華藏寺外部工程建成。唯內部工程尚須巨資六萬,經興建委員會討論,決定委派專人商請信願寺撥援,不意碰壁。即向外界借款三萬,餘額由施性統、蔡金槍負責勸募,才使內部工程繼續進行。  同月,菲律賓僑領陳溫良周甲華誕,假新落成之華藏寺禮佛設齋,供養四眾。  同月,在新落成之華藏寺主持首次法會,並為華僑蔡孝煖一行33人集體授證皈依。  1954年(甲午)六十六歲  春季,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繼續督建華藏寺內部工程。  秋季,按照預定計劃,依次完成華藏寺之牌匾橫額、廳堂桌椅、功德龕等內部設施。  同季,勸請蔡金槍居士在馬尼拉碧瑤施資修建精舍,為當地居士提供修學之地。  同季,在華藏寺接待前來參訪之新加坡常凱、常悟二法師,並約請二師掛單寺中。  冬季起,在馬尼拉施資印行佛學經書、菩薩聖像,寄交廈門張幼峰居士,囑彼在廈門設立「弘願佛經流通社」,向各地僧團與緇素四眾免費贈閱。  1955年(乙未)六十七歲  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繼續籌劃完善華藏寺內部設施。  發動華僑善友施資,於香港塑成木質金身佛像十尊:如來、普賢、文殊、觀音、韋陀、地藏與華光大帝、大成德明王、穢跡金剛、准提佛母,運回馬尼拉華藏寺。但見大殿三尊佛像塑像欠工,性願逐一精心雕刻,務求做到「佛面猶如凈滿月」,令四眾見了頓生清凈莊嚴之歡喜心方罷。  函托陳樨香居士,將泉州百原禪院之覺華女眾佛學苑,遷址南安石井鴻漸山,俾便其參與籌建大慈林。  1956年(丙申)六十八歲  1月,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繼續籌劃完善華藏寺有關設施。  春季,華藏寺內部設施完工。眾議尚須補建山門以壯觀瞻,繪圖預計須資一萬。正在醞釀如何籌資之時,適僑領李汝晉居士參禮華藏寺,性願即面告補建山門缺款事,承居士認捐五千,餘款由性願向陳溫良夫人勸募。山門建成,約請包允吉書題:「大總持門」,費范九撰書門聯:  大道如弦,對境了無障礙。梵音成海,發心自在修持;  雲護山屏,喜建人間凈土。香留東轍,靜聽海上經聲。  莊嚴梵宇,至此方大功告成。  秋季,發同體大悲之願,向閩南諸寺齋堂匯施缽資五千餘金,供其備購道糧;又將缽資七百餘元匯交閩南諸寺,委託寺方濟助貧寒緇素。  1957年(丁酉)六十九歲  春季,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主持華藏寺弘法辦道事宜。  同季,施資於南安鴻漸山麓修建「大慈林」梵剎,委託妙慧法師與張幼峰居士督建。翌年完工,由督建者攝影呈報。  夏季,在馬尼拉募集巨金,匯交北京佛經流通處,充作印贈佛書之基金。  同季,漳州南山寺佛像全部毀損,急需巨金修復。性願先勸請蔡金槍居士捐資,匯交廈門南普陀廣心法師全權辦理;繼延請港滬佛相名匠去漳州南山寺實地考察,再委託廈門張幼峰居士制定修復計劃,復經廣心法師實地督修,南山寺佛像終於重現莊嚴妙相。  12月,在馬尼拉代為辦妥菲律賓護照,約請旅居香港之徒孫妙抉法師飛抵馬尼拉,出任華藏寺當家,協助處理日常寺務。  1958年(戊戌)七十歲  1月,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主持華藏寺弘法辦道事宜。  