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引領——家長應該走在孩子的前面
07-10
最好的教育是引領——家長應該走在孩子的前面前段日子有一句話很流行,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陪伴式的家長,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們一般是以孩子的意見和決定為聖旨,事事給予幫助、理解,對孩子的想法事事支持,甚至整個家族的人都會傾囊相助去支持一個孩子的學業。目前培優成了家長們共同的關注點。我有一個小學家長朋友抱怨說:現在不培優不行,有好多小孩子都在培優班提前學到五六年級的數學,到了班上肯定題題會做,搶先回答,自己家的孩子沒培優就會自卑,所以,我的孩子也要去培優……還有個初中的家長傾訴道:「其實我真的不想讓孩子培優,可孩子完全被學校洗了腦,一定要去培優,甚至要培幾門課,搞得我們家人的生活就像是接力賽,每周一到周五都是媽媽送,爸爸接。爺爺奶奶平時在家做飯,周末管接送,一門培優半年下來就要大幾千,真是勞命傷財。幸好家裡有老人,不然真不敢想像這樣的生活。但如果不給孩子培優,又像是對不起孩子,培優就像一個怪圈,一旦鑽進去,你就出不來了……」。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家長都是非常關心孩子,時時陪伴著孩子的家長,但他們其實內心抗拒培優,但又迷茫又無奈……而我另外幾個家長朋友呢,她們的做法正好相反。我有一個女友,對孩子從小就屬於放養型。但孩子學習成績、品行俱佳,整天笑眯眯的,人稱眯眯劉。劉媽對孩子是基本上管好大方向型的,一般不會事事陪伴,這樣反而煅練了孩子自主性。要命的是眯眯劉也真的認為媽媽沒有管他的學習,有一天,老師很嚴肅地請了家長,想和她好好談談這個問題。結果,和家長談完後,老師發現,其實家長對孩子的一言一行,未來的打算都早有規劃,心中有數,只不過是她平時並不過多地指責或干預他的決定罷了。有兩個小故事可以看到這位家長的力氣用在哪裡。眯眯劉孩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外高之後,獲得了一個到日本交流的活動,他作為全校僅有的兩名學生被選上了,可是眯眯劉並不想去,因為到日本去參加交流活動需要一個月。在這孩子看來,在高中這麼緊張的階段離開學校一個月,這種事情不僅老師不贊成,且功課也要拉下一大截……劉媽竭力支持他去,給他講了很多孩子在這個年紀需要開闊眼界,打開視野的說法。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多做幾套卷子,拿幾個百分,和開闊眼界,增加文化的對比和交流的機會來比,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孩子後來決定去日本了,媽媽又給他提議說,你即然要去日本,就要不虛此行,你可以做些中日學校教育方面的差別比較……孩子果然帶著一雙觀察的眼睛去了日本,他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回來後寫了不少中日教育方面差別的文章並且開始由衷對「教育」感興趣,可以說此次日本之行,他不僅真正地開闊了眼界,甚至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就劉媽這樣優秀的家長,也同樣面臨培優問題的困擾。有一天眯眯劉回來說:媽媽,現在我們班現在上課很無聊。為什麼呢,原來老師講課的時候首先提問:這個問題你們弄懂了沒有,大家都說懂了,老師就往下講了。眯眯劉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上過的課大家都懂了呢,原來是大家就就在外面機構里培過優了……眯眯劉也提出要去培優。面對這樣的情況,媽媽讓他做出了一個選擇,一是在國內參加這種三年回鍋菜般的反覆習題大戰或培優,一是到美國去讀高中,直接參加美國的高考。媽媽對他說:高中三年對人的一生來說是非常寶貴。這三年是人的思維能力提升的關健時期,也是人的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媽媽不希望你的三年是在這種重複,機械的、忍受的心態上度過人生最寶貴的三年,而是希望你能真正保持對學習、對生活永遠保持好奇和熱情;為做一個終生學習者而做好準備!這三年的是不可複製的。你一定要盡最大的可能去充實自己的眼界和頭腦,不能虛度了。眯眯劉在思考了一段時間後,做了一個在別人眼裡匪夷所思的決定,放棄了在國內可以保送名牌大學的機會,決定到美國去讀一年要花近二十萬的美國高中。媽媽給他聯繫好了學校後,又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在湖北的農村找初中,到了美國後建立一所網校,在美國召集一些志願者來當教師,為山區的孩子普及英語,打開視野!