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知識-每日學習(第13期)狂犬病

1、狂犬病病毒的病原學:狂犬病病毒,屬於彈狀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屬,系RNA病毒。

2、狂犬病的傳染源:主要傳染源是患病的犬、貓、家畜(豬、牛、馬等)和野生溫血動物。患病動物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於發病前數日即具有傳染性。

3、狂犬病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咬傷、抓傷傳播;也可因傷口、黏膜被患病動物的唾液、體液污染傳播;也可經呼吸道氣溶膠傳播,經吸血動物傳播狂犬病在我國未見報道。

4、狂犬病的易感人群:人對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人被狂犬咬傷後,不一定全部發病,被患病動物咬傷後,發病率為15%~60%。

5、狂犬病的地區分布: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狂犬病。

6、狂犬病的季節分布: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在我國,發病以夏季多見。在熱帶國家,季節性不明顯。

7、狂犬病的人群分布:各年齡人群均可感染髮病。在我國,狂犬病表現為「三多」:農村地區病例較多、男性病例較多、15歲以下兒童和50歲以上人群發病較多。

8、狂犬病的潛伏期:最短5天,長可達數年。多數病例的潛伏期在半年以內,一般為半個月至3個月。

9、狂犬病的臨床表現:

(1)潛伏期

(2)前驅期:大多數患者有低熱、噁心、頭痛、倦怠、周身不適等,繼而出現煩躁、恐懼不安,對聲、光、風、痛等較敏感,並有喉嚨緊縮感。多數患者傷口附近感覺異常,有麻、癢、痛及蟻走感等,持續2~4日。

(3)興奮期:興奮程度增高,表現為極度恐怖、煩躁。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癥狀,典型表現為飲水、見水、聽到流水聲甚至談論水時,發生嚴重的咽喉肌痙攣;對風、聲、光等刺激非常敏感,也可引起咽喉肌痙攣。常伴全身性痙攣、頸項僵直,呈陣發性發作輔助性呼吸肌痙攣時可引起呼吸困難。患者神志清楚,多汗流涎等。1~3天進入麻痹期。

(4)麻痹期:痙攣減少或停止,患者逐漸安靜,但出現遲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為多見。眼肌、顏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口不能閉、面部缺少表情的等。感覺減退、反射消失,呼吸變慢而不整,心搏微弱,神志不清,可因呼吸麻痹和循環衰竭而迅速死亡。本期持續6~18天消失。

此外,尚有以癱瘓為主要表現的「麻痹型」或「靜型」,該型患者無興奮期及恐水現象,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咬傷處疼痛開始,繼而出現肢體軟弱、腹脹、共濟失調、肌肉癱瘓、大小便失禁等。

10、狂犬病疑似病例的診斷標準:WHO的狂犬病病例分類中,疑似病例為符合臨床病例定義的病例。臨床病例是指病例具有急性神經性綜合征(如腦炎),主要表現為機能亢奮(如狂躁型狂犬病)或者麻痹綜合征(如麻痹型狂犬病),如果沒有重症監護支持,患者通常會在首發癥狀出現後7~11d內進行性發展為昏迷和死亡,常見死因為呼吸循環衰竭。(摘自《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

11、狂犬病臨床診斷病例的診斷標準:臨床診斷病例是指有流行病學史,並伴有下列任一項者。

(1)狂躁型:癒合的傷口或傷口周圍有癢、痛、麻及蟻走等異常感覺,然後出現高度興奮、恐水、恐風、陣發性咽肌痙攣、交感神經興奮(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壓增高等)等。逐漸發生全身弛緩性癱痕,最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2)麻痹型:前驅期多為有高熱、頭痛、嘔吐、傷口痛等,無恐懼、恐水、咽喉痙攣和吞咽困難等興奮癥狀。前驅期後即出現四肢無力、麻痹癥狀,麻痹開始於肢體被咬處,然後呈放射狀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癱瘓,咽喉及聲帶因麻痹而失音。

12、狂犬病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臨床診斷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確診。

(1)狂犬病病毒抗原陽性。

(2)狂犬病病毒核酸陽性。

(3)分離到狂犬病病毒。

13、狂犬病疫苗的使用:一般咬傷者於0(注射當天)、3、7、14和28天各注射1劑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後,半年內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接種疫苗;全程免疫後半年到1年之間再次暴露者,應當於0和3天各接種1劑疫苗;在1~3年內再次暴露者,應於0、3、7天各接種1劑疫苗;超過3年者應當全程接種疫苗。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2歲以下嬰幼兒可在大腿前外側肌肉內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14、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的使用:III級暴露者,應當立即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隨後接種狂犬病疫苗。II 級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II級暴露位於頭面部且致傷動物不能確定健康時,按照III級暴露處置。其他的II級暴露不需注射被動免疫製劑。既往全程接種過狂犬疫苗者,不需要注射被動免疫制如。被動免疫制剤嚴格按照體重計算使用劑量,一次性足量注射。狂犬病患者免疫球蛋白按照每公斤體重20個國際單位(20IU/kg),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體重40個國際單位(40IU/kg)計算。注射部位如解剖學結構可行,應將被動免疫製劑全部浸潤注射到傷口周圍,所有傷口無論大小均應當進行浸潤注射。如果有剩餘,應當將其注射到遠離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

15、狂犬病動物暴露分級:按照接觸方式和暴露程度將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接觸或者餵養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為I級;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為II級;單處或者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者抓傷,或者破損皮膚被舔,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被污染III級。

16、狂犬病動物致傷後傷口處理:傷口處理包括徹底沖洗和消毒處理。傷口處理越早越好。

(1)傷口沖洗:用20%肥皂水(或者其他弱鹼性清潔劑)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徹底清洗、沖洗所有咬傷和抓傷處至少15min。然後用生理鹽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將傷口洗凈。

(2)消毒處理:徹底沖洗後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塗檫傷口。如果傷口碎爛組織較多,應當首先予以清除。

17、狂犬病疫情控制措施:疫情報告;疾病監測;現場調查處置;加強聯防聯控;加強培訓。

18、狂犬病標本保存和運輸的要求:

(1)唾液標本:每間隔4~6h採集病例唾液標本2ml,-20°C保存,48h內帶冰送檢,進行狂犬病病毒核酸檢測。

(2)腦脊液標本:採集病例的腦脊液標本2ml,-20°C保存,24h內帶冰送檢,進行狂犬病病毒核酸檢測和中和抗體檢測。

(3)血清標本:採集血標本3ml,2~8°C保存,24h內送檢,進行狂犬病病毒中和抗體檢測。


推薦閱讀:

回家想給老婆露一手?這幾道拿得出手的菜譜值得學習!
Python中階教程之利用不定參數優化代碼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五十集)
ps如何讓長頸鹿吃上草
小書房 工作學習兩相宜

TAG:學習 | 知識 | 傳染病 | 狂犬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