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文:當代中國三大思潮衝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進入新世紀以來,當代中國社會思潮激蕩,觀念紛呈。各家各派思想理論浮出水面,競相發言,你來我往,煞是熱鬧。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思潮已不滿足於自身存在的權利,而要爭取成為「主流」或「正統」,竭力擴大自身的影響。不同思潮之間有時也會出現隔空對罵、兩軍對壘甚至短兵相接的態勢。

在各種思潮的交鋒過程中, 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似乎成了「眾矢之的」,對其輕視怠慢者有之,冷嘲熱諷者有之,口誅筆伐者亦有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能埋頭做「鴕鳥」,對當代中國的思想論爭不聞不問,對其他思潮的挑戰不理不睬。這些思潮究竟是如何挑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而後者又應該做出怎樣的回應?本文試圖作一分析。

紀念艾思奇同志誕辰100周年暨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座談會,劉雲山出席會議並講話。

三大思潮挑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在中國當下的各種社會思潮中,影響力較大的有自由主義、儒家保守主義和教條化馬克思主義,這三大思潮都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正當性構成了直接挑戰。

自由主義思潮奉西方主流釐定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為所謂普世價值,把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公民社會、多元文化、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看作是現代性的標誌,並以此為標準,主張中國在觀念與制度層面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全面接軌。

自由主義思潮把自己看作是來自西方的「正統」,是西方文明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精華,而把馬克思主義看成是西方的「末流」,或者是一種邊緣化的「小眾」理論。在自由主義看來,馬克思主義經過蘇俄的改造,所形成的列寧主義和斯大林主義,更是一種不倫不類的「怪胎」。因此,中國引進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個「歷史的誤會」,導致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甚至發生了很多災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殘酷的革命和階級鬥爭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封建專制思想的結合,這一結合構成了中國60多年的「一黨制」專制獨裁政體的意識形態基礎。

自由主義思潮在一定限度內承認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但認為這些成就不是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的,而是在放棄了蘇聯式的社會主義模式並部分肅清了中國封建專制傳統的遺毒後,在學習了西方的先進文明後才取得的。當然,在自由主義者的心目中,這一進程還沒有完成,改革還不「徹底」,還沒有「過大關」。所謂徹底的改革,就是要用自由主義取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進而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對中國進行全方位改造,使中國變成歐美那樣的「正常國家」,「融入世界文明主流」。

儒家保守主義主張回歸儒家「 道統」,宣揚儒家綱常名教的永恆價值。它不僅認為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革」錯了,而且認為辛亥革命也「革」錯了。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儒家保守主義同樣持嚴厲的批判態度。它接過了港台新儒家的那一套話語,認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格格不入,不符合中國國情,是來自歐洲和蘇俄的「歪理邪說」,被移植到中國來完全是「鳩佔鵲巢」。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讓中國傳統文化「花果飄零」,造成了1949年後中國傳統文化在大陸的斷層。幾十年來中國文化的衰敗和道德淪喪,馬克思主義是罪魁禍首。

當然,儒家保守主義也不是鐵板一塊。其中的溫和派也承認,馬克思主義到中國也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是不得已而為之,符合當時中國救亡圖存的現實需要。馬克思主義到中國後也經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一番「中國化」改造,但溫和的儒家保守主義堅持認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核心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文化元素在其中不過是粉飾和點綴,而非實質。他們強調,馬克思主義是「馬上打天下」的理論,而非「馬下治天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建國有功,但共產黨既然已經得了天下,就應該順應時勢,「卸掉馬甲」,「認祖歸宗」,把儒家思想作為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他們宣稱,中國作為一個有著5000多年不間斷文明史的泱泱大國,竟然要以一個洋人命名的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是自我貶低、自我作踐的表現,難以讓國人心服口服。

與自由主義和儒家保守主義不同,教條化馬克思主義思潮以捍衛馬克思主義的原則自居,經常從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的本本出發,以一種「唯我獨馬」的心態,居高臨下地批判中國的現實。教條化馬克思主義的「左翼」認為,中國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搞錯了,搞的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鄧小平以來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而是經驗主義、機會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混合體,實質上是修正主義。這種修正主義「掛羊頭,賣狗肉」,已把中國引向了資本主義的危險道路。在他們看來,黨和國家的很多權力已掌握在「走資派」手裡。為此,必須樹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並在此基礎上自下而上地發動群眾,來一場徹底的「革命」,實現中國的撥亂反正和人民群眾的當家作主。

教條化馬克思主義的「右翼」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托洛茨基主義」傾向,認為基於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可能在一國建成社會主義,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搞早了,毛澤東和鄧小平都有急於求成的傾向,因而他們建立的社會主義與馬恩設想的社會主義相去甚遠。目前應當鼓勵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待條件成熟時再發動革命。

自由主義思潮

應當承認,自由主義思潮在當代中國的存在有其現實基礎和社會歷史條件。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市場經濟和利用資本,導致了職業和階層的迅速分化,中產階級群體初具規模,各種利益集團開始形成,資本力量不斷壯大。新生的中產階級和資本家在賺得「第一桶金」並使自己的財富增長後,必然要求確保自己的「經濟權利」,並在此基礎上擴大其政治、社會和文化權利,而自由主義則是使這些權利合法化、正當化的天然意識形態工具。隨著資本力量的壯大,出現了依附資本而存在的傳媒集團和知識分子群體,他們是自由主義的得力傳播者。與市場經濟相伴隨的消費社會的來臨,使建立在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基礎上的自由主義被包裝成「常識」,大肆推廣。冷戰結束後資本主義體系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及其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必然對開放的中國產生全方位滲透,各大跨國公司、西方的大學、基金會、大眾傳媒、文化工業是傳播自由主義的重要載體,中國自由主義思潮的國外推手時隱時現。

無論自由主義思潮在當代中國有多麼大的聲勢,一旦它離開自身存在的社會前提並跨越其界限,企圖成為普世意識形態,其狹隘、膚淺和獨斷就暴露無遺了。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WuXinWen/2014_05_13_215490.shtml 原標題:當代中國三大思潮反思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社會觀察》 | 責任編輯:邱四虎 更多

專題 > 中國模式
  • 台灣民主:從希望到失望
  • 中國崛起:拒絕市場、民主原教旨
  • 中國共產黨的時代敘事與天命
  • 全球化視野:為何中國治理能力更高?
  • 相關閱讀
  • 馬克思在21世紀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 胡喬木談延安整風:根本不存在「殘酷鬥爭」問題
  • 談談建國初知識分子為何接受思想改造
  • 台灣學生眼中的大陸政治課
  • 槍手哈耶克
  • 啟蒙的「光線」比喻錯在哪裡?兼談毛澤東
  • 推薦閱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馬克思墓前斷想
    對唯物主義的否定之否定:黑格爾和馬克思
    新中國60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歷史性飛躍
    論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發展

    TAG:中國 | 馬克思主義 | 當代中國 | 主義 | 思潮 | 馬克思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