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山西省的一個村落里

在山西省的一個村落里出了60位中國歷代宰相

  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裡,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這就是河東聞喜裴氏家族。這個世族的發祥地,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

  

「裴氏家族」探源

  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余芳猶存,在上下二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在上下兩千餘年間,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郡守以下不計其數。還多次與皇室聯姻,出過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

  自漢、魏,歷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華大地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僅隋唐二代活躍於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數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秀、裴楷、裴蘊、裴矩、裴他、裴讓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斐樞等;軍事家有裴行儉、裴茂、裴潛、裴叔業、裴邃、裴駿、裴衍、裴寬、裴果、裴文舉、裴鏡民、裴濟等;法學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隋代名臣裴政,是著名的法律學家。據《隋書》記載,裴政在斷獄時,「用法寬平,無有冤濫」,深得民心。又因敢於直言進諫,多所匡正,享譽朝堂內外。隋文帝繼位後,裴政等人受命制定隋朝新律《開皇律》。裴政博採魏、晉、齊、梁等南北朝時各家刑典,取其可用之處,廢除了前世的梟首、鞭笞等酷刑,把刑訊時慣用的大棒、毒杖、車輻壓踝等酷刑全部革除,並規定民有冤屈,縣不受理時,可依次上訴郡、州、省,仍不理者,可直接向刑部申訴。《開皇律》無論從內容到形式,比歷代任何律令都顯得格外開明,是一部劃時代的古代刑典,為後世立法奠定了規範格式。明代大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評價道:「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也」,足見其影響深遠。

  隋朝文林郎裴世清,是個九品小官,正史甚至沒有給他立傳,但他卻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代表國家,率領訪日友好使團出訪日本的外交大臣。隋大業三年(607年),日本國派遣使者小野妹子訪隋,次年3月到達長安。裴世清受隋煬帝詔命,率隋朝使團一行13人回訪日本,並晉見了日本天皇,獻上了文物及國書。他攜帶的這份國書在日本的《日本書記》太籍中被保存下來,成為永久的歷史見證,為發展中日睦鄰友好關係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名臣裴矩(547——627年),是供職於周、隋、唐的三朝元老,為政廉謹,頗負清名。他先後任民部侍郎、內史侍郎、尚書左丞、史部尚書等職。隋煬帝時,裴矩受命赴張掖(今甘肅)主管與西域各國開展貿易之事。在與各國商人接觸中,他獲得了有關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大量寶貴資料,編撰成《西域圖記》3卷。書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紹了西域44國的國情,還繪製了許多地圖,標出了從敦煌到達地中海的3條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為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

  唐開國元勛裴寂,在隋末群雄並起、天下大亂之際,高瞻遠矚,順天順人,鼎助李淵起兵晉陽,建立了李唐王朝。

  唐宰相裴耀卿(681——743年),致力於整頓漕運,保證了南糧北調的水道暢通,解決了唐王朝沿續了幾十年的關口糧荒問題,開元年間傳為佳話。

  一代賢相裴度,更是世代傳頌,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與唐初的名相魏徵等人相提並論。他從青年時代便胸懷壯志,正氣凜然。其一生的最大功績就是竭盡畢生精力去一次次地削平藩鎮割據勢力,特別是在平定淮西藩鎮吳元濟叛亂中,立場堅定,力挽狂瀾,功績卓著,使唐朝又一度取得了統一,出現了「元和中興」的政治局面。淮西之亂平定之後,唐憲宗封裴度為上國柱並晉國公。後來由於奸臣構陷,裴度三起三落,幾度入相,幾度出藩。裴度為相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詩文大家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撰寫詩文頌揚他的功德。他的一些事迹,甚至被編成傳奇小說,在民間廣為流傳。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明明是59位宰相,何來六十位呢?原來,裴柏村對面的村子阜底村,是南宋名相趙鼎故里。趙鼎因推薦岳飛,反對投降,主張抗金,最後絕食而亡。兩村近在咫尺,幾乎連為一村,故有此說。

  在各個學術領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閃耀古今,不勝枚舉。

  西晉地圖學家裴秀(224—271年),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製的經驗,創造性地制定出「製圖六體」的原則,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為編製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為地圖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所著《禹貢地域圖》18篇,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地圖學說的專著。他被譽為「中國製圖學之父」。

  南北朝時期的「史學三裴」——裴松之、裴馬因、裴子野,皆以治史享有盛譽。裴松之為陳壽《三國志》作注65卷、博採群書,史料翔實,流傳千古,開注史之先河。宋文帝稱讚他「裴世期為不朽矣!」他的兒子裴馬因為司馬遷《史記》作注,寫成《史記集解》80卷,流傳於世。他的孫子、裴馬因之子裴子野撰寫編年體《宋略》20卷,其敘事、評論都超出了沈約所著《宋史》水平。二著均影響非凡,永垂後世。

