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擾》與虛弱的中國人
《非誠勿擾》與虛弱的中國人 |
|
就在選秀類電視節目衰退的時候,相親節目異軍突起,引發了又一場慘烈的收視大戰。打開電視機,以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為龍頭,撲面而來的是千篇一律的各類相親節目,到處是各位光頭或不光頭的主持人在大叫「請滅燈!」
非誠勿擾,誠在出名,並不在找對象。江蘇衛視火了,兩個光頭主持人也火了,最出位的幾位女嘉賓都成了全國各地衛視的座上賓。所有這一切,皆因嘉賓們一系列雷人的言辭所引爆。 其實想想也挺簡單,這些被設計的雷人言辭無非是抓住了兩個關鍵詞:金錢和性,如果還有催化劑,那就是張狂。看看這些年的網路新聞和論壇,沾上這三點,哪有不火的? 女嘉賓韋多利亞,真實身份是模特和演員,而在節目中的身份卻是「煤老闆的女兒」;馬諾的出名關鍵詞是「寶馬」和數不清的男友;朱真芳出名的關鍵詞是「貌丑」和「牽手要20萬」。「富二代」、「豪宅」、「跑車」、「拜金」、「不雅照」,吸引公眾眼球的元素,歸根到底都是金錢與性。 當然,我也不贊成廣電總局用行政手段去封殺節目和嘉賓。儘管觀眾可能是在被低俗所挑逗和愚弄,但相對於其它領域的愚弄,娛樂範圍的愚弄也就不算什麼了,完全犯不著用行政命令來封殺。雖然廣電總局往往也只能對娛樂領域的愚弄生生氣。
女拜金、男拜性,《非誠勿擾》抓住了今天中國社會最敏感的神經,甚至引發了一場關於價值觀的火熱討論。很多觀眾痛批《非誠勿擾》和嘉賓們傳遞了赤裸裸的拜金主義的價值觀。但也有人覺得這種直白的表達很真實。 《非誠勿擾》的主持人這樣辯護:「我們中國人已經麻木到了連真假是非都很混沌的狀態,聽了一些習慣性的假話,聽得是那麼的順耳。我可以說,全世界找不到另外一個國家的人,全民性地對金錢和物質的渴求和貪婪超過今天的中國人,但是我們在任何的場合下都還挺正經的,所以當女孩子在台上說她想要寶馬想要房子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受不了。」 可問題是,即便拜金成了一種真實表達,這也絕不等於說拜金就不再是庸俗的價值觀,更不代表電視節目的低俗就由此獲得了合理性。 女拜金、男拜性。不管他們態度上顯得多麼張狂,但那些言辭的背後,其實是一種缺乏人的尊嚴的虛弱,是當今人們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的一種折射。 金錢對於國人的特殊意義
如果留心一下中國和美國在報紙上的徵婚啟事,你就會發現兩者有很大的不同。美國人要求的條件大多是關於興趣愛好、對於事物的看法等方面,往往是要求對方要和自己志趣相投、有幽默感,熱愛運動等等。 這些要求在中國人看來簡直是無足輕重,因為在中國年輕人找對象,收入狀況、家庭條件、學歷、職業等是最先考慮的要素,金錢在擇偶中的重要地位更是日益凸顯。 中國人有多拜金?路透社與艾普索斯(Reuters/Ipsos)今年2月份有一個民意調查。二十幾個國家的被調查者中,認同「金錢是個人成功最佳象徵」的,中國人的比例最高,有69%的受訪者認為金錢代表成功,而曾被我們義憤填膺譴責的金元帝國美國,這個比例僅有33%。人民日報隨後對此做了調查,結論更加震撼:超過60%的中國人承認自己拜金,超過95%的人認為中國人拜金嚴重。 或許有人認為中國人拜金是因為貧窮,認為發達國家的人富慣了所以不那麼愛錢了。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因為即使在富裕的美國,普通人也必須辛勤勞作才能養家糊口,一般老百姓並沒有多少余錢,賓士寶馬對於他們同樣是奢侈品。而且,我們看到《非誠勿擾》里那些拜金的女嘉賓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窮人。在中國,許多年收入超20萬,和美國普通工薪階層持平的人,依然相當拜金。 真正的奧妙可能在於金錢對於國人有一些特殊的意義,涉及基本的權利與尊嚴。在一個法治健全的國家,即使是窮人,其基本權利和做人尊嚴,在法律面前的地位,與富人並沒有多少差別。不管他多窮,住的房子有多破,法律依然保護他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保護他的破房子「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富人不能為所欲為,窮人也不是一無所有。富人有金錢不能逾越的邊界,窮人有自己的尊嚴和快樂。
