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間 | 考古≠盜墓

在《盜墓筆記》、《鬼吹燈》等作品盛行的時期,考古人每天都在解釋考古與盜墓的區別,終於這段解釋告一段落後,誰曾想新華社的一組漫畫,又將考古與盜墓之辯推到了風口浪尖。

「一切出土物全屬國家財產,考古隊同人自己決不購買、收藏古物。他認為此規可使自己別於古董商和古玩收藏者;可取信於古物出土地老百姓;雖不足以消弭但可有助減緩盜掘古物之風。」(摘自《李濟傳》)這是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先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時所說,是日時局動蕩,歐美日等國探險家紛紛打著探險的旗號來將我國的大量文物搶掠至國外,不法的盜墓分子猖獗,軍閥土匪持槍搶墓,考古工作者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之中進行著發掘與研究……先生的話言猶在耳,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時局也不再動蕩,考古卻要被與盜墓畫上等號,被潑上這一盆盆的黑墨。

毫不客氣的說,盜墓是文化遺產的恐怖主義。

無論如何解釋,解釋多少次,總是有那麼一群人不分是非地將考古和盜墓畫上等號。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考古≠盜墓」。

考古的定義

從科學嚴謹的角度講,考古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

研究的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迹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

圖片來自西安半坡博物館志願者微博

但田野調查與發掘卻和盜墓有著明顯區別。

盜墓是個人或團體使用非法的方式進入保存文物的墓葬等區域,將不屬於自己財產的物品佔位己用。它的發生通常伴隨著對古墓等文物不可恢復的破壞。盜墓之風古已有之,但今年來伴隨著諸如盜墓筆記之類的文學和影視劇的炒作,盜墓走進人們的視野,並且被認為和考古相同。

考古發掘後的場景VS盜墓盜洞的場景:目的和技術的不同顯而易見。圖片來自三星堆博物館微博。

盜墓=私人,考古=官方?

「盜墓是私人行為,考古是官方行為」是現在多數人對考古的一種曲解,首先盜墓是為了獲得寶藏而對文物的破壞行為。而考古發掘是為了配合基建(少數是為學科研究)而進行的一種文物保護行為。兩者一個是破壞,一個是保護,從本質上不同。

圖片來自西安半坡博物館志願者微博

考古技術不如盜墓?

「考古技術不如盜墓」是對考古的另一種誤解,從《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等一系列影視作品中,我們發現盜墓者往往會通過羅盤、口訣等風水理論來推斷地下是否有大型墓葬,這些「神技」嚴重誤導了觀眾,讓觀眾以為墓葬之中會有各種機關,盜墓者十分擅長風水學,盜墓者的發掘水平遠超考古工作者。

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隨著考古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在勘探以及發掘過程中已不僅僅依賴於人力,還會使用地球物理探測、GPS定位、電子全站儀、航拍以及三維掃描等科技手段來輔助考古人進行一系列工作。

我們地下埋藏的文物數量十分龐大,經過文物普查後,考古人員已經大致掌握了我國地上地下的文物情況。但文物、文化遺產都是不可再生的,且發掘工作本身是不可逆的,所以國家現在不提倡主動性發掘,而是「以保護為主」。

圖片來自西安半坡博物館志願者微博

正是基於大眾對考古的誤解,鳴鶴書苑致力於從中學生抓起,普及考古知識,宣傳科學考古,為此,我們每年都開設暑期「考古夏令營」,帶領小學生、中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共同走進考古,體驗考古,以考古的角度來認識我們的國家歷史,號召同學們愛護文物,保護文化。

可能有人覺得只是一則搞笑漫畫而已,考古人也太過上綱上線,但是考古人想說,考古與千千萬萬的其他科研工作者沒有什麼不同,這是一份研究性工作。而盜墓者稱之為賊,偷東西者稱之為賊,賊就是賊。請大家還考古、還考古工作者一份尊重。


推薦閱讀:

傳上交所交易時間或增加90分鐘 以接軌港股交易時間
《別告訴我你沒時間》連載043:碎片化閱讀擴展知識面
再閑,也不要綁來別人的時間一起閑啊!
什麼時間出生的人命硬
Neurology: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持續時間與出血風險

TAG:科普 | 考古 | 盜墓 | 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