3月15日,馬尼拉各方皈依弟子發起組織「性願法師七十壽誕祝壽委員會」。  3月,在馬尼拉施資、委託上海費慧茂居士經手印行弘一法師書信真跡——《晚晴山房書簡》。約請包允吉題籤、費慧茂作弁言。性願以「末學棲蓮」名義作《弘一大師像贊》冠於卷首。贊云:  至哉弘師,頂天立地;卓爾不群,超然無際。  學是天人,道通物外;梵行冰清,禪關徹悟。  皈心凈戒,撒手塵寰;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春季,在李秋庵居士支持下,會同妙抉法師在華藏寺倡緣籌辦「星期日觀音大悲懺會」,每周會集四眾同誦大悲咒。  同季,為在閩南增設女眾道場,施資匯交廈門張幼峰居士,全權委託張去南安西華岩督建凈苑蓮寺。歷時五月,該寺建成。  4月10日,由瑞今、善契、妙契諸法師會同施性統、蘇行三等十六居士組成「性願法師七十壽誕祝壽委員」,在馬尼拉信願寺舉行籌備會議。會議議決:  (一)施性統為祝壽委員會主任委員;  (二)定5月1日(夏曆3月13日)-3日,在華藏寺啟建「性願法師七十華誕祝壽法會」三天。  (三)宣布紀念獻禮項目有:  1.籌印《妙法蓮華經》一千五百部,廣贈祝壽信眾。  2.在華藏寺增建華藏室,作為該會奉獻之永久紀念物。  3.在華藏寺豎碑兩塊,永彰師德。  4.由旅菲皈依弟子於華藏寺修建「性願法師紀念堂」。  5.約請名畫家繪製性願法師巨幅油畫像一幅,陳列於增建之華藏室,並由祝壽委員會撰書題贊。贊云:  唯我願公,真功德主;宗說盛通,兼宏凈土。  教化南溟,興建梵宇;三寶以金,晨鐘暮鼓。  昕夕勤勞,不辭勞苦;菲島庶黎,均沾法乳。  杲月當空,四生歡舞;恩澤難名,同諸佛祖。  大慶七旬,季春十五,敬頌南山,壽無量數。  5月1日,祝壽法會第一天。旅菲皈依弟子及馬尼拉四眾六百人在華藏寺出席千佛法會,共禮千佛寶懺。  5月2日,祝壽法會第二天。馬尼拉四眾四百人,會集華藏寺出席千佛法會。  5月3日,祝壽法會第三天。祝壽委員會在馬尼拉華藏寺舉行性願法師七秩大壽慶賀儀式,會議主席施性統、司儀劉梅生。  主要議程有:  (一)由施性統報告性願赴菲弘法事迹。  (二)由周冰心報告性願傳略。並呈獻贊詩云:  一葦南溟渡,開山作祖師。  觀世法何事,出家雄在斯。  (三)由龔念平代表祝壽委員會向性願呈獻讚辭:  唯我法師,一方化主;恩德難名,同諸佛祖。  大慶七旬,暮春十五;敬頌南山,壽無量數。  (四)由施性統代表祝壽委員會呈獻匾額——「紹隆佛種」。  由瑞今法師代表菲國佛教界呈獻匾額——「建大法幢」。  (五)由祝壽委員會呈獻新建之華藏室。  (六)由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向性願呈獻金壽牌。  (七)由妙抉法師代表華藏寺向與會者致謝詞。  同日,為祝賀性願法師七秩壽誕,南安鴻漸山大慈林舉辦素筵,在寺招待僧眾善信。  同日,為祝賀性願法師七秩壽誕,馬尼拉佛教居士林在當地《公理報·甘露雙周刊》編印紀念專刊。  同日晚起,為祝賀性願法師七秩壽誕,馬尼拉大乘信願寺禮請印順法師在新建大講堂每晚宣講《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共十八天。