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外科常見疾病護理常規
骶骨腫瘤
定義: 位於盆腔內外骶骨周圍的,各種原發或繼發於骶骨或盆腔、 軟組織的一組腫瘤。
術前護理
1. 術前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導,使病人以平穩的心態接受手術。
2. 充分的腸道準備
(1)病人術前3天進無渣流質飲食。
(2)術前晚8點清潔灌腸、術晨清潔灌腸。
3. 備血5 000~10 000ml ,儘可能用新鮮血。
4. 術前練習床上大小便。
5. 術前1天備皮,備皮時防止損傷皮膚。
6. 遵醫囑做葯敏試驗。
7. 教會病人手術後如何配合翻身。
術後護理
1.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術後要嚴密觀察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每半小時記錄一次。
2. 觀察尿量的變化,保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3. 遵醫囑給藥物治療。
4. 做好皮膚護理,每2小時協助翻身1次,保持軸向翻身。
5. 引流管的護理:保持引流管的通暢,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量,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詳細記錄。
6. 尿管的護理:每日行會陰消毒,更換尿袋,防止尿路感染。
7. 加強營養支持,給予高熱量、高蛋白、纖維素豐富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出院指導
1. 保持良好的心情,給予營養支持,預防感冒,定時隨診複查。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大多由強大暴力擠壓或直接撞擊所致,由於骨盆多為骨松質,其鄰近有動脈及靜脈叢,而這些靜脈叢多無靜脈瓣阻擋迴流,故骨折後可引起大量失血,導致休克。
術前護理
1. 術前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導,使病人以平穩的心態接受手術
2. 骨盆兜懸吊牽引 適用於骨盆環一處骨折者。
3. 嚴重骨盆骨折時,應協助醫師先處理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建立靜脈通路,抗休克,治療內臟出血等,其次才是骨折本身。
4. 嚴重骨折時盡量少翻動病人,為防止壓瘡可使病人平卧,將手伸至病人骶尾部給與按摩。
5. 術前1天備皮,備皮時防止損傷皮膚。
6. 遵醫囑做葯敏試驗
7. 術前練習床上大小便。
術後護理
1.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嚴密觀察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每半小時記錄一次。
2. 觀察有無血尿、無尿、急性腹膜炎癥狀,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3. 做好皮膚護理,每2小時協助翻身1次,保持軸向翻身。
4. 引流管的護理:保持引流管的通暢,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量,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詳細記錄。
5. 尿道損傷不全或完全斷裂,留置尿管2周以上,每日行會陰消毒,更換尿袋,防止尿路感染。妥善固定,待病情穩定後做進一步處理。
6. 加強營養支持,給予高熱量、高蛋白、纖維素豐富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出院指導
1. 保持良好的心情,給予營養支持,預防感冒。
2. 功能鍛煉
(1)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運動、下肢肌肉收縮以及足踝活動。(2)傷後一周後半卧及坐位練習,並作髖關節的伸屈運動。(3)傷後2 –3 周,如全身情況尚好,可下床站立並緩慢行走,逐漸加大活動量。(4)傷後3—4周,不限制活動,練習正常行走及下蹲。
3. 定期複查。
骨牽引術的護理
骨牽引 : 是指把不鏽鋼針穿入骨骼的堅硬部分,通過牽引鋼針直接牽拉骨骼,又稱直接牽引法
術前護理:
1. 清洗患肢皮膚,必要時剃去較長的汗毛。
2. 備齊用物。
3. 擺好病人體位,協助醫師進行骨牽引術。
術後護理
1. 病人卧硬板床,床腳抬高20—30厘米形成反牽引力。
