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文言文微探究教學的第一層次是關注「言」

文言文微探究教學的第一層次是關注「言」

——以《屈原列傳》的被動句式教學為例

馮為民

文言文中的「言」,是指言語形式,就是構成文本的符號系統,既有小的自組織,如詞,也有集合性的小群體,如短語,更有自成體系的微結構,如句子。「言」是「文」的載體,借「言」可釋「文」,不識「言」就無從解「文」。因此教學文言文首先得直面「言」,也就是說,教學文言文不能輕視「言」,重視文言文中「言」的常態化教學是傳統,也是培養文言文閱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文言文教學中,既要注意詞語積累,如實詞、虛詞的積累,理解文言實詞的意義、了解虛詞的用法,也要注意積累短語,如成語、典故等,還要對文言語法現象,如詞類活用、各種句式的變化,特別是特殊句式有所認識,掌握一定的古漢語知識,還要逐一梳理文言知識,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象等。

對文言文教學而言,直接解決「言」的問題應該是無可厚非的,但不少教師把文言文教學就簡單地理解為字字落實,句句落實,故而在教學過程中就只停留於「言」的層面而難及其餘,有的甚至不厭其詳,使教學成了碎片化的死記硬背,教師教得精疲力盡,而學生並不領情,根本提不起興趣,學得頭暈腦脹。實際上,對「言」的教學應該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言語活動讓學生積累和理解,而不是簡單的授予和告知。而開展有關「言」的微探究活動則是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主體性的好方法,因為即使是面對一個常見的詞或句,在特定的語境中可能因為異讀就有不一樣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如讀的重音處理和輕重配置的不同,其意思也就會不一樣,至於句子的句讀問題就更有學問了。如果在教學中對那些重點的「言」進行微探究處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慾望就會被激發出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持續保持,學習的效果就有了保證。

學生對「言」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僅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對「言」的理解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語言運用中得到應證,這也是需要慢慢積澱的,因為漢語言是博大精深的,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象等是與語境密切相關的,如果僅用所謂詞典意義來解釋是很難切合語境的,更何況其複雜修辭所展示的語義的零時性和豐富性。如果機械照搬詞典意義甚至會鬧出笑話。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如果對「言」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傳授層面則是不可取的,不僅被動,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易使教學陷入枯燥無味的困局而難以自拔,並不能真正實現語言積累和理解之目標。對文言文中「文」的教學切忌面面俱到。

對具體教材而言,值得花時間「積累」和「理解」的應該只是少數的,畢竟不是所有的「言」都是活的因子,教學所關注的重點應該是活的語言因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且有助於豐富和發展現代語言的那些。就客觀實情而言,所謂字字落實是很難做到的,也無需如此,因為學生對於「言」並非完全空白,暫時留存一些「言」障礙有時並不妨礙文章大意的理解,有些「言」在閱讀過程中會由不理解到理解。在文言文「言」的教學中,須有所舍又有所取。

對文言文中「言」的教學採用微任務來進行探究會收到很明顯的成效。對哪些「言」進行微探究?其取捨標準應定位於能否體現課堂教學核心價值,如果價值意義大且具有一定挑戰性,就是可探究的「點」,否則沒有必要。微探究教學不僅追求做正確的事,選擇正確的「言」開展探究活動,更追求正確地做事,開展對「言」的正確探究活動,正確地探究比探究正確的更重要。文言文微探究教學中的哪些「言」是正確的探究點?就是既有鮮活的生命力,又有助於對「文」與「道」的理解,能夠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並對未來閱讀古文獻有幫助的「言」。那麼,又如何正確地去探究呢?就是要把握「這一篇」文言文所特有的文本「個性」,並能藉助語境進行廣泛探究,自由碰撞,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中積累。

《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教學這篇文言文時,如果貪戀文中的「言」,就有可能使教學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因為文中的確有許多需要積累和理解的「言」,教學中需要精選進行適度的微探究。這裡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文中「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是非常著名的句子,其中的「沐」「浴」都是「洗」義,但卻不同,如果再引用《漁父》中的《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來遷移探究一下「濯」的釋義,就會對「洗」義有更清晰的認知,積累和理解就容易得多。但如果面面俱到就會失去重心,也會無端浪費課堂時間,探究過程也會顯得單一而乏味。

其實對《屈原列傳》而言,從教學「言」的視角看,被動句式才是最為重要的,一是因為該文中被動句式的句型是多樣的,能舉一反三,對積累和理解極有幫助,二是掌握了本文中的被動句能夠更好地進入對「文」的微探究教學,更容易走進文本的深處。微探究的過程就是不斷走向理性的過程,這無疑有益於「言」的積累和理解,容易讓學生收穫成功的喜悅。教學時的微任務定位於課文用了哪些被動句和有何特點上,學生會很快進入文本,並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經過梳理與討論對課文的被動句式會有一個整理的了解。

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叫被動句。如果再學術一點,就是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行為的受事者的句子叫被動句。本文中的被動句主要有:1.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不凝滯於物。2.為天下笑;為秦所滅。3.信而見疑;是以見放;自令見放為;以賦見稱。4.忠而被謗。5.方正之不容;死而不容;屈原既絀;屈原既疏;雖放流;兵挫地削。五種類型十分清楚,多數有標誌性被動詞,少數則是語意表被動的。通過對「言」的初步探究會對被動句式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遷移一下其他課文中的被動句,舉一反三,學習過程會輕鬆得多,有意義得多,效果也會好得多。

【馮為民,江蘇東台人,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教授級中高,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政協南京市鼓樓區常委,現任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推薦閱讀:

遇到女神,我只關注了她穿的那款緊身牛仔褲
阿里入股圓通,七大看點值得關注!
【名人關注】任志強駁火團中央 唇槍舌劍各不相讓
必看:2018年1月1日需關注的16條新政策和涉稅事項
腦洞丨古詩喊麥:關注MC李白雙擊一波666抱拳了!

TAG:文言文 | 語文 | 教學 | 關注 | 語文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