這是菲律賓佛教界規模空前的弘法盛會,四眾連續雲集一堂,聞者無不皆大歡喜。  5月,為祝賀性願法師七十大壽,海軍名宿薩鎮冰書贈匾額——「開教南溟」。  同月,為祝賀性願法師七十大壽,香港倓虛法師書贈《乘願上人七秩大壽》賀詩。內云:  金粟前身豈易量,如來家業鐵肩當;一心為法忘甘苦,吾道不孤大吉祥。  獅座談經春浩蕩,人天祝嘏福汪洋;竿頭莫住齊著力,免使世嗤二老狂。  同月,為祝賀性願法師七秩大壽,上海大藏經會書贈前作七律,再次報謝性願施資增修全藏半數之功德。賀詩云:  清刊龍藏憶雍乾,彈指人間二百年;易代宜搜群笈腋,難為敢卸匹夫肩。  佛前受囑驚弘願,海外施金結勝緣。他日書成流宇內,知公名字動諸天。  8月19日,為在菲律賓弘法辦道締建楷模,召集信願、華藏二寺常住與諸大護法合議通過本人提出的有關舉措:  (一)主動卸任華藏寺住持職務;  (二)將信願、華藏二寺合併,改建永久十方道場;  (三)改訂二寺規約,禮請印順法師擔任二寺聯合上座住持。  秋季,演本法師在馬來西亞發現善治內外多症的中草藥「一見喜」,為《本草綱目》所未收。性願即去信覓回葯種,栽於馬尼拉信願、華藏二寺。當菲律賓舉國盛傳流行性感冒,各地僑胞聞訊趕來二寺覓求,二寺執事奉性願之囑,一一免費相贈分文不收。病家獲愈,皆譽一見喜為「救命之仙草」,皆譽性願法師為「救命之恩人」。復又傳回閩南,遍及中國,治癒病人,數不勝數。  1959年(己亥)七十一歲  1月,居馬尼拉大乘信願寺,協助印順上座弘法辦道。  春季,為解決僧眾安居及信眾休息之所,倡議在華藏寺右側空地增建樓房一座,上下各兩廳八房,取名「祇園樓。」邀請蔡金槍、董光垤、李秋庵等諸護法發起贊助,發動各方善信踴躍施資捐建。由性願、瑞今、善契、妙欽任建築委員,委託妙抉督建。  6月,祇園樓動工不久,即因病去醫院治療。有關建築工程,皆由妙抉負責。次月出院,暫居信願寺休養。  8月,祇園樓上部工竣。先行裝修一廳兩房,迎請性願返回華藏寺休養。  秋季,委託瑞今、善契二法師募資籌印廈門柳啟戎居士編纂之《佛教修學要典》。性願並作序言云:  柳君之編集,諸德之籌印,善信之贊助,皆是以大德而作供養,功德福慧必當同臻無量!  1960年(庚子)七十二歲  1月,居馬尼拉華藏寺繼續休養。  4月,華藏寺之祇園樓建成。由印順上座立石刊明捐建者芳名:由華藏寺建道影堂、陳溫良建報恩堂、吳江流建勤修堂、蔡宗仁建金槍室、洪看治建閣塔室、李宗覺建秋庵室、陳宗圓建桂生室、庄傑華建材鰍室、林柳治建福群室、董光垤建湛明室、禪修班建禪觀室。  同月,為吳江流捐建之一廳四堂作《勤修堂碑記》。內云:  吳江流居士,平生孝義堅篤,樂善好施。晚年發起興建信願寺,立功德堂,大部經濟由自己樂捐。……今哲嗣吳世椒、女吳好治承居士之遺志,爰將遺資菲幣三萬元,在華藏寺附建勤修堂一廳四堂,用供太夫人遺像,永垂紀念雲。  5月12日,馬尼拉信願、華藏二寺聯合上座印順法師任期已滿,眾舉性願法師繼任。即於華藏寺出席升座典禮,受贈匾額「毗盧樓閣」一方。  7月,為皈依弟子蘇行三居士《四十二章經講錄》印行作序。表彰蘇博士「棄耶入佛,一變而為正信之佛教徒」,「勇猛精進,廣讀經論,最能以科學理論淺釋佛經,證佛法之萬古常新」,因而「益見科學之精微,佛法之廣大」,預言是書流布,「知識青年因其接引入佛者」將「不可勝數」。  是年,在菲緇素弟子以「性願法師七十壽辰祝壽委員會」名義,發起籌編《乘願法師七秩紀念集》。