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鼎文:孩子的疾病在說什麼

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生過病,在各類生病過程中,疾病想告訴我們什麼?我們要學到什麼?孩子的疾病又在說什麼?

疾病不只有身體癥狀,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因此,需要用完整的視角去了解。我把疾病的原因分成幾種:一是生活和飲食習慣,二是生理遺傳因素,三是心理因素,四是性格因素,五是家族系統因素,六是社會集體與生態系統因素,七是因果失衡。

前兩種因素,許多專家已經有很好的研究,我們只要有覺知地生活、健康地飲食,許多病就可以避免。但是很奇怪,即使人們的頭腦知道要有覺知地生活、健康地飲食,但還是有不少人選擇不健康的食物或生活方式,為什麼呢?

其實這也是對家族的一種忠誠,遵循著家族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比如頓頓大魚大肉或吃得很咸——這樣即使會使人生病,但為了滿足歸屬感的需求,人們仍會無意識地跟隨。如果不做和家人相同的事就會產生罪惡感。因此,追根究底,不管是生活和飲食習慣、生理遺傳,還是心理所造成的疾病,都跟家庭密切相關。

本章將以全息的角度,尤其從心理、性格、家庭與家族系統、社會與生態集體系統等方面去了解。看過之後,你會發現,這些因素對孩子的疾病有著極大的影響,尤其12歲以前孩子的疾病,受到家庭的影響最大。這也是近代系統心理學家、全息醫學專家與系統排列專家們研究的最新領域。

孩子的疾病在說「媽媽,請你看到我」

在德國,有個腦麻痹的孩子,媽媽為他的病四處奔波,很辛苦也很憂愁。有一天,這個孩子對媽媽說:「媽媽請你看到我,不要只看到我是個腦麻痹的孩子。」媽媽聽到孩子的這句話特別震撼。她確實只看得見孩子的病,完全忽略了孩子這個人!於是,媽媽認真地看著孩子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對孩子說:「孩子,你是我的孩子,在我眼裡,你不是什麼病人,你只是我的孩子。」片刻後,孩子也鬆了一口氣。

當孩子生病時,請父母調整好自己的角度、心態,不要只看到他的病。還要看到孩子,看到他們的靈魂,他們純真的樣子。如此,才不會放大病症,而是真正看見孩子的全貌,一個完整的人。如果我們從「病症」「人」到「天賦特質」一步步看見孩子,那他就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純凈的人,有著純凈的心與靈魂的人。

有一次我和一位患有癲癇症的孩子互看。在此之前,他的媽媽一直強調孩子的情緒狀況,也一再提到他的病症,我打斷媽媽,問她:「除此以外,你還看得到孩子什麼?」媽媽說不出口,於是我就給她做了一個示範。我跟孩子面對面,彼此認真看著對方的眼瞳。我們相視的時間只有10秒,但短短10秒,孩子被看見了,當下紅了眼眶。看與被看,其實都是心靈的釋放。這個孩子之所以會被感動,那是因為他心裡知道:我「這個人」終於被看到了,而不是我的病。當我們能看見對方,再回到病痛中就能對彼此多一點體貼和理解。

每個孩子,不,應該說是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啊!如果沒被看到,活著的人價值感就會變低。所以,真誠地去看著你身邊的人的雙眼,讓他們知道:「我看到你了。」

孩子的疾病在說「我愛你,我願意陪著你,我願意為你分擔」

我觀察到很多時候,孩子的疾病反映著家庭系統裡面發生的某些事件。孩子不知如何應對,於是就在潛意識裡透過身體表現出來。比如,經常出現爭吵的家庭中,孩子看見爸爸媽媽吵架,他的內在想幫助父母和好,但又不知如何做,於是他就生病了。因為他們的潛意識發現,只要自己生病,父母就不吵了。我遇到過許多生病的小孩,並且發現在這些孩子疾病的後面往往有著想要表達給父母的心聲,反映著家族系統要告訴我們的事。因此,父母真的要認真反省自己。

著名企業家王永慶先生建了一所大型兒童醫院叫長庚醫院,他們連續6年都邀我去醫院為患兒與家長們授課。長庚醫院有個坐著輪椅的小女生,她大概10歲左右,笑起來很可愛,因為突然雙腳無法行走而住院。可是,醫院查不出原因,醫護人員們雖然盡心地照顧她,但這個孩子依然無法離開輪椅。更奇怪的是,她先前沒有發生過任何意外,也沒有得過什麼重大疾病。

