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中國社會由盛而衰的原因淺析

封建中國的由盛而衰,若簡單抽象的歸之於「專制制度」,終究流於一種耳食之談,不免淪為與歷史和現實實踐脫離太遠的空洞教條;而在筆者看來,封建時代的中國,在農業文明發展到了頂峰之時,卻未及時實現文明轉型,市場經濟雖對自然經濟不可避免的產生衝擊,但衰落的勢頭並不可能因此壓制住,盛極而衰也是必然的。

以農業興,中華文明在黃河流域形成初期,是相當開放和不斷擴展的,從而亦使後續時代尤其封建時代有了相對廣闊的發展和提升空間。至漢唐時代,中華文明更是幾乎擴展到了農業文明的地理極限:東部受大海限制,南方則受濃密的叢林限制,北部和西部更有強大的游牧民族虎視眈眈。到了宋代,其文明的內部科技更是達到了極盛。極度的農業文明,若不能突破自然經濟的轉型,必然會失去成長的動力,從興盛走向衰落。實際上,宋代以後,中原反覆被游牧民族征服並長期統治的歷史正表明了這一點,而這種情況在漢唐先後面對強大的匈奴和突厥時都不曾發生過。其間,固然南北朝時期也一度出現混亂狀態,但與宋末期的社會狀況顯然存在了本質的差異,其混亂是上升的農業文明實現一次「質」的飛躍必然要有的進程,在此之前,生產力的「量」的積累基本已經達到,必要的生產關係的調節和整合,勢必引發短暫的混亂。

文明轉型問題的核心應該是經濟轉型,而經濟轉型的關鍵,筆者認為,是從自然經濟到市場經濟。元代中國疆域的擴大和非農業因素的滲入,需要注意的是,這時期的非農業因素不僅包括蒙古族等固有的牧業文明,還有西域及阿拉伯人帶來的商業文明的福音,如此,本來可以給中華文明帶來契機,但統治階級的民族歧視政策,卻又從根本上抑制了不同文明的融合,顯然是不利於商業文明新芽的成長。

而同一時期義大利半島上開始了文藝復興,之後文藝復興浪潮席捲歐洲社會,拉開全面變革的序幕,歐洲產生了有發展能力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了市場經濟模式,並以此衍生出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文化環境。而14---16世紀,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雖然從自身的進程來看,還繼續有所前進,但與歐洲相比,在許多方面已顯得越來越落後了。可以說,這三個世紀是中國由先進到落後,西方由落後到先進的轉折時期。經濟的轉型無疑成為雙方力量消長的關鍵因素。

也即是說,中國封建時代由盛而衰,問題恰出現在文明轉型的鏈條上,核心就是中國傳統的封建社會終究未能實現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的過渡。究其原因,最直接的莫過於所謂「重農抑商」的國策,以農為本,並從政治、經濟各方面扼制、控制商業,使從事工商業者不敢亦不願投資再生產,而是搖身成為靠剝削農民為生的寄生地主階級,這就中斷了商業資本的積累,由此壓制了文明轉型需要的社會力量。

而從文明自身而言,初期的中華農業文明無論實力和擴展程度都遠較游牧和商業文明強大,卻也並不意味著諸文明本身存在先進或落後,所謂有空間才有發展,商業文明的一度滯後,是他們囿於地域環境的限制,缺乏發展必需的市場和資源。反之,近代的西方商業文明有了廣闊的市場,並演化出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文化環境,自然而然的顯示出對東方封建的農業文明的優越。

封建的中國,農業文明的發展臻於成熟並幾乎達到極致,卻未能及時實現向商業文明的轉型,即使能夠保持較高的發展水準,卻也難以挽迴文明衰落的定局,更何況封建的中國本身在各種因素的衝擊下走在了分崩離析的邊緣。總而言之,文明的轉型歸根結底是社會經濟問題,也即中國的社會生產關係的發展未及時轉向而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從而導致了五百年來中國的弱勢。以上即筆者對中國封建時代由盛而衰的原因的淺析,字數所限,不及詳述,且諸多問題目前難以理清,草草結筆,留待日後再作系統分析。(屈斌)

推薦閱讀:

何為「封建」?
做夢夢見生了雙胞胎女兒,夢裡失望的哭了,我該如何克服自己的重男輕女?
關於「封建」的兩本經典
封建皇朝繼承一覽之(四)
中國封建王朝發行的錢幣(從秦開始-清結束) 6

TAG:社會 | 中國 | 原因 | 中國社會 | 封建 | 時代 | 封建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