委託蔡孝煖撰寫緣起,向海內外人士徵求紀念詩文。申明旨在「記載上人一生事行,迴向法壽綿長,用宣大德之功業,予後生以準繩」。本書由印順法師任指導,修因姑籌募印資,一聞法師督印,翌年成書流布。  1961年(辛丑)七十三歲  春季,居馬尼拉華藏寺繼任住持。按照預定計劃,委託妙抉法師在華藏寺督造雙璉池、肅敬亭、溪山亭、法海亭。  夏季,因歷年來堅持匯款濟助中國內地寺廟、善友,眾弟子擔心此舉引起菲國當局注意而帶來種種麻煩,故在悄悄銷毀求援信後,屢勸性願法師與大陸停止通信。性願答云:「維護三寶,濟貧救困,純屬出家人本務,況又不涉世間一般事,有何過錯?」繼續堅持濟助。  12月,雙足患有水腫,經醫院查驗確診患有腎炎,寺方即委託專人聯繫住院。性願以住院以後會對各方帶來不便而不就,復以「我的病不算嚴重,只是水腫無消而已」婉謝寺方勸請。  1962年(壬寅)七十四歲  1月,居馬尼拉華藏寺續任住持。受緇素弟子勸請,於祇園樓休養。日常寺務委託妙抉料理。  3月20日,委託妙抉法師督建之雙璉池、肅敬亭、溪山亭、法海亭,在華藏寺竣工。即約請馬尼拉僑團、學校、各界名流善信百餘人,在華藏寺舉行落成典禮。  雙璉池由發起人庄萬里主持剪綵。池畔題聯云:  華藏幽勝景,發心求正覺。觀魚得天趣,澄潭留月影;  雙蓮吐妙香,忘己濟群生。樂水識真源,暖水縱魚心。」  肅敬亭由性願法師主持剪綵,在場觀禮者有瑞今、妙欽等法師。亭內題聯云:  肅然卓立須彌頂;敬禮毗盧無上尊。  溪山亭由吳快治女士主持剪綵。亭內題聯云:  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法海亭由蔡繼綏女士主持剪綵。亭內題聯云:  法輪轉處天花瞬;海藏開時地獄空。  雙璉池畔,還立有性願手書之七寶如來聖號暨樂助者芳名。  3月下旬,病入脾臟,飲食大減,頭部疼痛,不能舉動。  同旬,為使性願法師擺脫病苦,信願、華藏二寺僧眾啟建大悲懺法令,連續誦念大悲咒三天。  3月,瑞妙法師為籌募靈鷲寺修建基金外出而來拜別。即負病為之考慮籌建計劃,並囑告瑞妙必須牢記:深入禪般,努力不懈,樹立弘願,自度度人。  4月5日,大護法蔡金槍居士前來問疾。  4月8日,口食不進,精神不振。大護法董光垤夫婦前來探望,提議改變飲食,中止禁鹽。  4月9日上午,頭部疼痛,湯藥不進,繼而昏迷,不省人事。經妙抉電告醫院,下午醫院委派葉醫生上門搶救:注射強心針,鼻插氧氣筒,定時注射五穀水等藥物。瑞今、傳貫、善契、覺定、妙欽等法師會同諸居士發起助念佛號。  4月10日,飲食不能進口,四肢不能支持,頭部不能自立。自知搶救無效,遂拒不服藥,一心生西。故至深夜,示意覺定法師與劉梅生居士更換衣服。  4月11日(三月初七日)凌晨3時5分,為法忘軀,積勞成疾,因腎炎久治不愈,致病入脾臟而引起併發症。彌留之際,命侍者取去氧氣筒,凝視覺定法師準備託付遺囑,不料開口喃喃,說不成話。在場的劉梅生居士勸慰道:「老法師啊,放下萬事,專心念佛!」覺定法師也勸請云:「師父安心念佛!」等師情緒穩定,不再回首四顧,在場侍眾便接連大聲誦念「南無阿彌陀佛!」性願含口跟念。就在眾口誦念佛號聲中,開教菲國的一代高僧性願法師,於馬尼拉華藏寺祇園樓方丈室(道影),端嚴趺坐,口唇紅潤,無聲無吟,安詳圓寂。世壽七十又四,僧臘六十又二,旅菲二十五載。