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年古城今猶在

與渦陽縣、蒙城縣兩縣交界的利辛舊城鎮,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遺址。

《利辛縣地名錄》載:舊城,古城邑。宋初,越王(錢鏐)之孫錢俶朝覲宋太祖。歸國途中,聞朝內有變,不敢回國,太祖即以此地封其為百里王,都此。不久即歿。原為蒙城縣所轄,清同治三年(1864年)劃歸渦陽縣轄,1965年利辛縣成立後又改屬於利辛縣。

從史料和一些學者的考證可以看出,舊城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當為春秋戰國時期蒙之故城,並且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莊子的垂釣之地。

《史記》云:「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嘗為漆園吏。」《史記》莊子傳注引《正義》云:莊子釣於濮水之上。

據史料記載:《史記》說莊子「蒙人也」之蒙,即今舊城。舊城世代被人以雲蒙山相稱。在舊城方圓數百里之內,有蒙字之地,除舊城以外,還有兩處:一曰蒙城,經考證,蒙城於唐天寶元年更名為蒙城,在此之前,「漢曰山桑」;另一處是現渦陽東15里的蒙關,為渦陽設縣前(1864年)蒙城與亳州的接壤處。這三處帶「蒙」字之地,以舊城「雲蒙山」最為久遠,況且舊城,在春秋戰國時就稱為蒙邑,漢時設蒙縣。在司馬遷時稱為「蒙」地的,也僅有舊城一處。梁國蒙城,在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非此地也。故黃佩蘭編《渦陽縣誌》曰:舊城,蒙城縣西北30公里,相傳為舊蒙城。

再考證一下「濮水」。據新編《蒙城縣誌》載:「芡河,春秋時稱濮水,三國時期名渠水,古河道,源於河南省鄭州西北黃河南側,東南流經開封、扶樂、陳縣、渦陽、利辛,出蒙城,由懷遠荊山入淮。南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淮水》曰:「淮水於壽陽(今壽縣)北——夏肥水注之。」按《水經注》所言,夏肥水,即今西淝河,為沙水之分派,傍其側東南流,至今懷遠縣南注淮河。而舊城就緊鄰濮水。由此可知,當時的濮水和淝河,即今芡河和西淝河,是利辛境內兩條重要河流。水面寬闊,水質良好,水中蟹美魚肥,故莊子在工作之餘常「釣於濮水之上」。

現在,再看看「漆園」何解。「漆」即漆樹,「漆園」即漆樹林,「吏」即官,即管理漆樹林的官,相當於現在的縣林業局長。據史載,舊城在春秋時盛產漆樹,設一個林業管理局也就不足為奇了。

弄明白了「蒙」為何地,「濮水」為何處,「漆園吏」為何職後,我們就可以這樣解釋司馬遷的那句話:莊子,舊城人也,是舊城管理漆園的林業局長,他經常到舊城旁邊的芡河上釣魚。

如果這樣解釋沒有疑義和異議,我們就完全可以這樣說,舊城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悠久歷史的城池。遙想當年,必是車水馬龍,商賈雲集,店鋪林立,街道縱橫,十分的繁榮熱鬧。

往事越千年。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給舊城又一次帶來輝煌的,是一個叫錢俶的越王。而這要從錢俶朝宋歸降說起。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建立宋朝,稱帝中原。北方割據政權相繼為其所滅。

公元976年,南唐(今南京)政權亡於北宋。吳越國王已由錢鏐傳至錢俶。錢俶在南唐亡後即遣使向北宋朝貢。同年,吳越王錢俶攜帶妻子到汴京(今開封)朝覲太祖。離開汴京時,趙匡胤送他一黃錦囊,讓其歸後方看。錢俶看時,囊內全是北宋大臣請求扣留錢的奏疏。此時,錢俶對宋太祖真是既懼怕又感激。

公元978年,割據南方的漳、泉兩州(今福建)的陳洪向北方獻地納土表示歸順臣服。此時,居於漳、泉兩州以北的吳越王錢俶更加孤立。錢俶再次率妻子到汴京,把吳越13州一郡86縣土地獻給宋朝,並上疏太宗,准許他留在北方。吳越國五世四傳,存71年。

錢俶兩次入朝北宋,就是經運河、入淮水,轉今天的芡河北下的。芡河宋代尚通航,舊城又為春秋戰國以來的多個朝代的軍事、政治重鎮,因而「太宗以此地封其為百里王」,錢俶得以「都此」,興建宮城。

錢俶算得上一位明智之君。他能審時度勢,順應歷史潮流,主動朝宋歸降,使吳越百姓免受刀兵之苦,為北宋統一天下,做出了積極貢獻,因而受到太祖的厚愛,准其留在北方,為其建造宮城,賞賜千戶,繼續享受國王待遇。錢俶所受到的禮遇,在當時亡國之君中,最為優厚。錢俶和妻子留居淮腹地,建都舊城,雖比不上餘杭人間天堂之美,但此處朝觀雲蒙之翠,晚眺芡河帆影,盡享了淮北平原古樸閑適的田園生活,得以頤養天年。

錢俶之子錢維演,曾任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等顯要官職。宋真宗景德年間,錢維演和楊大年奉昭編纂《冊府元龜》,為兩昆體創始人之一。晚年任西京(洛陽)太守。

渦陽縣檔案館曾有記載舊城「越王墓」、「御花園」的史料。

另據渦陽縣檔案館館藏志書載:舊城——遍地遺有繩紋和布紋的殘磚斷瓦。1900年(清光緒26年),在集西芡河東岸稱作宮院的地方,農民潘在功挖掘出刑具鐐很多。1935年,在集南船塘處,挖掘出船桅、鐵錨各一。舊城鎮教師孫方正、陸殿如在調查走訪中了解到,1958年大鍊鋼鐵時,在現舊城肉廠南挖出不少鐐銬,用於鍊鋼鐵了。當年,渦陽縣文化館還從舊城農民家徵得古代武將頭盔一頂,短劍一把。孫、陸二同志還了解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疏浚芡河時,民工曾挖出船的後半部分和鐵錨、船槳等物。城址外曾發現規模較大的漢磚石墓。墓葬石門,雕刻有朱雀圖案及鋪首銜環。1985年,舊城小學從報恩寺舊址西遷在新校址建房時,挖出10餘只封存地下兩米多深的小壇,因年久,封印字跡不清,裡邊是清水,全被民工打碎。另,利辛縣文史工作者劉兆忠在對舊城遺址的考察中,多次挖出古遺迹,並對其中的古磚、瓦、古墓、石門圖案進行了拓印,其拓片現存利辛縣文管部門。

今日舊城,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方園兩平方公里的集鎮上,街道阡陌相連,高樓鱗次櫛比,商貿繁榮興旺,處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蓬勃景象。

(本文得孫方正、陸殿如二同志資料支持。文章對部分史料的理解僅代表作者個人。)


推薦閱讀:

中國七大古城牆
聊昌圖四面城古城遺址
宋韻散文《古城子夜清幽 嘆青矜到拂曉》
昔日的北京古城是怎麼被拆毀的,聽聽這些名人是怎麼評判的!
王沛:青州博物館 古城藏寶世所稀

TAG: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