2. 保持有效的牽引。
3. 將肢體置於功能位,如下肢保持外展正中位。
4.預防牽引針孔處皮膚感染,每日有75%的酒精滴針孔處2次,避免鋼針左右移動,針孔局部血痂不要隨便清除。
5. 持續牽引時應密切觀察肢體遠端感覺運動或血液循環情況,定時觀察患肢長度的變化並及時記錄。
6. 做好皮膚的護理,注意肢體保暖,經常清洗和按摩,防止皮膚壓瘡。
7. 指導病人功能鍛煉,鼓勵病人活動固定肢體的各關節及其全身的其他關節,有利於肢體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及骨質脫鈣等,有利於防止泌尿系及呼吸洗各種併發症。
骨肉瘤
定義:骨肉瘤是常見的惡性腫瘤,起源於原始間充質細胞的成骨細胞類,好發育骨骺生長活躍的部位,如股骨下端和脛骨、肱骨上端等。骨肉瘤生長迅速,可產生極多腫瘤骨,也可以溶骨為主,侵蝕干骺端的密質骨導致病理性骨折。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使病人克服絕望心理,能主動配合治療。
2·減輕疼痛:遵醫囑應用止痛藥。
3·病理性骨折的預防和護理:(骨肉瘤患者多伴患處局部腫塊,關節功能活動受限等,使患者行走不便,易造成病理性骨折。)護理上要求搬運患者要輕柔,避免暴力,活動不便者應協助翻身,對已有骨折的患者在給予石膏固定或牽引後按常規護理。
4·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必要時靜脈輸液、輸血或高營養液保持病房安靜。
5·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手術前2天指導患者訓練床上排便、排尿以便於術後適應。
6·術前常規給予備皮、合血、通知禁飲食時間、做藥物過敏試驗,說明注意事項。
7·術晨佩戴手鏈,準備好術中用藥,協助送往手術室。
術後護理
1·將患者平卧於床上,全麻者去枕平卧4-6小時;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半小時測血壓一次,無異常連測四次。
2·保持各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色、質、量、敷料滲濕及時更換;床邊備止血帶或沙袋,以防動脈結紮縫線脫落造成的大出血。
3·患肢予以抬高,觀察殘肢末端血運情況;
4·控制疼痛:必要時遵醫囑應用止痛藥;對截肢後的幻肢痛,應耐心解釋原因,告知一段時間後可自動消失。
5·合理安排補液速度和抗生素的使用,必要時輸血,慎防體液不足和切口感染。
6·心理護理:幫助接受截肢的現實,提高自理能力。
7·指導功能鍛煉。
化療患者的護理
1·合理選擇靜脈,輸液中加強觀察,防止藥物外滲。
2·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況,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無刺激性飲食,鼓勵病人少食多餐,必要時給予輸血、輸液等全身支持療法;消化道反應嚴重者遵醫囑給予鎮吐劑。
3·防止發生皮膚粘膜潰瘍:觀察口腔粘膜變化,每日用軟毛牙刷刷牙2次,鼓勵飯後漱口,多飲水,必要時行口腔護理遵醫囑用藥;同時加強肛周的護理。
4·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1) 預防腎功能損害:鼓勵多飲水,沖洗泌尿道,加速藥物排泄,給葯前先鹼化尿液,定時查腎功能;
2) 預防心肌損害:加強巡視及心電監測,觀察病人有無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同時備好搶救藥品;
3) 預防肝功能損害:定期複查肝功,注意觀察鞏膜、皮膚有無黃染,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4) 預防骨髓抑制:定時測血象(包括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了解骨髓功能,觀察有無皮膚粘膜出血點、鼻忸及牙齦出血。
5·心理護理:予以心理支持減少因化療脫髮和截肢引起自我形象紊亂而帶來的心理創傷。
出院指導
1·使病人樹立生活的信心。
2·功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肌肉主動運動、抗阻運動和殘肢關節活動,以加強殘肢肌力。只要患者情況允許,截肢殘端腫脹不明顯,即讓患者下床活動。傷口已癒合牢固,即可用手捶拍殘端,其力量由輕到重,隨著患者的耐力增加逐漸加重,直到能耐受的較重的力量,為日後安裝假肢創造良好地條件。
3·指導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營養及粗纖維食物,以增加機體抵抗力。