下午六時,揩身更衣,遺體入柩,移至華藏寺大殿法堂,由緇素弟子分班日夜助念。噩耗傳出,菲律賓四十六個僑團、寺院、學校,聯合發起成立「性願老法師生西荼毗委員會」,宣布4月14日下午3時,在馬尼拉華藏寺舉行追悼大會,15日下午3時,護送靈柩去馬尼拉市郊仙那沙洛夫火葬場荼毗。  4月12日,轉岸法師代表新加坡佛教界致電馬尼拉妙門法師,通報新加坡佛教界已成立「性願老法師圓寂籌備委員會」,將為性願法師圓寂舉行追悼大會。  4月14日下午3時,馬尼拉「性願老法師生西荼毗委員會」在華藏寺大廳靈堂隆重舉行性願法師生西追悼大會,與會者共達千餘人。大廳正中,安放靈柩。上懸老法師巨幅油畫像。在靈堂上方和兩側掛滿各方輓聯,莊嚴肅穆,琳琅滿目,表達了海內外佛教界對性願法師的悼念深情。  演培法師輓聯云:  於閩南為尊宿,於菲島為開山,論德論功,均堪稱頌;  以華藏顯大心,以信願顯至性,若行若現,難可等倫。  會覺法師輓聯云:  憶昔攜手鷺門,曾幾何時,正喜春光無限好;  方今開宗海上,儼然一代,遽驚隻履竟忘歸。  印順法師輓聯云:  道王菲華,仰公一代高賢,大展鴻圖隆佛化;  誼秉師友,愧我兩番親近,略無淑善贊宗風。  廈門南普陀輓聯云:  鷺島演毗尼,弟子恆能遵德范;南溟開相教,宗門從此遠傳燈。  泉州開元、承天、崇福、雪峰諸寺輓聯云:  花開春滿,飛錫西歸光明世界;天心月圓,乘願再來普利人天。  追悼大會由中國駐菲大使段茂瀾博士主祭並宣讀祭文,由旅菲僑團、佛教界代表陪祭。祭文云:  開山菲島,大教宏揚。法輪常轉,念佛為宗。  皈依四眾,法乳新嘗。澤被祖國,興學開蒙。  施食濟葯,仁粟義漿。真功德主,法海難量。  靈山示寂,天人悲傷。維公教澤,生世勿忘。  謹獻花果,再誦悼章,維公含笑,鑒此微衷——尚饗!  繼由周冰心居士報告性願法師生平,由妙抉法師代表華藏寺致謝詞。  4月15日下午3時,馬尼拉「性願老法師生西荼毗委員會」於華藏寺舉行起靈儀式。靈柩由華藏寺起運,繞行馬尼拉市區。途經信願寺舉行奠禮。接下由諸法師步行持誦佛號,引導靈車運往市郊之山拉沙洛火化場。全程約十公里。一路上,由兩輛警車作前導,數百輛殯車緊隨,數千送殯信眾合十緩緩而行。送殯行列,場面壯觀。在起靈與荼毗前,由瑞今法師在華藏寺與火化場分別念誦起靈偈與化身偈。起靈偈云:  明星隕落,高塔傾倒。人天毀目,四眾無依。  法門重擔,誰來承當?惟吾性公,徹悟佛法。  悟生無生,滅亦無滅,本來生滅,了不可得,  吾等何須,悲哀流淚!  一擊靈柩俱粉碎,露出從前舊主人——起!  化身偈云:  一把無情火,燒卻幻化身;大地俱灰燼,不留一粒塵。  看取連天紅焰里,優曇花發一枝開——燒!  次日在骨灰中撿得舍利子數十顆,這是菲國華僧圓寂之創聞,足見法師終生修持之功力!  4月17日——5月29日,妙抉法師在馬尼拉華藏寺為性願圓寂舉行「七七周期」悼念活動,率領諸法師禮佛誦經追薦功德。  4月18日,旅菲徒眾在馬尼拉中文報公布《謝啟》,向參與籌備、悼念性願法師圓寂之菲國各方人士「敬申謝忱」。  同日,廈門皈依弟子會集南安鴻山寺舉行「性願法師圓寂七七誦經法會」。末七日,由廈門南普陀當家廣心法師臨場主法。午備素筵,齋請四眾。  4月29日上午10時,新加坡佛教界在普陀寺隆重舉行「性願老法師圓寂追思大會」,由轉岸法師主祭,達明、宏船二法師陪祭。