同時,暑假的時候,可以帶美國的老師來中國鄉村,寒假的時候,把中國的孩子帶到美國去,而做一切的錢呢,可以去教育基金會去募集……眯眯劉現在就開始熱情洋溢地投身到這項網校建設的事業中去了,他覺得自己越來越能幹,越來越自信,可是他依然沒有意識到,他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是在媽媽的掌控之中,影響之下。好友劍橋也是這樣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她的大兒子在廣州讀書,而她和自己一家人都在武漢生活,劍橋還在管理小兒子,平時就靠網路和電話聯繫,根本沒有辦法照顧大兒子,更何況陪伴、培優?通過劍橋講的一個小故事可以看出,媽媽不在身邊,同樣可以做到在每一件事上影響到孩子。劍橋是一位天生對教育有悟性的母親,她經常會在孩子的每個開學之際,給孩子寫一封信。且在信中寫出孩子即將面臨的一些問題,新的學年將會面臨到的一些困境,並且提醒孩子應該如何應對。久而久之,孩子發現,原來媽媽像個預言家,還真有點神機妙算,對媽媽更是佩服不已。劍橋的兒子在升入高中的時候,一開始並不受班主任的待見,並且還有點打壓之嫌,因為他屬於創造力很強的孩子,而老師是很嚴謹治學型的,對待劍橋大兒子那種學霸作派,甚至有時會批評他。但劍橋卻一直引導孩子,在嚴謹的老師的帶領下會培養他的另一方面的素質,一開始會不好受,但一旦養成這種嚴謹的習慣,終生受益。高考前,孩子的班上需要一本練習冊,可是這本書各個書店都賣完了,劍橋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立即動用自己的網路資源查到了這本書,並且一口氣買了四十多本資料,以最快的速度發往學校,讓班上每個孩子都及時得到了這本書,也讓班主任也深受感動!現在孩子不僅成了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以全市第二名的優異成績順利考取了香港大學,明年就要去夢寐以求的劍橋大學去讀書了。順便說一句,劍橋的暇思,之所以取這個網名,就是為了激勵大兒子去實踐到劍橋讀書的理想。有一次在聽光谷ULC高中的一個家長講座的時候聽到這樣一個小案例,他的孩子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很迷茫,最後爸爸幫她分析了她自己的各種興趣和能力的差別,她最終自己做了決定,現在孩子發展得很順利,最後這位家長總結道:「家長應該走在孩子的前面。」 對,家長應該走在孩子前面,哪怕不是時時在左右陪伴,可是卻是點燈人,引路人。我發現中國的家長愛子之切可謂感人,可是如何愛子,真的是一門學問。一個有趣的事實是,那些凡是看起來並不太管理孩子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往往優秀、自律,很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而那些整天催逼著孩子作業和培優的家長,往往心力交悴,事無俱細地管理,可恨鐵不成鋼,天天逼迫,弄得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卻因太過緊密而會緊張,有時兩個人走得很近,可心卻隔得很遠。教育需要陪伴,但更需引領。那些看似沒有用力氣的家長,春風化雨,看似無為,其實早就做好一切的安排,他們就像太極高手一樣,看似極緩極慢,沒有什麼功力,事實上行雲流水,意在指先。 而那些一味陪伴的家長,他們可能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是他們並沒有做到在思想上佔得更高一些,在眼界上看到更遠一些。陪伴意味著亦步步趨,但事實上,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漸漸沒有過去那麼密切了。孩子開始想擺脫陪伴的束縛了,這樣的家長往往會有失落感,甚至有「空巢」綜合症。引領型家長的孩子,卻會非常適應這樣的關係,因為他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亦師亦友,可遠可近的。 家長的引領就是風箏上的那一根線,孩子無論飛得多麼高,多麼遠,那一根線永永牢牢地掌握在家長的手中。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回來說不想上學,怎麼辦?
※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
※六大原則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別把孩子當作巴普洛夫的狗
※最該富養的是妻子,而不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