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這件事,最不重要的就是「學」了丨親測
昨天的文章,介紹了提高孩子英語成績的心得。點贊最多的評論是,「覺得李老師沒說出真正的秘訣」。其實,已經說出來了。
秘訣真的就是「什麼都不做」。
但是我也說了,光是拿到這個秘訣,缺乏與之匹配的認識,和能持之以恆執行下去的耐受力,也沒什麼用處。理解的人自然理解,不懂的人,不可能只憑這一句話就去嘗試。這篇文章,我再說詳細點兒。
很多人都以為,讓孩子學英語(基本上,做別的事也差不多)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要充分培養孩子的內驅力,思想教育工作要到位,讓他發自內心熱愛學習……這個思路,是對內驅力的誤解。
「發自內心地熱愛英語」,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謬誤。
話雖如此,我自己也犯過這樣的錯誤。一年前,我第一次把孩子送去英語機構,是一個死貴的外教小班,用的是國外的教材,從自然拼讀開始教。顯然,女兒無法適應這套不知所云的東西,覺得不好玩。我像絕大多數家長一樣,軟磨硬泡,要她朗讀,記憶,完成作業,並且循循善誘告訴她:「這個東西不好玩,但是很重要!」
她說:「有什麼重要?」
我就拿出國旅遊之類的事誘惑她。美國那個迪士尼……比上海的那家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正宗的米老鼠和艾莎公主都說英語!你要是說不來這個東西,別說跟他們合影了,去飯店吃飯,你都得餓肚子。
她說:「嗯?你幫我點菜不就行了嗎?」
好吧……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了。類似這樣的對話我們進行過多次,直到她第一次小測驗得了54分(原來外教也搞小測驗!),我終於意識到,事情麻煩了。她根本就是對這個東西毫無熱情,我越是苦口婆心,她越是把整件事當成任務敷衍,迫於壓力讀讀寫寫,都是有口無心。諷刺的是,我一直致力於培養她的興趣,最終還是分數讓我意識到問題。
我要不要告訴她,這個分數是不OK的?
幾乎沒有猶豫,我否定了這個想法。小小年紀談什麼分數!豈不就是逼著她為分數而學?但是不談的話,就讓她繼續這樣下去嗎?
在那個兩難處境中,我頓悟到問題在哪裡。
這個頓悟,其實是我平時一直在談的東西。作為當事人,還是耗費了好幾個月兜圈子。當局者迷這句話,真是一點錯都沒有。
我意識到——是「我」想讓她熱愛英語。
但她並不需要熱愛這個東西。
英語是一個工具,工具的功能是被使用,而不是被熱愛。有誰要熱愛一個工具,才能掌握這個工具嗎?你熱愛螺絲刀嗎?但是當你有螺絲要擰的時候,就會摸索出螺絲刀的用法。我們小時候學說話,熱愛過中文嗎?甚至都不知道「中文」是什麼,但並不妨礙我們掌握它啊。
我們是怎麼掌握它的?因為要用它跟人說話。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讓孩子熱愛英語(事實上,我的那套方法,恐怕也不可能讓她熱愛),而是讓她熱愛生活(謝天謝地,這個她本來就熱愛)。然後,一旦她發現英語對生活有用,就OK了。
帶孩子出國待一段時間,送她上國外的幼兒園,這是最簡單的辦法。我的鄰居王爍老師就是這麼做的,帶上家人一起出國訪學一年。他女兒上幼兒園中班,出國之前英語是零基礎。還記得那時讀過他愛人的一篇文章,記錄這個過程,說孩子去美國的幼兒園,第一周完全不適應,之後就開口說英語了。最有意思的是,她最先學會的句子是:「It』s mine!」, 「I don』t like you.」,「Can I play withyou?」,「Stop doing that.」……
——是不是跟教材上面的重點很不一樣?全都是小朋友搶地盤用的。所以你看,語言不是目的,結交朋友,發展關係才是剛需。
所以重點不在於環境中有多少人說英文,而在於孩子用英語幹什麼。我試過為我女兒營造全英文環境,幾天之後,她迅速發展出來了三句話:「I don』t know」,「Daddy help」,和「How do you say XXXin English?」發展出第三個句子之後,她再也不用學新的了。無論她想表達什麼,都用這句話問我,XXXX的英語怎麼說?逼著我用英語說一遍,然後她照葫蘆畫瓢地重複一遍。——你看她多聰明,多餘的力氣一分也不費。
沒有條件送孩子出國的家庭,怎麼辦?
這時候英語不是用來溝通的工具,它還能用來幹嘛?