4·囑患者定期來門診複診,按時接受化療,並指導患者自我檢查,發現有肢體腫脹及疼痛應及時就醫。
脊柱側彎
定義:脊柱側彎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個節段偏離身體中線向側方彎曲,形成一個帶有弧度的脊柱畸形,並伴有肋骨左右高低不平,骨盆的旋轉傾斜畸形,椎旁肌肉韌帶異常等。
術前護理
1. 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
2. 術前練習床上大小便。
3. 術前備血、遵醫囑應用藥敏試驗。
4. 指導患者行肺功能訓練,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其方法有吹氣球、深呼吸。
5. 教會病人手術後如何配合翻身。
6. 術前1天備皮,備皮時防止損傷皮膚。
術後護理
1.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術後要嚴密觀察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每半小時記錄一次。
2. 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 因術中脊髓的過度牽拉及血腫的壓迫,術後應嚴密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功能及括約肌功能,術後即讓患者活動腳趾,觸摸是否有感覺。
3. 因患者術前多伴有輕度肺不張,術後6h做氧驅動霧化吸入,扣背咳痰,口腔護理每日2次,鼓勵病人有痰盡量咳出,防止肺部感染。
4. 術後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的病人,要保持引流管通暢,密切觀察引流的量、顏色及水柱波動的情況,24h內引流液若超過500ml,且敷料有滲血,通知醫生採取止血措施。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詳細記錄。
5. 腸系膜動脈綜合征 脊柱側彎經矯正後,脊柱由曲變直,腰椎前凸有所增加,腹壁肌肉收縮力下降,內臟下垂加重,壓迫十二指腸橫部產生梗阻,所以應密切觀察有無噁心、噴射性嘔吐,如有應採取:(1)頭低腳高位;(2)禁食水;(3)行胃腸減壓補液治療。
6.脊柱側彎的患者肋骨隆起處易發生壓瘡,長期卧床骶尾部也易發生壓瘡,做好皮膚護理,每2小時協助翻身1次,保持軸向翻身。
7. 導尿管的護理: 觀察尿量的變化,保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每日行會陰消毒,更換尿袋,防止尿路感染。
8. 加強營養支持,給予高熱量、高蛋白、纖維素豐富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9. 功能鍛煉:
(1)單杠練習引體向上或軀體懸吊,每天兩次,每次練習10—20分鐘。(2)腰背肌鍛煉:仰卧位做「五點支撐」,俯卧位做 「飛燕式」腰背肌鍛煉。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鐘。(3)側凸姿勢調整:將支具取下,取側凸的一邊側卧位,且在側凸處墊枕,以糾正側凸畸形,主要在晚間休息時進行。
出院指導
1 卧硬板床4~6周,佩帶腰圍支具下地活動,防止腰部扭曲。
2 繼續堅持腰背肌功能鍛煉,根據個人情況逐漸增加鍛煉強度,以便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3 保持正確的坐立姿勢,經常更換體位,避免彎腰,挑擔,扛物
等重體力活動。
4 保持良好的心情,給予營養支持,預防感冒,定時隨診複查。脊柱結核
術前護理:
1 心理護理:消除病人的焦慮,恐懼及悲觀等心理,增強其自信心。加強病人及家屬對此病的認識。
2 改善營養狀況: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類食物,有貧血的病人應補充鐵劑或輸入新鮮血漿,將血紅蛋白增至
3 緩解疼痛:卧床休息,減少活動,局部固定制動以減輕疼痛,並防止病理性骨折或截癱的發生。
4 有效控制感染:
1)保持病房整潔,安靜,舒適,空氣流通,有充足的陽光,注意適
當休息。
2)遵醫囑應用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利福平,鏈黴素等
5 囑病人戒煙戒酒,預防感冒。
6 術前一天,常規備皮,合血,進清淡飲食,通知禁飲食6~8小時,
寫手鏈條,做皮試,必要時給予灌腸。
術後護理:
1 術後返回病房,由4名醫護人員同時托起患者,抬至床上。注意保持脊柱平直,去枕平卧6小時。