  唐代小說家裴釒刑著《傳奇》一書,首先提出的「傳奇」這個專有名詞,以後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小說文體,且愈來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愛。

  裴氏家族千餘年來,將相接武,代有偉人,確實是中外歷史上的一大奇觀。所以,在我國的歷史劇中,表現裴家的戲劇就有好幾個,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恆遇仙記》、《白蛇傳》等,演的都是與裴家有關的事。名劇《白蛇傳》里的法海,是唐初政治家、書法家裴休的兒子。歷史上的法海,本來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小說出世後,法海便成為反面人物了,這也算是一奇。

  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兩千餘年來,裴氏家族的興隆與輝煌,引發著人們的深思。

  追溯裴氏家族經久興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總結了三條,即聯姻、世襲與自強不息。裴氏家族歷史上共出過附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蔭襲95人。由聯姻、世襲所結成的封建裙帶關係,這無疑是促成裴氏人物顯露頭角的優越條件,但並不是主要原因。對於公侯將相數以千計的裴氏家族來說,起決定作用的原因在於他們重視教育,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是裴氏家風的主要特徵。裴氏曾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準進入宗祠大門,謹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裴柏村至今仍保留著重視教育的傳統,幾乎家家門樓上都有「耕讀傳家」的大字,初中以下沒有不上學的孩子。改革開放以來,村裡考上大學的有30多人呢。

  

「宰相村」探奇

  裴氏家族源遠流長。考其先祖,始出有熊氏、伯益之後,與秦同祖。曾佐殷伐桀,佐周伐紂,累世有功,秦封「城」。周僖王時,非子六世孫陵,去「邑」從「衣」,因以為氏,始有裴姓。其裔孫裴曄,漢安順永建初年,仰觀星雲,俯察地理,合族遷居裴柏,以為祖庄。裴柏,即現今聞喜縣禮元鎮的裴柏村,亦即聞名遐邇的「宰相村」。

  裴氏家族以裴柏村為發祥根基,繁衍昌大。至兩晉,始分「三春」,分支蔓延,形成「三支五房」之說。所謂「三支」,即聞喜故地為中春裴;分支於長安、涼州一帶者為西春裴;分支於幽燕一帶者為東春裴;加上洗馬川裴、南來吳裴,合稱「三支五房」。實際上,其分支蔓延之地還要廣泛得多,僅山西南部的河東大地,就布有「八裴十二族」。

  裴柏村,位於汾河平原南頭,運城盆地北端,緊臨南同蒲鐵路與大運公路,是一個不大的村落。據史料載,裴柏地處左邑桐鄉之東,峨嵋嶺之陽、鳳凰原之陰,以其柏林茂盛,而稱裴柏。遙望村東,董澤映翠,十里荷香,乃舜時董父豢龍之所。仰望村西,巒峰突兀,群嶺環抱,人稱「九鳳朝陽」。明大思想家顧炎武,在其《裴村記》中曾描述道:「余至聞喜縣之裴村,拜於晉公之祠,問其苗裔,尚一二百人。有釋來而陪拜者出,至官道旁,讀唐時碑載其譜牒世系。登壟而望,十里之內,邱墓相連,其名字、官爵可考者,尚百數十人。」

  顧炎武文中所講的晉公之祠,位於裴柏村東北側,始建於大唐晚期。

  裴柏村東茫茫十里鳳凰原上,乃裴氏祖墓地。原有「大冢二百餘,碑記六十尊,石人石虎四十對,享亭一座,守墓寺二所。」可謂高冢壘壘,碑碣如林,甚為壯觀。這些雖都不復存在,但殘留的遺址仍依稀可見。

  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坐落在晉公祠舊址上的「裴氏碑館」,館內存藏著數十幅巨幅碑刻,大都為稀世珍品,這些碑刻向後人昭示著裴氏家族不同凡響的往昔歲月。

  北周天和三年的《裴鴻碑》,至今已有1420餘年歷史。碑系螭首方座,篆額、碑文上半部由於風化剝蝕嚴重,字跡已不清,下半部曾多年埋於土中,字跡尚清,是館中現存最早的裴氏珍貴碑刻。此碑書法穩健,剛勁有力,漢隸與魏碑合一,為全國書法名碑。

  《裴光庭碑》,碑身為方形,額已失,是唐玄宗李隆基為紀念名相裴光庭的功績,親為書寫勒石的御制之碑。據記載,碑首為唐著名的奸臣李林甫題額,可惜已毀壞無存。碑版正面也為其撰文,玄宗草體勒書,共64字,尚清晰可辨。碑陰為光庭碑,文為張九齡撰,字為玄宗御筆行楷,原文1800餘字,現僅存600餘字。