當我在輔導這個小女生時發現,她無法行走的問題跟她的父母有關係。小女孩的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但媽媽一直不願意麵對丈夫過世的事實。於是,生活上碰到任何狀況,媽媽的身心乃至生活就全部停擺,怎麼也沒辦法往前走,困在低潮里。這樣的情緒一路累積,於是孩子也沒有辦法走路了。

走路是什麼?是往前走!可見,心理因素也會影響身體。媽媽無法接受丈夫的過世,孩子也跟著無法接受。媽媽沒辦法往前走,孩子的內心深處想幫媽媽承擔,於是就生了一個「無法走」的病。

我提醒媽媽,如果她不能面對丈夫離去的事實,這個家就無法前進,孩子也不敢行動。內心的改變需要勇氣。在排列中,媽媽一直不願意看逝去的丈夫。我讓全場的夥伴一起,手牽手,給她一種鼓勵的能量,媽媽終於願意接受丈夫的過世。她終於將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

就在媽媽願意麵對丈夫過世的同時,孩子的身體也有了反應,她在我們的攙扶下慢慢地向前走。最後,她終於走到爸爸的代表身邊,陪著媽媽一起面對爸爸的過世。要知道,在這之前,孩子從來不願意離開輪椅——她就一直坐著,直到媽媽願意看爸爸,願意接受爸爸的過世……

為什麼媽媽不願意表達這份失去丈夫的悲傷?因為如果表達這份悲傷,她就要讓她的丈夫真正離開。但這違背了事實法則與流動法則。整個家的情緒滯礙不前,就像凍結住了一樣,孩子在不知不覺間承接了這種凍結的情緒,最終生出了這種無法行走的身心症。這種身心症往往從身體層面是查不出原因的。那天,媽媽第一次真正表達出對丈夫過世的悲傷。她的情緒流動了,創傷也開始被療愈,生命力重新開始流動,孩子身上凍結的情緒與生命力也開始流動。

小孩的疾病是一種愛,一種盲目承擔的愛。

「多動」孩子的背後是充滿爭吵與衝突的家

這位母親,名叫寶麗。她說兒子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跟任何人說話,讓他出房門吃飯,他也不肯。孩子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作為母親的她一直焦慮不安。她甚至為了孩子辭去工作,留在家裡全心照顧他。

因為父母常年在外工作,這孩子從1歲開始就被送到外公外婆家。孩子要上小學了,才被父母接回身邊。上學後,這孩子經常遭到老師批評,注意力不集中,行為不規範等。因此,寶麗常常被叫去學校。一開始孩子只是逃學,最後卻演變為休學在家。小學五年級時,孩子被醫生診斷為「兒童多動症」。

聽完寶麗的這些敘述,我問道:「孩子的外公外婆關係怎樣?經常吵架嗎?」

「他們關係一直都不好,常常吵架。」寶麗毫不猶豫地回答。

「那你和丈夫的關係怎麼樣?」

聽到這個問題,寶麗有些猶豫,似乎有意迴避,看得出,她與丈夫也常吵架。她解釋道:「因為兒子狀況不斷,所以我們也一直都在努力修復夫妻關係。」

孩子想集中精神,他想讓自己安靜下來,但沒有人允許他這麼做。上學前是每天看著外公外婆吵架,不知道該怎麼辦。上學後,又是爸爸媽媽每天吵架,他更是不知所措。家裡的人都是對立的雙方,一會兒要聽外婆的,一會兒要聽外公的;爸爸媽媽也一樣,沒有統一、和諧的時候。這種狀況下,孩子永遠不可能集中注意力。

「那你丈夫的原生家庭狀況怎麼樣?有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嗎?」我問道。

「我丈夫的大哥16年來一直待在家裡不出門,我兒子現在的狀況跟他大伯一模一樣。我丈夫的爸爸,也就是孩子的爺爺,是被抱養的。丈夫的爺爺,也就是孩子的太爺爺,是被他人殺死的。」

了解了孩子父母兩方的原生家庭的諸多情況後,我們進行了家族系統排列,排出孩子、父母、大伯、爺爺、太爺爺,還有加害者。在排列過程中,我看到孩子的情緒一直都很激動,很害怕,大聲喊叫。他一直想要保護太爺爺,對加害者非常恐懼。