如果一個社會法治缺失,那就有可能導致這一局面:有錢的可以為所欲為,沒錢就沒有權利和尊嚴的邊界。正如馬諾的名言,寧願坐在寶馬里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面笑。這種極端的表達可能源自她的生活觀察:坐在自行車後面是不太可能笑得長久的。 拜金,可憐的中國女人 相親節目中的拜金女經常表現得很張狂,要跑車、要豪宅、要鴿子蛋大的鑽戒,不然就讓男人滾一邊去。這種表面的張狂和偽女權背後,實際是一種自賤和虛弱,是標準的色厲內荏。 中國人拜金,源自於弱者害怕權利受侵害的不安全感。而相親中拜金女更多,源自於她們比男性更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更依附金錢的保護。
在近年的各種相親中,最被追捧的男性莫過於「富二代」。這也是近年來社會經濟狀況的一個折射。 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貧富差距急劇拉大。更重要的是,階層之間的邊界開始形成。由於一部分精英全方位掌握了社會資源,並運用體制的壁壘來排除競爭者的進入,使得階層之間的邊界開始固定化。因為贏者通吃,階層之間的流動就變得越來越困難,人們上升的渠道也越來越狹窄。 對於那些出生於普通人家的女性而言,她們無法選擇出身,但她們還有一次機會向上一階層流動,那就是通過婚姻。 在美國,男婚女嫁,不太把收入、住房看成最重要的事,只要兩人情投意合,想結婚,租個公寓就結了。他們大多都相信,只要兩人同心協力奮鬥,最後麵包、房子、汽車都會有的。根據經濟危機之後的一個民調顯示,仍有81%的美國大學生說,他們將比父輩更富有,59%的美國大學生說他們會成為百萬富翁。 顯然,不少國人越來越缺少這種對未來的自信,拜金女更是一種代表,公眾在痛斥她們拜金的同時,是否應該反思一下,造成馬諾們這種思潮的社會環境? 拜性,淺薄的中國男人 在中國的傳統文獻里,要找女性對男性的愛慕和思念的文字有不少。而要找一個男性對女性的真情實感的描述,則極其困難。對這種情感,諸子百家那裡,幾乎一句都沒有。描述男性愛情的,則是「寵」、「嬖」、「惑」之類的詞語。項羽與虞姬貌似很動人,但在《史記》中,對她和項羽的關係,用三個字來概括:「常幸從。」漢武帝愛李夫人,叫做「有寵」;韓壽偷香,出於「心動」。這裡,你找不到平等人格的愛情,女性的地位和寵物似乎更接近。 在《非誠勿擾》里出名的女性,美麗性感的模特和演員最多。長相不佳的朱真芳在闡述其拜金立場的時候之所以引起一片嘩然,就在於很多人認為她的姿色決定了她沒有資格要求太多。看來,今天的中國男人對於女性伴侶的看法,與古人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中國男人大多不喜歡女強人,甚至不喜歡和妻子處於一種平等的狀態,他們更喜歡自己是家庭的主宰者,以女性保護者的姿態生活。這或許也源自於社會生活中的人格不獨立和自卑。這些人往往希望在家庭生活里,找到主宰和尊嚴的感覺。 而在一個個人尊嚴普遍得到確立的社會,男人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彰顯存在的意義。他們更需要的是自由人的自由聯合,獨立尊嚴的個體之間的平等交流。 我們常聽到很多中國女人說,她們喜歡和外國男人在一起,因為「感覺好」,因為他們給中國女人平等和尊重。中國男人常講,如果你想追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首先要打掉她的驕傲。這樣的比較,中國女人怎能不「棄暗投明」?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被視為成功婚姻的最重要因素中,性只佔2%,「尊重」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個社會的男性擇偶,過於重視外表和性,其實是一種生活要求低下的表現,因為他們還在拚命地尋求最基本的生物需求的滿足。 女拜金、男拜性,其實都是一種無力的嘶喊。張狂的背後,其實虛弱得很。 來源:時代周報 |
推薦閱讀:
※樂嘉宣布退出《非誠勿擾》
※《非誠勿擾》孟非:不明白馬諾為什麼能走紅
※西方版非誠勿擾
※非誠勿擾改版 改版後的節目到底有哪些不同
※當年非誠勿擾愛寶馬的馬諾被氣哭,如今低調混圈早已看不起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