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Facebook和微軟,人工智慧「暗戰」
《連線》雜誌近日撰文稱,谷歌、Facebook、微軟等科技巨頭不僅希望利用人工智慧提升自己的服務,還想圍繞這項技術重塑自我。
以下為原文內容:
李飛飛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大拿。作為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和視覺實驗室的主任,她領導開發了ImageNet,這是一個龐大的圖片資料庫,意在加快人工智慧的「視力」發展。
這項技術的確奏效了。在它的推動下,湧現了一批可以識別物體、動物、人類甚至整個場景的深度學習系統——在全球規模最大的圖片分享網站上,這類技術早已無處不在。如今,李飛飛將在谷歌內部運營一個全新的人工智慧團隊,此舉凸顯出這家全球最大科技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野心:他們希望圍繞這種全新的技術重塑自我。
除了李飛飛之外,社交網路服務Snap公司研發高管李佳也加盟了谷歌。她們將在谷歌雲計算業務內共同領導一支團隊,開發各種各樣的在線服務,讓所有程序員和企業都可以藉此開發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術。
這個新的雲機器學習事業群(Cloud Machine Learning Group)再次證明,人工智慧不僅在改造谷歌所使用的技術,還在改變這家公司的組織方式和運營模式。
谷歌並不是唯一一家快速轉變方向的科技巨頭.亞馬遜也在打造類似的人工智慧雲計算事業群。Facebook和Twitter同樣成立了類似於谷歌大腦(Google Brain)的內部團隊,後者負責在谷歌自己的技術中融入人工智慧。
最近幾周,微軟也圍繞其現有的機器學習項目重組了很多業務,成立了新的人工智慧和研發事業群。而負責這個事業群的微軟執行副總裁哈里·舒姆(Harry Shum),在職業生涯初期就曾是一名計算機視覺研究員。
非營利組織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CEO奧倫·艾奇奧尼(Oren Etzioni)表示,這些變化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加強營銷力度,充分利用外界對人工智慧的關注。例如,谷歌就很重視外界對李飛飛的新事業群的關注,因為這對該公司的雲計算業務有利。但艾奇奧尼表示,這些公司的確在內部推動實質性的轉變,而人工智慧也將在我們的未來生活中扮演越發重要的角色。「這不是單純粉飾門面。」他說。
新型雲
李飛飛的事業群是為了鞏固谷歌在新的人工智慧大戰中的領先地位。該公司正在與亞馬遜,微軟和IBM等公司展開競爭,開發專門為人工智慧設計的雲計算服務。這其中包含的服務不僅能識別圖片,還可以識別語音,完成機器翻譯,甚至理解自然語言。
雲計算獲得的關注始終不如消費級應用和手機,但卻有可能主導這些科技巨頭的營收。就連亞馬遜和谷歌這些以消費市場為導向的服務也都認為,雲計算最終會成為他們的主要營收來源。
今後幾年,人工智慧將充分利用這一趨勢,提供各種各樣的工具,幫助企業開發他們原本無法獨立開發的機器學習服務。RapidAPI是一家專門幫助企業用戶使用這類服務的公司,該公司CEO艾多·基諾(Iddo Gino)表示,他們已經接觸到數以千計的開發者,使用最多的就是圖片識別服務。
在上周宣布李飛飛的任命後,谷歌便推出了新版雲計算服務,不僅可以識別圖像和語音,還能完成機器翻譯。該公司還宣布會很快推出一款服務,允許外界使用去數量龐大的GPU處理器「農場」,這種晶元是運行深度神經網路的關鍵。
之前幾周,亞馬遜剛剛從卡內基-梅隆大學招募了一位著名研究員,負責該公司的工智能雲計算事業群——微軟也在一天前正式發布了可以開發聊天機器人的服務,並宣布將為特斯拉創始人伊隆·斯克(Elon Musk)和Y Combinator總裁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共同創辦的OpenAI人工智慧實驗室提供GPU服務。
新微軟
這些科技巨頭不僅在爭相為其他企業提供人工智慧技術,還在內部加快自己的人工智慧開發速度。今年9月末,微軟宣布在舒姆的領導下成立新的人工智慧和研發事業群。舒姆將領導5000多名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將人工智慧整合到該公司的產品中,包括必應搜索引擎、小娜數字助理以及微軟的機器人項目。
該公司還對研發事業群展開了重組,以便快速將各種新技術整合到產品中。舒姆表示,該公司希望進一步加快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速度。微軟最近幾個月已經開始讓聊天機器人走出實驗室,將其融合到真正的產品中——但並未取得太大成功。不過,他們還是希望能在未來幾年加快從研發到產品的轉化進度。
「我們並不知道客戶對人工智慧的期待是什麼。」舒姆說。該公司認為,通過拉近研發部門與產品設計部門的距離,便可更好地理解人工智慧如何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
新大腦
類似地,谷歌、Facebook和Twitter也都成立了核心人工智慧團隊,在整個公司範圍內傳播人工智慧技術。谷歌大腦最早是Google X實驗室的一個項目,由現任百度首席科學家、前斯坦福計算機科學教授吳恩達領導。該團隊提供了許多著名的服務,包括Google Photos的圖片識別和Android的語音識別。
但他們有可能與所有內部團隊展開合作,包括谷歌安全團隊,後者正在尋找各種各樣的方法,通過機器學習尋找安全漏洞和惡意軟體。
與此同時,Facebook也擁有自己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和類似於谷歌大腦的團隊——應用機器學習事業群(Applied Machine Learning Group),其使命是在各種Facebook產品中推廣人工智慧技術。該公司CTO麥克·斯克洛普夫(Mike Schroepfer)表示,這種模式已經起到了效果:Facebook約有1/5的工程師現在都在利用機器學習技術。
斯克洛普夫認為,Facebook應用機器學習事業群開發的工具是「一個改變一切的巨大飛輪」。「當他們開發了一種新模式或研究了一種新技術後,便可立刻被成千上萬從事產品開發的人使用,並為數十億人提供服務。」他說。
在收購了多家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後,Twitter也成立了一個類似的團隊,取名Cortex。
新教育
這些企業都面臨相同的困境:想要找到真正能夠推動人工智慧項目發展的人才非常困難。考慮到深度神經網路最近剛剛進入主流,像李飛飛這樣的人才並不多見。普通程序員難以勝任這樣的工作。
深度神經網路是一種非常難以開發的計算機服務,它並不是通過編程來完成特定的任務,而是需要藉助海量數據引導出所需的結果——工程師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教練,而非球員。
因此這些大公司也在努力為員工提供在職培訓,希望他們能夠掌握這種新技術。今年春天有報道稱,谷歌正在內部舉辦深度學習培訓班,Facebook也為所有的內部工程師提供機器學習指導,還通過一個正式項目幫助員工成為全職人工智慧研究員。
人工智慧如今已經成為科技行業的熱點話題,這讓人感覺它似乎會很快成為明日黃花。但谷歌、微軟和亞馬遜內部的情況顯然並非如此。這些公司也都希望在整個科技領域推動這項技術的發展。
推薦閱讀:
※這是微軟最偉大的黑科技,沒有之一
※微軟黑色警告緣何惹爭議 黑屏帶來信任危機(圖)
※蓋茨家族和微軟
※msdn.itellyou.cn是微軟的網站嗎?
※微軟的「不良少女」機器人,破壞了阿爾法狗的美好畫面
TAG:人工智慧 | 智慧 | Facebook | 微軟 | 暗戰 | Face | 谷歌 | 人工 | e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