由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李俊承居士上香,與會者達千餘人。  4月下旬,廈門佛教會為性願法師圓寂在廈門南普陀誦經迴向,倡議在廈門南普陀後山籌建紀念塔。  同旬,菲律賓佛寺、僑團、學校聯名倡議成立「性願老法師紀念塔建築委員會」。議定籌建「海會塔」,供養老法師舍利,以資永久紀念。  同旬,寧波、泉州、南安、菲律賓宿務市之佛寺僧團,相繼為性願法師圓寂舉行悼念活動。  5月1日,「三七周期」。廈門南普陀隆重舉行「性願法師生西法會」。由廣心法師主持。  5月29日,南安大慈林緇素四眾為性願圓寂舉行「七七「悼念活動。  圓寂以後  1963年,根據性願法師生前遺願,馬尼拉華藏寺建成大悲殿八角佛龕。由姚貽嚴、柯志安施資,妙抉法師督建。瑞今法師撰書對聯云:  過去是如來,具足無邊功德;現在為菩薩,常示卅二應身。  1964年4月17-19日,馬尼拉華藏寺舉行「性公圓寂三周年念誦法會」。馬尼拉《華僑商報》編印《性願法師圓寂三周年紀念特刊》。  1965年4月4日,馬尼拉華藏寺舉行「性公舍利海會塔」落成暨奉祀靈骨入塔典禮。由瑞今法師主持剪綵,與會各界代表共達二千餘人,紀念塔由施養安設計,「性願老法師紀念塔建築委員會」承建,妙抉法師督建。塔高24米,佔地325平方米。塔上刊有劉鐵庵所撰《性願和尚塔銘》。塔內陳有「性」「願」冠頭輓聯云:  性寧有隔,人已雲亡,無奈且瞻靈骨塔;願本無遮,識常取趣,有緣同住涅槃城。  1965年4月8日,為紀念性願法師圓寂三周年,妙因法師敬書《華嚴經》文「用申贊仰」:  眾生田中下佛種子,是故能令佛種不斷;  護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種不斷;  統理大眾無為疲倦,是故能令僧種不斷。  同月,菲律賓中華佛教會於馬尼拉信願寺集會紀念性願法師生西三周年。林省余、許鏡如敬呈輓聯云:  圓仰祇樹,志奮華藏,弘法開山尊始祖;天遣導師,視同國寶,拈花示疾淚三春。  1966年1月23日,根據性願法師生前遺願:馬尼拉華藏寺建成福德、圓融無礙、入般若三大山門並舉行落成剪綵儀式。福德山門,由蔡金槍居士主持。門上題聯云:  華蓋松蔭遮曲徑;藏山雲氣護禪關。  圓融無礙山門,由李賢智女士主持。門上題聯云:  大道如弦,對境了無障礙;梵音成海,發心首在修持。  入般若山門,由劉江水居士主持。門上題聯云:  一人直超如來地;萬善同歸普賢門。  大會由瑞今法師致開幕詞,妙抉法師致謝詞。  1967年4月,菲律賓佛教界施資編印《性公老法師生西五周年紀念特刊》。紐約妙峰法師撰書題贊云:  志師所志,行師所行。續焰傳燈,繼往開來。以使不絕,乃真紀念。  1968年9月29日,根據性願法師生前遺願:馬尼拉華藏寺建成藏經閣、功德堂、西北大山門並舉行落成剪綵典禮。藏經閣,由瑞今法師剪綵。閣內題聯云:  二千載慧命綿延,法寶有緣來佛國;億萬眾天龍護衛,海雲無際擁經樓。  功德堂,由周金埕居士主持。堂內題聯云:  仗佛願力,普超累世冤親,出四生於汩設咸登覺岸;  憑人寸心,祈求現存眷屬,捨萬劫之愛纏同入玄門。  西北大山門,由施太夫人主持。藏經閣一側,立有高勝進撰鄭海壽書之《藏經閣功德堂碑記》。  1968年4月,為紀念性願法師圓寂六周年,馬尼拉華藏寺捨資編印《性願上人遺墨》。