它可以有別的用處,比如用來看原版動畫片,英文繪本。——我女兒看了幾集原版的《小狗汪汪隊》之後,就嘚瑟她會叫每條小狗的英文名,用來在別的小朋友面前顯擺。說起來,顯擺絕對是小朋友們的一大剛需,而英文是用來顯擺的最好工具(這一點,成年人只怕也差不多)。在課堂上,英語也可以用來獲得老師的讚美,或用來跟別的小朋友競爭。——跟成年人的競爭不一樣,孩子的競爭是一種遊戲。它是愉快的。
只要前提是,父母不插手。
如果父母的態度是:「這個東西超有用吧,我告訴你,好好學,以後還會更有用」,那麼英語就變成來自成人世界的某種「壓力」。這時候孩子就可能把它變成一個反抗的武器。我見過很多孩子不愛學英語,不是因為缺乏對英語的熱愛,而是因為他們過於熱愛「反抗」本身。他們用「不學英語」的方式反抗父母(不起床,不練琴,不寫作業,都是一個道理)。
父母再死盯著不放,就是惡性循環了。
到這個時候,結論就呼之欲出了。
家長需要做什麼呢?只要把種子埋到土壤里,把魚兒放回水中,別的什麼都不用做。我女兒後來換了一個班,班上有她的好朋友。兩個小夥伴在一起,英語就有了用處。每次測驗,她們會比拼看誰考得高。她們熱愛英語嗎?很難說。但她們顯然很熱愛塑料姐妹花之間的較勁。
「其實不用那麼在乎成績啦。」我有時反過來勸她。
但……人家哪裡聽得進去?
最近給女兒報了一個在線的英語課程,四個孩子一個班。上課的過程中有大量的遊戲,孩子們需要在電腦上搶答,還要合作完成任務。她非常享受這個過程。我在旁邊陪了幾節課,覺得這時候英語的作用,與其說是跟外教對話,倒不如說是為了在幾個中國孩子中脫穎而出。
她還在打一個鬼主意。她要見到爺爺奶奶了,打算在爺爺奶奶面前跟我們用英語對話。因為爺爺奶奶不懂英文,這就成了保密性極佳的暗號。她又擔心口語水平不夠,所以開始主動記憶一些日常用語。
你看,孩子的玩法是無窮無盡的。關鍵是讓孩子用英語「玩」,自己玩,互相玩,衝突,合作,競爭,做遊戲,發展關係。家長這時要做的,有時是要把自己藏起來,不要讓這件事沾上自己的意志。英語等於是一把彩筆,把孩子們留在一個滿是彩筆的屋子裡,什麼都不用管,他們就會往牆上塗滿東西。這時候千萬不要說:「要熱愛這些彩筆!它很重要!將來更重要!」倒是可以反著來:「別畫了!偶爾休息一下!」
她本來就享受這個過程,享受的同時,自然就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這件事上。一旦她感覺到這裡面有大人的企圖,事情就變了味道,無論這企圖有多正確。而為了實現這一點,最好的做法就是真的沒有企圖。
所以我開始管住自己的手。她打開課本複習,我看自己的書;她想上在線課程,我幫她預約時間。只有她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我才給她幫助。最近這次測驗我甚至都沒有得到通知,後來發現她考了92分。
但她還不是最棒的。她所在的機構,英語最棒的孩子,父母據說不懂英文。那個孩子每天回家做的事,就是教爸爸媽媽說英語。
最後推薦一下我女兒參加的在線課程。
這個課叫「魔力耳朵」。我挑選它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它是一對四的小班。我不給孩子選一對一的私教課,因為我覺得對她來說,學習最重要的動力,不是外教而是同伴。她不覺得對一個老外用不懂的語言說話這事有什麼必要,但她非常享受在幾個孩子當中,第一個做完連線題。
學習英語不是目的,遊戲才是目的。學習是遊戲的一部分。同樣年齡,水平相仿的幾個小朋友,湊在一起,首先想的就是怎麼玩。這個課程平台最好的一點,就是把上課變成了做遊戲,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魔力耳朵請我幫忙推薦給我的讀者,送了免費試聽課的福利。在推薦之前,我想了解這個平台的優勢。平台給我發了很多資料,告訴我他們的理念,他們的資源,他們對北美外教的篩選有多嚴格。我覺得這些都很好,但我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個平台真正讓我覺得不一樣的地方是:
1,他們沒有把英語本身當成目的,而是把心思花在孩子們的互動上。把短短一節課的時間,變成了外教和孩子1 V 4的遊戲場。有時各自為戰,有時組團對抗。他們的外教是受過良好訓練的美國人,很清楚自己的教學目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調動課堂氣氛,讓孩子們玩起來。
2. 他們發明了很多玩法。我女兒參加了21天的跟讀訓練營,小朋友們有自己的群,每天打卡。不是在學習英語,而是在學習如何競爭,如何合作,如何享受勝利的樂趣,如何體面地認輸,如何堅持,如何自我管理,如何結交朋友。至於單詞和口語,只是過程中捎帶手做的事而已。
3,價格適中。很多家長說:「我只要孩子學得好,不在乎貴不貴!」但價格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變數,它的高低決定了家長的心態。如果花的錢太多,家長難免會按捺不住自己的焦慮:「這門課花這麼多錢,可不能只是玩玩而已!」這樣一來,又把學習變成一種壓力。在這個平台按年購買,折算下來一課時差不多50多塊,也就是平常出門打車的錢。線上的另一個優勢,是節省時間成本,不必頂風冒雪出門,心態會輕鬆很多。孩子只當是對著電腦,跟小夥伴組隊玩個遊戲,「完成任務」的約束感降到最低。沖著這一點,我也打算今後用線上平台全面取代線下的課程。
推薦閱讀:
※難倒翻譯!關於動物的英文雙關笑話!
※如何高效地學習一門外語
※零基礎怎麼樣才能一年內過英語B級?
※學科教學(英語)考英語一的學校及英語一複習策略