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者意識,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監測,四肢感覺活動情況。
3 術後平卧4-6小時,待呼吸,血壓平穩後可翻身,側卧位。保持軸線翻身。
2 胸椎結核前路手術後留置的胸腔閉式引流,要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暢。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每日更換水封瓶,嚴格無菌操作。(兩把卵圓鉗夾管)
3 觀察有無泌尿系統感染的徵象:如有無尿路刺激癥狀等。
4 抗結核治療:術後繼續應用抗結核藥物3—6個月。告訴病人用藥的重要性,並督促病人用藥。
5 併發症的預防:截癱,褥瘡,肺部感染,肌肉萎縮及關節強直。
出院指導:
1 堅持抗結核藥物治療,教會病人及家屬觀察藥物的副作用,
2 繼續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多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類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3 結核有複發的可能,須用藥2年,出院後每三個月到醫院隨訪複查。
頸髓損傷
術前護理
1. 心理護理 主動關心病人,滿足其生活需求,樹立戰勝疾病克服困難的信心。
2. 生活護理 做好基礎、皮膚和口腔護理,盡量滿足病人需求。
3. 保證營養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以利大便通暢。
4. 病人受傷早期,在適當止痛基礎上,鼓勵深呼吸,用力咳嗽促進肺膨脹和排痰,輕輕叩擊胸背部,促進排痰和肺膨脹。必要時給與霧化吸入或吸痰。
5. 發熱病人或高熱者及時給與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
6. 每2小時軸向翻身一次,防止壓瘡發生。
7. 遵醫囑做好術前準備,頸前路手術者術前做氣管推移訓練,男病人刮凈鬍鬚,頸後路手術備皮時需剃光頭。
術後護理
1. 術後返病房平移病人到床上,面罩吸氧
2. 嚴密觀察病人神志、呼吸道是否通暢、觀察切口有無滲血,局部有無血腫形成。
3.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記錄引流的顏色、性質、量。及時更換引流袋。
4. 頸前路手術者觀察有無聲音嘶啞、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現象。頸椎後路者觀察有無腦脊液漏的表現。
5.術後6小時進流質飲食,頸椎前路手術者術後3天進食冷流質,必要時口冰含化。
6. 平卧4-6小時後,每2小時軸向翻身一次,保持舒適卧位,防止壓瘡發生。
7. 術後第一天指導進行功能鍛煉,先進行四肢肌肉功能鍛煉,循序漸進,第二天進行手指的精細動作功能鍛煉,拔除引流管後可戴頸托坐起或下地活動。
出院指導
1、 繼續功能鍛煉。
2、 加強營養,保持大便通暢。
3、 佩帶頸托3-6月。
4、 定期複查。
5、 防止呼吸道感染髮生。
6、 癱瘓者注意皮膚護理。
頸椎病
定義: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脊髓
神經,血管損害而表現的相應癥狀和體征。
術前護理:
1 心理護理:為解除患者的恐懼感,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良好效果,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增強信心,主動配合手術及護理。
2 緩解疼痛:遵醫囑服用止痛藥物。
3 改善生活習慣:
1)戒煙酒,避免術後痰多,咳嗽。
2)多食含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3)選擇合適的枕頭10
4 術前練習
1)練習卧床大小便
2)練習軸向翻身法:雙前臂交叉抱於胸前,雙膝併攏,屈曲向翻身冊,頭頸軀幹保持一致翻身(鼻尖喉結胸骨三點一線)
3)頸前路手術者:進行氣管食管推移訓練,每次 30-60分鐘,訓練3-5天,使氣管推至中線一側。
4)頸後路手術者:進行俯卧位訓練,開始每次為30-40分鐘,以後逐漸增至3-4小時。
5 身體感覺障礙部分禁止用熱水袋,以免燙傷。
6 術前準備:備皮,合血,禁飲食,寫手條,灌腸,做皮試。
術後護理:
1 保持頸部制動:術後平抬患者於床上,保持頭頸軀幹一致,必要時帶頸圍,平卧4-6小時。