卷首列由張紉詩所撰《題贊》云:  千里南來如是住,庵燈猶暖散花還。  寂然飛錫娑婆苦,一片真心照人間。  1969年3月,根據性願法師生前遺願,馬尼拉華藏寺內置陳羅漢堂暨祖師道影。共立佛教祖師道影共六十二尊,性願被排列最末,由華藏寺建築委員會塑造。道影堂內陳有性願法師遺聯:  妙性圓明,彈指聲中千偈了;機緣殊勝,招花笑處一言無。  1970年,根據性願法師生前遺願,馬尼拉華藏寺建成鐘樓、鼓樓、帝釋殿。鐘樓由李秋庵、李慈慧捐資;鼓樓由楊寬生、吳淑敏捐資。由妙抉法師督建。  1974年12月1日,新加坡普覺寺宏船法師,在廣范法師的專程迎請陪同下,飛赴馬尼拉受聘出任信願、華藏二寺聯合上座。兩寺僧眾為宏船晉山舉行隆重升座典禮。宏船在晉山法語中說偈禮讚性願法師云:  菲島古來稱佛國,性願飛錫來南疆。  法幢高舉開覺苑,宣化十方無量眾。  1976年12月17-26日,根據性願法師生前遺願,馬尼拉華藏寺為「菲律賓佛教乘願安養院」落成,禮請香港元果、松泉、達道、吉峰、超塵五位法師抵寺啟建萬佛法會十天。安養院由蔡金槍、李秋庵、蔡孝固等居士發起組成籌建委員會,工程首尾六載。樓高四層,包括乘願紀念堂、昇無上堂、安養堂三大廳,靜養堂六廳,辦公室十間,會客室四間。另有乘願講堂、圖書館,以及大小居室一百三十餘間。法會圓滿日,舉行安養院落成典禮,由上座宏船法師主持剪綵,瑞今法師陪剪。安養院以實施佛化救濟,收受持戒之貧老孤婦為宗旨。院內題聯云:  乘願再來,廣發慈悲,普利人天佔法雨;  安養歸去,回生極樂,長留手澤憶師恩。  1977年4月24日,為紀念性願法師圓寂十五周年,馬尼拉華藏寺印行《性願法師紀念集》。聯合上座宏船法師題詞「第一開山」,瑞今法師題詞「人天眼目」,印順法師題詞「道受天童,化開南國,法澤常新,宗風永續。」  1977年6月26日,馬尼拉華藏寺舉行乘願安養院附設佛教施診所揭幕剪綵儀式。這是性願法師生前又一未竟之業,旨在體現「慈悲為懷,慈心濟世」。由妙抉法師督建。內設中西醫藥器材,聘請中西醫師每周定期為貧病者施診施藥。  1978年12月,根據性願法師生前遺願,馬尼拉華藏寺建成大齋堂。佔地六百平方米。齋堂包括四層:底層為五觀堂,二樓為隨緣堂,三樓為無我堂,四樓為祖師堂,為一可供千人素宴之現代化新穎齋堂。齋堂正中題聯云:  飯來粥去,莫把時間空錯過;晨鐘暮鼓,常將生死掛心頭。  齋堂前側立有王觀如撰書之《華藏寺大齋堂碑記》,申述了齋堂建成之由來:  斯樓之建,乃性公上人之所理想,而由二悲(即妙抉法師——筆者)督建完成其弘願。無量功德,不可泯滅!爰為之記,永垂紀念!  主要參考文獻:  1.《性願法師紀念冊》,1977年菲律賓華藏寺印行。  2.《菲律賓佛教·大乘信願寺》,1990年菲律賓大乘性願寺出版。  3.《慈航雜誌》,1965-1972年菲律賓。  4.《閩南佛學院學報》,1986-1993年廈門南普陀印行。  5.《晚晴山房書簡》真跡本,1958年費慧茂在滬編印。  6.1992年10月筆者採訪廈門南普陀寺住持妙湛法師、瀟劍法師等。
推薦閱讀:

[轉載]財官賦
[轉載]被網路騙財(容易遇上被騙等爛事)
[轉載]經典精闢的人生哲理(轉載)
[轉載]盤子女人坊古裝美女模特
【轉載】感悟人生點點

TAG:佛教 | 轉載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