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學攝影:教你拍出風格迥異的建築-今日頭條
在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或是途徑的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建築吸引了我們眼球,如此多紛繁複雜的建築中,如何才能展現建築的空間、質感和層次,如何撲捉橫平豎直的建築中美的瞬間,聽起來好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就給大家列舉一些能夠拍出風格迥異的建築物的小技巧。
拍建築應該如何構圖?-------------------------------------------------
拍攝建築類題材其中非常看重的一點就是構圖,在曝光、焦距等參數都基本一致的情況下,照片的優劣就在於它的構圖了。在開始拍攝前,如果條件允許不妨先在建築周圍走上一圈,仔細觀察一下建築的整體風格,外貌特徵,有沒有可以特別突出表現的地方,之後再決定合適的拍攝地點,進一步調整參數,找到能夠突出建築的特徵,能夠與主體形成鮮明對比,使畫面具有層次感的合適位置。具體有六個構圖小方法:
(一)三分法/黃金分割法構圖
對於攝影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三分法是最常用的構圖方式之一,它是黃金分割構圖的簡化和近似,也可以理解為黃金分割法。操作起來簡單易懂只需把畫面水平劃分為三部分,把拍攝物體放在兩條線的中間區域內,在畫面三等分的上部分安排藍天白雲、或者點綴一些遠處的山巒;中間部分主要以拍攝建築為主,最下面可以選擇一些湖泊或者建築與地面的延伸,這樣分割畫面不僅可以表現廣闊的空間感和畫面的平衡感,還能很好地突出主體。
(二)對角線構圖
從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將主體駕於畫面的對頂角上。以帶有橋樑的長條形建築為主,當拍攝物主體已經佔據整個畫面時,就可以採取這種對角線的構圖方式,因為原本的主體已經佔據畫面很大比重,對角線的放置讓畫面整體的視覺更加均衡,不會太過死氣,還能凸顯建築的宏偉氣勢,讓視角更加開闊。
(三)框架構圖
在畫面中利用自然或者人為而形成的「框架」,讓人們把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在拍攝的建築物上,也是一種常見的構圖方式,能使畫面更具趣味性,同時帶來強烈的透視效果。在具體的拍攝環境中可以用窗戶、門框、橋洞、枝葉圍欄等一切可以借用的景物、必要時候甚至可以利用明暗對比、色彩分割作為框架。對於初次嘗試者可以選擇中焦鏡頭,因為它的視角壓縮比例比較適中,主題影像和框架結合起來真實自然,縱深感也比較和諧統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框架應該與主題相互呼應襯托,不能毫無關係,不然就會使整體畫面顯得生硬突兀。
(四)三角形構圖
三角形構圖顧名思義,以三個視覺中心點連線區域作為景物的主要位置,形成的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例如當你拍攝天壇、故宮這種接近等比的建築時,用這種正三角的構圖更能凸顯建築本身的古典,莊嚴。而對於歐式風格的艾菲爾鐵塔,不像古典建築那樣拘謹嚴肅,可以採用斜三角形的構圖方式,這樣的畫面更顯動感。也可以讓三角形直接倒過來,來表現屋脊、橋樑、有意境的小路等等。根據具體環境具體而定,不斷變換角度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五)善用引導線
利用引導線構圖是指利用畫面中的線條去引導目光,最終匯聚在畫面的焦點之上,這些「引導線」不一定是具體的線,可以是一切有方向的、連續的物體;也不一定非要直線,S形或者弧形也可以。常用的引導線可以是道路、河流,樹木或者是陰影等等,只要可以引導目光的,都能稱之為廣義上的引導線,運用引導線表現比直接拍攝建築本身更具有趣味性。
(六)利用透視線
拍攝建築題材需要知道,線條是表示透視關係最直接的方法,如果線條向遠方匯聚,可以吸引我們的目光由近及遠,而如果線條越來越窄,則可以表現近大遠小的視覺效果,所以要充分利用畫面中可以利用的線條。可以把目標建築物放在相片中間,利用四周的物件來達到透視線效果。
前景與背景的運用:
當畫面內只有建築本身存在時,照片不免顯得單調,除了以上介紹的幾種經典構圖方式,還可以利用前景與背景的關係來創造有亮點的照片,這樣可以增強畫面的層次感,使建築更加立體,突出建築風格,提高畫面整體的渲染力。在建築類攝影中,可以作為前景拍攝的景物有很多,例如花壇盛開的鮮花、枝繁葉茂的樹葉、波濤粼粼的湖水、建築物本身的倒影、或者是精美雕琢的門框窗口等等,都能夠在照片整體中起到襯托主體,豐富畫面的作用。