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T,BP,HR,R等。頸椎前路手術要密切觀察面色及呼吸情況,及有無聲音嘶啞及吞咽困難,床旁應常規準備氣管切開包。
3 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滲液,保持敷料清潔、乾燥。
4 飲食:術後24小時進冷流質飲食,腸道敏感者進溫流質飲食,術後三日改半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通飯。
5 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切勿過度用力,以免引起頸部切口出血。 必要時應用開塞露或灌腸。
6 翻身時要軸向翻身,保持頭頸軀幹一致,使病人感到舒適。
出院指導
1 出院後堅持帶頸圍3個月,減少頸部活動。
2 加強功能鍛煉,增強頸部及四肢肌力。
3 選擇正確的睡眠體位和適當的枕頭。
4 避免頸肩部外傷,冬天注意保暖。
5 定期複查。
皮牽引術的護理
皮牽引 :是用皮牽引帶包壓傷肢皮膚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著點,牽引力傳遞到骨骼,又稱間接牽引。
術前護理:
1. 清洗患肢皮膚,必要時剃去較長的汗毛。
2. 備齊用物。
3. 骨突處放置紗布或棉墊,如腓骨小頭、脛骨內、外踝,避免皮膚受壓。
4. 擺好病人體位,協助醫師進行牽引術。
術後護理
1. 病人卧硬板床,床腳抬高20—30厘米形成反牽引力。
2. 保持有效的牽引。
3. 將肢體置於功能位,如下肢保持外展正中位
4. 經常檢查皮膚牽引帶有否鬆動、滑脫,保持重量懸空。
5. 持續牽引時應密切觀察肢體遠端感覺運動或血液循環情況,定時觀察患肢長度的變化並及時記錄。
6. 做好皮膚的護理,注意肢體保暖,經常清洗和按摩,防止皮膚壓瘡
7. 指導病人功能鍛煉,鼓勵病人活動固定肢體的各關節及其全身的其他關節,有利於肢體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及骨質脫鈣等,有利於防止泌尿系及呼吸洗各種併發症。
石膏固定的護理
石膏固定前護理
1. 用物準備:石膏繃帶、繃帶、水盆、棉墊、手套。
2. 病人的體位:一般將肢體放在功能位。
3. 皮膚的護理:肢體皮膚清潔,但不需剃毛。若有傷口,妥善包紮。
4. 骨突部加襯墊,保護骨突部的軟組織,保護畸形糾正後固定的著力點,預防四肢體端發生血循環障礙。
石膏固定後護理
1. 患者的搬動:石膏未乾固時,易變形斷裂,也容易受壓而產生凹陷,因此石膏須干固後才能搬動病人。搬動時用手掌平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壓迫點。
2. 患肢抬高,如下肢石膏固定後要用硬枕墊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懸空,上肢石膏固定後,可用繃帶懸吊將前臂抬高。3.促進石膏干固:夏季可將石膏暴露在空氣中,或用電扇吹乾,冬天可用烤燈烘乾。
4.觀察肢體末端皮膚顏色、皮膚溫度、感覺、運動、動脈搏動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5. 預防石膏邊緣壓迫而致神經麻痹。如小腿石膏位置高可壓迫腓骨小頭致腓總神經麻痹,應觀察有無足下垂、足背麻木等癥狀。
6. 壓瘡的預防:定時翻身,加強局部皮膚按摩,床單保持清潔、平整、乾燥、無碎屑。
7. 保持石膏的清潔,防止扭曲、折斷。
8. 功能鍛煉:未固定的關節應盡量活動,早期可作被動活動,鼓勵患者作主動鍛煉。
四肢骨折病人的護理
定義: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中斷稱為骨折。
術前護理
1、創傷性骨折,現場急救中及時給與臨時固定。
2、切口感染
3、護理操作時動作輕柔,移動過程中重點托扶損傷部位。
4、準確評估病人採取合適的體位。
5. 適當抬高患肢促進靜脈迴流,可減輕患肢腫脹和疼痛。股骨頸骨折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股骨幹骨折者保持患肢外展抬高位。長期肢體固定及關節內骨折者,應置患肢於功能位。
5、損傷早期肢體局部冷敷,一般在受傷後24h內有效。
6、外固定如石膏、繃帶、夾板的鬆緊度適宜。
7、對血液灌注不足的肢體,嚴禁局部按摩、熱敷、理療以免加重組織缺血、損傷。
8、長期卧床者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如墜積性肺炎、壓瘡等。
9、做好心理護理,加強營養防止便秘。
術後護理
1、病人術後返病房,安全移至床上,重點托扶患肢,石膏固定的肢體注意平托,安置病人及患肢於適當體位。
2、給予吸氧監護,監測血氧飽和度,妥善固定各種管道,觀察患肢及末梢血運,與手術室人員詳細交接班。