  《唐平淮西碑》,由四道巨碑組成。高2.54米,寬0.92米,一連四石,方座。全碑中肯地歌頌了唐代賢相裴度力挽狂瀾,削平淮西藩鎮吳元濟叛亂的卓著業績。文由唐代古文大家韓愈撰寫,字由清代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著名書法家祁雋藻所書,字大如拳、氣勢磅礴、石質精細、刻工絕佳,故而百餘年來一直為世人所仰慕,為碑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裴氏世譜》探秘

  洋洋大觀的《裴氏世譜》詳細記載了兩千餘年間裴氏家族興衰變遷的歷史脈絡,收錄了大量裴氏家族的珍貴史料。

  裴氏的家族譜牒,從裴松之所著《裴氏家記》開始,歷代均有人撰修。但比較而言,清嘉慶版《裴氏世譜》是迄今為止最完整最系統的一部。這部世譜是由裴氏62世裔孫裴率度與其子裴宗賜、其孫裴正文祖孫三代,父死子繼,子死孫承,嘔心瀝血,鍥而不捨,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方成書問世的。

  裴率度工詩文,善書畫,居官40年,為人「一意率直,畢生淡泊」。康熙年間,他曆數年之功,撰成《裴氏世譜》十二卷。但由於宦海生涯,遷徙不定,書稿雖成,未能刻版付印,只得飲憾而終其生。其子裴宗賜,秉承父親遺志,幾經校閱、增補、勘定,從乾隆二十一年開始用整整一年時間將族譜書稿全部刻版。正待付印之時,因政時牽連,劫難臨身,流離顛沛,也未能達願。裴宗賜之子裴正文,立志「補綴完書,以終先志」。歷經數年,直至嘉慶十年(1805年)七月,這部飽含三代人心血的《裴氏世譜》,才終於成書問世。

  《裴氏世譜》共47萬字,分12卷,內容豐富,篇幅浩瀚,琳琅滿目,洋洋大觀。第一卷為「源流考」,概述了裴氏家族的起源、姓氏來歷、三眷分支和歷代封爵的情況,勾畫出裴氏家族發展史上大的線條框架及來龍去脈。第二卷為「制命」,載列了歷代皇帝給裴氏60餘顯要人物頒發的近120道詔書文誥。第三、四卷為「列傳」,重點記載了126位裴氏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歷史業績。第五卷為「列女傳」,概要記述了14位女才人的動人事迹。第六卷為「奏議」,是裴氏名臣呈歷代皇帝的50餘道表奏章。第七卷為「雜文」,是裴氏自己撰寫的各種文體的文章。第八卷為「詩賦」,是歷代30多位裴氏名人的詩詞歌賦作品。第九卷為「表啟」,是唐代名家李商隱、柳宗元、劉禹錫、王勃、韓愈等寫給裴氏卿相名宦的書表文章。第十卷「碑誌」,是歷代名人名家給裴氏名人撰寫的近50篇碑文、墓誌、記序等。第十一卷為「贈答詩」,集錄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韓愈等80多位詩文大家寫給裴氏名宦的近200首贈答唱和詩篇。第十二卷為「事錄」,分條記載了130餘則裴氏人物的野史逸聞與傳說故事。綜觀《裴氏世譜》全部內容,可以說,它雖名曰家族譜牒,實際上已遠遠超出了譜的範圍。它的大部分內容都同社會歷史問題相聯繫,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興衰更替的真實紀錄。

  如今,曾興隆輝煌兩千餘年的裴氏家族,雖如滾滾東逝之水,但歷史是割不斷的。裴氏家族對中國歷史文化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創造了獨特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觀」,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弘揚華夏文明,研究裴氏家族這罕見的歷史文化現象,作為「裴氏文化源頭」的裴柏村已更名為「宰相村」。目前,當地政府正在創建「河東裴氏文化旅遊開發區」,初步規劃的星雲譜、裴氏宗祠、宰相學府、文源坊及拜星壇、牌坊、宰相門、公主亭、附馬亭等,正在積極籌建之中。

  裴柏村這塊藏龍卧虎的神奇土地將再度輝煌。


推薦閱讀:

(2-2) 明代山西王宗岳家族譜系被發現,證實趙堡太極為武當真傳正宗太極拳
山西鞭桿拳十路三四式十字掛扣和腦後摘金瓜
山西警方:黑老大高調出獄視頻系自導自演鬧劇|自導自演|黑老大

TAG: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