例如圖中大阪城公園的天守閣,在櫻花盛開的季節去遊玩,可以看到閣樓在陽光下閃爍的金邊,與白色的建築本身形成鮮明對比,映襯在粉色的櫻花之下,唯美浪漫,若隱若現,獨有當地建築的特色。
埃菲爾鐵塔也並非一定要站在塔下拍攝,距離遠一些,反而能拍到建築的整體,以樹葉、湖水和船隻為前景,增添了不少異域風情。
以宏村的徽派建築為例,以曲折的小橋作為前景的延伸,兩側布滿湖水,建築整體倒映在湖水中,畫面完整並且充分體現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南方地域特色。
拍攝過程中也會常常遇到那一些與主題無關,喧賓奪主甚至會破壞畫面整體效果的景物。如果不是拍攝衚衕主題,可是在畫面中出現了電線杆、空中電線這些,一定很影響畫面整體視覺;或者在拍攝歐洲風格建築時出現了中文牌匾、路標這些穿幫的鏡頭,都應當盡量避免。碰到這種情況,應該主動改變鏡頭的位置,改變前景和背景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或是提高機位或是降低拍攝高度,還可以改變拍攝的距離,總之以去除無關的景物為最終目的。
藝術效果的使用:
相信大家對藝術濾鏡都不再陌生了,它讓我們能夠免除電腦後期處理的繁瑣步驟,輕鬆得到具備特殊效果的照片,大大提升了拍攝的樂趣。目前相機里自帶的濾鏡模式有:濃郁色調、柔焦、照片懷舊顆粒、針孔、魚眼、立體效果、負片沖印等等,而如果針對建築主題的攝影,我比較推薦黑白懷舊風格和微縮景觀模式。
黑白懷舊風格:
黑白單色照片雖然沒有彩色照片那麼豐富的信息表達,但是它能使多彩的畫面變得簡單統一。當天空透明度非常好,光線充足的條件下,是拍攝單色照片的絕佳時機。黑白單色照片可以很好的將周遭複雜的背景瞬間純凈化,使之變得和諧,看起來更加舒服更有味道。充滿懷舊意味的場景,並且往往能給人帶來更深遠的意境。
拍攝黑白單色的建築有兩種主要方式,其中最簡單的就是在相機中找到單色濾鏡,直接在這種濾鏡效果下進行拍攝;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長時間曝光。但如果在白天拍攝,少則幾秒多則幾分鐘的曝光時間,很可能會出現過曝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減光鏡,這裡建議大家使用ND400或者將ND110以及ND109兩個減光鏡疊加在一起用。兩種方式在後期處理的時候可以將畫面中暗處更暗,亮處更亮,對比度調高,做舊復古效果會更加明顯。
微縮景觀模式:
能夠拍出移軸效果的微縮景觀模式已經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日常拍攝當中,尤其在拍攝建築時,移軸鏡頭的成像圈比較大,鏡身又能偏移和傾斜,可以把那些俯瞰的建築物拍得像玩具模型一樣,又能避免廣角鏡頭會發生變形或者延伸景深的尷尬。但是對於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來說,移軸的鏡頭價格不菲,而越來越多的相機在拍攝模式中設有這樣一種特殊的「微縮景觀」模式,效果和移軸是很相似的。
平時拍攝的建築都是宏偉壯麗的,微縮景觀模式恰恰相反,從原理上簡單來說,是利用相機本身來增強照片的色彩飽和度和對比度的,同時將周邊的區域進行模糊處理的方式。使得那些真實的建築和人群都變成了微縮模型,好像是被操控的人偶行走在高樓大廈間,兩旁的道路,路燈和汽車也好像都變成了迷你玩具。「移軸」後的世界看起來好像時間都定格住了,似乎變得簡潔明快了,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時間靜止般的靜謐,因此用在拍攝建築題材還是非常有特色的。
本文主要針對構圖、前景與背景的結合使用以及藝術效果三個方面來展開介紹,相信這也是建築類攝影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建築是最貼近我們身邊,信手拈來的拍攝對象,如果對建築感興趣可以嘗試以上方式練習拍攝。
推薦閱讀:
※難得一見的毛主席老照片:合影張張都靠邊兒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劉翔婚變揭秘:為紅燒肉曾婆媳翻臉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今日頭條】儒家信仰的主流是「遠神論」
※艾灸養脾胃腎,臟腑不失調!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教你10道有著絕世好味道的家常菜!-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