3、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病人有無缺氧或貧血指征遵醫囑及時補液補血。
4、置引流管者準確記錄引流的顏色、性質、量並及時更換引流袋,疼痛者對症處理。
5、指導進行功能鍛煉,要求有計劃、正確的循序漸進的進行。
6、防止併發症的發生,長期卧床者防止墜積性肺炎及壓瘡的發生,按時協助翻身叩背,按摩骨突處,防止石膏夾板處皮膚受損。
7、合理膳食保證營養,多飲水,防止便秘。
8、注意心理護理。
四、出院指導
1、持續功能鍛煉。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2、加強營養,防止便秘。
3、定期複查。
4、防止局部感染。
膝關節骨關節炎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病。骨關節炎是引起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50歲以上的人膝關節x線片常有膝骨關節炎的表現,但不一定有癥狀,相反,也有些早期骨關節炎患者的膝x線片為「正常」表現。
一.病因及發病機理
(一)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發生膝骨關節炎常與下列因素有關:
1.損傷:關節內骨折,半月板損傷,髕骨脫位等原因造成關節軟骨損傷。
2.過度負重:由於肥胖或膝關節內外翻畸形而致關節面過度負重。
3.感染或炎症引起關節軟骨破壞。
4.軟骨下骨壞死,如乾脆性骨炎發生關節內遊離體,造成關節面破壞。
(二)病理
多種原因造成關節軟骨的破壞,其內在因素是由於關節軟骨本身的改變。由於機械外傷或炎症等因素造成軟骨損傷,而使軟骨成分的「隱蔽抗原」暴露,引起自身免疫反應,造成繼發性損傷。包括:
1.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生物力學改變
2.軟骨損傷後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
二.臨床表現
1.髕骨下疼痛 主動伸屈膝關節時引起髕下摩擦感及疼痛為早期癥狀
2.關節反覆腫脹積液 多於不嚴重的外傷或輕度損傷後引起關節腫脹積液,疼痛,關節周圍壓痛,膝關節肌肉痙攣。休息一兩個月後,癥狀可自行消退。可因輕度外傷而反覆發作。
3.關節畸形 病情逐步發展,膝關節出現內翻或外翻畸形,關節骨緣增大。關節活動範圍逐步減少,關節疼痛轉重。在走平路及站立時也引起疼痛感。關節韌帶鬆弛出現關節不穩感。
4.檢查可見股四頭肌萎縮,而膝關節粗大。髕骨深面及膝關節周圍壓痛。關節活動輕度或中度受限,但纖維性或骨性強直者少見。嚴重病例可出現膝內翻或外翻畸形。
5.X線所見早期X線片常為陰性,偶爾側位片可見髕骨上下緣骨刺增生。以後可見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板緻密,關節邊緣及髁間嵴骨刺增生,軟骨下骨有時可見小的囊性改變,多為圓形囊壁骨緻密。
6.化驗檢查血尿常規一般在正常範圍,關節滑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偶爾見紅細胞。
三.治療
(一)保守治療
病人應適當休息,在正常生活工作範圍內盡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一般不需要完全休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減少或避免一些有害動作,上下樓梯應扶樓梯扶手。坐位站起時,用手支撐扶手以減少關節軟骨所承受的壓力。病情嚴重時應扶手杖行走。膝關節積液嚴重時應卧床休息並進行膝部理療。
為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及減少股四頭肌萎縮,應每日適當的進行肌肉鍛煉,每日可進行15分鐘直腿抬高鍛煉,以增強肌力。
可應用非激素藥物達到消炎止痛作用,但一般只對急性發作期有些療效。
(二).手術療法
1.關節清理術
適用於40歲以上肥胖婦女,關節腫脹、疼痛,關節邊緣骨贅比較明顯,關節內有遊離體,負重關節比較整,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關節清理術的作用是清除關節內機械性刺激物,是一姑息性手術,所以關節鏡下進行關節清理術則具有手術損傷少。術後恢復快的優點。在關節鏡下可削除或磨削遊離的軟骨面,切除侵入軟骨面的滑膜。
2.截骨術
a.膝內側間隙骨關節炎脛骨截骨術
b.膝外側間隙骨關節炎脛骨截骨術
3.膝關節融合術
4.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四.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護理
