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論語》中的「仁」
一部《論語》,不過一萬多字,其中「仁」字竟先後出現一百多次。「仁」是孔子關於人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情趣的最根本的觀點,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把「仁」的思想施行於整個社會就是「仁政」,「仁政」是孔子一生追求的社會政治理想。孔子曾表示:採用我的主張,我就推行「仁政」;不採用我的主張,我就加強修養「仁」的品質。孔子「仁」的思想,集中體現在他對眾弟子所請教的「仁」的回答上。孔子論「仁」,有多重涵義的表述,既精鍊又富有針對性,可以說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仁」的學說的精當闡發。
顏回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就是仁了。只要這樣做了,天下的人都會讚許你。實行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乎哉?」——《論語·顏淵》)孔子在這裡僅用「克己復禮」四個字,就極有針對性地闡述了「仁」在個人內在素質與外部素養方面的高深要求。顏回是孔子至為器重的弟子,曾被孔子讚揚說:「其心三月不違仁」,已具有「仁者」的基本內在素質。所以,孔子回答顏回請教「仁」的問題時,著重談了「禮」的要求。在孔子看來,「仁者」必須以遵循「禮」為出發點,以重建「禮」制社會為歸宿,也就是說要「克己復禮」。他認為,只有通過「禮」的修養,才能更好地達到「仁」的理想。所以,孔子希望顏回能進一步修習禮儀,加強外部修養,成為一個完美的「仁」的實踐者。
冉雍(字仲弓)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告訴他說:「出門辦事就像接待貴賓一樣鄭重,役使百姓就像承辦祭禮一樣謹慎。自己不想承受的事務,不要強加給別人。在國內沒有怨恨,在家裡也沒有怨恨。」(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幫無怨,在家無怨。」——《論語·顏淵》)冉雍以德行著稱,孔子對他很器重,認為他可以做一個優秀的地方長官。這裡,孔子向他解釋「仁」的問題,特彆強調了「仁」在行政事務中的具體要求,為他在日後的從政生涯指明了道路。孔子在這裡對「仁」的闡述,從幾個不同的方面指出了「仁」的原則,毫無空談泛論之嫌,句句紮實、懇切、凝練。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句,已成為千古名句。
司馬耕性格急躁,喜好言談,他向孔子請教怎樣做才算「仁」,孔子告訴他:「仁人說話謹慎」。司馬耕對此有些不理解,也有幾分不滿意,追問道:「說話謹慎就可以說是仁了嗎?」孔子緊接著反問他:「事情做起來難,說起來能不謹慎嗎?」(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刃』。」曰:「其言也『言刃』,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言刃』乎?」——《論語·顏淵》)孔子僅以「說話謹慎」回答了司馬耕所請教的「仁」,抓住了「仁者」的言談要則,也抓住了弟子的性格特色。
樊遲問仁,孔子回答得更簡潔:「愛人。」(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意思是說,愛護別人便是仁愛的。「愛人」兩字包含著極為豐富深刻的人道主義內容,意味著把他人當作人來愛,在某種程度上超出了階級、等級和家族的界限,表現了對人格的尊重,這是孔子「仁」的學說的最核心的內容。接著,孔子又以「恭」、「敬」、「忠」三字回答了樊遲對「仁」的進一步詢問,很有見地地指出:「居家應該謙遜有禮,辦事應該嚴肅認真,對人應該忠誠坦蕩。即使到了夷狄地區,也不能放棄這種追求。」(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論語·子路》)孔子在這裡對「仁」闡述得更周密、更具體,具有很強的誘導性。
子貢問如何實行仁德,孔子作了一個譬喻告訴他:「工匠要做好工作,一定要先磨快工具。居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賢人,並和士中的賢人做朋友。」(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孔子特彆強調了要達到「仁」的高度,首先應做好身邊的事,打好基礎。結合子貢自身的情況來說,就是要在外交活動中首先選准交往對象,然後再以「仁」的思想對他們加以引導,這樣就差不多近於「仁」了。
子張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概括為五個字:恭、寬、信、敏、惠。孔子認為能做到這五點就是仁愛了。孔子還進一步解釋說:「恭就是莊重,莊重就不致遭到侮辱;寬就是寬厚,寬厚就能得到眾人的擁戴;信就是信誠,信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敏就是勤敏,勤敏就能取得成功;惠就是慈惠,慈惠就能夠很好地使用他人。」(子張問仁。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陽貨》) 這些話非常恰切地體現了孔子期望通過理想人格的實現來推行「仁」的理想、構建「仁」的社會的心情。同時,「恭、寬、信、敏、惠」這五種品德,也正是針對子張的言論自負、見解偏激的不足而提出的。孔子勉勵他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靠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終達到「仁」的標準。
品讀《論語》,領悟孔子對「仁」的闡述,使自己既得到了一種理趣充盈的愉悅,也在思想上受到觸動。
來源:梁文俊 國學時代
推薦閱讀:
※【人生感悟】人是一個字謎
※傻X就是愛糟蹋你的善良
※經典人生感悟:人生,總有許多溝坎需要我們跨越。
※老Q感悟錄(222)
※【生活感悟 -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沒有黑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