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在這裡!膿胞瘡的臨床表現與治療
本病流行與夏秋季節,尤以夏末秋初汗多悶熱的天氣發病率最高。其發病率占皮膚科門診人數的5%左右,多見於2-7歲兒童。
根據臨床主要癥狀,可分為兩型:
1.大皰性膿皰瘡 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初起為散在的水皰,在1-2天後水皰迅速增大到指頭大或更大,水皰內容初呈黃色而清澈。經1天後,皰液渾濁,濃汁沉積於皰底部,呈半月形的積膿現象,成為本型膿皰瘡的特徵之一。孢壁薄而鬆弛,破後露出糜爛面,乾燥後形成黃色膿痂。有時痂下膿液向周圍溢出,在四周發生性的水皰,排列成環狀,稱為環狀膿皰瘡。好發於面部,四肢等,露出部位,自覺瘙癢,一般無全身癥狀。
2.非大皰性膿皰瘡 亦稱接觸傳染性膿皰瘡,由溶血性鏈球菌或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混合所致。在紅斑的基礎上發生壁薄的水皰,迅速轉變為膿皰,周圍有明顯的紅暈。膿皰破後,其滲液乾燥結成蜜黃色厚痂,痂不斷向四周擴張,與鄰近皮損可互相融合。自覺癢,常因搔抓而不斷將細菌接種到其他部位,發生性的皮疹。陳舊的結痂一般經6-10天自然脫落而愈,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常並發淋巴結炎、發熱及其他全身癥狀。此型多好發於顏面、口周(尤其口角部位)、鼻孔周圍、耳廓以及四肢露出部位。
併發症
在機體抵抗力下降,如系統疾病、營養不良時,可出現深部感染如蜂窩織炎。鏈球菌感染,特別是M49型鏈球菌感染後18-21天,25%的患者發生急性腎小球腎炎,近年來有所下降,發病前常有咽痛,其他併發症有猩紅熱、蕁麻疹、多性紅斑等,一般不伴發風濕熱。
皰液、膿痂培養可分離、培養出致病球菌,但培養結果要結合臨床流行病學分析、判斷。
組織病理
本症的特點為在角質層下與粒層之間形成膿皰、膿皰內含有很多中性粒細胞、纖維蛋白和球菌。球菌多見於細胞外或中性粒細胞之內。偶爾在大皰底部能見到少數棘層鬆懈細胞,此是由於中性粒細胞溶解蛋白作用的結果。皰底棘層可有海綿形成的中性粒細胞的滲入。真皮上部亦出現炎症反應,表現為血管擴張、充血、學掛周圍有中等度中性粒細胞及淋巴樣細胞的炎症浸潤。
膿皰瘡治療
1.全身療法
對皮損廣泛,伴有發熱或淋巴結炎、或體弱的嬰兒應給予葯敏試驗敏感性高的抗生素。
2.局部療法 對水皰或膿瘡,用消毒針穿破,以無菌棉球吸取皰液,盡量避免皰液溢到正常皮膚上。可選用下列藥物外搽:1%甲紫溶液,0.5%新黴素溶液,硫磺、爐甘石洗劑,1%新黴素軟膏,1%卡那黴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軟膏等。
3.終於中藥治療 本病的中醫中藥治療方法很多,主要治則為清熱解毒,方以黃連解毒湯、清暑湯、五味消毒飲加減,也可口服市售中成藥銀黃片、牛黃消炎丸、解毒消炎丸等。
中藥外用:鮮馬齒莧、紫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等任選一種,煎水外洗或冷濕敷,亦可用青黛散(青黛30g,煅石膏60g,滑石15g,黃柏30g)以植物油調成糊狀外塗患處,每天2-3次。
推薦閱讀:
※【中藥寶典】最牛中藥科普!你不知道的那些「中藥之最」,都在這裡啦!
※書單「在這裡讀懂中國」——10本哲學經典
※查爾斯:一句媽咪笑翻全場 放棄王位的他在這裡打造了他真正的王國
※朗誦 | 你來或不來,我就在這裡
※提升免疫力的食物都在這裡了,不再「一言不合就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