(一)術前護理
1.按骨外科護理常規
2.觀察患者情緒變化,有針對性的給予心理護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3.健康指導:a指導患者卧床休息,盡量避免膝關節過度負重b 指導合理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提高機體抗病能力。c術前訓練卧位大小便,預防術後尿瀦留。d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戒煙酒。e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4.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及術前準備
1)皮膚準備:a術前進行全身檢查,以排除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皮膚、軟組織、牙齦等各部位的感染。b無菌備皮:術前三天開始準備,清潔手術區域的皮膚(上至患側髂部,下至足趾),每日一次。手術前一日給予備皮。術前一日及術晨給予0.5%碘伏消毒手術區域(膝關節切口上下
2)術前12小時禁食,8小時禁飲。
3)根據醫囑給予合血及物品的準備。
4)向患者交代術前注意事項及術後護理的相關知識。
(二)術後護理
1按骨科術後護理常規及麻醉術後護理常規。
2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
3抬高患肢,觀察患肢的顏色、溫度、感覺、運動、血運的變化。
4注意切口有無滲血滲液情況,必要時給予清潔換藥,持切口清潔乾燥。
5注意引流情況 定時擠壓引流管,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的變化,注意有無活動性出血的傾向。
6膝關節兩側持續冰袋冷敷,降低局部的溫度,以減少局部出血。
7注意體溫的變化,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的發生。
8術後應用抗凝藥物,防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同時用藥期間注意有無出血傾向。
9功能鍛煉a麻醉恢復後,即可進行股四頭肌的功能鍛煉b術前2日,拔除引流管後,行CPM功能鍛煉,每日2次。從40度開始,日增加10度,2周後爭取達到120度。
c術後2天即可床邊坐起,1周後可持扶手架下床活動。
d功能鍛煉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操之過急,並應根據不同年齡、體質、手術方式而定。
腰椎管狹窄症
定義:指腰椎管因某種因素產生骨性或纖維性結構異常,發生1處
或多處管腔狹窄,致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征。
術前護理:
1 保持室內安靜,陽光充足,患者卧硬板床。
2 飲食指導: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品,併合理搭配。 3 訓練床上排便,避免患者術後因排便姿勢不適而發生便秘,尿瀦 留。
4 術前教會患者做俯卧位訓練,逐漸延長俯卧時間,至一次堅持俯卧3-4小時,以適應手術體位需要。
5 教會患者直腿抬高及腰背肌功能鍛煉,以便術後鍛煉。
6 教會病人正確的配合翻身的方法,為術後配合翻身打下基礎。
7 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良好效果,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增強信心,主動配合手術及護理。
8 術前一天,常規備皮,合血,進清淡飲食,通知禁飲食6~8小時,
寫手鏈條,做皮試,必要時給予灌腸。
術後護理:
1 術後返回病房,由4名醫護人員同時托起患者,抬至床上。注意保持脊柱平直,去枕平卧6小時。
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者意識,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監測,四肢感覺活動情況。
3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做好記錄。
4 術後平卧4-6小時,待呼吸,血壓平穩後可翻身,側卧位。保持軸線翻身。
5 注意切口處有無滲血、滲液、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切口周圍清潔乾燥.