通過這個排列,我們看到了家族中謀殺事件對家族成員的巨大影響。而這個家庭里又包含了一種更分裂的對立,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的對立。唯有消除這些對立,才能夠幫助孩子保持安穩的情緒。在我的引導下,隨著太爺爺與加害者之間的和解,孩子的情緒真的逐漸平復、安靜下來。

排列結束後,我給了寶麗一些關於和解的建議:「你要陪著你丈夫,帶著兒子,一起為過世的太爺爺及加害者做些紀念之事,祝福他們安息。還有,你要常常牽著丈夫的手跟兒子說話,讓他可以從同一個方向看到父母站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你們對孩子的管教要先達成一致,就算一開始意見不同,也要經過討論後達成共識,並且支持這個共識,確保在同一個方向教導孩子。這些父母和諧、統一的畫面,都可以幫助孩子穩定情緒,提高注意力。」

「好!我一定會去做的!」寶麗肯定地點頭。

兩周後,這位母親寫了一封信給我和當時與她一起上課的夥伴。信上寫著:

「親愛的家人們,一天愉快!今天,我們終於和兒子一起出門了!長久以來,兒子把自己緊鎖在房間里,不出門,不說話,不吃飯,瘋玩電腦,讓我近乎絕望。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次工作坊的課程結束後,兒子居然同意和我們一起出門了!這讓我感覺很意外。想到在周老師和家人們共建的場域中,兒子(代表)與家族裡衝突的雙方、謀殺的對立雙方達成和解時,情緒激動的兒子逐漸表現出平靜安穩的情緒。這讓我很有感觸,也很感動。

「兒子出門後,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我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感觸。而且,兒子還和我們一起去見了外公外婆。7歲之前,他都是在外公與外婆不停的爭吵中長大,他已經有8個月沒去看外公外婆了,實在沒有想到這次他真的同意去了!

「在我心裡,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抱住爸爸和媽媽,今天我做到了。我向爸爸道歉說:『爸,我錯了。』昨天與爸爸和解的過程中,我突然間發現我不再恨我的爸爸。我可以抱住我媽媽了,我還親了她一下。四十多年了,我從來沒有過。過去我總感覺自己沒有媽媽……」

解說:家裡誰在生病

不少家族遺傳性疾病,比如過敏性哮喘,並不是家族裡所有的孩子都會遺傳。什麼樣的人會遺傳家族疾病呢?我發現,有兩種人。一種是小時候體弱,但長大後卻成為家族裡面的英雄;另外一種是最受家庭寵愛,得到這個家更多的愛,所以也需要為這個家承擔更多。看得出來,遺傳家族疾病的孩子,他們對家庭更忠誠,更願意為這個家庭承擔。

其實,孩子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與這個家庭連接,而不是生病。他們可以用一種更健康的方式來遺傳、連接這個家族好的基因。

我有一個小學員,10歲,過敏性皮炎,一直治療,但是反反覆復總是不好。在工作坊,我引導他與爸爸的優點連接。我問她:「你像你爸爸好的地方是什麼?你想五個。」她說:「我跟我爸爸一樣都有想像力、幽默、做事很有熱情、人緣很好、很有創意……」當我為她做完個案支持之後,很久都沒有進展的治療一下子有了變化。同樣的治療方案下,不到兩周,她的皮炎好了很多;兩個月後,皮膚竟然完全恢復正常狀態。

孩子會敏銳地感知到家庭的狀況,並以身心的變化反映出來。孩子的疾病是在說:「我們家違背生命運作的法則了!」我們這時候要做的,不僅是解除孩子身上的病痛或癥狀,更要看到自己需要調整的是什麼,我們這個家要學到的是什麼。唯有如此,疾病才不會生得不明不白,我們所受的苦,所付出的代價才變得有意義。如果沒學會,下次可能還會出現。真正的康復意味著我們與生命運作的法則和諧一致,我們再次與生命的大力量和諧同行。


推薦閱讀: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嗎?
一切乳腺疾病都可以用肝經來預防和根治
「發物」引起疾病複發或加重疾病?
都市白領最常見5種心理疾病
疾病預防 | 70%的女人都有乳腺問題?了解這些讓你受益終生!

TAG:孩子 | 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