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對中國的最大威脅原來是這個,看後徹底明白

「前幾天,胡潤研究院重磅發布了《2017印度富豪榜》,並對中國和印度的富豪進行了對比。印度經濟連續多年的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人開始認真思考起「未來印度是否真的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威脅」這個問題。」

莫迪上台後信誓旦旦的承諾,要全力推動印度社會改革,大力發展製造業,完成印度的現代化轉型,成為一個響噹噹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會被另一個新崛起的工業文明超越,這個潛在的替代者是誰?一個最可能想到的答案當然就是印度。

中國人是靠拚命埋頭苦幹、追趕世界科技巨頭而崛起。但當中國人以為快要追上國際先進水平,並沾沾自喜地看著身後被甩到越來越遠的印度人時,卻突然匪夷所思地發現:被中國追趕的世界科技巨頭一個個地被印度人直接「接管」了——印度人成了這些國際科技巨頭的CEO(首席執行官)和其他高管。

國外世界500強或美國500強掌門人、矽谷創業公司、哈佛的教授、麥肯錫的顧問、商學院院長多是印裔;在矽谷,印裔就業人口6%,在創業公司佔16%;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大體結構:中國人為基層,印度人中層,本地白人為高層;美國印裔只佔1%,但在大公司的高管人數僅次於美國本土白人,遠超過華裔。

真正的危險並不是來自任何現實的危機,而是根本就意識不到的挑戰。?

印裔國際CEO輸出量遠超中國

美國的全球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英國裔(籍)9位,另有來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土耳其等在內的其他國家的人士擔任CEO。中國香港裔(籍)和中國台灣裔(籍)分別有1位,但中國大陸人卻榜上無名。

並且,除了谷歌與微軟,摩托羅拉、百事可樂、諾基亞、軟銀、Adobe、SanDisk、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這些在中國人心目中轟雷貫耳的國際巨頭,其CEO級別的高管位置居然都被印度人拿下了。

?谷歌公司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

?微軟公司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早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矽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也都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如今的比例更是比10年前高得多。

顯然,中國雖然在製造業和工作效率上遠超印度,但是在管理能力上,印度人卻甩出中國人十萬八千里。

如果要說印度有機會超越中國,機會點可能就在管理能力上。

除了企業高管之外,許多歐美知名商學院的領導中,印度人的身影也越來越 多。

2010年上任至今的哈佛大學商學院第10任院長尼廷·羅利亞(Nitin Nohria)是印度裔,也是哈佛大學102年歷史上的首位外裔院長。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院長蘇尼爾·庫馬爾(Sunil Kumar)是印度人。前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院長、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出任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院長的迪帕克·詹恩(Dipak C. Jain)也是印度人。

相比之下,中國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中的能獲得管理崗位的不僅鳳毛麟角,而且還在全線潰退。能去美國的很多都是從中國頂尖學府(清華、北大、中科大等等211、985名校)畢業的高才生,最終在美國卻只能當純打工角色的工程師、架構師。原來矽谷被稱為IC的天下,I指Indian,C指Chinese。但現在,矽谷的別名已經叫「印度谷」了。

MBA是印度學生的必修課?

印度是一個民族、宗教和語言混雜的國家,管理問題的難度也的確遠遠比其他國家大得多。

但是,1947年印度獨立後,馬上就把發展管理能力作為印度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1959年,印度計劃委員會聘請加州大學教授喬治·羅賓斯(GeorgeRobbins),協助成立全印管理研究機構。根據羅賓斯教授的提議,1961年,印度政府先後建立了兩所精英教育學院,分別位於加爾各答和艾哈邁德巴德,統一名稱為印度管理學院(IIM),以不同地名作後綴來區別。此後在各個不同城市新設的印度管理學院分院越來越多,到現在已經發展到20個分院。

印度不僅專業的管理學院長期持續發展,而且將MBA課程普及到了所有高校的所有專業學生中去了。MBA已經是印度很多大學生的必修課程。

矽谷新起家的企業中,約有四成是由印度人開辦的,其中一半是印度理工學院培育出來的人才

美國、歐洲以及其他國家包括中國都有MBA教育,為什麼印度的MBA會這麼厲害?一個關鍵區別在於:在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管理或商科的專業學生從一進高校就學商科,更高學歷也是商科。這會導致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不太懂各個行業的專業技術。

但是,印度的MBA是所有學科專業學生的必修課,這使印度的MBA具有其他所有國家難以企及的巨大優勢:專業和管理全都懂。道理非常簡單,當一個學生既懂專業又懂MBA時,即使做一個普通研發者,也有巨大的優勢,做管理者更是如此。可見,印度人的管理能力並不是在長期歷史中自然形成的,而是印度獨立後人為培養的結果。

印度人為何管理能力強?

從人口比例來看,印度裔取得的成就不僅遠遠超過了華裔群體,也遠遠超過了美國本土白人群體,成為美國最成功的族群。印度裔為什麼在美國取得更大的成功?引起了科技界、商界及教育界的關注,美國有商學院還正在做專題研究,探析這一神奇現象。

通過分析發現,印裔是全腦思維,對人感性對事理性,對人感性具體表現就是總體顯得謙遜、容易妥協。對本族印裔不計代價的關照,一方面獲得廣大族群的認可至少不堅決反對,另一方面,得到本族同仁的堅決支持;對事理性,印裔的技術水平和幹活能力也是出類拔萃的,即使比華裔具體幹活弱一些,但其對人感性方面處於絕對優勢,因此在管理崗位的競爭上處於優勢地位。

華裔、印裔及美國本土人成功的要素比較

從上述對比中,可以看出,華裔IQ(對事,理性)高,幹活能力最強,但EQ/AQ/TQ(對人,感性)中,比如TQ甚至不及格,因此華裔更需要適合做具體工作,不適合帶團隊特別是大團隊;印裔恰恰相反,IQ中,但EQ/AQ/TQ高,適合面對人,帶團隊。

印裔究竟為什麼牛呢?

印度一直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屬於感性文化,被殖民時間太長,西化比較多,又多了一重理性文化,因此印度人精英階層同時具備理性和感性的雙重特性,對人極度感性,對事極度理性,他們運用起來遊刃有餘。

比如,對付美國本土人,他用感性打動情感;對付中國人,他用理性撈取實地。 華裔群體好面子,不團結,甚至欺負本族華裔,對人極度理性,美國主流社會不認可,華裔自己也不支持,因此無法俘獲人心,即使自己做得出色,也很難被提拔或推舉成為高層管理者,這才是被印裔超越的根本原因。

靠中國本土的國際化企業CEO成長,世界500強CEO,中國人或華裔總體持續領先印度人及印裔應該沒有什麼懸念,但華裔能否在歐美超越印裔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方面,關鍵在於華裔這個群體是否有極強的自我批判能力與行動改變力;另一方面,通過中國區高管迴流、中國國際化企業高管跳槽、投資移民及後代這些具有高EQ/AQ/TQ的人群加入助陣,改善華裔的競爭基因,看是否會有所改變。

這些問題,時間會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胡潤百富


推薦閱讀:

印度要買小鷹號,可能嗎?
印度人民不應該抵制中國貨,應該先抵制蠢貨
實拍印度連體姐妹 共用四隻手、三條腿和一個胃還有一個丈夫
謝冬慧 印度婚姻制度的簡介【轉】 (2009-09-23 16:58:20)
印度羨慕巴基斯坦有中國這樣的兄弟

TAG:中國 | 印度 | 威脅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