6 術後功能鍛煉:
(1)術後12小時患者完全清醒後,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 鍛煉,以後逐漸增加活動量及範圍,以預防肌肉萎縮。
(2)術後3天指導患者做直腿抬高鍛煉,可避免神經根粘連。5-6次/天,3-5分/次。
(3) 術後10~14天傷口癒合好,局部疼痛減輕後,指導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飛燕式。
出院指導:
1 卧硬板床4~6周,佩帶腰圍支具下地活動,防止腰部屈曲或
扭曲。
2 繼續堅持腰背肌功能鍛煉,根據個人情況逐漸增加鍛煉強度,以便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3 指導病人採取正確的坐,卧,立,行和勞動姿勢,以減少急,慢性損傷發生的機會。
4 保持正確的坐立姿勢,經常更換體位,避免彎腰,挑擔,扛物
等重體力活動。
5 定時來院複診。
腰椎間盤突出症
定義: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征。
術前護理:
1 保持室內安靜,陽光充足,患者卧硬板床。
2 飲食指導: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品,併合理搭配。 3 訓練床上排便,避免患者術後因排便姿勢不適而發生便秘,尿瀦 留。
4 術前教會患者做俯卧位訓練,逐漸延長俯卧時間,至一次堅持俯卧3-4小時,以適應手術體位需要。
5 教會患者直腿抬高及腰背肌功能鍛煉,以便術後鍛煉。
6 教會病人正確的配合翻身的方法,為術後配合翻身打下基礎。
7 心理護理:此類患者病史長,反覆發作,多數患者術前有恐懼感.我們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向患者家屬講解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良好效果,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增強信心,主動配合手術及護理。
8 囑病人戒煙戒酒,預防感冒。
9 術前一天,常規備皮,合血,進清淡飲食,通知禁飲食6~8小時,
寫手鏈條,做皮試,必要時給予灌腸。
術後護理:
1 術後返回病房,由4名醫護人員同時托起患者,抬至床上。注意保持脊柱平直,去枕平卧6小時。
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者意識,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監測,四肢感覺活動情況。
3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做好記錄。
4 術後平卧4-6小時,待呼吸,血壓平穩後可翻身,側卧位。保持軸線翻身。
5 注意切口處有無滲血、滲液、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切口周圍清潔乾燥.
6 術後常見併發症:神經根水腫粘連,腦脊液漏,椎間隙感染,肺部併發症及褥瘡
7 術後功能鍛煉:
(1)術後12小時患者完全清醒後,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 鍛煉,以後逐漸增加活動量及範圍,以預防肌肉萎縮。
(2)術後3天指導患者做直腿抬高鍛煉,可避免神經根粘連。5-6次/天,3-5分/次。
(3) 術後10~14天傷口癒合好,局部疼痛減輕後,指導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飛燕式。
出院指導:
1 卧硬板床4~6周,佩帶腰圍支具下地活動,防止腰部屈曲或
扭曲。
2 繼續堅持腰背肌功能鍛煉,根據個人情況逐漸增加鍛煉強度,以便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3 指導病人採取正確的坐,卧,立,行和勞動姿勢,以減少急,慢性損傷發生的機會。
4 保持正確的坐立姿勢,經常更換體位,避免彎腰,挑擔,扛物
等重體力活動。
5 定時來院複診。
推薦閱讀:
※腳是人體「晴雨表」!有這10種情況,就是疾病徵兆
※面相識破身體潛在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煙民們,你們要小心啦?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中世紀時期的「跳舞病」是怎麼回事?
※疾病的心靈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